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仪摇摇头,开始在枢密院广场上排队,抬眼望去,只见广场上空万里晴空,隐隐有金光萦绕,道碗状的透明护罩,正保护着枢密院考场,确保考生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干扰。
广场长宽各有五十余丈,极为广阔。广场后方筑有排接排的考房,而在前方的高台上则竖立着孙圣的雕像,几乎有十丈高,比远处的城墙还高出截,手执兵书竹简,气质凡脱俗。
孙圣雕像脚下,立着三尺高的青铜大鼎,三柱两尺高的祭天香,正徐徐漫出白色的烟气来。
而在高台上的台阶前,三名主考官挺腰站立,看官袍就能认出来他们的身份,分别是本任素水县县令、驻素水县枢密院院事,以及素水县统兵校尉。在台阶下,数十名官吏侍立两旁。
每个县级以上的城市都有枢密院,每座枢密院都占地广阔,分为好几个区域,有考场、校场、祭祀区、事务区等等,负责地的兵道教化,并辅助太守们的军务。
枢密院脱于国家体系之外,不受朝廷以及任何官员的命令,只受京城的总枢密院统调度。朝廷是国家的最高机构,而枢密院却是人族的最高机构!无论国家如何更替,枢密院都永世传承。天下兵家仕子优先遵守枢密院的命令,其次才接受国家的调度。
而掌管总枢密院的,就是当今的陈、韦两位老元戎,职位名称作“院丞”。
见考生已经全部入场站定,校尉开口大喊声“肃静”,声音竟然传遍了整个广场,就连后列的苏仪都听得清清楚楚,如鼓角声在耳边震荡。
苏仪心惊奇,立刻回忆生平所学,这才想到:“这是‘行人’军衔才能够学会的天赋能力:‘鼓角齐鸣’!只要使用,喉舌瞬间化为鼓角,可以将声音传播到极远之外,在号令三军时十分方便。”
这统兵校尉,至少也是行人以上的军衔!
随后,院事则带领众官转过身去,躬身向孙圣雕像作揖,大喊“谢先圣赐万民生机”,然后所有官员和考生全体重复揖礼。
最后,由县令念诵《祭武成王庙先贤》,最后宣读考试规则。
大多数考生已经把考试规则背的滚瓜烂熟了,但苏仪等第次参加县试的考生却觉得苦不堪言:县试要考天,上午考试,午休息,但不得离开,只能在考场等候主考官选定试合格者。合格者会被念到名字,前往校场集合,准备参加下午的武试。
苏仪想到:“这还只是最开始的县试,据说更高级的院试、乡试,考就是三天两夜,吃喝拉撒睡都在考场,极其考验考生们的意志力。”
待县官读完考试规矩之后,众考生在指挥下,前往广场边的阅卷大堂领取试卷和号牌。
苏仪拿到了号牌,上面写着二七六,随后找到自己的考房。
广场后方林立的考房十分狭窄,只有臂宽,间接间连在起,坐北朝南,三面围墙。两排考房之间有条半丈见宽的通道,监考官在通道内往来巡逻,从考房内抬眼就能看到另排考房背后的墙壁。
考房门口是块案板,权当书桌,抬起案板就可以进入考房。考房左右两边墙之间嵌着块稍低的木板,当做椅子,简陋非常。
苏仪在考房内的木板上坐下,把包袱放在身边,将试卷平铺在案板之上,卷封写着苏仪的名字和考房序号,但现在还不能拆封,必须要等到铜锣声响起,才会统开考。
苏仪边感叹古代考场的简陋,边深吸口气,在心自我激励道:“尽人事,听天命,我定要考上武生!”
