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夜夜 作者:[苏] 康·米·西蒙诺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日夜夜 作者:[苏] 康·米·西蒙诺夫-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裉斓故翘嵝蚜宋遥易芫醯茫R笕ザ馐撬陌牧O衷谖颐靼灼渲械脑涤闪耍茨抢镉懈雠徘虺。梢怨称鹚鹈鄣幕匾洹!�

  “大尉总觉得我不够成熟。”马斯林尼可夫戏谑地,同时又略带委屈地说。“他就不放心我这20岁的年龄……不,大尉同志,说实话,您对排球的思念并不亚于我。”

  “可这已经没有用了。20岁,真是好年龄。米沙,你知道吗,你活到30岁,我就是40岁,你40岁,我就有50岁了,总而言之,你是赶不上我了,可是你愈往前活下去,你就愈加明白,年轻10年比老10年,要好得多,您懂得吗?

  他搂了一下马斯林尼可夫,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拉在自己跟前。

  “不,政治委员,我们有一个出色的参谋长,人好,有作战经验,只是有一点,他爱异想天开,总想成为真正的英雄。愿意端着火药筒,拿着引火线,总之,一门心思想干这类事情。至于其余方面,我们这位善良的武士,腮上留着一点胡髭,眼里闪出钢铁般的神情,显得格外剽悍…… 米沙,我是在说笑话,我说着玩,不要生气。你最好起来,给我们开开留声机吧。”

  “你们有留声机吗?”瓦宁问。

  “哪能没有,随身带着…… 甚至还想把三层楼上的钢琴抬来,可是还没抬来,昨晚就被炸坏了,只剩下了一些断弦。”

  墙外近处,一连两声爆炸。

  “也许用不着抬来了。”沙布洛夫停顿一下说。“好像我们很快就该转移房间了。今天一整天,炸弹炮弹总在跟前炸,好像是故意的。”

  瓦宁同马斯林尼可夫一起走到放有留声机的暖气管旁边。瓦宁随意地挑选唱片,他拿出一张说道:

  “唱这张吧。”

  马斯林尼可夫把留声机上好了发条。

  “亲爱的同志往远方飞行,

  家乡的风儿为他送行。

  可爱的城市,

  熟悉的家园,

  翠绿的花圃,

  温柔的视线,

  都弥漫着烽火硝烟。”

  瓦宁从桌旁退到阴暗处,手支着头,默默地听着。当片子唱完后,瓦宁仍然默默地坐着,毫不掩饰地擦着泪眼。

  “再放一遍吧。”他说。

  片子再次唱起来。

  “姑娘睡得真沉。”留声机唱完时,沙布洛夫说。“音乐也没有闹醒她…… 不管怎样可怜她,都得把她叫醒了。”

  他穿过房间,走到沙发前。原来,他进屋时才发现,一直觉得在熟睡的姑娘不过就是一件扔在床上的军大衣。

  “这是怎么回事呀……”他惊讶地说。“别佳,护士在哪里?”虽然别佳同沙布洛夫一块回来,但是通讯员的本能使他早已把一切都打听清楚了。他说,姑娘两个小时前就走了。

  “到哪里去了,到河对岸去了吗?”

  “没有,大尉同志,她在岸这边…… 我只知道,这里发生了点事。前面小庭园处,在那块无主的地段上,有人哼叫——大概是求救。马上就有人来向值班的报告。而这时她刚刚起床。他们就一块去了,是爬去的。”

  “谁去了?”

  “她去了……”

  ‘她!亏你说得出口。一营人驻在这里,听到有人哼叫,却叫一个护士爬去…… 况且她还不是本部的人…… 这是多么荒唐,啊?”

  “不是这样,她并不是一个人,同她一声爬去的,还有她的一个卫生员,我们的孔纽科夫也去了,他当时正在这里值班,是自告奋勇去的。”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两个小时以前。”别佳看看表说。

  “把值班员叫来。”他说着穿上大衣。“你们先坐坐,我马上就来,”他向瓦宁和马斯林尼可夫点了点头。

  寒冷的夜,乌云笼罩着半壁天空,但是明月却悬挂在另一半晴朗的高空上,地上还是很明亮的。

  沙布洛夫打了一个冷颤。值班员跑到他跟前。

  “他们爬到哪里去了?”

  “从这个栏栅中间,向左,沿着那个倒塌的地方爬去了。”值班的战士指给他看。

  “后来听到什么动静没有?”

