《周恩来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响国家的重点建设,就会造成财政上的困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早在1950
年8 月,周恩来就提出国家建设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有步骤地进行,“不
可能百废俱兴,要先从几件基本工作入手”。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的
思想已见端倪。在开始进行“一五”建设的1953 年,周恩来一方面强调“我
们要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来发展重工业。不是说把一切力量都摆在重工业上,
其他的都不搞了,农业不发展了,轻工业也不发展了。那是不行的,因为重
工业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广大人民不仅需要重工业的生产资料,而且还
需要一些轻工业的生产资料。因此,国家对工业(又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交通运输业的投资比例要恰当”。1956 年9 月,党的八大会议上,周


恩来在总结“一五”建设的经验教训时,系统论述了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
结合的思想。他指出,“一五”建设的前三年,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采取了加速发展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来促进农业的增产,并且相应地发展了轻
工业的生产,这就使国民经济的几个主要部门在发展中避免了互相脱节的危
险,但也曾经部分地犯过到处铺开、百废俱兴或者过分突出重点建设的错误,
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和损失,今后必须把重点和全面很好地结合起来。

如果处理不好政治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人的精力放在政治运动方面,或
者搞空头政治不抓业务,那么,经济建设中心就没有政治的保障而流于空谈。
如果处理不好财政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不能开源节流,财政支出不能首先保
证经济建设的需要,那么,经济建设中心就没有经济保证。如果处理不好经
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超前消费、甚至吃老本,那就是吃祖宗饭,造子
孙孽;不顾国力、不顾人民生活搞高积累,那就会挫伤人民参加经济建设的
积极性。在经济建设内部,如果处理不好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的关系,那就
不能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就不能保证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在开始进
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五”时期,周恩来就探索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关系,
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是难能可贵的。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一化三改”的速度上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

1953 年9 月8 日,周恩来说:“现在开始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国际国内
形势都是有利的;提出过渡时期的问题,也是适时的。但必须承认还有困难。
我们的经济遗产落后,发展不平衡,还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大多在沿海。我
们的文化也是落后的,科学水准、技术水准都很低。例如地质专家很少,自
己不能设计大的工厂,文盲相当多。这些落后状况会使经济建设发生困难。
我们还有五种经济并存,要使其能够均衡发展,并在新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关系非常复杂。不估计到这些困难,就会产生盲目冒进情绪;另一方
面,如不估计到有利条件,就会产生保守倾向。”

这段话,首先告诉我们,从“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一开始,周恩来所
讲的速度就不是专指社会主义建设速度,而是既指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也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一
化三改”的目标是“一化”和“三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的整体目标,“一化”与“三改”的速度自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
互促进的。

其次,周恩来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不利条
件的分析,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提出这个方针是要求避免“过”
与“不及”的两个极端,以求得“一化三改”适中可行的速度。周恩来认为
中国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建设方面一共耽误了一百年,在经济文化方
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一百年。面对落后怎么办?我们不能慢吞吞地走路,“我
们必须急起直追,力求尽可能迅速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力量,而在
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世养先进水平”。尽可能迅速地用世界最新的技术把我
们国家的各方面装备起来。谁说周恩来不反对保守倾向,谁说周恩来不着急?
谁说周恩来不想快?但也正因为经济文化落后,不可能一步登天,不能盲目
图快。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得不偿失。所以也要反对冒进。

周恩来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对实现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这样。

1953 年6 月19 日,他针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问
题指出:“我们国家总是要到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而且是在走着,社会主义
经济成分是一天天在增加着。所以,我们既反对保守思想,也反对急躁情绪。
在农村工作中我们主要的是反对急躁。农业机械化的前途是一定要实现的。
不看见这个前途是盲目;另一面,不承认我们的落后和不平衡的现象,就是
急躁。”这里是说实现国家工业化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实现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也要既反对保守思想又反对急躁情绪。1953 年9 月8 日,周恩来针对
私人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指出,有两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一种是有
些工商业家对国家还保持着很大的距离,没有改变唯利是图的思想;一种是
有些工人前进得太快了,他们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得。我们要对这两方面的
人进行教育。他说:“一方面,我们反对把社会主义改造看成遥遥无期、停
止不前。现在不动将来就要痛,现在向前将来就会愉快。另一方面,急躁冒
进,想一步登天,也是错误的”。

“一五”计划的后两年,周恩来面对1955 年下半年以来掀起的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仍然强调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方面、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1956 年2 月8 日,


在国务院第24 次全体会议讨论《关于目前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中若干事项的决定(草案)》时,周恩来指出:“商业部、手工业合作总
社、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应重视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工作。不要光看
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
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
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利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
则就很危险”。

“一五”计划的后两年,周恩来更多的、更突出的是在实现社会主义工
业化、在计划与预算方面强调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1956 年2 月8
日,周恩来指出:“工业建设可以加快,但不能说工业化提早完成”。“当
然反对右倾保守是主要的,对群众的积极性不能泼冷水,但领导者的头脑发
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6 月,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之前,
周恩来针对3 月份通过的预算数字太大、基本建设投资147 亿元很难完成,
提出“右倾保守应该反对,急躁冒进现在也有了反映。这次人大会上要有两
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9 月,党的“八大”会议上,
周恩来说:“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
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他
指出,1955 年计划保守了一点,把基本建设的规模定得比较小了一些,结果
出现了物资积压;1956 年计划冒进了一点,把基本建设规模定得大了一些,
结果出现了财政和物资相当紧张的局面,这两方面的教训都应该吸取。他认
为编制长期计划时,应该按照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和国家物力、
财力、人力的可能条件,实事求是地规定各项指标,使其比较可靠;编制年
度计划时则要充分考虑积极地发挥潜在力量。他说:“在有利的情况下,必
须注意到当前和以后还存在着某些不利的因素,不要急躁冒进;相反地,在
不利的情况下,又必须注意到当前和以后还存在着许多有利的因素,不要裹
足不前、”这是周恩来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编制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从规定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角度上,对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所作的一次
精彩的表述。


