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医天下-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翰林医官院初建时期,定员在140人左右,但后来管理不善,冗员大增,最高的时候竟然达到1000多人,经过减员,逐步缩小了编制。医官在宋代刚开始为武阶,后来改为文阶,共有14阶: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为从六品,品阶最高;成全大夫、保和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为正七品;和安郎、成和郎、成安郎、成全郎、保和郎、保安郎、翰林医正为从七品。

    之后又添加了8阶,变为22阶:包括翰林医官、翰林医效、翰林医痊都为从七品;翰林医愈、翰林医证、翰林医诊、翰林医候都为从八品;翰林医学为从九品,是最低者。现在人们习惯把医生称为“大夫”,这大约从宋代就开始了。

    这个时期的御医都是从翰林医官中进行选拔的。对于翰林医官的录用,首先要具备年龄在40岁以上、必须经过正规医学知识学习的基本条件,才可以参加经义或方脉用药的录用考试,通十分为满分,通六、七分以上者就算合格,可以进入翰林医官院。

    南宋宋孝宗时,曾经下诏,从民间征召名医,由各地方保举医疗人才,经初试合格者,参加第二年的省试,从省试合格的人里面,五人选一名,作为候补医生,这些候补医生还要再参加一次省试,依然是从合格者中五人取一名,成绩为六通的可以进入翰林医官院做翰林医学,八通的则可以做翰林医候。

    当然也有医术高超的大夫经品级高的官员举荐,也可以直接成为翰林医官院中的官员,当然都是最底层的官员!如果所言非虚,发现这些被举荐之人确实是真材实料,也可以得到提拔!

    至于医学助教,乃是翰林医官院下设的机构……太医局中的教学官员。另外还设有药藏局、尚药局、御药院、和保寿粹和馆。

    太医局则发展成专门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学院。设有提举、判局、教授、医学博士、助教等。他们是从翰林医官或者从太医局毕业的学生中选拔出来。

    北宋对太医局进行了改革,不再隶属太常寺,提举、判局这些管理者也必须由医官充任。专业上分为方脉、针灸、疡科三个专业,其中包括了九个分科。

    太医局在各州县也设有医学院,成绩突出的便会保举送至京城的太医局。对于这这类医学人才,朝廷还是十分重视的!根据每个州县太医局大小,一般特设医学教授一名,博士根据专业,每科特设一人。至于助教,京府节镇十人,内小方脉三人,余州七人,小方脉二人。县毎一万户一人,至五人止。

    等张主簿介绍完之后,刘冬寅哈哈一笑道:“李老弟,哥哥我对你真是佩服万分呐。想哥哥我摸爬滚打,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才混到捕头的位置,这次立下大功才混到一个县尉当当!而你却能一跃成为翰林医学!看来举荐李老弟的定是个大人物啊!”

    李维听完就明白过来了,不是自己医术多么高超,而是背后有人在提拔自己。不用想定是那要求自己成为他门客的钱海所为!

    李维也没想到此人会对自己这么上心,见自己不能为他所用,还仍然不遗余力的提拔自己。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那也是无数寒门学子日夜所期盼的!果然是做到了一飞冲天!

    李维微微一笑道:“不过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官而已,有什么贺喜的!”

    “李助教此言差矣,想我等也不过是正九品的官员罢了!而且老夫已经一把年纪了!这辈子恐怕是升官无望了!而李助教年纪轻轻就能做到从九品的翰林医学,可谓前途无量啊!”张主簿整一副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张主簿显然是被李维的话给刺激了!想想也是,张主簿今年都50多岁了,没几年就要致仕了,混了大半辈子了也不过是个主簿而已。哪像李维年纪轻轻就混到个从九品的官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李维也没想到自己一番话引起了张主簿的不爽,致歉道:“张主簿严重了,刚刚下官言辞不当,希望张大人不要介怀!”李维入戏很快,立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哪里,哪里!老夫相信李助教绝非池中物,日后定能平步青云。到那时老夫还得仰望李助教啊!”张主簿羡慕道。

    “那就多谢张大人吉言,日后若是下官真能平步青云,一定不忘张大人今日之言,定要好生报答一番!”李维官话一套一套的,听的一旁的刘冬寅羡慕不已。难怪人家就能被高人看中,得到举荐,这是有原因的,你看人家整的这个调调,下官这二字用的多遛啊!

    “哈哈,李助教客气了!老夫今日过来就是给李助教以及你师父送‘录白告身’的!”

    所谓“录白”,是出于官员本人存底的需要,将“告身”、“敕黄”和“印纸”进行抄录。宋代规定,须由合法的书铺来抄录这些官文书的副本,书铺抄录后,需要在录白上加盖签章,以示负责,抄录完成,有关部门经校对原件,就可以将录白视为官文书的有效副本了。抄录有效的“告身”称为“录白告身”,依此类推。

    “告身”就是“阶官”的委任状,“敕黄”就是“差遣”的委任状。“告身”由正副宰相等人签署,“敕黄”则由尚书省签发。由于是用黃色绫纸书写,以皇帝制敕的名义签发,因此称为“敕黃”。

    李维属于是本地行医官员,不用被差遣,所以给他颁发的就是“告身”!

