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玄菟郡,因其地处北境,乃高句丽入侵辽东的南下必经之地,故其地虽有驻军,但丁口却甚少。

    整个辽东四郡中,最富庶,人口最众多的,无疑便是辽东郡,其治所襄平城,更是辽东第一大城。

    此时的公孙康,以襄平为其军府所在,屯有三万铁骑,积粮更可足支数年之久。

    而这辽东郡与昌黎郡,仅只隔一条辽水,刘备的大军若攻辽东,必要先过辽水天险。

    当刘备大军进抵昌黎郡时,细作即刻便将情报,送抵了几百里外的襄平。

    襄平城,军府中,公孙康已召集了众将,共商抗敌之策。

    “刘备这厮已亲率五万大军,进抵襄平,看来很快就会入侵辽东,诸位有何应敌之策。”公孙康语气凝重的问道。

    话音方落,麾下大将卑衍出班,拱手道:“刘备欲侵我辽东,必先要渡过辽水天险,末将愿领一军,前去据住辽水要口辽隧城,必令那刘备不得东渡辽水。”

    公孙康点头道:“你所言极是,本侯就拨你一万精兵,前去守辽隧城,务必要保得该城不失。”

    “末将必不负主公重托。”卑衍慨然领命。

    看着卑衍领军而去,公孙康的表情稍稍安稳了一起。

    这时,另一大将杨祚却道:“主公,时已深秋,再过那几月,天气一寒,辽水便会结冰,到时刘备大军就算拿不下辽隧城,大军也从任意一处冰面渡河,直取我襄平,那个时候,末将只担心以我军现有兵力,恐怕无法和刘备精锐的步骑交锋啊。”

    杨祚此言,得到了其余诸将的附合,众人对抵住刘备的进攻,皆显得信心不足。

    “尔等放心,本侯已经找到了个冤大头,出兵出力,为本侯解辽东之危。”

    公孙康满脸的得意,遂是将自己名义上暗降颜良,请得颜良出兵,由海上攻击幽州之事,道与了众将。

    杨祚等众将,此时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家的主公,为何会如此自信。

    “原来主公已有此妙计,倘那颜良果愿出兵的话,那刘备还真就不足为虑了。”杨诈赞叹道。

    公孙康冷笑一声,傲然道:“何止是不足为虑,到时刘备闻知后方有失,必军心大乱,本侯趁势反击,说不定还可一举将刘备擒杀。刘备一死,河北定然大乱,介时本侯挥师南下,便可扫荡河北,成就一番霸业。”

    公孙康的胃口好大,此刻已不满足于击退刘备,保住辽东的一亩三分地,甚至已酝酿起了入主中原的宏伟蓝图。

    杨祚等诸将,也为公孙康的自信感染,个个信心百倍,皆是大赞公孙康英明神武。

    耳听着诸将的恭维赞叹,公孙康愈加的得意,冷笑道:“颜良啊颜良,原来你也是个贪图虚名之徒,本侯一个假降就诱你出兵相助,待本侯借你之手,除掉刘备之后,本侯早晚会好好谢一谢你的,哈哈——”

    阶下辽东诸将,尽皆放声大笑。

    ……

    应天城。

    一叶扁舟,横渡南下,驶入了江边码头。

    身着便服的吕蒙,下得船来,很低调的乘马车进入了应天城,直往王府而云。

    未有多时,正在书房中处置公务的颜良,便收到了吕蒙求见的禀报

    颜良心中一喜,搁下笔来,摆手道:“速速宣子明前来相见。”

    未几,一身便服的吕蒙,带着一身风尘入内,拱手拜道:“臣吕蒙,拜见吾王。”

    “子明免礼,快平身吧。”颜良叫人赐坐,上茶,未等吕蒙坐定人,便又笑道:“子明啊,本王原以为你还得几天才到,没想到回来的这么快。”

    吕蒙忙道:“微臣接到大王密令,召微臣低调入京,微臣便想大王必是有机密要事嘱托,便星夜兼程赶来应天,只怕耽误大王要事。”

