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能相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都不能相信-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没有人否认MBA是一种人生投资,那么,就应该知道一个常识,凡投资都存在风险,风险来自于投入与产出之比。当MBA的毕业生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再也找不到高薪的职位,高昂的学费可能需要很长的工作时间才能回收,那时,投资便要亏本了。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硕士,1908年诞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当时美国工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商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生产和经营流程进行整合、重组、分析、决策,MBA教育旨在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因此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认可。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使得MBA学位逐渐成为美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必备的资格证书。20世纪50年代,MBA信任危机导致美国商学院进行反省,开始采取GMAT的标准考试方式,教学方法也有了改革。目前,全美共有工商管理学院1300多所,每年MBA毕业人数达到7至8万,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3%;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将成为企业管理者,他们不可能如我们想象地那样从一开始就拿到可观的年薪。    
    但是MBA在中国依然被神话着,因为媒体总是拿颇为刺激的新闻强化MBA毕业后肯定能拿高薪的意念,这就像当年吹嘘一年内20万变2000万的股市奇迹一样,让中国人民心潮逐浪高。    
    2004年12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3级MBA毕业了,该年级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达到25万元人民币。包括施耐德、朗讯、中金、麦肯锡和波士顿等在内的159家企业和公司向中欧MBA2003级毕业生提供了733个职位。中欧MBA2003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8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9%,平均年薪达人民币252697元。    
    一项MBA薪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MBA人才平均年薪是88655元,而在取得MBA学位之前的平均年薪只有37227元。清华大学1999年毕业的MBA平均起薪为每年8万元,2000年夏天的毕业生为10万元。中国人民大学2000届MBA毕业生50%左右在金融机构,40%左右在高科技行业,他们平均年薪达到11.8万元。而北京大学首届国际MBA毕业生平均年薪更高达23万元,大部分人的年薪是20万元左右,最高的达到83万,最低的也有9万。    
    但是不久前,有一家著名的企业给某名校的MBA毕业生的起薪是每月2000元,此举振动业界。该企业给出的理由是,公司并不能马上了解一名MBA毕业生的潜力,不能马上知道他能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所以只能通过观察,视其表现慢慢提薪。    
    这个企业的态度就像一根正在戳向气球的针,令很多人提心吊胆。它至少说明了两点:一,MBA的确能够拿到高薪;二,MBA的确不能够拿到高薪。事情变得不确定了。    
    细致了解一下MBA班,尤其是名校MBA班的结构就可以发现,学员的构成无非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的所有者、官员、自由职业者及学生。由于MBA强调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名校MBA班上不乏年薪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学员,而企业主们的收入更加难以明说,一个班上只要有这么一两个人,全班的平均年薪便水涨船高,因此高达20多万的平均年薪的说法,并不可靠。    
    可以预见,当这批高薪学员逐渐完成其镀金程序,MBA学员必然出现低龄化、低职化的特征,其结果便是平均低薪化。眼看着陷阱快要伪装不住了。    
    有人算过读MBA的成本,前期投入的显性成本是10万到15万,潜在的机会成本大约18万。当然读中欧商学院等名校,成本更要翻跟头。碰到上面那个不买账的企业,慢慢地提薪,那不等于把我们用金子堆出来的MBA学生当作青蛙放在温水里煮。在一两年内收回投资看来希望缥缈。    
    企业需求开始现实化,这就是未来MBA学员将面临的投资风险。经过前几年的MBA图腾崇拜后,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由于中国MBA教育在软硬件上的不足,MBA毕业生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MBA毕业生中一出来就能用的并不多,MBA学位还仅仅是聘用时的参考。企业挑选MBA,并不看重他会多少管理模型、多少管理理论,而是能否对企业确实有利。    
    现在舆论也对MBA调整了定位,从“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改为“培养中低级管理人才”,不要小看由高改到低,那可是从CEO改为办事员。MBA专门培养CEO的形象终于被撕破。    
    正因为供需双方的微妙变化,2003年MBA报名结果显示,北京报名人数较往年大幅下降。清华大学的报名人数由往年的4470人下降到2700人,北大由往年的3273人下降到2100人。竞争激烈,十几取一、几十取一的比例使许多MBA考生“很受伤”;连年上涨的名校MBA学费使部分考生望而却步;许多考生按照自己的实力,理性地向其他院校分流;考生意识到MBA毕业后获得的收益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高等等,使得在2003年这个大学扩招,毕业生大增,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发烧”多年的MBA终于开始“退烧”,MBA考生开始趋于理性。    
    老孔这样评价自己未遂的MBA之旅:我庆幸自己没有去念MBA,否则我可能把女儿的出国留学的学费输掉,可能把现在的职位输掉,换回来的可能是一堆我无法承受的风险,跌落进一个我无法自拔的人生陷阱中。    
    巨大的诱惑往往是巨大的陷阱。以前中国人崇拜李嘉诚,后来是巴菲特,前两年是韦尔奇,以至于这个退休老头到中国演讲竟日进百万美金,现在则是陈天桥黄光裕。根子上,这些都是拜金主义。中国人从不缺拜金主义。拜MBA也是拜金主义。    
    从谁有钱忌妒谁到谁有钱崇拜谁,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个有历史意义的进步。这两年国人对姚明非常崇拜,这崇拜多少也能嗅出铜臭。    
    然而有几人能成李嘉诚?又有几人能成姚明?    
