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中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姓饥寒交迫,面如土色,骆养兴大发慈心,把带来的银两,粮食大部分都分发出去。看着客人心情不爽,船工更是加快了船速希望早点到皮岛,可是事与愿违,把原来不是特别喜欢坐船的骆养兴,颠簸得大发脾气。就这样一路郁闷不已的骆养兴终于在三月中旬到达了皮岛。

    毛文龙早已带领各级官兵一起来迎接:“骆大人辛苦。”骆养兴刚刚登陆皮岛,两腿发软,正要发脾气,看到一群人恭维的迎接,气也消了了一半。“大人远道而来,在下已备好酒,请大人赏光。”毛文龙官场上的一些套路还是了解的。

    “嗯,有好酒,那肯定要喝。呵呵。”一听到有好酒,骆养兴啥气都没了,直接拉着毛文龙往大帐走去。

    骆养兴可不是一般人,毛文龙可不敢怠慢,一桌好酒,好肉都摆了上来,再穷见面吃饭…官场的礼节还是要有的。骆养兴也不客气直接坐下,马上又站起来:“别急,毛总兵这正事先做,来先接旨吧。”

    骆养兴及大帐内的各级官兵连忙下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毛总兵多年驻守皮岛,劳苦功高,朕特准回京述职,并擢升兵部侍郎暂统领京师三千营兵马。皮岛暂由尚可喜统辖,尽快交接,随骆养兴一起回京。”

    “谢皇上,臣领旨谢恩。”毛文龙被突然而来的消息愣了一下神,不过随即扣头谢恩。

    望着一桌酒肉,骆养兴一屁股坐下,螃蟹,虾,鱼,各类海鲜,酒是陈年的花雕,酒是好酒,肉是好肉,但是有些不对头,但又说不出不对在哪里:“毛总兵,何时能回京呢?”

    “既然圣旨在,微臣必然尽快交接,少则几天,多则十日。请大人在这里多休息几日。”

    “嗯,如此甚好,对了,听说你这边有个马市,咱也是好马之人,这也吃得差不多了,可否带咱走走看看?”跟毛文龙吃了一阵,觉得此人挺对自己的路子,有了莫名的好感。

    耿忠明苦笑抢着说道:“呵,那个虽说是马市,可是一匹马可没有。”

    “哦,马市不卖马?那叫啥马市?走走,带咋去看看;竟然有着怪事。”骆养兴是急性子,听说马市不卖马,好奇心就起来了,马上站起来就要走。

    “请,大人随我来。”骆养兴一来就看马市,毛文龙看这定有所指,摇了摇头,也站起来,为骆养兴领路。

    差不多一盏茶的时间,来到了马市,其实就是个靠海的集市,百姓把海产品随意放在地上,成百上千也颇有的规模,但是这集市也怪,只卖海产品,家家品种还都一个样,而且只有卖家没有买家?与骆养兴插肩而过的人虽说也不少,但是总觉得死气沉沉的,回望了一样毛文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为啥只卖海产品,而这一路也没见个人买?”

    毛文龙早知道骆养兴会有如此一问:“回大人,这些百姓只是用海产品更换日用品及蔬菜水果。本岛除了海产品外,无法种植任何东西,这些百姓每日都到这集市等待过往的船只,进行交换。”

    “等船只交换?这哪有船只?这要等多久?”骆养兴有点难以置信,这跟朝堂上官员的说法相差甚远。

    “看运气,少这几日,多则十几二十日都不见船停靠。”毛文龙早已麻木。

    “可是,这分明就是个集市,为啥称之为马市?这又是怎么回事?”骆养兴越想越不明白;只见毛文龙用手指了指。骆养兴顺着毛文龙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破旧的木板上隐隐约约见着“马市”二字:“当年太祖讨伐元孽之时,由于辽东地区马匹优良,为了方便从海运,确实在这里建立了个马市,此马市二字据说还是太祖当年亲笔题写。并命人挂起,然事已过迁,如今辽东又起兵事,早已无人过问,但由于“马市”二字是太祖亲笔,于是此处的交易名字未成改变过。”

