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0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才不是由沈溪选拔,那这军事学堂就有一定偏狭,不过因为这学堂开办得比较急,沈溪不能苛求太多。

    名义上朱厚照是校长,但其实整个学堂运转都由沈溪负责,而沈溪倚重的副手便是兵部郎中王守仁。

    开学第一天,二十多名学生,来的只有十二人,因为很多学员要轮值当差,在这些将领看来,还是手头工作要紧,至于学习,一听就虚无缥缈,属于务虚的东西,能偷懒尽量偷懒,没人愿意放下差事和家事不管,跑去一个在他们看来没多少意义的学堂听课。

    本身这些将领就不是读书的料,在他们眼中,沈溪开办军事学堂目的不纯,或许就是为了折磨他们也说不一定。

    学堂占用校尉营很小一块,大门开在金鱼胡同的三进院子严格按照沈溪要求进行改建,因工期较急,很多收尾工作没完成,许多工匠正在里面劳作。

    三进院中,前院原本一些破旧建筑都拆了,形成一个相对宽阔的院子,当作学堂操场,这里也是日常训练之所,如果以后学堂规模扩大场地不够用,只能去宣武门附近的大校场。不过沈溪作为兵部尚书,不能天天泡在校场中,这些事需要五军都督府负责操办。

    第二进院子,有个小侧院,里面有几间屋子,作为学堂教官办公和平时学生休息之用。

    在这里,暂时不设宿舍,因为学生都是京师当差的中下层将领,这些人就算没安家,也有都督府和五城兵马司安排的地方落脚,不需要在军事学堂内找住所。

    当然,随着规模扩大,后期肯定会添加。

    至于第三进院子,则是上课之所,最初准备了三间打通耳房的宽敞屋子,只是因为开始学生很少,一间屋子足矣,反正学生不多,就连先生也需要现培养。

    总之沈溪手头事情不少。

    ……

    ……

    没有安排开学典礼,五军都督府的官员把学生送来,就先行离开,沈溪让人把桌椅板凳搬进屋子,形成课堂。

    什么都需要沈溪临时操持,使得事情看起来千头万绪,繁杂仓促,沈溪正需要人手,故此十二名学生成为了帮手。

    军事学堂首期学员中,有一人沈溪非常器重,职位相对也较高,而且出自边军体系,正是王陵之。

    王陵之不在十二名学生名单中,只是以沈溪护卫身份进入学堂,他在学堂内不单是学生,还要充当先生,当然不是让王陵之教授兵法韬略,而是让他教授实战经验,把一些边军常用到的作战技巧教给学员。

    就在沈溪安排事情时,王守仁进来传报:“沈尚书,英国公和夏国丈在外候见!”

    “嗯!?”

    沈溪对于张懋的到来不觉得稀奇,毕竟开办军事学堂这件事上,张懋给予他一定帮助,但准国丈夏儒的到来却让沈溪有些摸不着头脑。

    因为前来的访客在朝中地位不低,沈溪不得不重视起来,带着王守仁一起来到前院迎接,这会儿张懋和夏儒正在打望沈溪开办的军事学堂,对建筑格局和用场有些不太理解。

    沈溪跟张懋算是老熟人,虽然以前见面和沟通的机会不多,但互相间都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沈溪出任东宫讲官时,就不时跟张懋见面。

    但夏儒,沈溪尚是第一次见到。

    只见这夏儒年岁也就四十多,看起来相貌方正,一看就不是有野心之人。

    或许是夏儒本身没大的才学和地位,只是因为家教好,女儿获得张太后和皇帝的认可,才麻雀变凤凰。

    此时此刻,夏儒见到在儒林享有很大声望的沈溪,显得很恭谨。

    相互见礼后,张懋直接问道:“之厚,为何这军事学堂前院,不设大堂或者客厅?大小是个衙门,若来了客人,连个落脚说话的地方都没有……你是不打算建,还是说来不及建?”

