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奸臣-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荀衢于是连夜对张权进行盘问,果然发现此人乃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想借守墓来隐藏自身,好在荀攸明察秋毫,这才发现其企图。

    自此之后,人们开始对荀攸另眼相待,而他的名声也逐渐传扬开来。

    “段家公子?你说的是那位献计行刺檀石槐的段家公子吗?若是此人的话,倒是要去见上一见。”

    对于何颙,荀攸与其见过多次,所以并不感到有多兴奋,但对于段增,他却是十分的好奇。

    “不错,就是此人,年纪虽小,却身负奇谋,他那行刺之计,看似简单,却有奇效,若是能成,鲜卑人必然陷入分裂,对我大汉朝的威胁也将大为降低。”

    “而且最近十多天他还不辞辛苦的游说各家,让他们捐粮赈灾,可见此人心中怀有仁德,是个值得交往之人。”荀彧笑着点头道。

    不管是荀攸还是荀彧,他们都对段增抱有好感,同时也对他非常好奇。

    作为出身凉州的“边鄙之人”,许多关东的世家大族原本是看不上段增的。

    不过经过这两年的苦心经营后,如今段增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而且在士人中的名声极好,所以像荀攸、荀彧等这些在后世都身负盛名的士人也都愿意与其来往。

    可以说如今的段增已经完全融入士人之中,得到了广大士人的认可,没有人再因为他的出身而轻视他,而这也是段增这两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所在。

    段增深知如今这个时代要想得天下,就必须先得民心;而所谓的民心,其实主要就是士人之心;换言之,要想得天下,首先就要有士人效忠才有可能。

    如今段增有了士人的认可,将来若是自立一方,要想得到士人的效忠就会容易许多,从而不必像董卓、李傕、郭祀、马腾、韩遂、马超等西凉军阀那样,空有强大的武力,却因为无士人为其治理地方,结果导致最终被消灭。

    ……

    “伯求先生,你之前与荀彧、荀攸叔侄有过往来,不知先生对这两人有何看法?”

    颍阴县城内的一家客栈里,段增此时正在与何颙讨论着荀彧、荀攸叔侄。

    虽说历史上早已经对这两人的成就有了定论,但段增还是对他们极为好奇;而何颙以前与这两人有过来往,所以段增想先通过何颙了解一下。

    “荀彧此子,年龄虽小,却心怀天下,腹有良谋,堪称王佐之才!”何颙的评价极为简短,却让段增眼神一亮。

    “王佐之才,这评价真是贴切啊,看来眼前这位伯求先生看人的本事很高啊。”段增心中想着。

    他接着问道:“那么荀攸荀公达呢?”

    何颙沉吟片刻,这才答道:“公达么,此人可称为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段增更加感到惊讶。

    历史上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这与何颙“大智若愚”的评价基本是相同的。

    段增记得这个时代有个叫许劭的名士,看人极准,是当世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比如对曹操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就闻名后世。

    不过他没想到眼前这个何颙看人居然也这么准,这不由得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正当段增准备再问问何颙对其他人的评价时,曹安走进来道:“公子,伯求先生,外面有两人前来拜访,自称荀彧与荀攸。”

    “是他们?”段增眼神一亮,顿时有些兴奋起来。

    他本想主动去荀家拜访这两人,没想到他们却自己上门来了。

    段增连忙起身出去相迎,便是何颙也笑着起身道:“荀彧、荀攸二人来访,可不能失了礼数。”

    二人来到外面,当先便见到一面带英气、气度不凡的少年,旁边站着一个面色从容,气质内敛的青年人,正是荀彧、荀攸叔侄。

    段增连忙上前见礼,何颙也热情的与二人打招呼。

    等将二人迎近客栈后,段增苦笑道:“增早就从元常那里听说了二位的贤名,原本还打算下午登门拜访,不想二位却主动来访,实在令小弟受宠若惊啊!”

    荀彧笑道:“段公子言重了,这些天你与伯求先生不辞辛苦的为赈济灾民劳心费力,此等仁德,彧深感敬佩,所以一听说二位来颍阴,我二人便立即前来拜访。冒昧之处,还请不要见怪。”

    一旁荀攸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段增连忙道:“不敢,能为受灾的百姓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何颙笑问道:“文若,公达,慈明先生如今身体可还好?”

    段增听了他对荀彧的称呼顿时感到惊讶,这个时代的男子一般要到二十岁后才会取字,所以段增原本还以为荀彧现在没有表字,没想到已经有了。

    既然有表字,那么再称呼其为“荀彧”那就有些失礼了。

    与此同时,他也在心中想着:“既然他能这么早就取表字,那我是不是也要请老师给我取个字了?否则老是被人称为‘段公子’也多有不便。”

    “多谢伯求先生挂念,叔父他目前身体都好,只是长期流落在外,对家里难免有些挂念,想要回到内地,可惜难以成行。”荀彧肃然答道。

    他的叔父荀爽,乃是荀氏八龙中最有贤名的一个,同样是当世大儒,不过因为党锢之祸的缘故,如今被迫逃亡海外,有家却不能回。

    段增几人相互客套了几句,接着又开始谈论起这次地震来。

    与何颙一样,荀彧同样对最近几年连续灾害感到忧虑,担心天下大乱即将到来,可惜担心也没用,如今宦官当道,朝中内斗严重,哪里有时间去理会这些事情。

    所以讨论一番后,几人最后也只能扼腕叹息。

    这时,刚刚一直都有些沉默寡言的荀攸突然询问道:“段公子,听说你最近在寻找刺客,想要行刺鲜卑头领檀石槐?”

