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奸臣-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随即有一个充满威严的声音答道。

    “称呼先生?看来应该是个较有身份的文士。”段增听了顿时松了口气。

    过了片刻,六七个侍从簇拥着一个中年文士走进来,那文士一身青衫,手持团扇,见到段增等人后,明显愣了一下,这才笑着开口道:“在下路过此地,天色已晚,想借宿一宿,还望诸位行个方便。”

    段增笑道:“先生客气了,我等也是在此暂歇,又非此地主人,有什么方不方便的,先生请进。”

    “多谢公子,那在下打搅了!”那文士行了一礼,这才示意其他人进来。

    等几人进来安坐后,那文士仔细看了段增一眼,突然开口道:“这位公子可是刚刚被天子任命为黄门侍郎的段增?”

    段增顿时愣住了,他可不认为自己的名声已经大到了随便一个人都认识的地步,连忙问道:“在下正是段增,敢问先生何人?”

    那文士笑道:“在下何颙,不知段公子可听过?”

    “原来是伯求先生,在下失礼了。”段增顿时恍然。

    眼前这人名为何颙,字伯求,南阳名士,因与陈蕃、李膺交好,被宦官诬陷,只好逃亡汝南郡;不过袁绍仰慕他的为人,暗地里与他常有往来,两人乃是至交。

    段增以前在洛阳的时候,通过曹操的关系,与袁绍也有过来往,虽然关系不算多亲密,但勉强也算得上朋友,所以知道何颙。

    “段公子客气了。”何颙笑了笑,接着道:“我听说段公子最近领了一份重要差事,难道段公子此次来颍川便是为了此事不成?”

    段增听了顿时暗骂一声,自己在朝堂上说出行刺檀石槐的计策时,原本就没想过对所有人都保密,只需要将消息控制在少数人范围内就行,但现在居然连何颙这个不在朝堂的人都知道了,这传播得也太快了吧?

    如此看来,鲜卑人迟早也会得到消息,行刺的计划想要成功就必须布置得更加周全才是。

    心中有些担忧,段增面上却丝毫不显道:“先生说笑了,小子的父亲如今正担任颍川太守,小子去看望父亲,岂非人之常情?”

    “原来如此。”何颙笑着点了点头,正要再说些什么,忽然间他双目圆瞪,指着那泥塑的山神像道:“这,这……”

    段增愣了一下,连忙问道:“先生,怎么了?”

    然而问题才刚问出口,他便感到一震天旋地转,接着一震轰鸣声从远处传来,而山神庙的梁柱也在发出不正常的“吱吱”声,灰尘仆仆簌簌的往下掉落,就连那泥塑的山神像也开始颤动起来。

    眼前的一幕让段增浑身一震冰凉,目光扫过众人,只见所有人都陷入迷茫之中,显然都被眼前景象惊呆了。

    段增打了个激灵,顿时反应过来,连忙大声喊道:“地震了,都出去,都快点出去,什么东西都不要拿,快点出去!”一边喊着,一边去推身边还在发愣的顾岚等人。

第七十一章地震() 
被段增一声大吼惊醒的众人,连忙手忙脚乱的向外面跑去。

    这些人里大多都是身手敏捷的侍卫或者长期训练的少年,即便是那何颙也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所以他们很快就逃到了外面。

    而唯一一个跑得慢的顾岚,被段增推了一把后,也成功跑出来。

    等众人来到外面后,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那土地庙已然彻底倒塌,顿时烟尘弥漫,笼罩了所有的一切。

    然而地面上的震动依旧没有停止,到处都有轰鸣声传来,让人感觉如同身处地狱一般。

    段增、何颙等人已经惊得浑身是汗,刚才若是稍微慢了一点,说不定他们此时已经被压在废墟下面了。

    即便如此,段增他们一行人所带的物品却没能带出来,而且他们的坐骑马也有几匹受了伤,剩下的也都惊慌不安的竭力嘶鸣着。

    过了许久,地面的震动才算停下,众人也终于回过神来。

    何颙叹息道:“唉,朝廷奸人当道,正道不昌,以至于上天震怒,降下如此大难,只是百姓何辜,不知又有多少百姓将会无家可归了!”

    段增听了后也是一阵无语。

    对于何颙将地震的原因归结于朝廷上的宦官当道,这一点段增自然是不怎么赞同的。

    不过对于百姓将会受到的灾难,段增却是心怀同情之心的。

    不来到这个时代,真的无法明白为什么黄巾起义会爆发,将其归罪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都是不妥的。

    像东汉这种大一统的王朝,其底蕴是何等丰厚,一般的困难都无法将其打垮,唯有各种问题集中凸显,这才有可能改朝换代。

    在东汉朝廷的内部,两次党锢之祸严重影响到朝政的安稳,同时也使得广大士人与朝廷离心离德,朝堂内部纷争不断。

    而在朝堂之外,各地世家林立,且都在拼命的兼并土地,掠夺人口,让广大百姓生活无着,极大危害到朝廷统治根基。

    这些都是内忧,此外还有外患,鲜卑、羌人、匈奴、乌桓等,都可以算是外患。

    不过若只是这些的话,或许朝廷还能撑下去,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最近一些年各地又天灾连年。

