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敞笑道,“有沈尚书在就是不一样,其实之前我还跟老孙谈过你,我跟他说,之厚你到吏部,能让吏部的差事变得轻省不少,他还不相信。哈哈!”
没等结束公务,王敞已拿私人关系来说事。
被王敞这么一说,沈溪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孙交则脸色尴尬,到底他从未有过跟年岁比自己小许多的上司相处的经验,因为沈溪以前的履历太过丰富,旁人对沈溪虽有非议,但对沈溪能力从未有过质疑,如此一来他很有压力。
沈溪笑道:“能简化就尽量求简,但也不能懈怠,我到吏部来还要兼顾兵部事务,其实自己也很累,要不是陛下坚持,我才不会自讨苦吃。”
沈溪在吏部应对同僚很轻松,完全不需要用谦卑的姿态面对,当然他也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跟属下相处时,他拿出一种平和的态度,不为难你们,你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别把我当作你们的压力便可。
孙交对沈溪的印象还算不错,但他跟沈溪相处时间太短,不会拿出王敞那样嘻嘻哈哈的态度。
孙交更多是以对待何鉴等前几任吏部尚书的做法,把沈溪当作自己顶头上司,严格按照规矩行事。
沈溪在吏部衙门没有停留太长时间。
作为两部尚书,他不能只在一个衙门逗留,既然已经回朝,他还要回兵部衙门去看看,那里才是他的大本营。
沈溪尚未出吏部衙门前,他回朝的消息已传到谢迁处。
谢迁先是听家仆说明情况,毕竟他在长安街的小院距离吏部衙门不远,又是大白天发生的事情,并没什么好隐瞒的地方。
没过多久,杨廷和、杨一清、李三人相继到来,再之后甚至连英国公张懋也过来了。
张懋的到来,多少让谢迁预料不到,不过想到张懋平时对朝中不公之事的耿直态度,谢迁大概猜想,或许张懋是来跟他说明情况,并且有跟他联名上奏的打算。
但听了张懋的来意,他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张懋不但不是来“主持公道”,甚至还有恭喜谢迁的意思,说朝廷终于步入正轨,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谢迁跟沈溪之间关系缓和下来。
谢迁一听心中来气:“我几时跟那小子讲和了?若真是讲和,会让他兼任两部尚书?”
因为张懋的到来,谢迁本跟几名文臣的会谈不得不暂告一段落。
在谢迁陪伴下进入书房后,张懋环视一圈,问道:“于乔今天怎么没去吏部?”
旁边几人都很尴尬,他们没料到会在谢迁小院见到这么多人,因为杨一清和李基本处于中立派,所以他们不太想干涉这件事,没有向张懋作任何解释。
杨廷和倒是心直口快,“谢阁老对于沈之厚回朝之事,并不太了解……这才刚得知消息。”
张懋略微惊讶一下,而后摇头苦笑道:“于乔,你跟之厚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谢迁不想回答,显然他还在生闷气,因为沈溪这次履职并没有得到他的准允,也没有提前跟他商议,在他看来是对他的不尊重。
杨廷和又道:“听说昨日之厚受诏前往豹房面圣,陛下亲口提出让他尽快履职,他便应允下来。”
“原来是这样。”
张懋点了点头,随后打量在场几人。
这几位都是朝中中坚,虽然张懋自己的爵位很高,但涉及朝政他作为武将还是缺乏发言权,于是道,“如此说来,之厚在这件事上倒没做错,他已回避很久,试图让陛下收回成命,陛下执意不肯,如今吏部和兵部事务荒怠,又逢年关,在陛下严令下,不得不回朝吧……可立理解,可以理解!”
张懋帮沈溪说话,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谢迁看来,张懋始终对沈溪很欣赏。
谢迁更多会把沈溪当作军中人士,认为张懋不是按照道义礼法行事,而是因袍泽关系,情感用事。
谢迁道:“我等正商议前往豹房请命,张老公爷是否同去?”
谢迁沉默半天,终于蹦出一句,让张懋多少不太适应。
张懋道:“于乔,跟陛下进言也没多大作用,作何要勉强?之厚回来,朝事有人处理,就算身兼两部尚书又有何不可?现在重要的是,赶紧找到替代兵部尚书的人选,好让之厚有台阶下,光靠这么进言,怕是会让陛下为难。”
这话说得还算中肯,但在谢迁听来,纯粹就是帮沈溪说话,不可接受。
眼看自己就要牵扯进文官内部的争执中,张懋是老狐狸,无论以前他对朝中文官集团抱有怎样友善的态度,这次的浑水他绝对不想去趟,因为在张懋看来,沈溪在这件事上压根儿就没做错。
张懋赶忙道:“于乔,老朽府中还有一点事,便不打扰你了……你跟应宁他们先商量事情。告辞告辞。”
谢迁嘴角浮现出轻蔑的笑容,似乎对张懋的行为很是不屑,另一边杨廷和还想说什么,却被谢迁抢先一步道:“张老国公要走,那就不送了,我等还要商议事情,张老公爷自行离开便是。”
……
……
国公登门,都没得到礼遇,需要自己走。
张懋毫不介意,好像多在谢迁这里停留一会儿都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弄到最后,李和杨一清也都明白过来,张懋过来不是为了恭喜,根本是来探听谢迁的口风,知道下一步朝廷的动向。
张懋在朝中的地位太高,军队有张懋掌控,其实谢迁足够放心,至少沈溪要掌握军权还要过张懋等五军都督府老臣这一关。
在张懋走后,杨廷和询问:“谢阁老为何不请求张老公爷出手相助?”
