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谢韵儿对四房简陋的家居没什么轻视,反而多了几分尊重。

    人家四房就算日子过得辛苦,也要跟沈家划清界限,就是因为四房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沈明新有手艺可以养活妻儿,儿子又中了秀才,正在考举人,回头再买几亩田地,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现在沈元中举,沈明新夫妇总算是熬出头了,一个举人带来的经济收益非常可观,而且沈明新夫妇还能指望沈元继续考会试,指不定会一榜中进士。

    等喜榜挂起,外面已经开始燃放鞭炮……却是县衙那边特别准备的。

    正在放鞭炮时,沈明钧夫妇终于赶到。

    他二人似乎比沈明新夫妇更受欢迎,人才刚抵达,一群官差和百姓已经迫不及待地围拢上去,又是第二轮道喜,最后还是车马帮的弟兄帮忙开路,几名丫鬟向四周撒喜钱,才让沈明钧和周氏穿过重围来到沈明新夫妇身边。

    周氏上来便笑眯眯恭贺:“四伯、四嫂,恭喜恭喜,六郎中了举人,这是娘在天有灵啊,沈家列祖列宗应该欣慰了……”

    冯氏也是喜极而泣,拉着周氏的手,刚想说几句谦虚的话,却不由低下头,伸手抹起了眼泪。

    以前沈明新夫妇铁了心要自己过日子,现在沈元中了举人,他们就必须要考虑沈家上下一心的问题了,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沈元中了举人,在官场上也没什么前途,因为到弘治年间,举人当官已经是非常稀罕的事情,但若有沈溪在朝中帮忙的话,沈元可说前途无量。

    有现成的官场资源不用,白瞎了沈溪在朝中那么高的官位,沈明新夫妇现在就算低声下气求幺房,也要把关系维持好,毕竟涉及到儿子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举人这位置,说低不低,但说高,其实也没多高,举人能当官的少之又少,沈明新夫妇不敢奢求儿子将来能中进士。

    他们觉得,能考中举人,已经是一辈子努力的极限。

    沈家四房和五房一团和气,其实也是在跟宁化县的民众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沈家上下一心,并无隔阂,让宁化人看到沈家团结的一面。

    沈明新请沈明钧夫妇到正堂,周氏环视一圈,摇头道:“咱在这里算怎么说?沈家人就应该有沈家人的面子,既然六郎中了举人,要光宗耀祖,还是要在老宅庆贺……”

    冯氏道:“弟妹,老宅不是被别人占了吗?”

    周氏挺直腰板:“听我的,住进去就是,今日是我们沈家大喜的日子,看谁敢阻拦,把他的锁直接撬开!”

    “对,撬开!”

    人群中有人跟着帮腔。

    在沈元中举这么个时间段,仿佛沈家人做点儿不合法度的事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就连官差也跟着起哄,他们清楚地知道,沈家现在的地位非同凡响,一家出两个举人,其中还有个状元,如今已是朝中正二品大员,就算杀人放火,估摸也不用担太大罪责。

    百姓习惯了想官官相卫的事情,他们觉得当官不用私权,这官做得也忒没滋味了。

    一群人,在沈家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往沈家老宅而去,到了老宅门口,周氏一指大门,喝道:“砸!”

    后面的百姓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砸门,这可是状元娘亲口下的命令,他们不需有任何顾虑,只需用力砸门便行了。

    周氏一副不是自己的不心疼的姿态,谢韵儿在后面看了却有些发怵,婆婆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居然让人砸自家的门,回头修门还得花一笔银子,感情是婆婆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全要她这个儿媳费心。

    等门打开,周氏拉着冯氏的手:“四嫂,还等什么,快将喜报贴到大堂前,再将娘的灵堂摆起,要让列祖列宗和娘知道,我们沈家儿郎的志气!”

    冯氏开心地道:“好,一切听弟妹的安排!”

    ************

    ps:天子求一波订阅和月票!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513章 宁化沈家() 
周氏在沈家,几乎是胡作非为。

    她在谢韵儿帮助下,刚拿回沈家大宅和老宅的控制权,回头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威,直接让人把自家的大门给砸了,让谢韵儿好一阵心疼。

    可这还不算,为了庆祝沈家六郎中举,周氏执意大肆操办一场庆贺宴,让宁化百姓都过来吃流水席。

    再加上周氏之前送给娘家一笔银子,谢韵儿这边都快有要吐血的感觉了。

    按照之前的规划,原本一家人很快就要上路,此时大操大办,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如此看来周氏已不打算在预定时间启程前往武昌府。谢韵儿好说歹说,但周氏依然坚持留下来,作为儿媳的谢韵儿不能不顾孝道,自行带人走,只能跟着留下。

    周氏如今在宁化风光无限,将沈家大房压得死死的,就连沈元中举,大房也没人出面……沈明文和沈永卓父子都感觉羞惭异常,沈家原本将所有希望寄托他父子身上,可现在,率先中举的反而是五房和四房的人。