    段增心中无语,难道说此事都已经闹得世人皆知了吗?

    他沉吟了片刻,最终觉得既然荀攸已经知道了,那么也没必要再遮掩,当即点头道:“不错,的确在为此事做准备,怎么,难道公达也有合适人选想要推荐给小弟吗?”

    荀攸摇头道:“非也,在下并无合适人选,不过据在下所知,你所提的行刺之计,如今虽不能说世人皆知,但也传扬甚广,在下担心要不了多久,鲜卑人也会得知此事。”

    荀彧也道:“不错,一旦鲜卑人有了防备,想要行刺只怕千难万难,段公子可要早做打算。”

    段增沉声道:“多谢二位提醒,不过事在人为,不管怎么说,派刺客行刺檀石槐,一旦成功,比能使鲜卑陷入分裂;但若是派大军前去征讨的话,只怕非但不能取胜,反而会大败而归。”

    荀攸问道:“段公子能断定我军若是主动讨伐将会大败而归吗?”

    这一战在历史上早就有过定论,所以段增当然能够肯定,不过此时却不能这么回答。

    他沉吟片刻,开口答道:“虽不能说十成把握,但九成把握却是有的。”

    荀攸闻言点头道:“在下也有同感,鲜卑如今正处在兴盛之时,其首领檀石槐心怀韬略,这就如同当年冒顿单于一统匈奴一般,绝不可小视之;然而那位夏将军却声称只需两年时间便可将其消灭,可见他有轻敌之心。”

    一旁荀彧也道:“鲜卑乃是强敌,便是全力以赴,尚且难说必胜;如今夏将军却如此轻视敌人,安得不败?”

    不管是荀彧还是荀攸,他们都是真正有大才的人,在军略上也有过人的见解,尤其是荀攸更是擅长奇谋,智计百出,在军事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智谋。

    这两人都如此断定汉军必败,段增也只能在心中感叹一声:“顶级谋主果然是名不虚传,即便如今年纪还小,却已非常人可比。”

    他苦笑道:“二位所言甚是,在这件事上,我那姐夫的确是太轻敌了。”

    荀彧惊讶道:“夏将军是你的姐夫?”

    “是的,他原本乃是我父亲旧部,后来娶了小弟的姐姐为妻。”段增解释道。

    “如此倒是在下失礼了。”荀彧连忙歉疚道,当着人家的面说他姐夫的“坏话”,这的确有些失礼。

    段增再次苦笑:“这有什么失礼的,事实便是如此,所以小弟才会极力主张派刺客行刺檀石槐,否则一旦出兵却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可惜如今消息走露,鲜卑人只怕会有防备,行刺的计划也是难上加难啊!”

    说到这里,段增心中一动,那荀彧更加擅长战略谋划也就罢了,但荀攸却是在具体战术方面多有建树;而行刺檀石槐这也属于具体事物,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邀请他帮忙谋划此事呢?

第七十四章邀请() 
历史上的荀攸乃是曹操的军师,被曹操称为“谋主”,尤其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和具体的军事策略,曾经多次在关键战场上献出奇谋。

    比如征伐吕布时,他劝阻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时他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后又策出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具体谋划方面,他有着杰出的才能,堪称战术大家;相比之下荀彧或许名声更加显赫,但他却更多以战略谋划而闻名,可称为战略家。

    段增正在为行刺檀石槐的具体计划感到担忧,此时见了荀攸,顿时有了想法。

    他肃然道:“公达,我听闻你智谋过人,常有奇计,如今行刺檀石槐一事消息泄露,鲜卑人恐怕已经有了准备,小弟正为此感到忧虑;公达若是不嫌此事繁琐,还请助小弟一臂之力!”

    “这个……”荀攸愣了一下,不知该如何作答。

    一旁何颙、荀彧二人同样愣住了,他们都没想到段增会突然提出这样的请求。

    尤其一点是,如今荀彧的年龄虽然比荀攸要小,不过名声却在荀攸之上;但段增却没有请荀彧帮忙,反而求助于荀攸,这就令人惊讶了。

    当然,在场之人都非常人,自然不会计较这一点。

    行刺檀石槐的计划事关重大,若是能成则必将重创鲜卑人;若是失败,则朝廷很可能最终决定出兵讨伐,进而导致兵败。

    这样重要的事情,在场几人自然都不愿其走向失败。

    所以在听了段增之言后,荀彧当即开口道:“行刺之事事关重大,的确要好好谋划一番;公达,你向来有过人之谋,我觉得你应该答应下来。”

    何颙也劝说道:“不错,此事攸关国计民生,公达万勿推辞!”

