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7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沈溪的运气很好,自从十七日今冬第一场雪开始,这几天接连下雪,每场雪的势头都不小,暂时解决了城中的用水问题。

    但下雪也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造成温度下降得太厉害,土木堡周边地区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度左右,士兵们虽然身上穿得厚厚的,依然感觉彻骨的冰凉,再加上大地冻得硬邦邦的,白天继续修堑壕难度无形中确实加大了许多。

    不等沈溪喝斥,刘序已然翻起了白眼:“老胡,你想死想活?沈大人命令修壕沟,定是看出上次鞑子攻城这一路走得太过顺当,你看看,敌人找来沙袋和原木,然后再在上面搭上门板,有些地方甚至只需要搭上梯子和门板,便可无惊无险到城下,连马匹都能通行……”

    “要是下次鞑子照葫芦画瓢,卷入重来,土木堡因此而失守,你负得起这个天大的责任吗?”

    胡嵩跃不满道:“作何是我负责?我能管到的只是城西,另外几个方向可不归我负责!若是城池是因为其他方向崩溃而陷落,凭什么要赖到我头上?”

    朱烈嚷嚷道:“行了行了,听听沈大人怎么说。沈大人您只管交待,俺坚决听从命令,绝无二话!”

    沈溪摇头:“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你们大老爷们儿,每天都在做些什么?除了争吵,就不能干点儿有意义的事情?不过这回老刘说得有理,我们之前的堑壕确实还不够宽和深,导致敌人在提前准备妥当后很容易就渡过去了,相同的错误咱们绝对不能犯第二次!”

    “诚然,大雪之后城外的泥土不好挖,但相比于接下来城中要遭遇的连番苦战,现在能多修筑一点是一点,说不一定这些堑壕和机关,到时候就能保住我们一条命,这道理难道你们不懂?”

    “可是,沈大人……”

    胡嵩跃又想说什么,却被沈溪伸手打断。沈溪道:“本官不想听任何解释,本官只看结果,哪位将军干得又快又好,本官会记他一大功,将来回到京城也会为他请功论赏……你们看着办吧!”

    胡嵩跃道:“沈大人,您别用这种话来挤兑我们,咱现在这状况,还回京城呢?骗鬼去吧!”

    这话引来刘序和朱烈怒目相向,朱烈喝斥道:“老胡,你小子是皮痒了吧?沈大人说能回去,就一定能回去,现在就出去挖沟,不干活的兔崽子,跟你一样拿鞭子使劲抽,他娘的真是一群欠抽的货!”

    胡嵩跃看到沈溪面色冷峻,刘序和朱烈更是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架势,想了想缩缩脑袋,没有再反驳,他知道自己犯了众怒。

    沈溪对这三个刺头有些无可奈何,挥挥手道:“城外修筑防御工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本官这两天要监督造炮和造子弹,不能出城,一切拜托了!”

    朱烈拍着胸脯,笑着表态道:“沈大人只管去,这里有俺们呢!”

    ……

    ……

    土木堡内,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兵工厂。

    沈溪从居庸关带出来近两万斤火药,之前又在鞑靼人营中抢了一万多斤,同时沈溪还在鞑靼人营中搜刮到一批两人合抱大小的松木,每段松木都有一两米长,当时没想好用来做什么,现在火烧眉毛了,沈溪才想到可以利用这批松木制作“大炮仗”。

    京营兵大多手脚笨拙,不过在民夫以及后续进城的士兵中,颇有一些能工巧匠。特别是居庸关里,匠人通常是作为预备役而存在,一旦遭遇战事就会编入行伍中,这次隆庆卫将其当作援军给派了出来,等于是白白便宜了沈溪。

    沈溪从中选出四百人,再加上之前遴选出来的能工巧匠,创建了工匠营。目前城里的砖瓦已经停止烧制,工匠营目前主要是制造火铳子弹、地雷以及陶灰瓶、西瓜雷等土手榴弹,还有便是用松木制作的“无良心炮”。

    作为总工程师,沈溪亲自上阵指导,手把手教这些手工匠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来制造有用的武器。

    这纯属被逼到绝境,沈溪没辙了,这小小的土木堡根本就无法坚守,只能想方设法加大自己的胜算。

    “大人,您看,这是您要的枪,不知道是否跟你设计的一样!”