想起苏元那丑恶的嘴脸、想起苏诗儿的十年恩情、想起间门山上第次使用奇谋的奇特感觉,苏仪想要考取功名的渴望愈加强烈。
不多时,开考的铜锣声响起,苏仪睁开双眼,缓缓拆开卷封
第8章 烟海碑()
县试的试卷厚厚的沓,粗上看去至少有五六十页厚,令苏仪暗自心惊。〕。Z。
不过,在粗翻阅之后,苏仪顿感释然:原来,因为毛笔字较大的关系,页纸最多也就只能写个三百多字,再加上要留白给考生填空,所以这五六十页的试题量其实也没有想象那么多。
不过,“没有那么多”可是按照兵锋大6科举的标准来说的,这要放到地球的话,几乎相当于十多张现代考试的试卷,还要求在两个时辰内答完,简直苛刻至极。
“难怪科举会被戏称为‘战场逃不及,不如考场写不及’。这么多题目,普通人还要思考、回忆所学的内容,两个时辰怎么可能答完所有题目?就算能答完部分,也不能保证全部正确。难怪都说县试要想拿五筹极难,原本我还不信,现在我不得不信。”
苏仪叹息间,其他考生已经匆匆忙忙开始提笔答题了,而苏仪却不慌不忙打开包袱,将毛笔、砚台、墨锭、笔洗、笔搁、镇纸以及装满水的竹筒等房用具取出来,摆放在案板上。这些都是刘掌柜在路上相赠之物,否则苏仪连试都考不上。
苏仪边寻思着县试结束之后,定要还刘掌柜个人情,边开始有条不紊地翻开试卷,开始他前世习惯的“考前阅卷”。
考前阅卷能让自己对笔下的试题有个大体的掌握,能极大避免临场慌乱,造成心神紊乱,影响自信心。在动笔之前先将试题先翻阅遍,等于把握了考试的节奏。只要把握住节奏,除非真的学艺不精,否则几乎不可能挥失常。
苏仪花费盏茶时间,将这沓试卷翻了遍,心有了数。
“共有五十五页试题,前二十页是比较简单的‘帖经’,也就是填空;间三十页是较难的‘墨义’,要求考生按照试题默写‘圣典贤’。最后五页只有题,就要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志向,体不限,可以是句话,也可以是诗词,甚至还能写篇章,号为‘立志’。”
“因为这题只占二筹,再加上时间紧迫,所以大多数人都随便写句话表达志向,此举大多也能拿到筹,几乎是半送分题。”
苏仪想了想,就决定把“立志”放到最后来写,先从最简单的“帖经”开始。
“县试的‘帖经’般都考较《孙吴兵法》的内容,而且年年必考。因为这两部圣典字数不多,所以有很多次县试,拟卷人直接将两部兵法全抄写下来,然后留下许多空白让考生去填,只要能字不漏地将《孙吴兵法》背诵下来,通过县试试几乎是十拿九稳。”苏仪想到。
但这次县试却没有那么夸张,《孙吴兵法》的考题只占了全部帖经的六成,大约十二页左右。
苏仪磨完了墨,拿毛笔沾满,随后看向第题,写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间留了空,后面还有段“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这个时代还没有标点符号,行字连在起,但苏仪还是眼认出这是《孙子兵法》兵势篇的句,微微笑,在间留白处提笔写到: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苏仪早已把《孙子兵法》背的滚瓜烂熟了,这根本难不住他。
别说是苏仪这等考生了,兵锋大6对《孙子兵法》的崇尚早已达到了种极致,就算是不识字的农夫,提起孙子兵法,大多也能顺口背诵,可见影响力之广泛。
即使是在华夏,《孙子兵法》也是被誉为“兵学圣典”的书籍。不仅罗列了兵家之道,更蕴含着人生的哲学。在现代,孙子兵法蕴含的哲学甚至还被引申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更被许多军校和商学院列为必读的军事和经商教材,其的智慧,影响了全球无数代人。
苏仪写完看,笔下的字歪歪扭扭、不堪入目,暗叹小时候没有练好字。好在武举县试并不看重字,只要能让人看懂写的什么就行,只有到了乡试以后才对书法有些许要求,苏仪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练习。
随后苏仪再次蘸饱了墨,看向第二题,愣住了。
第二题考的是汉代某位名叫燕济云的老元戎,其所著的本名为《攀山志》地理著作内的内容。
这原本是没什么问题的,县试的帖经除了《孙吴兵法》两本圣典,还经常会考到其他先贤的贤,所以出现这题很正常。但麻烦的就是,苏仪根本不认得这个叫“燕济云”的人,可见此人是没有在古华夏历史出现过的,是属于兵锋大6的独有人物。而《攀山志》这本地理著作,苏仪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根本没有读到过!
苏仪顿感头疼,这道题他根本不可能答得出来。
苏仪不甘心,又低下头去苦思冥想,但没读过就是没读过,任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攀山志》里面究竟是何内容。
最终,苏仪哀叹声,准备放弃。
却正在此时,苏仪却感觉到他脑海的天命将星颤,星光陡然收束,投向下方的黑暗,瞬间映入道虚幻的人影来。
苏仪愣,连忙心神进入天命将星所在的精神世界,却惊奇地见到眼前竟然漂浮着位鹤童颜、精神矍铄的老者!
这老者身体透明,看似只是道投影,只有双慧眼正散着点点金光,看起来极其真实。
这老者视线转来,苏仪只觉得自己的心神正笼罩在老者的视线之,仿佛此刻心的切所想都逃不过对方的双眼。老者看了苏仪会儿,也不言语,只是弹出食指点,道丈高的石碑立刻拔地而起!
随后,这老者手凭空多出了把剑来,对着石碑虚划了几下。时间,石屑飞溅,空间摇颤;不多时,石碑上赫然多出了四个楷书大字:浩如烟海!
那老者用剑在石碑上刻完这四个字后,对着苏仪笑,便身化尘埃,消散在这片精神世界之。只不过,苏仪分明感受到,那老者的笑容,隐隐有些激励的意味。
“这老前辈是谁?为何会出现在我的精神世界之?跟天命将星有什么关系?”
苏仪脸懵懂,又看向那块石碑,只觉得石碑上的四个字钢筋铁笔,苍劲非凡,仿佛有巍峨之势;再仔细看,“浩如烟海”四个字竟然涌出金光,刺的苏仪双眼生疼。但如果能够靠近仔细看的话,就能够现这金光之,竟然流淌着无数微小的黑色字!