    “有船,有船,有船”毛文龙话音刚落,只见有人挥舞的衣服喜悦的奔跑着相告,这时死气沉沉的集市彻底沸腾,向着大海奔去喊去,期盼之情难以言表。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只见那船只匆匆的开过,并未因百姓的呼喊而停留半刻。沸腾的人群嘎然而止,只剩下孩儿的啼哭声,而大人们无望的转身,默默的回到了摊位,继续无尽的等待。

    骆养兴已不忍心再看下去,如今明白为啥刚刚那顿饭总觉得不对,因为桌上只有肉,没有菜,甚至连葱姜蒜都没有。“大人,我们有船。”也不知谁冒了这一句,如在平时骆养兴会赏他两巴掌,只见他点点头:“去把,开船去买些东西过来。”头也不回的骑着马儿,从哪来回哪去。

    连续五日,骆养兴都在大营里住着,不再出门,他怕,你说锦衣卫怕啥,但是这次他真的怕了,怕看到那些百姓一张张麻木的脸。“大人,微臣已全部交接好,明日一早即可启程回京。”毛文龙来到大帐。

    “总兵大人,都交接好了,挺快的。”

    “嗯,都交接了,不怕您笑话,我也好几年没回家看孩子了,特别想他们。”其实听到能回京,毛文龙确实喜出望外。看着毛文龙的表情,骆养兴只能苦笑,此趟差事尽然是这样的结果。

第三十四章回家,回家() 
在骆养兴来皮岛的第六天早上,走出大帐和毛文龙准备登船的时候,回望了一眼皮岛。让他没想到,尽然冲出一群老百姓齐齐跪下,跪着目送着他们离开。骆养兴,毛文龙瞬间眼泪已情不自禁的流下。就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另一份圣旨也到了一个大将的手中。

    只见此大将,身高八尺,相貌威武,此时正拿着一把大环刀在操场上挥汗如雨,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左都尉将军满桂。

    “将军,圣旨到。”满桂丢下大环刀,急忙赶着去接旨,此圣旨有两份,一份是密旨,一份是到皮岛宣读的。满桂看了又看,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密旨就两个事:一,如毛文龙和骆养兴平安上船回京,满桂就去把皮岛的兵带回,放弃皮岛。后而满桂带着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一起回京,二,如果骆养兴被扣,或被杀,直接带兵灭了毛文龙,身死不论,而后放弃皮岛。不过满桂至少看四遍,不是他眼花,是他不敢相信圣上既然放弃皮岛。

    满桂和毛文龙有点交情,说毛文龙有点傲,脾气有时候也发发,但是违抗圣命那他是不敢的,他连尚方宝剑都不带:“来人,准备船只,我去趟皮岛,你们自己呆着,不许偷懒啊,谁偷懒,回来我抽谁。”

    毛文龙刚走没多久,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这几日一直都在大帐内,士兵来报:“满大人到。”

    由于都有些交情,满桂直接走了进来:“各位好久不见啊。”

    “满大人,怎么有空来我们这苦寒之地。”耿仲明抱拳出迎。

    “满大人,来得不巧,大哥刚刚回京了。”孔有德也连忙出迎。

    “这我知道,这次来是找你们的,接旨吧”满桂一脸严肃的从袖子中抽出了一份圣旨。

    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齐齐跪下,只听:“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及皮岛众将士劳苦功高,已尽了守土之责,如今后金已入侵朝鲜,皮岛如今已是后金的眼中钉肉中刺,后金来攻已是必然,为了众将士及皮岛免受战争灾祸,朕决定撤掉皮岛驻军,各位协同百姓离开并安置好百姓后,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于满桂一起回京。到京后再另行封赏,宁远由林梅接替满桂。”

    “谢主隆恩。”圣旨宣读完毕后,孔有德,耿仲明飞奔大帐,奔相转告。大帐外时而传来高呼声,时而传来哭泣声。

    跟帐外嘈杂的声不同是帐内的安静,整整安静的了一炷香的时间,除了满桂倒水喝水的声音,啥都没有。“圣上,是啥意思?”尚可喜突然糊里糊涂的问了一句。

    “你是问放弃皮岛呢,还是问我为啥会到这给你们三个宣读这份圣旨?”