谢迁道:“你看他那如避蛇蝎的模样,有半分出手相助的意思吗?在他心目中,沈之厚乃年轻才俊,陛下就算给沈之厚封王,他也会笑着应承下来,哪里有一点武人的骨气?”
当着几名部堂,谢迁丝毫也没为张懋留面子,不过他并不担心眼前几人会将他的话泄露出去,这几人都知道分寸,也知道朝中文臣武将和睦的重要性,再者谢迁的话最多只是一种抱怨,就算被张懋知道,估摸也只是一笑而过。
你谢老儿看不起我,我还嘲笑你呢!
当初沈之厚是谁提拔起来的?
你自己控制不了一个后生,让人家靠自己的本事爬到你头上,你现在却要打压人家,你这还有点老臣的脸面不?
杨廷和请示道:“那谢阁老,现在当如何?沈之厚入朝,将意味着事情难以转圜。”
谢迁不答,因为前一段时间,谢迁几乎把能做的事都做过了,面圣也面过了,跟皇帝据理力争根本就没用,太后也见过,甚至各方能见的人都见了,沈溪那边他也试图用软硬兼施的方法,都是徒劳,现在再让他进行一次,好像也是无济于事。
杨一清道:“为今之计,当如张老公爷所言,找到兵部尚书人选为妥,兵部左侍郎陆完能力出众,之前之厚一直请假,不就是陆侍郎将兵部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建议连杨廷和都挑不出毛病,而李干脆就点头。
谢迁黑着脸,侧头看了杨一清一眼,目光复杂,似乎在说,你杨应宁几时开始支持沈之厚了?
最后几人都看着谢迁。
毕竟谢迁才是文官领袖,一切要听看他如何决定。
但谢迁似乎对一些事已经产生根深蒂固的思维,光靠劝没用,他用愤愤不平的口气道:“他选择回朝就由得他,看朝中那些非议声蔓延,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如坐针毡!”
谢迁说话时显得怨气十足,杨廷和等人听到耳中,仔细琢磨一琢磨,谢迁这话就跟没说差不多。
至少张懋还说出个建议,找个接替兵部尚书的人选,这样就可以让皇帝把沈溪兼任的兵部尚书差事给替换,事情也就圆满解决了。
而谢迁似乎对最适合兵部尚书的替代人选陆完抱有一定偏见,对此提议并不赞同,而提出了一个“耗”的策略,说起来就是什么都不管,让沈溪继续当他的两部尚书,而后靠舆论让沈溪屈服。
杨一清和李倒没觉得如何,至少他们内心的想法,跟谢迁大致相当。
不过杨廷和这边就觉得很别扭了。
谢阁老你也算是我尊重之人,我一直觉得你会站在我这边,打压一下沈之厚的崛起,让朝廷的秩序恢复正常,你之前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为何到了关键时候,你却什么都不做,改而变得敷衍起来?
你这算是举手投降了?
杨廷和皱着眉头道:“此例一开,即便将来再将事情转圜过来,怕是陛下会故技重施,这次是吏部和兵部,下一次指不定是什么官职,又不知道是什么人。如今尚且是沈之厚这样的状元之才,若以后是传奉官当如何?”
谢迁看着杨廷和道:“难道你有好策略?”
“当进言陛下。”杨廷和道。
这个建议让谢迁多少有些无语,他道:“能面圣的话,老夫早就去面圣了,况且老夫跟陛下单独见过,陛下对此态度坚决,又能如何?”
“那就去见太后。”杨廷和仍旧不依不饶。
谢迁道:“老夫之前把能做的,都已做遍,甚至求教过京城内所有可能影响此事之人,之厚那边,老夫也去见过,但事情都没有顺利扭转过来,或许是因为之厚在对鞑靼一战中立下的功劳太大,再加上陛下对于朝政的疏忽,使得陛下要找到能统筹大局的人出来,而之厚又是东宫讲官出身……”
当谢迁说到这里时,语气中多有无奈。
杨廷和道:“难道如此便什么都不,任由事情发生?”
谢迁道:“开历史先河也好,守规则也罢,如今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也只能暂且如此,希望将来不会令事态继续恶化,诸位多行督促,若之厚在职司上出了偏差,至少能提点一下……诸位提高警惕吧!”