须臾之后,金光如同潮水般退去,却留下了本洋溢着古朴气息的书籍来,苏仪定睛看,封面上赫然有着三个字:攀山志。
苏仪脸震撼,招手,《攀山志》便倏地飞到了眼前。
“难道真的是先贤燕济云所写的《攀山志》书?”苏仪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的蓝皮书,喃喃道,“不知道有没有记载着刚才那道考题?记得题面是‘济郡’……”
“济郡”次刚脱口而出,苏仪便见到眼前的《攀山志》自动翻开了几页,在第七页,“济郡”两个字从黑色变成了金色!
苏仪只觉得冷汗直流,但抬手抹额头,却没有抹下任何汗水来,这才想起在精神世界之,自己只是道虚幻的心神而已。
“难不成,这书还有搜索功能?”
苏仪有了这个猜测,回忆了下题面,便开口道:“幽河之北谓之济城,后设郡,为济郡。”
话音落下,书页飞翻,无数黑色字在苏仪的眼飞舞闪逝,直到书页自动翻到了四十多页,这才停了下来。
苏仪看,果然,这页的确有他刚刚念的那句话,这行黑色字也化为了金色,十分醒目,顿时印证了“这书有搜索功能”的猜测。
苏仪连忙把这句话后面的内容记了下来,随后,就见到这本书骤然爆开,又重新化为金色的光点。这个时刻,苏仪的精神世界仿佛下起了流星雨般,眼前无数金色光点不停闪过,汇入了那座刻着“浩如烟海”的石碑之。
苏仪退出精神世界,面有淡淡的喜意,之后长长地吐了口气,这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
“既然这石碑上刻着浩如烟海,那我就取名叫‘烟海碑’吧!”
“也不知道那老前辈和这块烟海碑究竟是怎么来的,难道跟天命将星有关系?我可没听说过天命将星还能办到这种事情啊,如果这真的是天命将星的功劳,那简直也太过神奇了。”
苏仪想了半天,毫无头绪,只得作罢。
随后,苏仪提笔在第二题的空白处填上“济郡之北谓之丘山,其峰袅袅,直入云霄;其形如柱,险峻陡峭;其表有林,衣装于上;其内有水,潜行于下。”这句,又仔细地检查了好几遍,这才点了点头,看向下题。
第9章 孙子岁三十()
第三题考的是《吴子兵法》里的内容,苏仪背的熟,提笔就写上:
“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可击十,必使无措。((<;〈'?>;。]Z。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随后,又出现了道苏仪十分陌生的题目,仍然跟第二道题样,是名兵锋大6独有的老元戎所著的阵法书籍《机阵总纲》。
苏仪前世不可能读过这位老元戎的著作,而原来的苏仪学识也称不上广博,只背诵了些最具名气的兵,例如《孙吴兵法》、《史记》、《春秋》等等,另外还读了些儒家经典,但除了《孙吴兵法》之外,其他书基本都背不全,更别说是无数先贤留下的著作了,看都没看过。
“如果原来的苏仪考县试,面对着试卷问三不知,能考得上武生才有鬼!”苏仪心十分无奈。
这时,精神世界的“烟海碑”再次金光喷涌,本《机阵总纲》出现。苏仪神色喜,立刻对照书本填上了答案。
之后的答题就井然有序了,二十多页的“帖经”,有六成都是《孙吴兵法》的内容,苏仪信手拈来,直接填上。剩下的四成,将近二十多道题苏仪几乎都不认识,只得借助“烟海碑”不断幻化出来的书籍对照填写。
“这烟海碑究竟有多少书?”
苏仪心生疑惑,但见烟海碑在此时陡然爆出耀如金日的强光来,大量书籍好似火山爆似的涌现!苏仪大吃惊,连忙心神入定,进入精神世界,抬眼望去,所有能被称得上“圣典贤”的著名典籍赫然在列,足足有三百本!
能称作圣典的只有《孙吴兵法》两本书,其他的都是先贤们所著的著名“贤”。
“不少,应付考试已经足够了。”苏仪点点头,道,“我不可能永远靠着这块烟海碑来考试,为了打好我的基础,我必须时刻观读背诵,将这些书籍化为己用!这样看,这些书也不多。”
苏仪心神动,天空上悬浮着的书籍顿时化为金色流光,收回了烟海碑之。
退出精神世界之后,苏仪将二十页帖经置于旁,开始答剩下的三十页“墨义”。
而墨义真不愧如童溪先前所说,极其刁钻,先列入个题面让人解答,而且解答的时候不能自由挥,必须要原封不动引用圣典贤,借此来考较考生们对经典的背诵记忆程度。
这对于普通的考生来说难到了极点,但是,这对此刻拥有烟海碑的苏仪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难题了。只要解出谜面,苏仪就能直接照搬圣典贤,不费吹灰之力。
三十页墨义正好三十道题,苏仪奋笔疾书,不会儿就答了六道题。但答到第七道题时,苏仪双眸凝,顿时感到棘手万分。
“孙子岁三十,行于何地?个县试而已,有必要提这么详细的问题吗?”
苏仪扶额,头疼不已,立刻进入精神世界,从烟海碑翻出了《史记》、《汉书》等十数部史书来,按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