    何颙、荀彧二人连连劝说,而且荀攸本人对此也有些意动,所以他最终点头道:“在下愿为此事效劳一二。”

    段增顿时大喜道:“有公达为此事谋划,事必成!”

    荀彧、何颙二人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接着,段增将自己的大致想法提了提。

    因为鲜卑人很可能已经有了防备,直接派出刺客只怕难以成功,所以必须走迂回路线才行。

    段增的打算是先找到刺客,然后一同前往北疆,先熟悉鲜卑人的习俗,然后设法混入鲜卑部族中,再尝试接近檀石槐,并进行刺杀。

    这样做或许更加费时间,而且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过却是目前最有可行性的计划。

    当然,要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要等到时候见机行事。

    荀攸等人听了后纷纷点头道:“不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不做准备就前去行刺,事成的可能性极小;而段公子你的计划虽然麻烦些,但却更加稳妥。”

    简单商议了一番后,段增问道:“公达,小弟过两天就要前往陈留劝说那韩广,之后不管成与不cd会返回洛阳去见王越;等刺客选定后,就打算前往北疆,不知公达到时候是否与我一同前往?”

    荀攸点头道:“这是自然,在下既然答应了要为此事出力,又岂能安坐家中闲着?正好在下暂时也有一些事情要处理,等一个月后,便可前往洛阳拜访。”

    段增喜道:“如此甚好!”

    有了荀攸的应允,段增的心情极为愉快。

    这一次来颍阴,不仅与荀彧叔侄有了交情,而且行刺檀石槐的计划也有了着落。

    这件事乃是段增首先提出的,不仅事关重大,而且还是段增第一次为朝廷做事,他决不允许此事最后以失败告终;如今有了荀攸这个顶尖战术大师加入进来,帮他谋划,成功的可能性必将大为提高。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眼前的好处,而从长远来看,自己更是可以在谋划此事的过程中与荀攸建立亲密的关系,等将来天下大乱,自己再要招揽他可就容易多了。

    ……

    在荀彧叔侄告辞离去后,第二天,何颙也向他告辞,准备返回汝南。

    而段增一行人则继续往东前往陈留,中途路过许县时,段增还去颍川陈氏家族进行了礼节性的拜访,可惜陈家那位著名的政治家陈群,如今还只是个几岁大的小孩子,段增并没有见到他。

    过了许县再往东不远就是鄢陵,而过了鄢陵便会进入陈留境内,距离段增要去往的己吾已经不远了。

    不过在到达己吾之前,一行人先会到圉县,这里也是段增的老师蔡邕的家乡所在,段增自然也去了蔡家进行拜访。

    之后又过了几天时间,众人终于进入目的地己吾县境内,首先到达的便是一座周长不过里许的小城池。

    “公子,这里就是承匡城了,奴婢的家乡就在城外不远,只是不知那里如今如何了?”或许是快到家乡的缘故,顾岚此时显得既有些兴奋,同时又有些伤感。

    段增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等会儿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不过现在嘛,咱们可以在这承匡城里先休息一番。”

    这承匡城传说中当初女娲就在这里诞生,后来春秋时期,孔子带领诸多弟子周游列国时曾途经此地,因误会被宋人团团围困在此,却不慌不忙的弦歌不辍。

    可惜这样一座城池,到了后来却逐渐荒废下来,如今只个隶属于己吾县的小城镇。

    尤其是最近些年,因为灾荒不断的缘故,这里比以前更加萧条了;前年陈留郡发生大洪水时,这座小城更是被洪水淹没,如今城墙上还能看出当初洪水浸没过的痕迹。

    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只有寥寥一些行人匆匆走过,别说与繁华的洛阳无法相比,就是与阳翟、颍阴等地相比也差得太远。

    这样的街道上没走多久,段增就有些觉得没趣,正打算找家酒楼进去吃个饭休息一下,这时远处突然有争吵声传来。

    “李二爷,这东西明明就是我的!”

    “你这贱人出身低微,也配有这等好东西吗?这明明是我家传的宝贝,我刚才还拿在手上把玩,怎么就成了你的东西了?”

    “李二爷,这是我祖传的宝贝,求求你还给我……”

    “啪!”一声响亮的耳光,打断了哀求的声音。

    “我李二爷是何等身份的人,难道还会贪墨你的东西吗?我今天就告诉你,你满口谎言,坏我名声,若是今日不拿出足够分量的东西来赔罪,我李二爷定要你好看!”

    ……

    段增等人为争吵声所吸引,连忙走过去一看,只见争吵的双方分别是一个身材粗壮、面相凶狠的中年男子,和一个身穿麻布长裙的柔弱妇人。

    再和周边围观的众人一打听,这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