    沈家必将因沈溪和沈元的存在强势崛起,这时他们只能灰溜溜躲在谢韵儿出钱帮他们租下的一个小院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房那边有什么事要传报,通通由沈永卓的妻子吕氏完成。

    此时吕氏俨然成为沈家大房的代言人。

    但不管怎么看,沈家都展现出一幅阴盛阳衰之像,沈家各房均以女人出来说话,男人的份量明显降低,也是因沈家男人普遍撑不起场面,也就沈明新有一定能力,但他还属于那种实干家的类型。

    ……

    ……

    闽省省治福州。

    沈元参加完鹿鸣宴,刚中了举人的他,意气风发,准备趁着中举的档口,拜见一些地方名士大儒,为下一步自己进京赶考做准备。

    今年乡试,会试就是来年二月。

    大明会试举行的时间比较早,而福建到京城山长水远,这会儿已经是九月下旬,沈元准备在拜见名士大儒之后,先回故乡宁化,见过父母亲人,便立即动身北上京城,准备来年年初的会试。

    他对此自信满满。

    本以为自己中举,要拜见地方上的名士大儒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沈元在投递诸多拜帖后,无一例外都没了下文,没有任何一名名士或大儒邀请他过府,甚至曾经跟他关系不错的同窗,此时也跟他没了联系,他想参加文会也不再受欢迎,甚至汀州府士子举行的文会,也跟他没什么关系。

    “这是怎么了?我中了举人,怎反倒不如我尚是生员的时候?”

    沈元非常奇怪,为什么自己考中举人,好像突然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走到哪里都好像被人刻意回避。

    直到跟他一起参加本届福建乡试的宁化老乡,而且在这次乡试中同样中举的张彦宁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之平老弟,你难道不知道吗,全因你在朝中的一位同宗,他如今的地位……让你如今很尴尬啊!”

    沈元周岁十九,虚岁已经二十,在这次他奔赴福建乡试前,沈明新特地给他起了表字,名为“之平”。

    沈元很争气,只身一人来省城福州应试,没受任何人的恩惠,他跟沈溪和沈明文到省城赶考住客栈不同,住的是简陋的民宅,甚至八月乡试完毕后便搬到了庙里,用省下的银钱准备在省城多停留一段时间,增长见闻。

    沈元以前少有离开宁化的机会,一旦出来,他懂得把握时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个有志气的年轻人。

    沈元从没想过沈溪在朝中的地位会影响他的科举之路,直到张彦宁挑明,他特别留意了一下,才知道外面正风传,说他之所以能中举,全是因主考官看在沈溪的面子上,特别予以拔擢,很多人甚至非议沈元的才学,认为他写的八股文晦涩难明,不似“正经文章”,这些流言对沈元打击不小。

    沈元决定拜访一下内帘官,问明真相,却得知内帘官已回乡。

    大明除了两京外其余布政使司的乡试,用的都是地方上的大儒作为内帘官,这些人没有官位,社会地位不高,这也是明朝一直存在乡试外帘官影响内帘官的最重要原因。

    正因沈溪地位卓然,新近又以左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在西南领兵,而且福建和广东还是沈溪曾经的辖地,尤其现在福建和广东地方上正在推行沈溪制定的新政,使得地方上的学子认为,是外帘官想巴结沈溪,所以暗中唆使内帘官,将沈元提拔起来。

    沈元拜访内帘官不得,便想亲自去求见名士大儒。

    结果依然被拒之门外。

    这却是因为地方上的名士和大儒多半奉行理学,且依附刘健和李东阳为首的文官集团,沈元的出身注定了他只能被划为沈溪一党,沈溪如今被文官集团打压,这种氛围也传递到了福建。

    沈元不明真相,受到的打击不轻。

    “七弟不在福建,为什么我身边的每件事,好像都跟他有关?我究竟是靠自己的能力考上的举人,还是受他的荫蔽考取?”

    沈元中举后的开心一扫而空,转而心中充斥着茫然与愤慨,这是一种不为人理解,遭受猜忌后自然萌发的愤怒与无助。

    沈元是个倔强的年轻人,越是见不到那些名士大儒,越是一次次前往登门求见,但经过几天努力,仍旧没见到一位名士或大儒,到最后,跟他一同到福州来赶考的士子,基本已回乡,他发现自己一个人留在福州没什么意思,只能动身回宁化。

    来的时候充满期待,结果也是中举,但回去的路上,他却喜忧参半。

    沈元的心境异常复杂,他非常在意别人评价,这跟他自小一个人在外求学,自立自强有关,他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不会跟人说,而是闷在心里,一旦郁积达到一个临界点,他会找地方发泄一下,但也只是用拳头击打墙壁或者树干,每次都全情忘我,甚至手背出血都不会停下。

    “不会的,我不是因七弟的关系才中举,我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连苏先生也说,我的资质并不比七弟差,只是他时运好,比我早几年中举人……如今我做到了,第二次参加乡试就中举,就算我不是解元,但也可参加会试,谁知道明年我是否会中状元呢?”

