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曹操大笑起来道:“段兄弟,今日难得初次相见,可惜你年龄太小,否则某今日定要带你出去痛饮一番!”
段增有些无语,蔡邕则苦笑道:“孟德,你如今也出仕多年了,你这放荡不羁的性子也该改一改了,总是这个样子怎么行?”
曹操不以为意道:“等到该改的时候,我自然会改的,伯喈先生放心就是。”
接着,他突然目光灼灼的看向段增道:“段兄弟,为兄一向对你父亲昔日平定羌乱的战绩感到好奇,你能好好跟我讲述一下你父亲当初是怎么指挥战斗的吗?”
段增愣了一下,段颎平羌乱都是多年以前的旧事了,曹操为何会突然询问起来?
他直接开口问道:“兄长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
曹操解释道:“实不相瞒,为兄对于兵法很有兴趣,曾经费了一番苦工,但真正的实战却没有经历过,尤其对实战中的排兵布阵还有些困惑。你父亲乃是当世名将,平身身经百战,所以我想从你父亲的作战经历中去了解一二。”
“原来如此!”段增心中一动,顿时反应过来,看来曹操日后能成为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或许与他年轻时就对战争如此感兴趣不无关系。
他随即有些为难道:“兄长,不是小弟不肯告诉你,实在是小弟也所知不多,毕竟我年龄太小,我父亲平时又很忙,根本没时间和我讲这些事情。”
这倒不是他故意推脱,而是他的确不知道。
好在,段颎也说过,等他年龄再大一些后,就会亲自传授他兵法,或许到那时候他就会去了解这些东西。
曹操听了后顿时露出失望之色,叹息一声道:“可惜,可惜!”
段增心中一动,对于曹操这样的人物,既然有机会,自然要尽量与之交好;更何况曹操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不错,仅仅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心中就已经有了亲近之意。
所以他开口劝慰道:“兄长既然对兵法有兴趣,为何不直接上我家拜访,亲自向我父亲询问呢?”
曹操惊喜道:“这样也可以吗?不会太冒昧了吧?”
这个时代的兵法都属于极为重要的传承知识,许多统兵的经验都密不外传,而只能由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传承下去。
段家同样是如此,那些重要的统兵经验,是决不能传授给外人,甚至就是段家的子孙,许多都没有得到传授。
比如段增的两个兄长,他大哥段塘走的文官路线,对兵法不感兴趣;而他二哥同样如此,所以他们两个都没有得到段颎的传授。
连段家自己人都是如此,更何况外人了。
所以曹操才会担心直接向段颎询问会不会太冒昧。
“兄长说哪里话?你既然当我为兄弟,那我父亲便是你的伯父,你去向他请教兵法,这有何不可?再者,有我在,我父亲定然会同意的。”段增笑道。
以段颎的年龄,的确是有资格当曹操的长辈的,毕竟现在的曹操也才二十岁出头而已,年龄比段颎小了三十多岁,这完全是两代人了。
再加上如今的曹操还仅仅只是个热血青年,官职也不算高;而段颎却早已经功成名就,无论身份地位都比曹操高得多。
所以让曹操称呼段颎一声“伯父”,这还真不委屈他。
曹操迟疑了一下,随即点头道:“那就多谢段兄弟了。”
……
曹操今日饮了酒,又与人打了一架,现在这幅末样自然不适合去见段颎,所以段增与他重新约定了登门拜访的时间。
接着,三人又热烈讨论起书法来,蔡邕和段增自不用说,一个乃是当世的书法大家,另一个有来自后世的见识,在书法上都有着较深研究。
而曹操本人同样是个书法家,他尤其擅长的是草书,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其章草评为“妙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的书法家中也是数得着的。
而且曹操还很喜欢与人切磋书法技艺,后世有名的书法家钟繇、梁鹄、邯郸淳、韦诞、孙子荆等人都与曹操在书法上进行过较量。
这次三个书法爱好者碰到了一起,自然要趁此机会好好讨论一番。
其中,曹操对段增“首创”的行书尤其喜爱,前些日子在蔡邕这里刚一见到段增的字帖,便忍不住将其借回家去欣赏。
此时见了段增,他当场就要段增写了一副字帖,说是要带回家挂在书房里好好欣赏揣摩。
当然,段增也趁此机会向曹操讨要了一幅字。
曹操流传于世的墨迹极为罕见,若是自己搜集的这幅曹操“真迹”能流传到后世去,只怕后世子孙光是将其拍卖了就足以成为富豪了。
第四十九章段坤()