    “明知故问?”“你看看这份密旨,你就全明白了。”虽说是密旨,但是因为毛文龙平安上了骆养兴的船了。第二条其实已经作废,满桂毕竟也是通情达理之人。

    “朝廷上那些混蛋,肯定蛊惑了圣上,难怪骆大人一来就要看马市,那些混蛋简直是颠倒黑白,糟糕,那大哥回京不是有难?”尚可喜看着密旨,心凉了半截。

    “刚刚还挺聪明的,这咋有糊涂了,毛文龙回京是好事,不回京才有难,骆养兴全看在眼里了,又有孙老大人在,不会有事的,行了收拾收拾早点离开这破地方。”满桂敲了敲尚可喜的脑袋。

    “哦,是哦。你看我这。”他们俩也慢慢的走出大帐。

    崇祯元年,农历一月十八,这个日子对别人来说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对于皮岛的三位将领及百姓们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清晨的阳光温暖印照在每个疲惫的脸上,正当船满载着这些岛外的“孤儿”的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句:“我们回家了。”瞬间人人脸上已泪水满满。太阳望着远去的人们,只留下海上久久不能消去的声音:“回家,回家”

第三十五章袁崇焕平辽方略() 
孙承宗府邸;孙承宗和袁可立正在饮茶。“袁大人,听说了吗?袁崇焕辰时已回京,就立即被皇上召见了。”孙承宗最近心情不错。

    “哈哈,听说了,这不来找你一起面圣呢。”袁可立笑脸相迎。

    “今日面圣?难喔,依我之见,皇上见袁崇焕就如刘备遇孔明,秦孝公遇商鞅,搞不好能彻谈个三天三夜,呵呵。”

    “哦,孙大人既然对袁崇焕如此高的评价?看来那平辽方略老夫有空也得拜读拜读。”

    “来来来,这是上好的毛尖,我已叫人打听,咱们就静候佳音。”孙承宗信心十足的泡着刚刚买来的茶叶。

    乾清宫,“宣;袁崇焕觐见”“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吧,孙老大人极力推荐,听说你有平辽方略,赶紧跟朕说说,如今后金越是强大,边境不安,朕现已如坐针毡,寝食难安,不知道爱卿如何教我。”袁崇焕身高七尺有余,甚是魁梧,精神抖擞,是那种很容易让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人。

    “皇上,臣的平辽方略已带来。”袁崇焕从袖内抽住一本册子,很明显他是有备而来。王承恩急忙下来递与朱由检。

    “爱卿直接说,朕有点迫不及待,这册子留着我慢慢看。”朱由检拿过册子。

    随后的时辰袁崇焕开始了的他长篇简述他的平辽方略:“是,皇上。臣的平辽方略是根据宁远,宁锦两战获胜而得来的总结及克制后金的方法。我朝对后金可谓是连战连败,但是宁远,宁锦两战却能大捷,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坚城利炮的防守,后金没有火器,而我军配备了先进的火器,宁远城头上我军拥有11门火炮,使得后金在攻城中屡屡受阻,虽然斩首的有2000多头颅,但是因大战中被分尸,受伤的那应该是这的10倍以上。蒙受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后金所能承受的范围,最终使得后金被迫放弃围城。但是只是凭借的先进的火器和军兵们的英勇杀敌就能守得住城池吗?当然不行,后金完全可以围困城池,等到城中的粮草耗尽,再攻城,城池自然能不攻自破。但是为啥他们不这么做呢?因为后金没有持续围城的能力。这能力不但要有强大的兵力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粮食储备及运输兵,而这是后金根本做不到的。自从宁远,宁锦大捷后,皇太极做了什么?他马上联合了蒙古,出兵朝鲜,为何?就自救。辽东粮食产量低,人口少,打了败仗除了掠夺,再掠夺,没路可走。这就是后金的弱点。那么皇上,我们只要分化后金的盟友,关闭边境的商品交往,这样后金就将会逐渐衰弱。