    吕蒙不愧是吕蒙,单凭一道诏令,便知颜良有机密之事。

    颜良面露几分赞许,笑道:“子明,刘备东征辽东,公孙康派人来请降求援之事,想必你早已有所耳闻了吧。”

    “这件事,臣确有所闻,大王此番召蒙入京,莫非是想命臣率军北攻,以牵制刘备兵力,逼其退兵不成?”吕蒙问道。

    征辽之事,只有几个心腹谋士知道,为了防范走漏消息,似吕蒙这个的外镇都督,颜良亦未曾透露。

    听得吕蒙所闻,颜良却摇了摇头,嘴角掠起一抹诡笑:“本王确实是要你统兵北攻,但却不是要你去攻打刘备,而是命你率大军渡海,去给本王灭了公孙康,攻取辽东四郡。”

    此言一出,吕蒙神色顿时一震。(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五十九章 远征军,航向,北偏东

    “大王要臣去攻取辽东?”吕蒙惊问一声。

    “那是当然,不然本王为何会让海船云集海西,又为何会令你在海中训练士卒。”颜良很平静的回答。

    吕蒙惊道:“臣只是以为,大王最多只是想从海路攻打青州,却没想到,大王竟是要取辽东。”

    惊愕的吕蒙,这才明白颜良这半年以来,诸般准备之目的。

    颜良却只淡淡道:“本王已想过了,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终究难以纵横两河平原,此番刘备东侵辽东,公孙康主动来求援,此乃天赐本王的良机,本王焉能错过。”

    颜良道明了他的动机,吕蒙的惊意渐敛,情绪也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开始仔细思索颜良所说的话。

    这时,颜良站了起来,抚着吕蒙的肩,语重心长道:“子明啊,放眼诸将,唯你有海上用兵的经验,告诉本王,你有这个信心和胆识,为本王再立旷世奇功。”

    颜良的神情与语气,对吕蒙是充满了期望与信任。

    去国远征,几万大军的生死,就全操于吕蒙之手,无论出了任何差池,颜良都鞭长莫及,甚至吕蒙夺取辽东后,拥兵自立,颜良都没有办法。

    那么,这支远征军的统帅,就必须拥有着出色的军事才华,超强的随机应变之能,而且还要在军中树有威望,此外,还得有水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对颜良拥有绝对的忠诚。

    放眼楚国诸良将。能集众长于一身者,也唯有吕蒙一人。

    颜良对吕蒙的器重,实可谓已是超于众臣之上。

    吕蒙是聪明人。又如何能感受不到颜良对他的期望着与信任,瞬时间,吕蒙只觉内心之中,一团激荡的热血,熊熊而生。

    他的血脉,也前所未有的沸腾起来。

    豪情与信心正如火而燃,除此之外。吕蒙更是对颜良万般的感激,感激于颜良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蓦然间,吕蒙腾的站了起来。向着颜良深深一拜,慨然道:“大王对臣如此器重,臣焉敢有负大王所托,臣愿率大军远赴大海。誓为大王开疆拓土。攻取辽东。”