    沈溪解释道:“公爷,毕竟这里办学条件有限,仅能利用现在的建筑格局规划用场。好在学堂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场地都要尽量满足教学需求,若有人来访,可到侧院叙话……今日公爷能来,蓬荜生辉,公爷和国丈里面请!”

    张懋释然地点点头,旁边夏儒却赶紧拱手:“不敢当,沈尚书请!”

    作为新晋国丈,女儿没进宫门,夏儒在当朝兵部尚书面前适当体现出他的谨慎,还是有必要的。

    无论沈溪年轻还是老迈,并不影响其在朝中的地位。

    谁都知道沈溪三元及第的辉煌过往,也知道他是靠真本事上位,就算旁人非议沈溪年岁和蛊惑君王做事不当,也不能否认沈溪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三人一起前往侧院,沈溪在路上大致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办学思路。

    几人还没等到办公室坐下,又有知客前来奏禀:“尚书大人,谢阁老在外求见!”

    张懋不由笑道:“哈哈,于乔也来了,国丈,正好带你认识一下当今内阁首辅!”

    夏儒虽然贵为国丈,但他在朝中不认识什么人,作为新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由张懋进行引荐,成为他跟朝臣结识的最好途径。

    ……

    ……

    谢迁当天先去内阁,看过奏本,知道宣府那边没什么新消息传来,便催促沈溪赶紧派兵出征。

    沈溪于前日朝会上跟朱厚照提出,要以兵马“诱敌深入”,之后便没了下文,谢迁生怕沈溪暗中胡来,只好先一步找沈溪说事。

    另外,谢迁还想看看沈溪开办的军事学堂到底什么样子。

    谢迁见到沈溪,才知道张懋和夏儒也来了。

    谢迁跟夏儒素未谋面,当知道眼前这位相貌忠厚的文士乃是新晋国丈,就算他年长些,也需要上前行礼。

    这让夏儒很不好意思。

    张懋笑道:“于乔,可真是赶巧,我和夏国丈刚过来,没等坐下,你就来了……莫非你也是来看看这军事学堂到底怎生模样?”

    谢迁本想提出兵之事,但见张懋和夏儒在,很多事他不方便说,当即点头:“正是正是。”

    “哈哈!”

    张懋爽朗一笑,“那还不进内叙话?我这边正想知道军事学堂如何个办法……本以为陛下会亲临,谁知到底还是没来……”言语间不无遗憾。

    几人一起往内走,两个老家伙外加一个中年国丈,沈溪年纪轻轻就像个后辈,尤其张懋跟谢迁是老相识,一见面就说个没完,自然没沈溪什么事。

    办公室内,几人落座,谢迁对沈溪一摆手:“之厚,你有事的话,先去忙吧,这里交给老夫便可!”

    沈溪暗忖:“你谢老儿真是自来熟,这里到底是谁的地盘?怎么说得好像到了你家后院一样?”

    王守仁察言观色,看出沈溪不太想跟眼前几人交流,行礼道:“沈尚书,学堂那边已准备好了,是否要开课?”

    张懋站起身:“什么?这就要开课了?是否太过仓促了些?哈哈,不过既然要开课,我们过去看看可好?”

    似乎是觉得有些喧宾夺主,张懋又打量谢迁,问道,“于乔,你认为呢?”

    谢迁看了沈溪一眼,这才道:“军事学堂刚筹备,什么都不完善,让沈之厚去操持便是,公爷还是坐下来,我有要紧事跟你商议!”

    沈溪听这话,似乎谢迁在某些事上有意要回避他一样,他非常识相,拱手道:“既如此,那在下先去学堂,之后再来招待几位!”

    “去吧!”

    谢迁一摆手,显得颇不耐烦。

    沈溪笑着摇摇头,他早就习惯谢迁的臭脾气,与王守仁出来,王守仁问道:“沈尚书,学堂内连个先生都没有,难道未来讲习之事需由沈尚书亲自来做?”

    “慢慢来吧!”