    坚城利炮这是基础,在这基础上建立屯田堡,微臣给皇上解释一下:这屯田堡主要是用黏土,木材,石头及少量鸡蛋清和糯米汁就可建立。所以不需大量的钱财,辽东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而这屯田堡有主次之分,如遇后金入侵,次一级的屯田区就可以放弃,军民撤退到主堡内防守。由于建屯田堡不难,所以等后金一撤退,又可以重新建立起来。用此方法可以蚕食后金领土,压缩后金的生存空间,同时也能缓解一部军粮压力。”

    “恩,王承恩,给他一杯水,继续说。”朱由检一开始只是当他是个人才,没想到这越说越有道理,被他说得自己也一愣一愣的。

    王承恩拿来水,袁崇焕咕噜咕噜一下喝完了:“谢皇上,刚刚微臣说的是守。接下来是战。战则有兵,辽东缺粮缺响,导致冗兵甚多。所以臣以为需淘汰冗兵练精兵,历来燕赵之兵都是甚为骁勇,只要勤加苦练,定能可以与后金相抗衡。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大明的钱粮,同时也可以有一战之兵士。有了兵士就可收复失地,臣以为因先收复辽南四州,为何?辽南四州是辽东产粮之地,这是非常适合屯田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辽南地区是三边沿海,有利于海上补给和支援,而后金恰恰没有水军。如果辽南可收复,那么就可以同宁锦连城一片。那么收复辽东那基本就能成为定局,收复辽南的关键在于收复广宁。如果收复广宁,就可以同右屯,大凌河形成一个防御地带,而如果广宁在后金手中,那自然是袭击宁锦的前沿阵地,这也是后金必得之地,所以此地将是必争之地。”

    “好,继续。”朱由检真的被触动了,这个人绝对是个人才,而且对后金的弱点能看得如此的清晰,真是难得。

    “这是战,对后金除了守,战外,还要和。这和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和是抚赏蒙古和朝鲜,各方势力和睦相处共同对付后金一个敌人。臣认为蒙古虽然跟后金走得进,但是也只是利益相连,投鼠忌器。第二方面和是指跟后金边打边谈判,我收复一座城池,就坐下来跟你和谈,拖延时间,等我建好城池和堡垒,休息好了,再战,最终让后金彻底屈服,同意称臣。

    以上内容主要概括为: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终于袁崇焕讲完了。

    谁说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是忽悠崇祯?这不说得有板有眼的,不得不对此人另眼相看:“哦,这要实施起来不容易呀。”

    “皇上英明睿智,内阁又精明能干,只要户部及时供应粮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支持;兵部及时调兵遣将;言官不乱弹劾;并授予臣临时专断权力,相互之间同心同德,定能扫平辽东。”袁崇焕他自信满满,直接开口提要求。

    “扫平辽东?几年可以实现?”朱由检站起来,急忙问道。

    “五年,给臣五年,臣一定能扫平辽东,不成功;便成仁。”袁崇焕突然停顿下来想了想。

    明白了,全明白了。我这个穿越过来的崇祯帝要不是因为知道大明的病根在何处,要不是因为知道有已己之变,袁崇焕最终于失败告终。不然真的会被他忽悠过去,袁崇焕的方略真是有可取之处的,他的平辽方略从军事上讲有点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华北共军使用碉堡铁丝网(他的方略是用屯田堡的围剿,分割,政治上因国共两党不和所使用的分化战术。想想历史上的那个崇祯刚刚登机没多久,又不识人间疾苦,而孙承宗对袁崇焕的极力推荐,袁崇焕又狭有宁远,宁锦大捷,同时又有这战略,他被受重用也就理所当然。

    “恩,朕明白了,那一共需要多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