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赃不成案()
谢迁在对待沈溪身兼两部尚书的事情上无能为力。
这也是沈溪故意营造出来的一种局面,给了你足够的时间,不但让你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求见皇帝,找机会请辞病休,再让皇帝主动去府上见你并以礼遇的方式听你解释,最后你还是没办法把事情按照你的想法完成。
那现在我在皇帝的极力要求下,回到朝廷当差,算是给足了你面子,你没办法解决一系列问题,那我也无可奈何,只能回朝出任两部尚书。
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咱们都是文化人,讲道理,更要相互礼重,大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角力,最后你输了也赖不得别人。
沈溪当天没有刻意回避谁,但也没人来找他说事。
谢迁选择了沉默,朝中那些文官更不会找他谈心劝他主动请辞,或者说就算那些针对他的人,也看明白了当前朝廷的形势,发现反抗无效后,最后都心照不宣地接受了结果。
沈溪在吏部和兵部的公务出奇地顺利,没到中午,他便已完成当日要做的事情,可以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他非常轻松,这次算是他入朝以来相对顺利的一天,明明很多人想阻挠他,让他吃瘪,想方设法针对他,但此刻偏偏都选择了静默,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并非来自于沈溪的强硬态度,他一直都在回避,依然以最合理的方式顺利解决了问题,因为别人发现最后根本无法改变某些事的结果。
回到家门前正好是晌午,可以跟家里人一起享用午餐。
这会儿沈泓到沈家才是第三天,沈溪对儿子非常关心,想知道小家伙的融入情况。
进府门时,沈溪从朱起那里得知,沈家这边遭遇到不小的“麻烦”,朝中文武得知他回朝履职吏部和兵部尚书职务后,当天很多人前来投递拜帖,送礼的人暂时没有,但拜帖却足足收了二三十份。
“……老爷,跟他们说过了,您没时间见客,但还是不断有拜帖送来,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好拒绝,您看……”朱起显得很为难。
沈溪之前早就下过令,在休沐这段时间,除了必要的客人外,其余一律回绝,不给任何人机会,也就是说投了拜帖也是徒劳。
但因沈溪回朝,吏部衙门同时还向在京参与考评的官员下达通知,说吏部会在年前完成所有官员考核,这些官员立即意识到,仓促完成的吏部考核中,吏部尚书的权力将被发挥到极致。
以前或许还需要通过内阁复议甚至是皇帝的同意,但现在是沈溪做主,很多步骤都可以省略。
一切便在于沈溪深得皇帝信任。
朱厚照一直希望沈溪来当这个吏部尚书,总不可能会在沈溪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上就驳回,那也太不给面子了,沈溪很可能会撂挑子不干。
至于另外一点,便在于皇帝对朝事基本不加理会,司礼监掌印张苑又跟沈溪走得很近,谢迁等人对沈溪的挟制力大幅度削弱……
综合这些因素下来,难免会让人觉得,沈溪在朝已是自成一派,就算做什么事也不再会被文官集团的紧箍咒束缚。
沈溪坐拥两部,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关系前途命运,别人不来巴结他,那就跟自掘坟墓差不多,尤其是那些在地方政绩本就不太好,希望通过这次考评能为自己换得晋升或者调职机会的人更是如此。
沈溪道:“拜帖可以不用拒绝,但要告诉他们,我年前这段时间会比较忙,没时间见客,就算要会见也可能要到年初休沐时,到时候我会在家中接待一下客人,但还得麻烦他们重新投递拜帖,并等候我的邀请。”
朱起问道:“那老爷,以后送来的拜帖都来者不拒?万一……其中有些人是故意前来捣乱的呢?”
朱起心有余悸。
因为他想到之前沈府有人来闹事,那些人也是官员,当时都没有见到沈溪,若现在给他们机会,很可能会危及沈溪以及沈家人的安全。
沈溪笑了笑道:“难道有些人对我有成见,我就不让他们登门了?一视同仁吧!不是最后还需要我发出邀请?有些人看不惯我,不请他们来就是……其实没必要刻意回避,在朝为官,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支持?朱老爹,这几天可能要忙活你了。”
说到这里,沈溪伸出手拍了拍朱起的肩膀,让朱起受宠若惊,红着脸道:“给沈家办事,是老奴的荣幸。”
沈溪笑道:“你们一家对我们沈家有诸多帮助,今后要在京城落下跟脚,田宅该置办的要置办些,以后家里也会补助一部分……听说你又快要抱孙子了?”
朱起苦笑道:“那小子回来一个月,儿媳就又怀上了,不过距离孩子出生还远着呢。”
“总归快了。”
沈溪笑着说道,“现在一切都稳定下来,是该想想光宗耀祖的事情……一直不知道朱老爹的身世,好像你以前来过京城,是吧?”
朱起一怔,随即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言辞闪烁:“老爷,您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沈溪道:“朱老爹,从你加入商会,到跟随我们沈家,其实我没问过你们的来历,或许连义宽和小山都不知你们家的过往。但现在朱家和沈家已融为一体,许多事情需要搞清楚,不然始终会有隔阂。你回去思虑一下,有机会告诉我。”
“这……”
朱起本来笑容满面,一副笑呵呵的乐天派模样,但听了沈溪的话后,他的脸色变得非常差,沈溪看到这里心中一动。
这至少说明朱起确实隐瞒了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