    沈溪正在工匠营视察,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将一把长筒“火枪”呈递到沈溪手上。

    因为大明火铳改良过多次,近来又曾用小型佛郎机炮来作为散弹枪使用,使得枪械改造还算顺当。

    军中会修火铳的工匠不少,沈溪扒拉一下就找出二三十个人,然后用这批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科研小组”,主攻就是后膛制式弹丸枪。

    这种火枪在实战性能上,或许跟后来大行其道的后膛枪有很大差距,但这却是目前沈溪能做到的极限。

    在没法形成批量制式生产子弹的情况下,沈溪能想到的,就是加快火铳的射击速度,将原有火铳进行改良,然后用现成火铳来改造火枪,但不能有太大变动……毕竟沈溪手头并无太多原材料,想在这小小的土木堡冶铁不切实际。

    沈溪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把后膛弹丸枪,总的来说不太满意,这东西的射程别说是一里,恐怕一百米开外都未必能杀死人,已属于近距离作战兵器,跟靠密闭性来发射弹丸的佛郎机火铳相比都有一段差距。

    “继续改造!”

    沈溪将半成品的后膛弹丸枪放了回去,让工匠继续根据图纸继续试制,主要是涉及后膛的弹室,很难做到密封,再加上这时代想制造膛线太过困难,冶铁技术落后,铁也很脆,种种因素限制了沈溪造枪的步伐。

    ************

    ps:这一章是在乡下现写现发的,第二章应该在凌晨前出来,不好意思!

第1181章 算无遗策() 
土木堡内外,人们正在如火如荼修筑防御工事和造兵器,沈溪的情报队伍也没有闲着。

    沈溪派云柳和熙儿,带着斥候去城外刺探情报,趁着夜色掩护靠近敌营,将敌营情况详细观察后,带回来交给沈溪参详。

    夜已深,土木堡从喧嚣中安静下来,但城外的挖沟工程还在继续,就连城中的工匠营也没歇着,人们轮班工作,争分夺秒为赢得一线生机而挥洒汗水。

    城西指挥所内,云柳和熙儿正在向沈溪汇报。

    “……鞑子剩余兵马,应该不足两万,但目前与之前的形势截然相反,城东方向贼寇最多,其次是城南,城北和城西方向却薄弱了许多……”

    云柳做事严谨,她把所有调查来的情况归纳汇总,整理好后再奏禀给沈溪,简单明了。

    说的人非常认真,但沈溪却有些左耳进右耳出的意思,他正在泼墨挥毫,将城外新的战壕示意图不断地勾勒在地图中。

    云柳奏禀完毕,跟熙儿等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熙儿忍不住出言提醒:“沈大人可有听清?”

    “你当本官是聋子吗?”

    沈溪抬起头来,没好气地瞪了熙儿一眼,“城外防备,应该是进入一个短暂的真空期,料想用不了两日,鞑靼主力又会卷土重来!”

    云柳不解地问道:“沈大人为何会作此判断?”

    沈溪低着头,继续手头上的事情,显得极为专注,口中回答得却很郑重:“鞑靼兵马如今进展顺利,显然不想在后方留下土木堡这颗钉子,何况……这颗钉子中还是我这个让鞑靼人极为忌惮的人来主导。”

    “我揣测,就算鞑靼国师亦思马因想要罢手,达延汗也不会允许,这其中涉及到派系之争,也有功劳的分配问题,达延汗多半会勒令亦思马因领兵继续进攻土木堡,那时候亦思马因就不会像头一次攻城那么客气了!”