    前面段增刚穿越过来时,就有弘农、陈留等六郡发生洪水,去年河北五个郡有大旱,今年年初天下有七个州爆发大规模蝗灾,如今又出现地震……

    而这些灾难,还仅仅是近两年波及范围较大的灾难,至于那些影响范围较小的天灾,那更是数不胜数。

    短短时间就有这么多的天灾,这让段增不由得想起了明朝末年的局势,也怪不得那些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天下大乱即将到来。

    ……

    “段公子,这次地震强度这么大,肯定有不少百姓受灾,令尊既然身居太守之职,还请多劝劝他,让他尽量赈济一下灾民。”

    “理当如此!”段增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后世黄巾起义,颍川地区就属于重灾区,有黄巾军的主力在此活动,这也说明了颍川地区生活困苦,走投无路的普通百姓是何等之多;若是没有能力也就罢了,既然有机会,段增自然要设法赈济一二。

    他沉吟片刻后,接着又道:“不过伯求先生也知道,郡府里的钱粮只怕也不多,要赈济灾民只怕还不够,唯有让各大世家都参与进来才行。”

    何颙听了顿时连连点头,这年头因为天灾连年的缘故,各地农业都处于歉收状态,许多地方的庄稼甚至颗粒无收,各地官府的税收自然大受影响,粮食储备同样极度缺乏缺乏。

    反倒是那些大世家的粮食储备还算充足,这一点何颙自然也知道。

    只听段增又道:“不过那些世家大族只怕未必愿意出粮赈灾,而小子虽有心劝说他们,但只怕有心无力;不过先生却是名声显耀,为各大世家所敬重,所以小子想请先生帮忙游说各大世家,让他们一同出粮赈灾,还请先生看在百姓份上,不要推辞。

    “这……”何颙迟疑了片刻,他目前乃是宦官一党通缉的对象,平时与朋友都是暗中往来,根本不敢公开露面。

    但此时段增诚恳相请,所为的又是那些受灾的百姓,在这点上何颙也没法拒绝,只好点头道:“为受灾百姓活命,我自会尽力而为。”

    段增面露喜色,正要说话,何颙却接着道:“不过段公子当知道,我如今的身份不好公开露面,所以此事最好还是段公子你来出面,而我则隐在身后,你看如何?”

    段增听了顿时有些迟疑,他原本只打算在颍川稍停留几天,但若是要劝说各大世家的话,则很可能要耽搁一段时间。

    不过为了受灾百姓着想,段增最后还是点头应下了。

    ……

    此时夜色深沉,再加上谁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地震发生,所以大家都难以入眠,守着重新点燃的篝火等待天明。

    很快,天色渐渐亮起来,一直没有新的地震发生,大家也终于松了口气。

    曹安带着那些侍卫们立即去清理废墟,将被废墟掩埋的物品都找出来,很幸运,他们带的东西基本都还完好,损失并不算大。

    清理一番后,段增与何颙等人干脆一同上路,前往阳翟。

    而在路途中,段增也算知道了何颙为何会出现在此了。

    原来何颙这些年虽然逃亡汝南,但他经常在荆州、豫州一带游历,并且结交四方豪杰,这一次他刚刚去了趟洛阳,正打算返回汝南,结果在此地遇上段增。

    而经过交谈后,段增也与何颙熟悉起来,他发现此人虽然不在朝堂之上,但对于朝堂之事却极为了解。

    在得知段增这一次离开洛阳的主要目的是想去陈留寻访刺客后,何颙突然笑着道:“段公子,你若是找不到合适人选的话,我给你推荐一个如何?”

    “你有合适人选?”段增听了后顿时兴奋起来。

    “有,当然有。”何颙笑了笑,问道:“王越此人,你可听过?”

第七十二章救灾() 
“王越?”段增闻言顿时吃了一惊。

    他当然听过这个名字,不过是在后世通过小说才得知的,许多小说都将其描述为天下第一剑师,不过正史中却没有记载此人。

    段增穿越过来后,同样没有听过此人,甚至他还怀疑此人是不是真实存在,没想到何颙给他推荐居然就是此人。

    只听何颙接着介绍道:“王越乃辽东郡人,痴迷于武艺,尤其擅长剑术,身手极为了得,若是以此人为刺客,胜算颇大。”

    段增这时也回过神来,连忙询问道:“不知此人性格如何,他又是否愿意担任刺客?”

    何颙“哈哈”一笑道:“此人武艺超群,如今却只在洛阳为虎贲郎中,甚不得志,若是你能许他一场富贵,那么此事必定能成!”

