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增连忙拱手行礼道:“原来是夏侯兄,小弟刚才失礼了!”
“不敢,某是个粗人,段小公子不必多礼!”夏侯惇抱拳回了一礼。
曹操哈哈一笑道:“好了,都是自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段增心中想到,当年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十常侍中的首领人物,担任大长秋一职,汉桓帝就是由他扶持上位的,其权势之高,比之如今的曹节、王甫等人也丝毫不差。
不过曹腾虽然是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但他在宫中三十多年,却从未有过大的过失,并且他还能推荐贤人。
当时种暠上奏疏弹劾他,他却反过来在天子面前称赞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世人的赞美。
也正因此,曹操虽然是宦官之后,但士人还是能接受他。
而具体到曹操的身世,或者说曹操之父曹嵩的身世,后世又有各种不同的传言,有的说曹腾是从同宗族子弟中过继一个作为养子,也有的说他是从异姓姻族中过继一个作为养子,还有一种说法着说曹嵩乃是曹腾收养的孤儿。
三种说法里,最后一种的可能性最小,而第二种说法则得到了一些史料的证实,比如《吴书》里面就说曹嵩是从夏侯氏过继来的,所以曹操实际上是夏侯氏的人,后来曹氏与夏侯氏关系亲密如同一体,原因就在于这里。
不过段增却觉得,这种可能性应该应该也不大。
曹家又不是没有子弟,比如曹腾本人就有不少兄弟,他自己固然没有留下后人,但他的兄弟却留有不少子嗣,比如曹仁、曹洪、曹纯等,都是如此。
既然曹家有这么多子嗣,那么曹腾又为何不收养这些与他有血缘关系的至亲,反而要收养一个外族作为子嗣呢?这显然说不通。
而且,曹操的子女还与夏侯氏的子女互相通婚,夏侯氏若是曹操的本族,那曹操这么做岂不违背了“同姓不婚”的原则?这在这个礼法严格的时代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缘由,这里难以尽诉,总之段增是觉得曹嵩原本就应该是曹家族人的。
至于说为何曹氏与夏侯氏的关系那么密切,段增觉得这或许是因为两家世代有联姻,关系早就密不可分了,且曹操在创业的过程中多有依赖夏侯氏的力量,与其冒着大风险去疏远夏侯氏,还不如进一步联姻,以加强两家的关系。
可惜,这些都只是段增的猜测而已,而且即便曹操就在眼前,段增也不好就此问题向他询问,毕竟这种问题太过敏感了,段增可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点好奇心就坏了两人的交情。
……
将曹操、夏侯惇二人引进府后,段增笑道:“我父亲刚刚回府,还是等一段时间你再去拜访吧。现在嘛,小弟倒是有一事要告诉兄长。”
“哦,不知是何事,段兄弟不妨说来听听。”曹操闻言好奇道。
“无他,小弟打算开一家酒楼,所以想请兄长帮忙宣扬一下。”
曹操神色一动,笑问道:“不知具体是何酒楼,居然会让段兄弟如此费心?”
段增道:“兄长可知道对对联吗?”
曹操沉吟了一会,问道:“段兄弟说的可是对偶句?”
“不错,正是对偶句,不过小弟称其为对联。”
与春联出现的时间较晚不同,对联出现的时间却比较早,不过最早时期的对联只是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比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
而东汉时期的辞赋又兴起了一种骈体文,对对偶的形式更加推崇,具有一般文体所没有的华丽美感,所以这种文体迅速流行起来,并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极致。
正是因为有这些基础,所以段增要推行对对联就要方便许多,并不需要他花费过多精力去解释。
唯一需要他做的事情就是为对联制定相应的规则,比如在音律、词性、内容等方面都做出一些要求,让它显得更加规范。
将自己的对联规则对曹操讲明后,段增笑道:“小弟要开的酒楼名为‘对王楼’,小弟会出三道上联,只有能对出下联来的人才有资格入内;又出三道绝对,若是有人能全部对出来,则以我家传夜明珠作为奖赏。”
曹操听了眼神一亮,顿时来了兴趣。
作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文学家,曹操在对偶句方面自然也有很深造诣,如今又听了段增制定的规则后,顿时觉得这种玩法极为新鲜有趣。
他笑着问道:“段兄弟,你说的这个玩法果然很别致,而且你用此办法来吸引士人,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为兄敢肯定,到时候一定会有许多士人对此感兴趣的。”
段增喜道:“这么说,兄长是同意帮小弟宣传了?”
“这是自然,而且到时候为兄也要去看看你所说的绝对到底有何难度,居然让你敢用家传的夜明珠作为奖赏。”曹操欣然笑道。
段增“哈哈”一笑道:“兄长要想知道那绝对的难度,小弟现在就告诉你又有何妨?”