    云柳惊讶地问道:“沈大人是说,鞑子会卷土重来?”

    “也许吧!”

    沈溪摇摇头,苦笑道,“鞑靼人分出兵马来攻打土木堡,或许是好事,至少居庸关、紫荆关和京师面临的压力会骤降,如今我们很难杀出城,就只有靠土木堡内外的防御工事固守,一旦鞑靼人再度杀来,只能期待天时地利人和站到我们一边……不过,战事恐怕不会有之前那般顺利了!”

    云柳沉默许久,又问:“大人,鞑子几时会再攻城?”

    沈溪道:“短则两日,长则三五日,没个准信,有备无患吧!”

    ……

    ……

    自十月十八开始,居庸关开始被鞑靼兵马骚扰式攻击,以亦不剌兵马为先锋,鞑靼人在两天内,完成对居庸关下的兵马增援,不但居庸关遭受兵马袭击,居庸关周边的水关、石峡关、陈家堡等处,同时遭到了鞑靼人攻击。

    十月二十,亦思马因率领兵马回撤土木堡,此时土木堡成为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宣府地界最后一座尚被明军控制的城池。

    沈溪再次派云柳和熙儿出城调查,经过多方汇聚而来的数据总结,沈溪大概弄清楚了一件事,城外亦思马因的兵马数量,应该在三万到四万间,以骑兵为主。

    土木堡内守军,则基本是步兵,目前有战斗力的兵马大约在七千之数。

    双方兵马对比,基本处于六比一的比例,明军占据绝对的下风。

    同时,敌我两军的战争资源更是相去甚远,城中各种物资都很缺乏,而城外鞑靼人则是兵强马壮,城中比城外多出来的就是佛郎机炮和枪弹,还有沈溪在土木堡山顶上挖出来的沟沟壑壑。

    ……

    ……

    十月十九,下午。

    京师,紫禁城中的文华殿。

    此时大明朝廷正在进行一场关于西北战事的讨论,朝中七位顾问大臣悉数列席,萧敬也代表皇帝旁听。

    除此之外,尚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一些官员和将领,另外就是不太懂军事的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和通政使司一众官员。

    这就好像是一次朝议,但皇帝没有出席,主持朝议的两位分别是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

    在这种类似于朝议的朝会中,所有出席的官员都可以各抒己见,如果意见得当就会记录下来,被朝廷采纳。

    目前议论的事情,基本跟西北即将发生的战事有关。

    朝议开始一段时间,谢迁对于别的不太感兴趣,他唯独感兴趣的是关于土木堡战事的分析。

    他很想知道,沈溪是否有逃生的希望。

    这会儿谢迁不求沈溪能在土木堡之战中取得多大战功,他期待的是沈溪能平安归来,反正这一战沈溪已充分表现了自己。

    即便沈溪在“私自调兵”不太妥当,但谢迁认为通过他的斡旋,完全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何况沈溪那边还立下大功,战胜火绫部的四千兵马,如此沈溪的“罪责”也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土木堡地势较高,一旦开战,城中兵马可以一涌而出,选择从一个方向实施突破的话,可快速突进,土木堡内有骑兵两千,以步兵留下殿后,两千兵马可快速奔袭,驰援居庸关……”

    说话这位,谢迁认识,甚至之前他还觉得此子乃是可造之才,李东阳多番推崇,但后来谢迁发现沈溪的才能之后,就对这样略微显得平庸的后生不那么感兴趣了。

    此人正是谢迁老友王华的儿子,跟沈溪同一年考中进士的王守仁。

    王守仁当初跟沈溪一起调离京城,王守仁去的是湖广地界,沈溪则去闽粤赴任,在沈溪从南方调回京师之后,王守仁没过多久也回到朝廷,为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官居正五品。

    朝中有人好做官,王守仁的官升得也算是很快了,入朝不过四年多时间,就做到了兵部郎中,而且在兵部议论军务的时候,他也有资格列席,甚至是畅所欲言,朝中阁臣和六部尚书都在旁边听着。

    虽然王守仁分析讲解得头头是道,但在场大多数人听得那是一个云里雾里,比如什么两千骑兵,不是说沈溪军中全都是步兵,两千牲畜都是驮马和骡子、驴子吗?怎么脑补出来的骑兵两千?