    吕蒙跟随颜良许久,也“沾染”了颜良的冒险精神,为颜良这么一感动,立时便豪气干天,大发誓言。

    当下,颜良便对吕蒙的豪气,大加赞赏了一回。

    远征军的统帅既定,接下来。颜良考虑的就是派哪几员将领做吕蒙的副手。

    颜良根据吕蒙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初步拟定,派庞德、马岱、张颌三员大将随征。

    选此三人出征,首先自然是因为三人均乃北方人,比较适应辽东寒冷的天气。

    其次,则因三人皆乃骑将出身,而颜良攻取辽东,就是为了组建强大的骑兵,以三员骑将出征,最合适不过。

    再者,如今马云禄为他颜良育有王子颜泰,马岱和庞德关系与马云禄密切,以此二将出征辽东,颜良也比较放心。

    至于张颌,因其出身河北,对辽东的风土人情也算有所熟悉,以他随征,对于辅佐吕蒙用兵,自然有极大的帮助。

    统帅与将领选定,接下来便是出征的兵马数量。

    近些年来,颜良共造了约两百艘海船,根据这些船只的运力,颜良最终决定发三万精兵出征。

    诸事既定,大批的海船,还有三万的精锐之士,便迅速的向海西一线集结。

    而为了弥补吕蒙出兵后,徐州都督的缺失,颜良便改任甘宁为徐州都督,令其远赴下邳坐镇。

    入冬这一天,贾范的再度来求见颜良,言是公孙康又派了人来应天,声称刘备的大军已进至辽水,正向辽隧城发动猛攻,辽东形势危急,公孙康请颜良速速发兵支援。

    颜良从贾范的口中得知,那公孙康已将辽东西郡的兵马,尽数集结在了辽水一线,其东部腹地几乎已是一片空虚。

    时机已到,颜良旋即向贾范做出许诺,即刻发兵去袭击幽州东海岸。

    为了让吕范“安心”,颜良还命吕范去往海西,亲自跟随吕蒙统帅的远征军,远赴大海去攻幽州。

    应天城北,码头。

    颜良亲自送贾范北去,令这位辽东使者,倍感受宠若惊。

    “本王的大军已在海西集结完毕,只等你赶去,就可以立刻起兵去袭取幽州。”颜良宽慰道。

    贾范是满脸的感激,哽咽道:“大王再造之恩,公孙将军和我等辽东士民,铭刻于心,我等必世世代代,忠于大王,永做大楚的臣民。”

    “很好,本王就知道,辽东多是忠义之士也。”颜良微微点头,甚是欣慰。

    贾范感动了半天,方是抹干净眼泪,拱手道:“事不宜迟,那臣就此拜辞,赶往海西去了。”

    颜良也不挽留,又安抚了一番,亲往栈桥将贾范送上了北去的战船,更是驻立在岸边,目送贾范远去。

    看着岸上颜良的身影渐渐模糊,贾范那一脸的感激之色,渐渐烟销云散,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抹充满讽刺的阴笑。

    “哼,姓颜良的匹夫,你以为我家主公,还有我辽东士民,会真的臣服于你吗,嘿嘿,你万万也想不到,我主只是借你之手,对付刘备而已。想让我们臣服,哼,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哈哈——”

    贾范冷笑不止,那张阴冷的脸上,皆是讽刺与得意。

    就这样,贾范怀着对颜良的讥讽,乘船一路北上,数日之后抵达了海西。

    正如颜良承诺的那样,此刻的海西港中,已云集了两百余艘大型海船,港口内外,更有三万多楚军将士安营扎寨。

    贾范人一到,远征军都督吕蒙,便即下令全军启航出发。

    于是,吕蒙统领着庞德、马岱和张颌三员大将,率领着三万步骑,两百余艘海船,浩浩荡荡的开出了海西港,沿着海岸望北而去。

    两百艘战船入东海,沿着青州东海岸北行,沿途经过东海国、城阳郡、东莱郡等刘备控制的郡国海域。

    沿岸诸郡,已得到刘备的王令,命他们严加戒备,以防楚军登岸攻城,故吕蒙的舰队航行之际,都会远远的有燕军的战船跟踪监视。

    舰队一路顺利而行,几天之后,抵达了东莱郡东面的威山城水域。

    这威山城已是山东半岛的最东端,过此水域,舰队改向西北方向航行,便可进入勃海,不数日便可直抵幽州东海岸。

    旗舰的甲板上,吕蒙开始下令给各舰,命他们调整航向。

    “吕将军,下官有一件事,想与吕将军商量。”贾范从下层船舱出来,气喘吁吁的爬上了顶层甲板。

    “吕先生有何事,不妨直说。”吕蒙微微笑着,眼眸中有几分戏虐的眼神。

    贾范却未看出来,依旧很认真的说道:“咱们自出海以来,总是沿着海岸线航行,如此一来,极易为燕军监视到行踪,下官的意思时,过了威山海域之后,能不能将舰队远离海岸航行,如此才好瞒过燕军耳目,出其不意的杀至幽州东岸。”

