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奸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极是,自从刘先生离去后,这段时间增儿都没有先生教导,还真要请个好老师才行。”

    刘先生便是以前负责教导段增的先生,不过此人毕竟只是蒙师,也没多少才学,更没有多少名气,而且前段时间还因为母亲病故已经回家了,所以这段时间段增都是在自学。

    苏夫人道:“老爷,听说当世学者之中,以卢植、蔡邕、马日磾等最为有名,您看咱们增儿有没有可能拜他们中的一人为师?”

    段颎听了顿时苦笑:“夫人你还真敢想啊,这些人是那么容易拜师的吗?更别说增儿如今才六岁,就算聪慧过人,但在学业方面却并不突出,想要拜他们为师,只怕很难。”

    他没说的是,除了刚刚提到的原因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也让他觉得此事很难。

    段颎与王甫、曹节关系亲密,而蔡邕等人却是当世大儒,海内名望,向来都反对宦官干政。

    段颎作为宦官同党,与这些人的关系自然不怎么好。

    苏夫人听了后顿时有些失望,不过她刚才也只是这么一说而已,话刚说出口便明白,自己刚才说的有些不现实。

    她想了想,询问道:“要不,从妾身出身的武功苏氏里寻一位先生来教导增儿?”

    “从苏家找个先生?嗯,这个倒是可行。”段颎闻言点了点头。

第九章段增的打算() 
武功苏氏,其祖上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将军苏建,著名的苏武牧羊中,苏武便是苏建的儿子。

    苏建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功封平陵侯,死后葬于右扶风武功县,于是就有了武功苏家这支传承。

    苏家的祖上虽说也是以军功起家,但传承到现在,苏家却转而以诗书传家,乃是关中的大族,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世代居住边陲的段家却一直保持着武风,虽然在武威边郡有着较大影响力,但在内地却算不得什么,仅仅比普通寒门好一些。

    所以对于从苏氏找一个先生,段颎还是很赞同的,不过在具体人选上,还有待商榷。

    就在段颎和苏夫人商量该请何人来教导段增时,段增心中却是寻思起来。

    若说东汉桓帝、灵帝时的朝政,最为有名的或许就是“党锢之祸”了。

    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干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而身为天子的桓帝、灵帝却一味偏袒宦官,打压士人。

    宦官集团更是以“党人”的罪名禁锢士人,“党锢”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而来。

    如今的朝堂,正是宦官与士人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候。

    而后来段颎之所以被下狱,说到底也是两者之间的斗争,士人一方在打击王甫时,将段颎这个王甫的同党也给清算进去了。

    所以段增觉得,要想避免日后的命运,除了尽量让段颎与王甫划清界限外,另外一点就是要改善与士人一方的关系,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双方间还存在严重的矛盾。

    此时听苏夫人提到的拜师一事,段增突然觉得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

    “而且,若是我能拜蔡邕或者卢植等这种大儒为师,不仅能改善段家与士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对提升我个人的名望有极大好处啊!”

    比如卢植,他的学生里面就有公孙瓒和刘备,若是自己能与他们两个成为同窗,将来也是一条出路;而蔡邕更不用说,名气实在太大了,若是能拜蔡邕为师的话,段增要想融入到士人里面去就会容易许多。

    此外,凭借他们的关系,段增也能够接触到那些将来注定会名动天下的贤才,不管他将来的打算是如何,这都对他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至于苏夫人提到的马日磾,段增却没什么印象,不过此人既然能与蔡邕、卢植齐名,想来也是个大儒吧。

    而这三人里面,对于马日磾,段增并不怎么了解;而卢植虽然很有名,但他主要在幽州那边讲学,不然刘备和公孙瓒也不会拜他为师了。

    所以剩下的也就只有蔡邕了。

    那么拜蔡邕为师,有可能吗?

    答案当然是有。

    蔡邕是个著名的书法家,对于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他这人最是喜欢提携后辈,这在当世是很有名的,很多有才学却没有名气的后辈都得到过蔡邕的帮助或者指点。

    只要你有才学,肯上进,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他都不会吝啬教导。

    而段增恰好对于书法很感兴趣,又有前世多年的练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诣;或许他的书法放到后世书法鼎盛的时期还算不了什么,但若是放到现在,他那直接临摹自书圣王羲之的行书,肯定能让蔡邕感到耳目一新。

    若是再考虑到段增如今才六岁,就能写出那种水平的字来,这样的“天才少年”,蔡邕难道会不动心吗?

    至于说段颎与蔡邕的关系不好,这一点更不是什么问题。

    蔡邕可不是那种迂腐之人,他与曹操乃是忘年交,而曹操的祖父曹腾却是个大宦官,曹家与宦官集团的关系也不算差。

    蔡邕既然可以与曹操成为至交,那他肯定就不会因为段颎的缘故而对段增另眼相看。

    所以,若是以书法作为敲门砖的话,段增还真有可能拜得蔡邕师为师;即便不能拜师,但至少与蔡邕打好交情还是不难的。

    当然,心中虽然有了想法,但想要实现也没那么容易。

    一来段增目前年纪还是太小了点,他的书法也因为腕力不够,还没有恢复到后世的水准。

    二来,若想拜蔡邕为师,光凭书法显然不够,至少在其他方面也要有些才学不是?