    沈溪则显得无所谓,“万事开头难,先把硬件设施弄好,再想师资力量等软件……哦,其实我是说,只要有了学堂,有了学生,先生好找,便是伯安兄也可出任这学堂的先生,将来希望伯安兄多多帮忙!”

    (本章完)

第1757章 小聪明() 
临近正午,沈溪让学生回去休息,当天没有课程,之后的课业安排将由他来制定实施。

    对于五军都督府安排来的这些个学生,沈溪并不十分满意,其中有几个一看就是那种老兵油子,做事油滑,悟性很低,提高的空间不大。

    其实在沈溪看来,挑选学生还是自己亲自负责为好,应该选那些年轻有朝气的基层军官,但同时也要兼顾那些中上层将领,只有系统而又全面地提高军官素质,才能增强大明军队的作战水平。

    无论是训练,还是带兵打仗,最重要的还是看将领的能力。

    士兵单兵作战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提高,而且论身体素质,大明士兵不能跟草原上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子相比,只能增加将领和士兵技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取胜,而不是与其拼蛮力。

    等安排好一切,沈溪带着王守仁回到侧院,才知道张懋和夏儒已早一步离开,只有谢迁留在这儿。

    谢迁打量沈溪,嘲弄道:“你可真够忙的,半晌才过来,你可知英国公在这里等了你近一个时辰才走?他可是有事而来。”

    沈溪道:“学生要负责打理军事学堂,刚刚才让学员回去。阁老留下来,是有事要吩咐么?”

    谢迁看了王守仁一眼,道:“坐下来谈话吧……伯安也过来听听,乃是关于兵部安排兵马出征之事。之厚,你在朝会中可是跟陛下许诺尽快出兵,兵部有详细方案?诱敌之策,实施宜早不宜迟!”

    王守仁惊讶地问道:“谢少傅也认为应马上出兵?”

    说完后,王守仁意识到自己僭越了,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对话,他不过是五品郎中,没资格搭茬。

    谢迁听到这话不由皱眉,并非认为王守仁不识礼数,而是觉得这个年轻人对战争似乎过于热衷,以其弦外音,似乎也很支持出兵诱敌之策。

    只有沈溪对王守仁的性格把握精准。

    沈溪愿意提拔王守仁,乃是这位同年的思想比这时代的人都要先进,这可是大明少有的军事家,人才难得,而且王守仁乃是心学之集大成者,是个具备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潜质的大军事家。

    王守仁没有通常儒者的封闭自守,强调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乃是真正的人才。

    沈溪道:“出兵之事,兵部自会安排,阁老不必太过担心。就算诱敌,也不必出动太多兵马,这件事学生会亲自跟陛下奏禀!”

    谢迁目光中露出几分恼色,质问道:“沈之厚,你怎总是如此刚愎自用,有什么事不能跟老夫说?难道你不调用京营兵马?”

    沈溪点头:“学生还真没打算出动京营兵马,调动的乃是居庸关的军队,由隆庆卫指挥使李频负责,阁老对此人应该有所听闻吧?”

    “不行!”

    谢迁当即否决,“李频虽有一定的能力,但奈何此人跟阉党有勾连,他是刘瑾的人,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晓吧?”

    沈溪却显得无所谓:“只是诱敌出兵,管他是谁的人?难道刘瑾会在这件事上会出面阻挠不成?”

    谢迁道:“你明知刘瑾会出面阻挠,还执意荐举此人,莫非是想要跟你自己的前途过意不去……”

    说了一半,谢迁突然停顿下来,皱眉沉思,揣摩沈溪这么做的目的。

    谢迁性格冲动,喜欢以长者的姿态教训后辈,不过等他反复斟酌后,发觉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最重要一点,就是沈溪做事巧妙圆滑,最擅长玩阴谋诡计。

    “你不会是……想让刘瑾出面阻挠,让李频派兵诱敌之事不成,这样即便事后惹怒陛下,你也可从中推脱转圜吧?”谢迁打量沈溪,再次问道。

    沈溪摇头苦笑:“难道在阁老心中,学生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

    谢迁本想说“是”,但见王守仁在旁好奇倾听,便不再说下去,起身道:“既然你已有详细方略,那老夫不再多问,但你要记得,这次出兵诱敌,最好草草收场,之前朝堂你所提不得人心,就算最后能跟你说的那样,平掉鞑靼,但你可有想过如此要耗费多少国力?这件事,最好到此为止!”

