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风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始的时候,马超只是感到奇怪,但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随着战斗的进程,目睹了敌军一触即溃的战斗形势,马超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连忙派出探马潜入内城打探消息,这才得知就在昨夜,因为董卓强行霸占了董贵妃,引起了刘协的极度不满,竟是从背后一剑将董卓刺杀当场了。

    纸始终包不住火,董卓的部下又并非是密不透风的铁板一块,尤其是董卓死后,他们的军心自然便更为的涣散,再加上马超探子的精明,很快便将这段刚刚发生的秘闻探听了出来。

    得知董卓已然身死,刘协也已出逃,现在的长安城完全就像是一盘散沙的情况后,马超当机立断停止了大部队的进攻,而是改用了围而不攻的政策,准备利用城中饮水匮乏的条件,逼迫内城的敌军主动开城投降,从而减少自己部队的作战损失。马超相信,以董卓残部将士现在的心态,他们是绝对坚持不了几日的。

    果不其然,正如马超所预料的那样,内城的敌军在勉强抵抗了数日之后,便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混乱,许多抵抗不住绝望和恐慌情绪的将士,主动打开了城门,向马超纳降。

    就这样,马超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便占据了内城,成为了真正的长安之主。

    全面接管长安城之后,马超立刻派出郑泰前往城中给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并同时给断绝了水源的普通老百姓们送去了定量的饮水,在战争中遭受损失的,全部按照市价予以补偿。

    郑泰本来就是朝中的大臣,多年前便与朝中的一些大臣们相识,他的出面,很快便赢得了跟随刘协一同被迫来到长安,却又遭到了刘协抛弃的大臣们的信赖。以蔡邕为首的一班名士、大臣,也开始频频出现在街头,宣扬着郑泰的纯良以及马超的忠正。在他们的配合下,郑泰很快便完成了安抚的工作,令长安城中无论是大臣们还是普通的老百姓,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发自内心的接纳了马超这个新的主人。

    其间,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董卓生前残暴无道,所以在他的尸身一直被暴晒在烈日之下,遭万民唾弃。可偏偏名士蔡邕却对董卓抱有旧念,在协助郑泰安顿好了百姓们之后,哭着来到了董卓尸体前,亲手为其收尸。对此,马超也是颇有感慨,无论是如何残暴之人,他们的内心深处,必定还是多少会存有一丝情谊的。若非董卓生前对蔡邕另眼相待,怕是以蔡邕之名声,是绝不会哭着来给他收尸的。

    对于蔡邕的举动,马超也没有阻止,任由他去了。

    在安抚民众的同时,马超亲自来到军中,对投降的董卓残部将士进行筛选和整编。董卓部下共有七、八万人之多,在先前的战斗中,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损失最大的是长安城内各个势力的私兵,他们完全被董卓当做了炮灰来使用,因此损失惨重,大部分的势力经此一役,都陷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呈现出一蹶不振的状态。当然,也正是因为董卓当初没有想到马超进攻长安的决心,昏头昏脑的派出这些私兵炮灰,才导致马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攻克了外城,占据了有利的战略位置。

    董卓残部的将士们,在战后还有五万多人。对这些将士,马超依旧是遵循着之前他亲自制定的规则,心存忠义的,录入军中,从最底层的士卒开始做起;而心术不正的,则是予以遣散,令他们去自谋生路;至于心生邪念的,不用说,对待此种败类,马超的做法,从来都是在他们脆弱的脖颈上痛快的赏赐一刀,送他们下地狱去接受惩罚。最后,马超在数万降军中,筛选出了近两万名可用的士卒,编入了自己的军队中,此外还选出了七千名青壮劳力,交给了俄何烧戈,由他带回草原区,充当牧区的劳动力,促进牧区的经济发展。

    借着整编降军的机会,马超还大刀阔斧的对长安城中,已经名存实亡的各个势力进行了整顿。马超以冠军侯之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力,将长安城中的士族全部除名,不但废除了他们所拥有的特权,还没收了他们的土地,并对这些土地进行了再分配,让大片的土地重新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手中。

    很久之前,马超就想对士族的势力动手了,只是因为士族是这个社会的历史产物,根深蒂固,绝不是一朝一夕之间便能清除掉的。马超可是很明白,士族的特权,是限制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他必须要对士族进行打压,改行以军功、战功等功勋为升迁依据的制度。

    正好这次董卓把长安的士族们折腾的不轻,马超便借着这个机会,以长安为试验点,大胆的进行了一次尝试。有了这个开端,在以后相继收复的关中各地中,肃清士族的特权,必将会变的更为轻松。