    别看他后世是个文科生,又是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但他所学的东西毕竟与这个时代不同。

    如今只是与家人交流还看不出来,若是到外面去与蔡邕这种大儒交谈,只怕用不了几句话就会漏了陷,暴露出他肚子里没货的本质。

    此外,段增毕竟是刚刚穿越过来,连这个时代的一些基本礼仪等都不怎么熟悉,若是以现在的状态贸然去拜访蔡邕,只怕难有好结果。

    所以他准备过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后,再尝试去拜访蔡邕。

    至于这段时间,还是好好练习书法,同时尽快适应这个陌生的时代吧。

    ……

    此时,段老爹还在和苏夫人讨论着该选何人作为段增的老师,一旁,插不上话的段坤则悄悄拉着段增小声嘀咕着。

    “老幺,你快跟二哥我说说,你是怎样让孙惠等人乖乖招供的?”

    他仔细看过,杨厚、孙惠等人身上都没有多少伤势,看得出来段增并没有用刑。

    在不上刑的情况下,就让杨厚等人乖乖招供,这种手段让段坤感到非常惊讶。

    段增笑道:“很简单啊,我不过是在他们的手臂上划了一刀。”

    “在他们手臂上划了一刀?”

    “是啊。”说着,段增将自己审问杨厚等人的过程说了一遍,之前对段颎等人讲述时,他并没有讲述这些审问的过程。

    段坤听了后更加惊奇道:“就这样他们就乖乖招供了,这也太神奇了吧?为什么会如此?”

    段增想了想,答道:“对孙惠等人来说,若是他们不招供的话马上就会死;若是招供的话还有可能活下去,即便最终免不了一死,至少也能多拖延几天。所以我想,只要他们够聪明的话,就会选择招供吧。而事实也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

    段坤听了连连点头,“有道理,你说的的确有道理。”

    接着,他又突然感叹道:“老幺,你变了。”

    段增听了心中一惊,难道说自己表现得太过,被他看出了什么?

    心中有些惊疑,他的脸上却丝毫不显,笑着问道:“二哥,我哪里变了?”

    段坤认真道:“以前的你虽然也很聪明,但我还能看得透;现在的你却聪明得让我看不透,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段增听了顿时额头冒汗:“看来这次的表现的确有些过火了,以后要注意些才行。”

    他打了个哈哈道:“这有什么,以前的我还是个小孩子,现在的我却长大了,当然会变得更聪明!”

    段坤点了点头道:“这倒是有可能。”

    段增不敢继续和他谈论这个问题,连忙转移话题道:“二哥,我听母亲说你对于商贾之事很有兴趣,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段坤听了果然没有再想刚才的事情。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是啊。唉,人有时候就是如此,父亲和母亲都希望我学文或者学武,将来能有更好的出路;我自己也觉得学些商贾之事太过丢脸,但偏偏我只对这些感兴趣,对其他的却没啥兴趣啊!”

    段增听了顿时摇头道:“不然,谁说学习商贾之事丢脸的?我看商贾不仅不丢脸,而且还是一种很重要的职业。若是没有商贾的话,人们就没法互通有无,像咱们这种居住在城里的人岂不是都要饿死了?”

    段坤听了顿时大为振奋道:“老幺,你真是这么想的?你真的觉得学商贾之事不丢脸?”

    “当然!难道我还会骗你不成?”

    段坤一把拉住段增的小手,满脸喜色道:“果然是我的好弟弟,还是你最懂我!”

    段增听了顿时鸡皮疙瘩都出来了,若是有个美女拉着他的手对他说“你懂我”的话,他会非常的高兴;但段坤一个大男人这么做,这就让他有些受不了了,即便这人是他哥哥也不行。

    他不着痕迹的将手移出来,笑着说道:“二哥,若是你真想经商的话,我倒是有几个好主意可以参考。”

    “是吗?若是哪天有时间的话可以一起商量下!”段坤点了点头。

    这时,段颎与苏夫人已经差不多商量完了,他们走过来道:“你们兄弟两个在这里嘀咕什么呢?”