    沈溪站起身来,微微行礼,没有说什么,因此算不上是领命。

    谢迁道:“老夫这就走了,若你面圣后,得到陛下授意,最好回来跟老夫说说!不必相送!”

    ……

    ……

    谢迁不愿跟沈溪多说,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孙女婿似乎刻意隐瞒了很多事情。

    沈溪和王守仁送谢迁离开,收拾心情准备离开军事学堂。

    路上沈溪对王守仁道:“关于谢阁老所言,伯安兄不必往心里去,阁老现如今最在意的是不能让大明涉险,再过两日便是陛下大婚,一切都要保证婚事顺利进行!”

    王守仁点头:“之厚,你还有何吩咐?”

    二人因为是同年进士,在很多问题上,不用太拘谨,说话相对随意。

    沈溪道:“军事学堂过两天就会开课,伯安兄可能需要在兵部和学堂两边走,我没太多时间兼顾,只能先委屈伯安兄你了!”

    王守仁愣了一下,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沈溪察觉到这一点,没详细过问,他跟王守仁间始终无法做到完全心意相通,他不需要对王守仁推心置腹,对于这些个有思想、有见识还有成就的历史名人,沈溪一向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沈溪跟王守仁分道扬镳后,先回兵部,将之前早准备好的兵策拿在手上,准备觐见朱厚照。

    从兵部衙门出来,沈溪没选择是去皇宫还是豹房,这会儿他不知朱厚照在何处,需要先见一下云柳,问云柳一些事情。

    宣府鞑靼寇边,所有情报都是由云柳掌握的斥候提供,比起朝廷的情报系统反应还要快,这足以证明沈溪手里的情报体系已逐渐成型。

    这可是隶属沈溪自己的系统,不需要对朝廷负责,他手底下的人,不属兵部或者五军都督府,也跟东厂和锦衣卫无关,云柳就是这批人的直接领导。

    云柳道:“……大人,以调查到的情况看,鞑靼原本的攻击目标是延绥,但因草原上情报获取相对滞后,未知大人卸任三边总制,畏惧大人威名不敢侵犯,于是选择劫掠宣府,一连数日袭扰后,宣府周边亟待收获的良田荒废下来,鞑靼人劫掠不少粮食,但人畜基本无损!朝廷兵马留守城塞内,城外已不见百姓踪迹!”

    沈溪点了点头,此时他需要盘算一下具体策略。关于鞑靼人出兵之事,沈溪心中自有想法,过了半晌,才道:

    “按照以往鞑靼犯边规律,到六月中下旬,袭扰就会结束,若鞑靼侵犯的是三边,那京城鞭长莫及,但奈何此番鞑靼所犯乃是宣府,情况大为不同,我大明京师兵马可随时驰援……”

    云柳显得很担心:“大人,鞑靼袭扰兵马不多,未必是其汗部主力,若我军轻易出击,可能为达延汗庭所趁。”

    沈溪道:“又不是要跟鞑靼兵马决战,根本不必在乎其是否为主力,就算一场斩敌几十人的小胜,我也能堵住朝堂上那些质疑我施政方略的人的嘴。若要大力推行基本国策,让刘瑾对我无可奈何,只能先在战场上取得一些成绩。”

    云柳终于明白,沈溪的目的并非是满足皇帝御驾亲征的心愿,而是想取得一场对外寇作战的胜利,巩固他兵部尚书的位置。

    云柳问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沈溪道:“关于边关的情报,不能有丝毫懈怠,之后我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