    李维诧异道:“我师父也有官职?”

    刘冬寅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怎么说他也是你师父,何况他还是红十字会的主席呢!哦对了,红十字会已经被朝廷定为官方组织了,属于合法的民间组织了!而且朝廷已经颁布了文件,大力推广你们这种为国为民的组织,让天下人都来效仿你们!”

    李维问的不是红十字会,而是师傅他老人家什么官职,问道:“我师傅是什么官职?”

    张主簿微笑道:“你师父乃是翰林医候兼医学博士!”

    “医学博世?”李维一愣,医学博士要是放在后世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但不知在大宋朝算是什么职官!

    张主簿只好又为他普及了一下。

    医学博士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系专门为国家培养医学人才的官员,专门负责传授医学知识。隋唐时期医学进一步分科,各种逐步增设了博士如针博士、按摩博士等。

    李维微微一笑道:“我师父的官阶可是和知县老爷相当啊!”

    张主簿哈哈一笑道:“李助教的话是没错,只不过。。。。。。”张主簿欲言又止,故意朝着李维眨了眨眼。

    李维瞬间明白了,微微一笑道:“明白,明白!说白了,我和我师父一样都只是一个虚职罢了!官阶再高也不如一个实权在握的官员厉害!这我懂!”

    像季东明这样的医官,一抓一大堆。在京城尤为更甚。都是一群只拿朝廷俸禄的虚职人员。有病治病,没病就负责一些其他的医疗事务,或者干脆去太医局任教!总之,没有一个有实权的地方官员干的爽。

    即使如此,这样的虚职还是被还无数人盯着,因为这种官员,俸禄之高令其他官员很是羡慕。而且平日里也没什么繁琐的事物,福利待遇非常的优厚!京城的医官更是如此,谁让皇帝怕死呢,天大地大,命最大!所以皇帝宁愿花巨资供着这些医官,就是随时担心自己小命不保,以便有朝一日用得着他们!

    李维内心讥笑道:“要不然也不会轮到你一个正九品的官员来发告身了!”

    张主簿尴尬的笑了笑:“呵呵,李助教果然聪明伶俐、颖悟绝伦,一点就通!当然李助教和季博士乃是为朝廷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官,那可是能享受朝廷各种福利的肥差!老夫羡慕的狠啊!”

    李维心中冷笑:“羡慕?我看你是不屑一顾吧!要说肥差,你这主簿的职位才是真正的肥差!我就不信你愿意和我师父交换一下职位!”

    刘冬寅也补充道:“本来,本县太医局的汤教授也是要过来的,只不过今日刚好上面的太医局令过来视察,所以只好委托我们两过来了!说到底,老哥还是羡慕你们师徒啊!哎,老哥怎么就没遇到贵人呢!”

    李维内心苦笑不已:“看来钱海真是煞费苦心啊。不但给自己官职,就连自己的师傅也给升了官了。这可是要让自己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啊!”李维知道人情债是最难还的了!

    李维不露声色道:“要不,兄弟我也帮你引荐引荐?”

    刘冬寅讪讪道:“不用,那倒不用!”刘冬寅知道李维背后的大人物是谁,所以他宁愿不升职也不愿招惹那样的人物!

    刘冬寅赶忙改口道:“今日你们济世堂可谓一门双喜啊!难怪在刚刚来的路上,听好多人说你们济世堂门口布满了喜鹊,看来这传闻都是真的,这喜鹊报喜还是挺准的!”

    李维微笑道:“刘大人,您不妨回去看看,说不定喜鹊都在你家屋里筑巢了!”李维一说完,三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维接着问道:“我说刘县尉,你做了县尉的位置,那彭县尉呢?”

    刘冬寅哈哈一笑道:“现在不叫彭县尉了,要改口叫彭知县了!”

    李维一愣到:“什么?彭知县?那之前的邓知县呢?”

    张主簿看了一眼李维道:“李助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清楚倒也情有可原。这原先的邓知县已经提前致仕了,现在已经告老还乡了?”

    张主簿其实是说李维不在官场体制中,所以对这些新闻不甚了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过是他隐晦的说法。

    李维听了却是瞠目结舌,要说邓知县年纪也不算大,怎么说致仕就致仕了?诧异道:“难道和雪灾有关?”

    李维心道:“难道是因为雪灾失职的缘故,所以朝廷对他做了处罚?这也说不通啊,这知县好歹也是中央派来的官员,难道就因为雪灾时不在现场就要被辞退?难不成真的是惹恼了刘大人?但刘大人也不至于这么狠吧,一言不合就往死里整?这未免也太。。。。。。惊世骇俗了!”

    张主簿微微一笑道:“算是吧!朝廷这次算是树立典型了!不管怎么样倒是便宜了彭知县了!”

    李维从他的语气中听到了酸酸的醋味,显然是对彭再祥抢了他的知县位置,愤愤不平!