    段增道:“没什么,孩儿正在与二哥闲谈,二哥说有时候要带我在洛阳城里四处转转呢。”

    段坤听了两眼一瞪,心道:“我什么时候答应要带你出去转转的?”不过当着父母的面,他也不好拆穿,只好闭着嘴巴不说话。

    “想出去转转?也行,不过府外毕竟与府内不同,你们要出去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段颎点了点头。

    “是,孩儿一定会照顾好弟弟的。”段老爹都发话了,段坤只好答应下来。

    这时,苏夫人道:“增儿,我和你父亲商量了一下,准备过些日子请你舅舅过来教导你,到时候你可一定要好好跟着你舅舅学习。”

    “让舅舅过来教我吗?那真是太好了,孩儿一定会跟着他学的。”段增欣然答道。

第十章王甫() 
段增的舅舅名为苏昭,乃是苏夫人的弟弟,不久前还见过一面,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平时不苟言笑,说话也不多;不过他的学问很好,若是跟着他学习的话,段增肯定能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

    苏夫人笑道:“你别高兴得太早,你舅舅愿不愿意教导你都不一定呢,而且他的性子太严肃,你若是真跟着他学,只怕少不了要挨训,到时候可不许哭鼻子。”

    段增听了耸了耸肩,没有说什么。

    前世的他乃是同学眼中的学霸,老师眼中的尖子生,自然不担心学习上的事。

    可惜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适应力,后来被苏昭教训起来时才有些后悔答应得太早了,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

    当天夜里,段颎便修书一封,命人在第二天一大早送往武功,接下来便是慢慢等待消息了。

    第二天,段家的人便带着孙惠等去将藏在府外的赃物和赃款都取了回来,之后又将这几人绑起来送到王萌的府上。

    在这个过程中,段家的人都没有刻意隐瞒实情的经过。

    很快,关于段家发生了盗窃案,而且此案很可能与王萌有关的消息便在洛阳传开了。

    王萌乃是中常侍王甫的养子,而段颎又与王甫是同党,这两人之间发生冲突,不少人顿时便幸灾乐祸起来。

    光禄大夫杨赐的府上,此时杨彪正满脸笑容的道:“那段颎向来阿臾王甫,与我士人为敌,如今王甫的养子却派人去段家偷东西,真是想起来就让人觉得好笑。”

    杨赐听了也点头道:“段颎此人有平定羌乱的大功,原本还指望他能成为谏言皇帝、肃清朝纲的忠臣,没想到此人却反过来阿臾王甫,助纣为虐,比起王甫来更加可恨。若是此次真能让段颎与王甫反目的话,倒是一件好事。”

    这杨赐出身弘农杨家,其祖父杨震,父亲杨秉,都官至太尉,而杨赐本人也担任过司空一职。

    太尉、司空、司徒,这就是东汉的三公之位,地位极为尊崇。

    而若是段增在这里的话,他还知道,杨赐的儿子杨彪后来也官至太尉,而杨彪之子杨修更是后世有名的才子,这弘农杨家与汝南袁家一样,都是“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

    所以如今的杨赐虽然只是光禄大夫,杨彪此时也仅仅刚入仕途,但凭借显赫的家世和过人的学识,他们父子二人在东汉士人里却有着极高威望,是士人一方的领袖人物。

    听了杨赐之言,杨彪道:“父亲所言甚是,不过段颎此人素来没有节操,他依附王甫已久,一心只想着保住富贵,只怕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与王甫反目。”

    杨赐点了点头道:“让他们立刻反目的确有难度,不过让他们生出嫌隙来想必不难。”

    这时,下人进来汇报说,“伯喈先生和翁叔先生来访。”

    伯喈先生指的便是蔡邕,而翁叔先生指的乃是马日磾,这两人都是士人领袖,与杨彪、杨赐的关系也不错。

    所以听到二人来访的消息,杨彪连忙起身出迎,而杨赐的年龄毕竟比蔡邕、马日磾二人大了很多,所以仅仅站起身来等候。

    不一会儿,杨彪陪着两个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走进来,正是蔡邕、马日磾二人。

    等重新坐定后,杨赐询问道:“二位今日联袂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马日磾看了蔡邕一眼,答道:“我二人此番前来,原本是想问问杨大人对于‘三互法’的看法,不过在路上听到了段家的盗窃案,所以还是先说说此事吧。”

    蔡邕也道:“不错,王甫、曹节等人势大,我等士人难以力敌。这一次段颎与王萌二人对上,邕便想着,有没有办法能将他拉拢到咱们士人这边来。”

    “拉拢段颎?”杨彪听了顿时摇了摇头,一脸愤恨地道:“若非此人助纣为虐,王甫等人的气焰又怎会如此嚣张?当初一千多太学生因他而下狱的教训,难道你们都忘了?若是将来有机会,定要让此人好看!”

    对于段颎此人,杨彪向来深感厌恶。

    当初段颎平定羌乱时,他采取的屠杀策略就让杨彪大为不满;等到后来段颎与王甫等人勾连起来后,这种不满就进一步提升,如今已经将其与王甫、曹节等人并列为国贼,恨不得立即将其除掉。

    而马日磾和蔡邕二人听杨彪提起太学生的事件后,他们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几年前的一个夜晚,窦太后突然薨了。

    因为窦太后生前与曹节、王甫的关系极差,所以有人就怀疑是不是他们两人暗中将窦太后杀害了。

    有人甚至将此事写在朱雀阙上,闹得天下皆知,结果汉灵帝大怒,下令彻底追查此事。

    当时负责此案的司隶校尉刘猛乃是士人一方的人,他对此案采取拖延的态度,结果进一步惹怒了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