    和西凉相比,关中更为繁华,自古便有的关中者的天下之说。西凉地处偏远,士族的各种特权,体现的并不明显,但是关中就不一样了,可以说关中就是士族的发源地,对待关中地区的士族,马超是一定要从源头上断绝士族之前的各种特权,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今后的稳固发展。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士族的势力还没有衰落到衰竭的程度,马超可以刻意打压士族,但还没到将士族连根拔除的时机,所以马超目前采用的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只是把士族手中的一部分特权归还给老百姓,而没有剥夺他们全部的特权。除非其他各地都像长安这样,士族的势力被董卓先一步给搞残废了,处于名存实亡的程度,马超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出手。

    在整顿部队、安抚民心的时候,马腾亲自带人清查了长安城中的国库,发现国库中几乎是一穷二白,根本无法与偌大的大汉江山相匹配。不过,马腾也并非一无所获,相反,在董卓的私人库府中,马腾倒是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用堆积如山四个字来形容也是毫不为过。而且在清查董卓部下将领的府邸时,马腾也搜出了许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堆积到一起,甚至可以顶上金城商会两三年的收入了,可见董卓部下将领们平日里是如何疯狂的敛财了。

    在马腾清查的工作全部完成之后,马超根据所查封的府邸大小、军中文武众人的官职和功劳,对这些大大小小的府邸进行了重新分配,赏赐给了部下的文武众人。马超的这一做法,既表现出了他对下属们的关爱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了他的决心——在长安常驻下来,今后,长安便将是西凉军事集团的军、政、经济中心之所在了。

    历经半个多月的时间,长安城中的一切事务从算是稳定下来了。马超在这个时候,相继派出数支部队,分别在关羽、黄忠、太史慈和徐晃四人的率领下,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席卷向了整个关中之地。四员大将也没有辜负马超的期望,率部一路催枯拉朽,破关斩将,捷报频频传来,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四人便相继攻克了关中其余的大片土地,使得整个关中,就此正式落入马超之手。

    全据关中之后,一个令人头疼的新问题,又摆在了马超的眼前。那就是对长安城中以及关中给各地官员的任选问题。马超手下是有一班文武良臣没错,可这些人毕竟是有限的,治理西凉卓卓有余,但若是分出一些人来治理关中,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说白了,马超手中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人才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超经过仔细的思考以及和部下众人的反复磋商,最终决定将西凉旧部调过来一批人,安排到关中各地,暂时缓解人才危机。在西凉,经过马超这些年的治理,已经很是稳定了,诸如国渊、许慈等人才,也可以腾出手来关中帮助马超稳定局面了。

    至于他们走后所空出来的职位,马超决定由第一届从西凉学府中毕业的学生来接管,让他们在积累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之后,从实践中摸索为官治政之道,也算是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筛选他们之中的出色人才吧。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马超的高瞻远瞩了。西凉学府的第一届毕业生,在经过了三年时间学习之后,大部分人已经能够很好的接班了,免去了马超无人可用的尴尬。当初马超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兴办西凉学府,此刻开始展现出它存在的价值了。

    除了在西凉调人,马超还在旧有的长安官员们之中,选用贤才,予以重新启用。以蔡邕为首的二十多人,经过甄选之后,被马超留任,其余的人,则是被马超客气的请上马车,一股脑的送到了曹操那里去了。

    马超可没有多余的粮饷供养这些无能之辈,还是把他们送到曹操那里,让曹操去添堵吧。毕竟,这些大臣都是朝廷的大臣,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协,已经颁布诏书,下令将大汉的帝都从长安迁到了许昌,并将许昌更名为了许都。这些大汉朝臣,自然是要到许都去侍奉刘协的了,总不能让刘协真的成为光杆司令吧?

    再说,这些被遣散的数十位大臣,治政的本事一无是处,可是马超相信他们挑拨离间的本事还是有的,让他们去许都,聚拢在刘协的身边,也等于是给曹操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曹操增添无限的烦恼,马超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百三十八章 乐极生悲() 
在被马超从西凉调来关中的人群中,以周瑜为首的年轻一辈人,已然是初露锋芒了。

    说起来周瑜比马超还大了一岁,可又有几人能如马超那样妖孽?除了马超之外,周瑜以现在的年纪,便能够获得如此的成绩,已经足以令人惊叹了。和周瑜同来的年轻一辈人中,马超的三个弟弟马休、马铁、马岱也都一同来到了关中。三个兄弟中年龄最小的马岱,也已经快十五岁了,也到了可以征战沙场的年龄了。

    除了这几个马超所熟知的小一辈杰出人才之外,还有四五个天资出众的少年,马超是不认识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马超的狂热和敬仰,马超更是和他们平辈论交,令他们在敬佩之余,更多了几分由衷的亲近之感。

    当然了,来到关中可不只是小一辈的年轻人,而是一个老中青三代衔接的团体。老一辈的人中,以毒士贾诩最为有名,也最得马超的信任,此外还有周瑜的父亲周异。周异来到关中,一是可以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协助马超尽快的稳定关中,而来也可以和周瑜父子团聚,不必牵肠挂肚的遭受分离之苦。