    所以,MBA要读,就如同篮球要喜欢打。读MBA,就是接受职业化训练,将来做职业经理人,将来能否成为韦尔奇,就看个人造化。这就如同打篮球未必去得了NBA;去得了NBA;也未比成得了姚明或者诺维斯基。    
    各人自有造化,不必勉强,不然,便等于自己给自己挖个坑埋了,人生的悲剧盖因于此。    
    还是干点别的吧。    
    


第一部分走江湖(1)

    我喜欢的博彩是双色球,并且隆重地向老孔推出。每周老孔都要拨出一定时间认真研究,钦定号码,交孔太第二天打出。虽说大奖从没有中过,但小奖不断,充分地让他享受了小注娱情。    
    买彩票便是买一个可能,可能是什么?是一种不确定性,又是一种确定性。所以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确定性较大的可能需要的投资也大,比如名校的MBA,因为收入比较确定,自然学费高;比如房地产大家都知道赚钱时,价格早已涨起。不确定性较大的则只需较小的投资,比如名校也有将MBA课程简化或分拆而设立的各种MBA短期培训或讲座。这种不伦不类的“学历”自然不会激起正经公司的需求。不过其学费低,基本可以满足意淫,故从者众。    
    然而决不可以小觑了小投资型的各种短期培训班或讲座,毕竟其中诞生了北京新东方学校这样的教育大鳄。    
    都说短期教育市场巨大,但泥沙俱下,有人因此将其比作江湖。既是江湖,便有风险。其风险一方面来自于其设定课程的无效, 一方面来自于道德的缺失。如果我们决定为自己的未来做教育投资的话,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教育产品是否过期,其次我们要考虑其是否假冒伪劣。不然,我们可能买到手的是永远开不了奖的双色球。    
    在名家的笔下,江湖是没有坏人的,只有歹人,比如欧阳克、李莫愁、岳老三,他们甚至有可爱之处;好人却有些歹气,比如谢逊、带头大哥、令狐冲,甚至黄蓉洪七公。所以,我们在走培训班这趟是非不甚分明的江湖时,只用歹人来标示我们的不满。    
    歹人一:名校名师。最近北京四中公开宣布,众多复习班、加强班、复读班的广告所宣称的北京四中教师授课的内容严重不实,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关注。    
    挂名校名师招牌,是许多短期教育机构的首选。但是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在每个领域都有权威的学校、知名的教师,在学生中极具号召力,这些学校和老师的就成了某些培训机构招揽生源的工具。越是和大学不沾边的培训机构越是会拿大学里的名教师、名人当“幌子”,上课的时候根本见不到他们,或者只能见到一两面。    
    即便是所谓的名校名师授课,但由于这些教师通常有众多的兼差,到处走穴赶场,堪与每晚赶四五个场子的小歌星比肩,站在讲台前,昏昏欲睡,试想他们能讲好课吗。    
    所以,对于名校名师不能一味崇拜迷信而失去警觉,应当尽可能地调查清楚,如果有可能,还应争取试听。尤其不要忘记在交钱之时签定对自己有利的合同。    
    歹人二:功利引诱。几乎所有的短期教育都是以应试为目的,这在应试教育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具有所向披靡的魔力。渲染学习的功利目的,是培训业招收学生的无往而不胜的法宝。这样的班级往往人数多,以压题、猜题为主要教学手段。它反过来更刺激学生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其结果便是中国的学生可以托福拿到双满分,创吉尼斯纪录,同时,中国学生的真实水平一直受到国外教育机构的质疑。    
    当然托福考双满分总比不及格强,所以,好的应试学校及课程无疑受到欢迎,毋庸非议。这里提醒读者的是,有些应试学校和课程在宣传时通常会聘请极具鼓动性的讲师把培训的效果吹得天花乱坠,把钱收上来后就再不提培训效果了。    
    例如,某同声传译培训机构在做招生咨询时宣称,“经过77小时培训,就可达到国际会议同传的要求”。并对咨询的考生宣传:“只要英语过四级就能参加,没过四级只要想学也没问题。”但学生花了2500元上完该培训班却大呼上当。在宣传材料中宣称是“科学、系统的培训教程”,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系统的教材,所有发给学员的教材只是几本错误百出的词汇手册而已,而且还收了300元的教材费。承诺上课时所有使用过的磁带,都会在课后发给大家做练习。但到还有最后一次课时,学员也没有见到磁带。    
    负责任的学校根本不会对学生有任何功利的承诺,所以,如果遇到“诱人”的承诺时,应当多留心眼,既然它在招生宣传中承诺了种种好处,那么不妨让它把这些承诺写进合同里,试一试它的应手。    
    歹人三:草台班子。一到假期,这样的草台班子便雨后春笋了。广州某学校打着“曾是××外语外贸大学的培训机构”的旗号招生。一位王先生花了500元帮儿子报名参加该校“全封闭式外教全程教学英语口语培训班”的课程。招生时,培训班负责人说:“课室条件好,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专门聘请外教教学”。    
    但当王先生送孩子去上课时,着实让他大吃一惊:课室十分简陋,仅有一台电风扇,破旧的小黑板油漆脱落、污迹斑斑;小小的教室里摆着几套桌椅,惟一见到的“电教设备”仅是一台半旧的录音机。所谓“全封闭式”教学班只有寥寥几个学生,英语水平一般,与根本不懂中文的外教交流十分困难。一下课,学生之间就开始“全粤语式”交谈,外教也不见踪影了。    
    “怎么办?又不给退钱,当初真应该先实地考察一番!”王先生懊恼地说,“其实我也不是心疼钱,但是这种培训实在会害了孩子!”    