    直到此时,贾范依旧对吕蒙的计划,蒙在鼓里,以为吕蒙是打算率军攻打幽州的。

    “吕先生放心吧,威山海域已到,咱们很快就远离海岸航行了。”吕蒙冷笑道。

    “威山到了吗?”贾范举目扫视海岸,未几,面露几分欣喜。他几次出使,对辽东往扬州的海域也颇为熟悉,自然看得出来威山已到。

    威山已过,也就意味着距幽州不远了,一想到马上就可以抄了刘备后路,解除辽东之危,贾范焉能不喜。

    正当贾范暗喜起,吕蒙却高声喝道:“传令给各舰,掉转船头,改向北偏东。”

    改向北偏东?

    贾范一愣,还以为吕蒙下错了命令,忙是提醒道:“吕将军,你好像弄错了方向了吧,咱们袭取幽州,该当转向西北才是,北偏东那是去辽东的航向。”

    “怎么错了,没错啊,我们就是要去辽东。”吕蒙一本正经的答道。

    贾范越发的糊涂,还以为吕蒙在开玩笑,便讪讪笑道:“吕将军真会说笑,楚王殿下是命咱们去偷袭幽州,抄刘备的后路,咱们去辽东做什么。”

    “是吗,看来大王临行前,没告诉你实话啊。”吕蒙冷笑一声,“本将所接到的密令,可是率军远赴辽东,攻取马訾水口西安平城。”

    此言一出,贾范大吃一惊,神色急变。

    那西安平城乃马訾水入海口的重镇,是连接辽东郡与东南乐浪、带方二郡的锁钥之地,楚军若是攻占此城,就等于把辽东西郡,就此一截两段。

    可是,楚军不是要攻幽州,解辽东之危吗,却为何要攻取西安平城?

    “吕将军,事关重大,你可不能乱开玩笑啊,下官可经受不起。”贾范颤声说道。

    吕蒙冷哼一声,冷冷道:“本将身负王命,可没闲情跟你开什么玩笑,实话告诉你吧,我家大王根本不打算救公孙康,本将此番率军远征,正是借着袭取幽州为名,登陆辽东,一举攻下辽东四郡。”

    一字一句,如道道惊雷,劈得贾范是头晕目眩。

    惊恐万状的贾范,只觉双腿一软,一个没站稳,竟是惊得跌倒在甲板上。(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六十章 颜良胆略,震恐群小

    颜良,竟要攻取辽东!?

    被五雷轰顶的贾范,此刻终于是恍然惊醒。

    人家颜良此前对你的待之上宾,那信誓旦旦的承诺,所谓的海上袭取幽州之计,原来,统统都是迷惑的假象。

    颜良真正的目的,借着解辽东之危的借口,堂而皇之的发兵北上,前去攻取辽东。

    如今公孙康的几万兵马,皆已集结于辽东一线,辽东后方是一片空虚,吕蒙这三万大军登陆,谁人能挡?

    霎时间,惊恐的贾范,方始看穿了颜良的真面目。

    那超乎常人的胆略,那逼真的演技,还有那无与伦比的狡诈,无一不给贾范以深深的震撼。

    贾范想起了他从应天临行之前,还自以为是的暗讽颜良,讥笑颜良中了他的计,做了公孙康的冤大头。

    如今看来,他贾范才是真正被耍之人,愚蠢的人是他,做了冤大头的人,也是他。

    羞愤之下,贾范怒叫道:“我主诚心归降,楚王焉能如此背信弃义,他就不怕天下人笑他无义吗?”

    贾范竟还义正严辞起来,俨然一副受害者的无辜之状。

    “贾范,公孙康首鼠两端,如今势危之下,才不得以假降吾王,想借我大楚之力来替他解危,他的这点小伎量,你以为凭吾王的神武雄略,会看不出来吗?”吕蒙冷笑着反问。

    这讽刺之语,霎时把贾范讽得哑口无言。满脸的尴尬之色。

    贾范原以为颜良袭辽东之策,乃是原本既定,与公孙康的假降将无多少关联。但贾范此时才知,人家颜良早就看穿了你的假降之计。

    原来,这些日子以来,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