    沈元突然对来年的会试充满期待,他知道,能证明自己的只有会试,说别的没用,只有真正考中进士,别人对他的怀疑才会降低。

    但他又怕,自己凭真本事考中进士,别人还是会在背后指指点点。

    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从福州城出发两日后,沈元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不回宁化县,直接北上京城,参加会试。

    他要用自己的表现证明,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不需要靠任何人。

    做出这决定后,沈元发现自己的盘缠已经不多了,但因他生性倔强,认准的事情绝对不会回头,只能用一些别的方式筹措银两,他准备一路上帮人写信,或者是做一些体力活,甚至不雇马车,全凭两条腿,穿州过省,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参加会试。

    沈元把自己摆到了一个苦行僧的位置上,甚至连父母亲人的牵挂都不顾。

    “我这么做,是为了让爹娘省心。他们必然已知晓我中举的消息,我只需写封信回去,让他们知道我去京城赶考便可,我就说是跟好友相约结伴而行,路上的盘缠不用我操心,这样他们就不用再为我筹措去京城赶考的银两。到京城后,就算露宿街头,我也能撑过去,只要让我参加明年的会试就好!”

    沈元想到做到,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直接折身北上,往京城而去。

    从他出发的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这一路上要吃不少苦,但他自小便能吃苦,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一直为之努力,他能做到的事情甚至沈溪都无法完成,而他定下的目标,是超越沈溪,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这根本没有丝毫意义。

    他不明白,沈溪的存在,完全是历史的特例,而他却仅仅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读书人中的一员,不可能遵循沈溪的道路自朝堂快速崛起。

    ……

    ……

    沈元决定动身北上,没有跟家里做任何商议。

    沈明新夫妇暂时没得到任何消息,他们只当儿子已经在回家的路上,正在拼命巴结沈明钧夫妇,试图让沈溪多帮帮儿子,让沈元未来的官路一帆风顺。

    四房态度的转变,让沈家分家的事情有了转圜的余地。

    只有把沈元和沈溪联系在一起,才会更有意义,别人说及,都会说这就是“宁化沈家”。

    俨然,宁化沈家要成为福建官场上的一个“品牌”,甚至是大明的一个“金字招牌”。

    别人再提及沈溪,会顺带提到沈溪有个十九岁中举的神童兄长,别人赞颂之余,自然会广为传播,沈家的名声也就打出去了。

第1514章 正朔() 
沈元决定不回家,往京城赶考的同时,宁化沈家正在商议合并家族。

    这次准备合并的不但包含李氏这一脉,甚至连老沈家长房和旁支都准备依附,主要因为沈溪在朝为官,加上沈元中举,沈家不知不觉已成为汀州府数一数二的书香门第,不仅可以免除田赋和徭役,社会地位也随之大幅提高,很多人将沈家当成官宦世家对待。

    作为培养出沈家中兴最重要人物沈溪的周氏,已成为沈家新家主的不二人选。

    之前谢韵儿担心沈家就此四分五裂的情况并未发生,现在周氏已开始享受这个大家族家长的荣耀,沈家也继沈溪中状元回乡祭祖、李氏丧礼后,第三次将沈家所有人聚拢一起,沈家看起来上下一心,甚至商议择日再在城内购地建一所大宅,让沈家人聚居在一起。

    换作以前,谢韵儿绝对不敢想象这种事,因为她觉得宁化沈家已注定成为历史,谁知现在不但李氏这一脉有可能重新聚拢,甚至连主脉和分支也要凑在一块儿过。

    沈明钧夫妇和沈明新夫妇,因为沈溪和沈元在科举上的成功,已成为沈家的支柱,在这种大家族会议上,周氏代表沈家五房,沈明新代表沈家四房,决意将沈家打造成为宁化县乃至汀州府的世家大族。

    沈家聚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唯独沈明文夫妇垂头丧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主角,别人也不会听他们的废话,如今连沈家大宅和老宅都没了,再去争就只能争谁来偿还债务,再加上如今住的房子也是靠儿媳妇向谢韵儿求情才租赁下来的,他们识相地不再争夺沈家家主的位置。

    而且站在沈家这个大家族的立场,沈明文根本不是长房嫡孙,大房那边还有年岁比他大的,这些人都以周氏马首是瞻,沈明文夫妇不敢出来造次。

    周氏代表李氏这一脉,率先说话:“我儿如今在朝为官,之前得到的消息说是已荣升左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在西南之地平息地方叛乱,大约有六个省的兵马归我儿调遣,我儿官品已是正二品,就算他不当这个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也是湖广和江西两省总督,同样是正二品,咱沈家自古以来,怕是没出过这么大的官吧?”

    老沈家大房那边的沈明连出来逢迎:“夫人这不是说笑话吗?别说沈家,就算宁化乃至汀州府,也没出过正二品的大员,咱沈家这可是头一份,现在旁人提及咱沈家,哪个不是翘大拇指?”

    “对,对!”

    旁边一群人跟着应声。

    现在他们都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