    这样的情景在望子成龙和梦女成凤的家庭里,实在不少见。可是家长们在寒暑假带孩子旅游度假或者让他们随意玩耍,不就没有这等烦心事了吗?只可惜他们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战士,要由他们指挥着,去拼杀,去成功,去爬上他们曾经梦想达到的海拔高度。我们的孩子,似乎从娘胎里一出来,就要比一比谁的哭声更嘹亮更霸道,就要开始一生的竞争。既是终身的战斗,我们的这些将军家长们,偶尔掉进陷井就不足为怪了。他们应当做的是不要轻信军事广告,而应当拿起望远镜亲自到前沿阵地侦查地形。    
    歹人四:缩水掺水。某先生报了个英语初级班,可没想到由于初级班报名人数少,刚上了一堂课就被并到了中级班。同学们水平高了不少,他上课只有听的份,可有时连听也听不懂。不少培训班都存在开班人数不足的问题,有的培训机构在学员报名时信誓旦旦,但开学后就往往因人数不够而“多班合一”。


第一部分走江湖(2)

    不少培训班也存在课时缩水现象,少的一两节,多的几十个课时。有的培训机构承诺出现上述情况时愿意退钱,但退钱最多也只是象征性地退一小部分。    
    许多参加过考研辅导班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上课时间缩短,老师上课迟到,有时上课就像打游击,老是换地方,而且不提前通知,等学生跑到上课地点才知道,这样上课时间又缩短了。     
    为了在以后的“课程变动”更“主动”,在考研辅导班的宣传中,“上课地点”往往“待定”,连“上课时间”有时也会用“考前×天左右”代替。在宣传单中,通常还有一个“特别提示”——“报班同学请务必在开课前一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各报名点咨询上课时间和地点。”     
    不少考生说,在他们报名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一再保证“如无特殊原因,老师们一定会来上课的”、“如无特殊原因,我们保证按时上课”。可实际上,几乎每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特殊”发生:老师的飞机晚点了、上课教室变动了、上课时间缩短了。     
    有一次,某老师匆匆忙忙赶到课室,迟到了十几分钟,他解释迟到的原因并道歉,就用了大半个钟头,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最后,已经是晚上11点,该老师竟然对学生们说:“作为道歉,因为我来晚了,我花十分钟把‘国际政治’部分讲一下!”     
    有些培训班只讲学期不讲学时。在招生时,只是告诉你参加某一认证的学期是多长时间,而且可随来随学。但就是不告诉你具体的学时数、授课教师等详情。 一般人参加培训,肯定会问学期多长及上课时间安排,但对于学时数则一般不会深究。拿微软的MCSE认证培训来说,培训中心一般都会告诉你一个学期七门课需要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但有些培训中心并不会告诉你共有150个学时,即平均每天3。5学时。它们可能只在每周一、三、五上课,或者二、四、六,虽然每次可能也有3个学时,但总学时数会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要问清具体的学时、授课时间及授课教师等详细情况。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要想成为微软授权认证培训中心,至少要有两名取得微软认证教师证书MCT的讲师,并且每个讲师会有侧重性地讲授1~2个课时。认证教师的名单可以从微软的网站查到。    
    歹人五:子虚乌有。“张某某——极受欢迎的王牌专家,考研政治辅导新锐代表,人大教授,授课生动、重点突出。”这是一家考研辅导班的报名点的广告标语。    
    但是,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