    而正值壮年的国渊、许慈等一批中间力量,也随同来到了关中。目前西凉已经成为了马超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局势相当的稳固,将这一大批人才调配到关中来,也不会影响到西凉的正常发展。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马超还是把德高望重的荀爽留在了西凉,并以杨阜和高顺这一文一武为辅,共同镇守西凉。荀爽大局观强,可以把握全局;杨阜机智过人,遇事能随机应变;高顺统御能力一流,留在西凉既可以让马超感到放心,而且还可以在西凉不断地训练新兵,将高素质的兵源输送到需要的前线来。

    在拿下关中之后,马超便令俄何烧戈率领部下将士返回了牧区。牧区是个敏感的地带,长久的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显然是不明智的,让俄何烧戈返程,牧区便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了。而且此次关中之战,俄何烧戈已经用他的行动,向马超证明了他的忠诚,有了俄何烧戈在牧区的协防,西凉大本营便会更加的稳固。

    一众文武部下的到来,让马超信心大增,他把在西凉制定的军中令、屯田制等几种令法,开始在关中地区逐步的推广了下去,在逐步削弱士族势力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强化着以马超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根基,渐渐地在关中地区生根发芽,满满的站稳了脚跟。

    在马超整顿关中的数月时间中,他的收获是巨大的,与他的春风得意相对应的,则是兖州曹操的焦头烂额。

    自从将刘协接到许都以来,刘协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兖、豫两州的主人了,经常对一些事情指手画脚,惹得曹操头疼不已。这还不算,当被马超送长安遣散出来的数十位大臣,赶到了许都之后,刘协认为他有了自己的团队,便更加的肆无忌惮了,以王允和董承为左右手,不但插手许都的政务,甚至还有了把手伸向军事层面的迹象。

    本来曹操是不想和刘协翻脸的,他原以为到了许都,刘协折腾一阵子之后,发觉没有人听他法号司令,便自然而然的会老实下来。可是数月时光以来,刘协非但没有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还想把触手伸向军事方面,这就触及了曹操的底线了。

    再加上那些腹中空空,却极尽造谣生事之能的大臣们推波助澜,刘协更是日益骄狂,处处明里暗里的和曹操作对,曹操又不好做第二个董卓,心中就别提有多郁闷了,甚至因此而换上了头风之症,时常被气的头疼欲裂。

    在忍无可忍之后,曹操召集了部下的几名心腹,包括郭嘉、荀彧、程昱、荀攸四大谋士在内的几大智囊,责令他们务必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让刘协被迫认清现实。

    在几大谋士的出谋划策之下,曹操决定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围猎。借着这次围猎的机会,让刘协真正的感受到,谁才是兖、豫两州之主。

    得知曹操要为自己举办一次围猎,刘协兴高采烈的答应了下来,并在围猎当日,披盔贯甲,握弓骑马,带着数十位大臣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围猎场。

    前半日的围猎,刘协是十分开心的,他今天特别的兴奋,射出的箭矢也比平时精准了许多,意气风发的他,甚至有一种错觉,这里不是围猎场,而是真正的战场!而他自己,就是那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王者!他幻想着,他所有的敌人,都如同手下的猎物一样不堪一击,随时可以被他一箭射杀。

    在这一刻,刘协把自己当成了中兴大汉的光武帝刘秀,不,在刘协的心中,他认为自己未来的成就,甚至要远远超过刘秀!成为千古一帝!

    到了正午时分,曹操派人来通知刘协,到中军的点将台用膳。刘协欣然答应了下来,收起了弓箭,和数十位大臣们施施然的赶往了点将台。

    然而等刘协来到点将台下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了气氛有些不对劲儿了。数万名顶盔贯甲、手握利刃的精壮劲卒,脸上没有半点的笑容和恭敬,有的,是无尽的肃杀之气。

    在两侧队列的尽头处,站立着两员大将,这两员大将刘协是认识的,他们便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二人。见到刘协到来,夏侯兄弟非但没有躬身行礼,甚至连脚步也没有挪动一下,夏侯惇还将腰间的宝剑撤出了半截儿,晃动着明晃晃的剑锋,对刘协冷冷的说道:“陛下请在此稍后,我家将军正在处理军务!”

    夏侯惇的言下之意,便是曹操暂时没空见刘协,让刘协老老实实在原地等候,等曹操有时间了,才会召见刘协。

    刘协的脸色立刻变的难看了起来,他刚要发作,身边的董承连忙从后面扯了一下他的衣角,阻止了刘协的即将爆发的怒火。刘协昏了头,可王允和董承这两个老人精可看的清清楚楚,这段时间以来,明着是刘协呼风唤雨,大有中兴汉室的迹象,可实际上,曹操的军政要务,刘协根本就摸不到边儿,一切重要的事物,做主的还是曹操!

    换言之,手握兵权的曹操,等于是变相的把刘协给软禁了起来,只有做着春秋大梦的

    刘协,尚未能看清目前的真实处境,尚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