回段府的路上,段增心中感叹着,拜师蔡邕果然是一个明智之举,若非有蔡邕这位海内名望的大儒作为老师,单凭他一个七岁孩子,如何能与曹操来往?甚至还与曹操兄弟相称,这在以前是根本难以想象的。
不仅是曹操,通过蔡邕,段增还认识了其他许多著名人物,像马日磾、卢植等,这些天都有过交谈。
而段增的书法也通过蔡邕迅速在洛阳传扬开,他的行书乃是直接临摹自后世的书圣王羲之,那种完全摆脱了隶书影响的全新字体,对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极具冲击力。
许多士人原本和段家没有往来,但在听说段增的书法成就后,开始登门拜访;还有不少人则选择到蔡邕这里来想要一睹段增的字帖;甚至有人已经在暗中收购段增的手书。
一时间,他的书法作品大有洛阳纸贵的迹象,而这还是因为时间较短,消息传播不快,所以才仅仅引起这点效果;若是时间足够长,段增的书法带来的影响力必然将更大。
……
回到段府后,刚刚走到后院,便见到二哥段坤一个人坐在树荫下纳凉,神情却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
段增愣了一下,随即心中产生愧疚之感。
他走上前和段坤打了声招呼,随即歉然道:“二哥,这次都怪我,若不是我贸然拜伯喈先生为师,也不至于引起王甫等人的戒备,而二哥也就不必去和那张让的养女定亲了。”
“老幺说笑了,咱们家的局势你又不是不知道,与张让联姻,对咱们家大有好处,我身为段家子嗣,能为家族出力自然不能退缩。”段坤笑了一下,语气却显得有些勉强。
这些天,段坤与张让女儿已经定下亲事。
那张让在王甫、曹节死后的几年里虽然权倾天下,与赵忠一同执掌朝堂大权,但现在的他还只是十常侍中的普通一员,论起资历和权势来完全没法和王甫、曹节相比。
更不用说,宦官再怎么权势大,也只是服侍人的“贱役”,他们身体上的残缺,让他们自己都觉得低人一等。
能够与段家联姻,这对张让来说也是个极好的选择。
所以在段颎提出联姻后,张让没有犹豫便欣然同意了。
其实,以段增对历史的了解,他知道张让今后的十多年里将会比现在更加风光,段坤做了他的女婿,今后的仕途必然走得更顺。
但不管怎么说,做宦官的女婿都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传出去必然对他名声造成极大影响。
而从现在段坤的表情来看,显然他对此事也是不怎么乐意的,可惜事情已经成定局,就算是他不乐意也没法改变了。
想到这些天自己忙着结交士人,忙得不亦乐乎,却忘了段坤还在为自己婚姻而感到苦恼,此时再听了段坤之言,段增心中更加愧疚起来。
这时,段坤反过来安慰他道:“老幺,你也不要想太多,这次的事情与你无关,更何况娶谁家的女儿不是娶?我还听说张让家的女儿长得非常美貌呢,许多人想娶她都娶不到,我能娶之为妻,说起来还是我赚了。”
段增道:“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而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人根本无意仕途,反而对商贾之事感兴趣。如今娶了张让家的女儿也好,今后干脆就不出仕了,直接留在家中经营我段家的产业就是。”
“这……”段增心中一动,若是段坤真的无意仕途,只想做个商人的话,那自己倒要想办法成全他。
身为后世之人,论起别的来或许与这个时代的人相比并无优势,但论起经商来,段增自信能甩这个时代人八条街,什么市场开发,广告轰炸,噱头炒作等等,只要使出来,想成功应该不难。
“对了,我的扬名计划现在第一步已经成功实施,并且拜师蔡邕后,取得的效果比原计划的还要好一些。但能取得如今的名气,主要依靠的还是蔡邕的名望,想要更进一步,还得想想别的办法才行。”
“所以,在帮助二哥的同时,也应该为扬名计划的第二步做些准备了。嗯,或许我可以将这两件事放到一起来完成?”
段增一边脑子急速运转,一边询问道:“二哥可是真的打算经商吗?”
“这还有假?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对出仕是半点兴趣都没有,唯独对经商有兴趣。”段坤语气坚定的答道。
“若是如此的话,那小弟或许能帮得上忙!”
“你?”段坤明显有些不信,这经商看上去简单,但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才能也非常之广,一般人都做不来,更别说段增如今才七岁。
不过段增在他心中一直都是“奇迹”的代表,在别人眼中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段增却能办到,所以段坤心里面在怀疑的同时也有些期待起来。
段增笑道:“怎么,二哥可是不信?我这里就有一个好点子,若是实行的话,必然能大获成功!”