    虎贲郎中同样是郎官的一种,官秩比三百石,隶属于虎贲中郎将之下;不过与议郎、黄门侍郎不同的是,这虎贲郎主要担任的是宿卫的职责。

    以王越的武艺,却只担任区区一个虎贲郎中,的确称得上“不得志”。

    “若是此人真能完成刺杀,那便是有大功于国,就算许其一场富贵又何妨?不过,这行刺之事,十死无生,纵然他身手了得,但他难道还有自信能活着回来吗?”段增迟疑道。

    何颙笑道:“这有什么,所谓富贵险中求,那王越出身太过平凡,若不冒险立下奇功,又如何能登上高位?况且以此人的身手,未必就不能活着回来。所以我料此人必定会答应。”

    段增听了顿感兴奋,不管怎么说,王越都是较有名气的人物,比曹操推荐的那个韩广名气大得多,而且何颙还如此信誓旦旦的声称此人愿意去行刺,相比之下,那韩广就不知道能否说服了。

    当然,段增也不可能立即就回洛阳去见王越,一来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此回去未免可惜;二来那韩广毕竟是曹操推荐的人选,就算只是冲着曹操的眼光,也要去见一见再说。

    更何况,若是同时能说服韩广和王越两人,让他们两个同时去行刺,成功的可能性岂不是更大一些?反正又没谁规定只能派一个人去行刺。

    有了王越这个“备选”后,段增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开始与何颙闲聊起来。

    这何颙乃当世名士,而且与常在朝堂的蔡邕不同,此人交游广阔,各地名士都认识一些,段增与他一番交谈后,也顿觉收获颇多。

    之后一行人很快就抵达阳翟,前去拜见段颎。

    大半年时间未见,段颎比以前却是更胖了,显然他在颍川的日子过得不错,不过与此同时他也比以前更苍老了一些,额头上皱纹更多了。

    虽说如今段颎还不到六十岁,但在这个年代寻常人能活个五六十岁就不错了,只有少数人才能活到七十多岁,段颎如今的年龄,完全称得上垂垂老朽,风蚀残年。

    见到须发皆白的段颎后,段增也在心中感慨着,不管如何,这一世至少要让曾经为国立过大功的段颎能够安享晚年,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

    ……

    与段颎相见后,段增同样也见到了段颎那位怀有身孕的小妾,此女姓王,世代为段家奴,性情还算恭谨,并非那种得志便猖狂的浅薄之人,所以段增对此女也算接受了,只等着以后看是多出一个妹妹,还是多出一个弟弟来。

    稍与家人相见后,段增便向段颎提及赈灾之事。

    这一次的地震中心应该在登封与阳翟之间,距离阳翟大概有四五十里路程,与登封的距离差不多也是四五十里,这两地乃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段增他们昨晚所处的地点离得较近,所以震感才那么强,而阳翟这边的震感就弱了许多。

    不过即便如此,这次地震给百姓带来的损失依旧极大,这个时代的房屋结构强度显然比不上后世,许多房屋都在地震中倒塌,甚至连太守府都受到影响。

    许多百姓都在地震中丧命,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至今还有余震接连发生,最终的伤亡和损失会有多大,将无人能说得清。

    正如段增预料的那样,官府的府库中早就空虚了,仅有的一点粮食必须留下来以防不时之需,而且那点粮食即便用来赈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让那些世家大族都参与到赈灾来,对此段增和何颙二人自告奋勇前去游说。

    颍川之地世家林立,除了顶尖豪门荀氏和陈氏外,还有众多稍次一等的大家族;这些家族几乎每一家都拥有广阔的良田和众多的人口,家中储蓄粮食以万石计。

    如此豪富的家族,要让他们拿出一点粮食来赈济灾民却并非易事。

    若是单单靠段增去游说,只怕最终取得的效果不过寥寥,好在何颙的名号还算给力,他交游广阔,与许多大家族都有密切关系,而那些世家大族也愿意与他往来。

    在他的极力劝说下,最终许多世家大族都打开府库,赈济灾民。

    而在这个过程中,段增也算小小的传扬了自己的名号,许多士人都称赞他心怀仁德,堪称楷模。

    而段颎则在段增的劝说下,派出郡里的差役去救援那些受灾百姓,许多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百姓因此得以活命,而段颎也因此被那些百姓感念,那些士人对其的观感也大幅提升,这些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

    半个多月后,颍阴县,荀氏家族。

    “公达,我听说伯求先生和那位段家公子已经快到咱们颍阴县,而且还准备来拜访咱们荀家,我打算去见一见他们,你要一同前去吗?”

    开口之人正是荀彧,他刚出身没多久时,父亲荀绲为了避祸,就为他定下亲事,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为此他没少受到非议。

    好在荀彧年少成名,才干过人,如今才十四岁,却已有盛名在外,所以对他的非议也逐渐消失。

    至于此时他口中的“公达”,自然便是那位比年纪还大六岁的侄儿荀攸了。

第七十三章荀彧与荀攸() 
相比于年少成名的荀彧,荀攸如今的名气要小一些,但也同样负有盛名。

    他十三岁的时候,祖父荀昙去世,荀昙生前的一个名为张权的属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便对掌管族中事物的叔父荀衢说:“张权此人神色反常,我猜他肯定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

    荀衢于是连夜对张权进行盘问,果然发现此人乃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想借守墓来隐藏自身,好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