“段兄弟难道就不担心为兄泄密吗?”曹操笑问道。
“哈哈,兄长但请泄密无妨,就算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出的上联,只怕也未必就有人能对出下联来。”
对于泄密,段增不仅不担心,反而对此抱着乐见其成的心理。
若是知道的人越多,就越能引起轰动,越能让广大士人感兴趣,这样一来段增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至于说有人对出三幅绝对的下联来,这一点段增就更不担心了,毕竟作为后世流传千年的绝对,若是这么容易就被人对出下联来,那就成笑话了。
或许会一两个绝顶聪明之人能对出其中一联,但要对出全部三幅对联,这概率基本不存在。
果然,听了段增的话后,曹操顿时越发的感兴趣了。
原本还有些不以为意的他,这时终于严肃起来,询问道:“既然如此,那为兄倒要看看段兄弟说的三道绝对到底难在哪里。”
“好说,小弟这就将三副上联写出来,兄长大可拿回去慢慢研究。”说着,便让下人们取来笔墨纸砚,准备书写。
而曹操听了他的话后,更加被激发出心中傲气来,打定了主意要当场将其对出来。
只见段增提起笔,很快就在纸上写下三行大字。
曹操走过去一看,顿时就陷入了沉思。
只见上面写着的三幅上联分别是:
“烟锁池塘柳”;
“寂寞寒窗空守寡”;
“烟沿艳檐烟燕眼”。
第五十三章曹孟德的志向()
这三副对联,都是后世有名的绝对,千古以来都罕有对得完美的下联。
这不仅是因为这三副对联设置巧妙,第一幅上联五个字里以“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第二幅上联的七个字则有着相同的偏旁,至于第三联更是用的同音字。
而更难得的是,这三幅对联都有一种极佳的意境,若仅仅只想在字句上进行对偶,或许难度还不会很大,能对出来的人不少,但同时还要保证意境符合,这难度就大了不少。
若非如此,这三幅对联也不至于被称为千古绝对了。
曹操作为当世顶尖文学家,自然是刚刚看了一眼就发现这三幅对联的不寻常之处,当即就陷入沉思之中,同时也立即明白了为何段增会如此自信,认为当世难有人能同时对出三幅对联,难度果然非比寻常。
一旁的夏侯惇将曹操的反应看在眼里,顿时在心中奇道:“这三幅对联,难道真像他说的那样,连孟德都对不出来吗?”
与曹操不同,夏侯惇明显对这些文事不感兴趣,所以坐在一旁显得有些无聊。
段增见了曹操的神情,又看了看夏侯惇,笑着道:“兄长,我看你还是先去拜访我父亲吧,至于这对联,兄长大可拿回家去慢慢思考。”
曹操这才从沉思中反应过来,虽然知道三副对联的难度很大,但他并不打算认输,他点了点头道:“好,这三副对联我迟早会对出来的。”
说完,他在段增的带领下,与夏侯惇一同去拜访段颎。
在这之前,段增已经与段颎通过气了,并征得了段颎的同意,所以此次拜访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唯独一点意外就是多了个夏侯惇。
面对段颎时,曹操的态度显得极为恭敬,甚至段增都想不明白他为何会如此,毕竟若仅仅因为段颎是段增的父亲这层身份,显然还不足以让曹操如此。
而之后在向段颎请教的过程中,曹操更是态度端正,对段颎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认真听着,一旁的夏侯惇也同样如此。
曹操询问的问题很多都涉及到了具体的排兵布阵,比如实际战场上每个士兵之间应该相距多远,不同的兵种应当如何配置,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守势,什么情况下应该主动进攻等。
这些问题可以说都问到点子上了,仅仅几个问题就让段颎对他大为赞赏,称赞他是难得的将才,将来若是能到战场上去历练一番,今后必成大器。
不管段颎这番话是不是真心实意,但不得不说他的确说对了,自古以来开创霸业的君主里面,军事才能能与曹操比肩的又能有几个?
这也就是他运气太差,遇上了同时代的周瑜、诸葛亮等名将,这些人的军事才能并不比他差多少,再加上各种原因,所以曹操最终未能统一天下,不得不说是他一生的憾事。
……
对于曹操提出的问题,段颎大部分都做出了回答,不过有些问题段颎却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曹操说,需要他自己去领悟。
一旁的夏侯惇也跟着问了不少问题,不过段颎在回答时就要简洁多了。
许久之后,曹操二人才起身告辞,段增连忙亲自送他们出府。
“段兄弟,这次前来拜访段公,实在是受益匪浅啊,许多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如今都豁然开朗了,所以我必须要好好感谢段公才是。”段府门外,曹操满脸兴奋的对段增说着,一旁的夏侯惇神情也差不多。
段增笑道:“有收获就好,相信以兄长和夏侯兄的聪明才智,就算没有我父亲的讲解,你们将来也定能将那些疑惑想明白的。”
夏侯惇开口道:“不一样,不一样!且不说单靠我自己能不能想明白,就算想明白了,也不能说一定就是对的。但段公所说的,却是真正的战场经验,这与我自己领悟的如何能比?”