“什么点子,快说来听听!”段坤急忙问道。
“别急,别急,目前我还有些必要的准备要做,等准备妥当了,自然会告诉你的。”
段坤闻言有些无奈的耸了耸肩。
……
和段坤分开后,段增先去了练武场跟着段鹏学习骑马。
这些天他经常往蔡邕那里跑,但对顾景以及其他少年的训练却一直没有落下,每天还是像以前那样,早上起来进行体能训练,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则进行队列训练或者练习武艺,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不过在苏则离去之后,虽然只是少了一个人,但众人却总觉得有些不自在,尤其是与苏则交好的顾景,更是好几天都情绪不高。
为了提振众人的士气,段增在这几天又增加了一项新的训练内容,那就是骑马。
这个时代因为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骑手在马背上需要依靠双腿的力量来夹住战马,其难度要比后世难了许多;尤其是在战马奔跑时会有颠簸,若是稍不留神,骑手就会摔下马背。
所以骑马这项训练虽然已经展开,但真正开始接受训练的却只有段增以及吴坛、王珪、高冉等几个年龄较大的少年,其他人暂时都没有训练这一项,以免他们摔下马受伤。
而对段增、吴坛等人的骑马训练也进行得非常谨慎,同样是由段鹏来负责训练,但他在训练时的态度却比教导众人射箭时还要紧张。
毕竟射箭时用的箭矢都不带箭簇,即便不慎射到人身上也只是痛一下,不会受伤;但若是从马背上摔下来,那可是有可能会出人命的。
比如汉文帝的小儿子梁王就是因为坠马而亡的,还因此连累了他的老师,西汉的著名文学家贾谊,让他深自歉疚,最终抑郁而亡,时年仅三十三岁。
段鹏可不希望这些少年出现意外,尤其是段增这位小公子,更是不能出半点意外。
……
段府给他用作训练的马是一匹调教多年的母马,性情极为温顺,行走时极为平稳,但即便如此,段增骑在马上时还是必须小心翼翼的用双腿夹紧马肚,精神保持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懈怠。
“唔,这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时代,训练骑兵果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怪不得那些训练有素的骑兵会如此宝贵,实在是训练起来花费太大了。”
前世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骑兵军团,所以必然已经出现了马镫,否则骑兵如何成为军队的主力?
其实,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谁说没有马鞍的时代骑兵就不能成为主力?要知道像西亚的亚述帝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时就出现了横扫西亚的骑兵部队,甚至还有重骑兵出现在亚述人的军队中。
那个时代可没有什么马镫,甚至连马鞍都不一定有,骑兵仅仅在马背上铺一层兽皮而已,装具比汉朝的骑兵还要差得多,可见骑兵能不能成为军队主力,与是否有马镫并无必要联系。
当然,马镫的出现也极大促进了骑兵的发展,使得骑兵的威力更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骑手们能够更好的解放双手,用来手持长矛、弓箭等进行战斗,作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说起来,在马镫也是穿越古代的一大神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马镫,那我将来也必要将马镫装备上。不过目前还是算了,否则现在就流传开,那对我将来显然没有好处。”
第五十章扬名计划第二步()
练习完骑马后,段增回到自己院子,开始思考到底该做什么生意最合适。
后世那个时代虽然商业极度发达,远超这个时代,但也正是因此,后世那些常见的产业,绝大部分都不适合这个时代。
那些高科技产业就不要提了,就算是一些较为低端的产业,比如成衣制造业等,在这个时代也行不通。
段增思考了许久,居然都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计划来,心中不由得苦笑,果然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自己或许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这时候,一身绿色长裙的顾岚悄然走进来,见段增正在发呆,不由得询问道:“小公子,你在想什么呢?”
“唔,我在想到底做什么生意才能赚大钱。”
“赚大钱?难道小公子你要去经商不成?”顾岚听了顿时大惊失色。
这个时代去经商的大多都是一些过得不如意之人,那些真正有机会出仕做官的基本都不会选择经商。
甚至于在许多人看来,商贾原本就只是贱业,是那些下等人才会做的事情。
顾岚年龄虽小,却也或多或少受了这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得知段增想要赚大钱时才会如此惊骇。
段增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解释道:“并非是我要经商,而是我二哥。”
说着,他将段坤的情况对顾岚解释了一遍。
听完后,顾岚满脸歉疚道:“原来是这样,刚才却是妾身误会了。”
“没什么,其实二哥的选择也没什么不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啊!”
对于这话,顾岚却没有回答,显然心中还是有些不认同。
段增苦笑一声,他知道歧视商人的观念已经形成,想要改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干脆不多纠缠,转而询问起:“对了,刚才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小公子是说赚大钱的点子吗?这个妾身可不懂,不过妾身觉得,咱们段家不是有自己的产业吗,小公子何不就从已经有的产业着想?”顾岚眨了眨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道。
从段家已经有的产业着想?段增听了顿时眼神一亮。
如今段家经营的产业并不少,不过获利最多的产业主要是两项,其中一个是由张老在负责的布匹店,另一个则是一家酒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