初级阶段理论先河——反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冒进倾向

在一定时期内,保守倾向和冒进倾向总有一个是主要的。既反保守又反
冒进,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重点反对主要的错误倾向。“一五”时期,
为“一化三改”的目标奋斗时,虽然有裹足不前的保守倾向,但主要的错误
倾向是急躁冒进。由于冒进从表面上看与目标趋于相同的方向,同时又与群
众的热情、积极性相伴,并带有革命的色彩,因此,反冒进比反保守要复杂
得多、困难得多,需要更冷静的头脑和更坚韧的毅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及
计划、预算问题,并不直接反映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而实现对农业、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直接反
映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和斗争。因此,反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
造方面的冒进倾向,需要更高的洞察力和更大的勇气。“一五”时期,周恩
来在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斗争中,重点放在反对冒进倾向上。他对“一化”
和,“三改”两个方面的冒进倾向都进行了坚韧不拔的说服工作。

1953 年9 月,周恩来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进行了具体解释。他说,基本上实现,不是完全实现;基本上实现需
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相当长的时期究竟是多少年?他同意当时毛泽东的提
法:“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

1953 年,周恩来对反冒进主要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
阐述的。他认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它是渐变过程,
而不是突变,“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
布实行社会主义”。他说:“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
些话,如果不讲清楚,很容易被误会为马上要实行社会主义。我们进行工作
时要稳步前进,不能急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 年9 月7 日,毛泽东说:“将
全国私营工商业基本上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至少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
间”。当时,周恩来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多次阐述和发挥毛泽东的这一
观点。他说:至少需要三年至五年,就是说,不少于三年但可以多过五年,
搞不成还可以推迟,不能急躁;基本上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就是说不是
全部,而是把产品多、产值大的工厂纳入,不是把户数众多的中小工厂也一
下子引进来。“总结起来说,至少要三年到五年,才能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
主义轨道。这并不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还要几个五年计
划,两者不可混同”。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毛泽东认为是比私营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更为繁重的工作。周恩来重视毛泽东的这一看法,并进一步
指出:“个体农业、手工业,是两个大海,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因此,需要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走完过渡时期。”这个相当长的时间,具体他说,就是
当时中共中央提出的“十年至十五年或更多些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十分重视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要有步骤地进
行。他认为,所谓有步骤,“就是说互助合作运动要根据自愿两利的原则,
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不能性急”。实现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所以要有一
个相当长的时间,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要使个体农业、手工业
者自愿走合作化道路,必须使他们看到个体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不如集体、


合作社的劳动生产率就是高于单干。然而“照现在的情形看,还没有做得那
样好”。这需要一个过程。

直到1955 年11 月16 日,周恩来还坚持说:“在大约十五年左人的时间,
用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资本上义的所有制变成为全民所有制,
把小生产者的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集体所有制。”

1955 年下半年,由于激烈地批评“小脚女人”和“右倾机会主义”,农
业合作化的步伐猛烈地加快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
连带着加快了。1956 年出现了三大改造的高潮。此时,“相当长的时间”、
“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不可能再被提及。

在二大改造的高潮之下,对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提出了“提早完成”和加
快的要求,井出现了把计划指标订得过高、基建规模定得过大的倾向。这时,
周恩来更多的是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计划与预算、从国民经济发展速
度的角度上阐发了反冒进的思想。1956 年1 月20 日,他在中共中央召开的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指出,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
的,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2 月8 日,他说:”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
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6 月,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之前,
在讨论《关于一九五五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六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草稿)》
时,周恩来指出,对急躁冒进的错误倾向,现在已经不是预防而是需要反对
了,“一九五六年的国家预算必须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9 月,在党的
“八大”会议上,他批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
案)》公布以后,“有些部门和有些地方,急于求成,企图把在七年或者十
二年内才能够做完的事情,在三年、五年甚至一年、二年内做完”。11 月,
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对1957 年国民经济计划提出了“保证重点,适当
收缩”的方针。1956 年,周恩来更多的是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对急躁
冒进的倾向做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

必须指出,1956 年周恩来虽然更多的是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计划
与预算的角度上闸明反冒进的思想,但在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方面;也仍然强调要稳步前进,不能操之过急。1956 年1 月30 日,他指出,
手工业“在合作化以后,凡是不宜于集体生产的,就应该保持分散生产的形
式”。“有些特殊好的手工业和手工艺业,如果一时不易组织合作,就让他
们单干”。对于数量极大、分布极广的小商店,在合营以后,应该继续实行
代销拿手续费的办法。对于那些分散的肩挑小贩,不要急于改变他们的经营
方式,应该在长时期内将它保留下来,2 月8 日,他又指出,私营工商业和
手工业的改造工作,“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1956 年1 月25 日,
毛泽东说:“从去年夏季以来,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就以极
广阔的规模和极深刻的程度展开起来。大约再有三年的时间,社会主义革命
就可以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