曹操则更加兴奋的道:“不错,某平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早出生十年,否则定要追随段公身后,为平定羌乱出一份力。”
他目光灼灼的看着段增道:“段兄弟,你可知道某生平的志向是什么吗?”
段增哪里能猜得出,这个时候的曹操显然不是后来的那个曹操,谁能知道他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他试着问道:“难道是平定羌乱,拜将封侯?”
曹操笑道:“虽不中,亦不远矣!某生平的志向,就是能为国家讨贼立功,期待有朝一日能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将来死的时候,在墓碑上题写‘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段增心中感慨,这时候的曹操果然还只是个充满爱国之心的热血青年,与后来那个曹操完全截然不同。
毕竟这个时候的曹操,完全没有必要在段增面前虚言,所以他所说的应该是他的真心话。
可惜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到不出十年时间,天下就要开始大乱呢?而曹操也逐渐从一个热血青年转变成后世那位一代雄主。
……
将曹操和夏侯惇二人送走后,段增回到书房向段颎询问道:“父亲,这两人你觉得如何?他们将来能成为沙场名将吗?”
让段颎这位已经功成名就的沙场名将去点评一位将来成就比他更大、但现在却还没有任何名气的兵法大家,这种有趣的事情段增自然不会放过。
“这两人嘛,都是难得的将才,尤其是那曹孟德更是人才难得,将来必成大器!”段颎颇有些感叹的道。
段增听了眼神一亮,段老爹看人的本事果然不容小觑。
不过他身为一代名将,从曹操向他询问的问题中看出对方的实际水准来,这原本也是正常的事情。
这时段颎又道:“至于那夏侯家的小子,此人在兵法上的天赋比曹孟德就要差远了,不过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还是没问题的。”
段增听了暗自点头,夏侯惇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固然很尊崇,但他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算突出,不说那些外姓名将,就是他的弟弟,那个在定军山一战中被黄忠斩杀的夏侯渊,其军事才能都要强过他。
所以夏侯惇大多数时候都是为曹操镇守后方,而不是领兵打仗。
段增接着又问道:“那之前曹孟德向父亲你询问问题时,为何有的问题父亲却没有回答?”
段颎冷哼一声道:“还能为何?若是老夫再讲下去,咱们段家的家底就要被他全学去了,总要保留一点吧?更何况老夫之前也并非乱说,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自己去领悟的,单靠别人教导是永远没法成为名将的!”
说到这里,他瞥了段增一眼,接着道:“增儿,你如今的年龄虽然还小,但你的聪慧程度却远超老夫的意料,正好老夫要不了多久就会辞去司隶校尉一职,到时候就有时间来教导你兵法了,你可愿意跟着老夫学习?”
段增又惊又喜,连忙道:“孩儿当然愿意了,还请父亲教授!”
既然已经决定将来要自立一方,自然免不了要亲自领兵打仗。
如今有机会向段颎这种名将学习兵法,除非是傻子才会不愿意,所以段增哪怕最近再怎么忙碌也要抽出时间来。
段颎点了点头道:“你既然愿意学习兵法,老夫自然是愿意倾心教导的,只希望你能认真学习,将来光耀我段家的重任就要落在你的身上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拍了拍段增的肩膀,神情却是有些落寞,似乎是在感慨自己已经年老了一般。
第五十四章轰动效应()
时间流逝,段增每天都会坚持学习和锻炼,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而对酒楼服务人员和大厨等的培训,以及对酒楼的改造等也在持续进行着,或许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通过曹操、蔡邕等人的途径,段增的那三幅绝对也很快就传扬出去,并且引起极大震动。
这种新颖而又富有乐趣的活动,对于那些士人来说极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自负才能杰出者,更是整日都在冥思苦想着应该如何对出下联。
可惜就如段增预料的那样,或许有人能对出符合规则的下联,但意境却相差太多,根本就算不上好的下联。
但也正是因为这三幅对联的难度让众人想破脑袋,所以人们越发对此趋之若鹜,而对于段增将要创立的对王楼也更加好奇与期待起来。
一来许多人都在好奇,这三幅绝对的难度居然如此之高,那么对王楼的另外三幅对联的难度又会如何?不会也是这么的难吧?
二来那些对不出三幅绝对的人们,迫切想要与其他人有所交流,正好对王楼就能给他们这么一个途径:既然我自己对不出来,那自然要去看看,到底有没有其他人能对得出来。
当然了,段增所说的家传夜明珠,同样也是吸引众人的一项重宝,这种稀罕宝贝,就算是那些顶尖世家都未必有珍藏,更不用说其他普通人家;段家能得到这颗夜明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