    李维心中冷笑不已:“发生雪灾之时,至少彭再祥可是冲在第一线的,不顾生命危险抢救百姓,而你张主簿若不是刘大人过来,你死都不会出现在现场的!天道酬勤说的一点都不错,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像你这种尸位素餐的官员,也活该一辈子当个主簿了!”

    不过令李维好奇的是,大宋朝的知县一般都是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算是一种差遣。山阳县邓知县致仕,按道理中央会再派一名官员过来顶替。就算是有本地官员临时顶替也轮不到县尉,怎么也得是山阳县的二把手吴县丞来顶替。

    彭县尉是主管一县捕盗、治安等刑事、司法事务的官员,虽是知县的副手之一,但是品级却是小于县丞,顶多算是一县的第三把手。

    李维思来想去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上一次吴县丞彻底得罪了刘云刘大人,再加上这次处理雪灾事件太过平庸直接被淘汰了。李维不得不承认彭再祥这次是鸿运当头,盼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到头了。

    李维在张主簿的帮助下,签了字盖了手印,接着又领着他去了师傅的病房,也让师傅签了字盖了手印!从此刻起,李维就是有官职的人了!不再是个小小的秀才了!

    。……

    三郎刚刚在公众章节发布了,三郎有话说,希望读者大大们可以看一下!读读三郎的心声……

第112章 伊贤的选择() 
李维这一刻还是比较激动的,芝麻官也是官。有了这个官职告身可比路引强多了,很多关卡凭借自己身份都不用多做检查就可以过了!当然特殊时期,该查还是会查!最重要的是,有了官职才纳妾,否则任你家财万贯,没有功名在身也是不允许的,再多的女人也没有名分,只能叫做侍妾丫鬟!

    不过做了官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仅要负责本地医疗方面事务的管理。同时还得监控全城各地的疫情。最让李维不爽的是,紧急情况之下,比如战争时期还得随军参加医疗救援,这就意味自己的小命随时都会被征用!

    因为宋代医官、官医之人随时受命参加随军出征,或是平抑瘟疫(特别是灾荒年)等。

    当然平时他们依然可以做他们自己的大夫,偶尔要去太医局做做教学。李维最擅长外科,不过就算去以身言教只怕会被人当成神棍,所以他决定施教针灸这个专业!

    师傅季东明也没想到自己到头来还能混个一官半职,不过他清楚的狠,这是占了徒弟的光。而一旁的季思楠听完欢呼雀跃起来!试问有谁不愿做个官二代呢?当然最让她激动的还是要数李维当官了,谁不希望自己的郎君功成名就呢?

    下午时分得到消息的伊贤也前来祝贺自己师傅。本想打个招呼就走的他被季东明留了下来!

    季东明对着季思楠微笑道:“思楠你先出去一下,我有话要和你师兄谈谈!”

    季思楠面露迟疑道:“爹?”

    季思楠显然已经将李维的话给听了进去,除了她和李维不允许其他人单独留在这里。

    季东明微笑着点点头道:“放心吧,爹已经好了,不用你照顾了!你这些天也累了,先去休息一下吧!”

    季思楠这才起身离去,走时瞄了一眼伊贤。

    伊贤见师傅单独将自己留下,不由得心跳加速,神情开始有些不自在,慌张了起来。

    季东明微笑道:“贤儿,为师待你如何?”

    伊贤唯唯诺诺道:“自然是犹如再生父母一般!”

    季东明点点头道:“我不知道你和你师弟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但是为师希望你们能好好相处!另外为师更希望你能将心思放在医学之上,要多向你师弟学习,毕竟他的医术可是连为师也不如的!”

    伊贤本来还很虚心受教,谁知话锋一转,居然让自己和那无耻之徒李维学习,简直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内心气愤不已。但表面依旧恭敬道:“徒儿自当遵从!”

    季东明从他的表情之中还是看出了他的不情愿,语气稍稍加重道:“我知道你心不甘,不过你也不要气恼,就连为师都要向他学习。你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徒儿明白!徒儿自当虚心求教!”

    季东明点点头道:“另外你放心,为师说过的话,绝不会失言。等为师身体好了之后,就为你和思楠定下婚约,争取年底之前让你们成亲!所以为师希望你不要再为难你师弟了!”

    伊贤听了之后异常的激动,赶紧作揖道:“徒儿拜谢师傅!”

    季东明语重心长道:“你先别激动的过早,为师需要与你约法三章!”

    伊贤我内心一禀,怎么还有约法三章?

    季东明说道:“第一,济世堂等为师百年之后,自然归你伊贤所有,但为师希望千万不要为难你师弟,为师也会留一半干股给他,希望你能理解!”

    伊贤听后心在滴血,说了半天还是偏袒这个该死的李维,口口声声说什么归自己所有,有这么给的么?简直是欺人太甚!

    季东明瞧了伊贤一眼,知道他很难接受,但是这由不得他,接着道:“第二,为师希望你要将济世堂救死扶伤的职责发扬光大,红十字会希望你能一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