    李东阳却认真对待,不时点头应和,甚至偶尔还会出言问询,让王守仁做出一番更为准确的分析。

    每次王守仁都对答如流,这足以证明王守仁在行军打仗上颇具才华,之前之所以不显山不露水,完全是因为被沈溪的锋芒所笼罩。

    ***********

    ps:第二章送到!

    突然发现自己灵感如尿崩,这一章一个小时就码出来了!傲娇的天子萌萌哒地求订阅和月票支持!

第1182章 天经地义() 
王守仁虽然是以心学闻名于世,但作为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也非浪得虚名,他在湖广做了一年地方官后,逐渐褪去身上的浮躁之气,人变得沉稳而内敛,做事也越发世故圆滑。

    这次回到京城,王守仁虽然算不上高升,但在同科举人中,他的官职算是仅次于沈溪的存在。

    但王守仁自己明白,己未科进士中,他就算有点儿前途,但还是没法跟状元沈溪相比。沈溪可没有一个在詹事府履职十多年的状元老爹,在朝中也没有赏识他的恩师,基本是靠自己打拼才有今日今时的身份和地位。

    王守仁更多地是靠自己父亲在朝中的好人缘……谁都知道,王华如今深得弘治皇帝赏识,未来太子登基后,作为东宫讲官的王华,有很大的机会入阁。王华人脉很广,跟朝中官员相处都不错,所以花花轿子有人抬,王守仁升官速度快可以理解。

    而李东阳不但欣赏王华,连王华的儿子也多有照顾。

    王守仁说完,谢迁指着地图发问:“王郎中,你提及土木堡之战,沈溪小儿唯一能做的就是突围,利用骑兵的优势突破狄夷的防线,回兵居庸关。那老夫问你,你觉得,沈溪此战胜算几何?”

    谢迁一向不喜欢较真儿,这是朝中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

    朝中三位顾命大臣中,谢迁最狡猾,就算将七卿加进去,谢迁还是最圆滑世故的那个,一向是逢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以前朝会,一旦有什么难题,都要谢迁出来打圆场,每次都能凭借他的口才化解朝堂上的纷争。

    谢迁“尤侃侃”之名可不是白来的。

    但现在谢迁对于土木堡的事情,却很上心,连“胜算几何”这问题都问出来了。

    李东阳蹙眉道:“于乔,你这就有些为难伯安了……土木堡远在居庸关之外百里,他如何知晓?”

    李东阳主动为王守仁打圆场,因为他对西北战事了解很透彻,清楚沈溪手底下根本就没两千骑兵,只有少量斥候才有战马,其余都是拉载粮草辎重的牲口,但骑着驮马、驴和骡子可不能上战场,也不可能跟鞑靼追击的轻骑赛跑。

    所以,王守仁提出的只是一种假设,在理论上或许可行,但实际操作难度太大。

    什么步兵防守,骑兵突围,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垫后送死,让步兵负责阻击的结果,就是溃不成军,而且大明骑兵比起鞑靼骑兵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怎么就是为难了?”

    谢迁怒不可遏:“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不知晓还在这里妄加议论,可知如今土木堡正被北夷兵马团团包围,沈溪小儿正承受数万铁骑日夜围攻?你们同样有父母妻儿,可曾想过他人现如今的处境?”

    谢迁反应过激,但此时没人跟他计较,因为谁都知道谢迁跟沈溪的关系……谢迁的小孙女可是沈溪的妾侍,如今很可能要当寡妇了,而且肚子里还有个“遗腹子”,以后这“遗腹子”很可能会被谢迁留在身边培养。

    大臣们都知道,跟谢迁说沈溪的事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