  “没有听到什么特别动静,大尉同志。半个小时前,听到那里响了几个迫击炮弹,再没听见什么……”

  沙布洛夫一度很想亲自爬过去,看看那里的情形,但是他马上明白了:他没有权利亲自爬去冒险。

  “有什么消息,立刻来报告,我在等着。”他向值班员说。

  用不着他等候。黑暗里,从楼房倾塌下来的一大堆砖土的地方,现出3个人影。一个人由两个人搀扶着。沙布洛夫迎面跑去,只走了几步,就同他们碰头了。孔纽科夫和卫生员扶着安娜。沙布洛夫在黑暗中看不清她的面孔,但是根据她那软弱无力,倒在孔纽科夫与卫生员手臂上的情形看,沙布洛夫顿时明白了,她伤势不轻。

  “报告。”孔纽科夫左手搀着安娜,右手行了个军孔。

  “慢着。”沙布洛夫说。“先把她送到我那里,或者,不要送去,就安置在值班棚。”

  所谓值班棚,就是三面拦有梯子和土墙,一面用雨衣遮着的小房。这里放有一张小桌和一个供电话员坐的方凳,还有一把从某住宅里抬来给值班人用的软安乐椅。房角的地上有床草褥。卫生员和孔纽科夫把安娜放到草褥上,孔纽科夫立刻把身旁一件军大衣卷起,枕在她的头下。

  “安放好了吗?”沙布洛夫问,他还继续站在街上,没进到值班棚。

  “安放好了。”孔纽科夫走出时说道。“请允许我报告。”

  “报告吧。”

  “当时听到有人在呻吟。”孔纽科夫点一下头,“他们在商量。她说:“我爬过去,那里有人受伤”。她招呼卫生员。那个卫生员,个子小,人年轻,身体又弱。他说‘我去’,但我一看,他心里有点难为情…… 于是我就对她说:我去。”

  “怎么样?”

  “请允许我报告。我们去了,悄悄地爬。爬了约莫一百五十米远,就在坍塌的砖土旁边找着了。”

  “找着谁了?”

  “你看……”

  孔纽科夫从军服口袋里,掏出了一包文件。沙布洛夫立刻打开手电筒。这是潘那苏克中士的文件,他从昨夜出去执行侦察任务,始终没有回来。营里都认为他牺牲了。显然,他昨夜受伤后,今天就在那坍塌的砖土堆里躺了一天,想在黑夜爬回到自己这边。

  “你们在哪里找着他的?靠近敌人那方,还是靠近我们这方?”

  “请允许我报告,在中间地带。看来,他曾经爬了许久,可怜他忍不住,叫出声来了。”

  “现在他在哪里?”

  “还在那里,死了。”

  “怎么死了呢?”

  “我们爬近跟前时,他还活着,只是受了伤,大声哼叫。我对他说:‘不要作声,不然,他们会朝声音射击的’。我们动手抬他,真的,德国人大概想到我们有砖石遮着,子弹打不中我们,就开迫击炮。他被打死了。她脚上受伤,人撞到石头上。起初她很着急,虽说他已死了,她还想把他拖走,后来她昏迷过去。我们把他身上的文件搜来,把他留在那里,而她,我们把她搀回来了。大尉同志,还有。”

  “还有什么?”

  “这小姑娘实在太可怜了。上帝呀,怎么会这样,难道我们这里没有男子汉去干这种事吗。她可以留在后方军医院里,照看伤兵,为什么让她在这里干?!看,我搀扶着她的时候,她是那么轻,我想:为什么一定要让这样一个年轻瘦弱的小姑娘到火线上去哟?!”

  沙布洛夫一句话没有回答。孔纽科夫也默不作声。

  “请允许我走吧。”他说。

  “你去吧。”

  沙布洛夫走进值班棚。安娜沉默地躺在草褥上,双眼睁开着。

  “您怎么啦?”沙布洛夫问。他本想责怪她,为什么没经任何人的允许,就这样轻易地跑去,但同时他知道,不能因为这点责怪她。

  “您怎么啦?”他重复着,口气已软和了一些。

  “受伤了。”她说,“接着头又撞到石头上,撞得很重…… 不过这点伤,不碍事…… ”

  “包扎好了吗?”沙布洛夫问,这时才看出她头上军帽下面,扎有白绷带。

  “包扎好了。”她回答。

  “脚上呢?”

  “脚上也包扎好了。”站在她身旁的卫生员说。“护士,您想喝水吗?”

  “不,不想喝。”

  沙布洛夫一时有些犹豫,不知怎样决定,让她在这里留几天,等待伤势好转,或许更好些,但是,几天前上级有命令发到各师:凡属伤势复杂的伤员,轻伤当晚就可转为重伤甚至死去的伤员不得留到天明,必须连夜运走。沙布洛夫想了一想,应该像对待其他伤员一样对待这个姑娘,今晚就应该把她运到河东岸去。

  “您不能走动吗?”他问。

  “此刻,大概还走不动。”

  “那么,就把您同其他伤员一块,抬到河对岸去,现在先把你送走。”沙布洛夫说,心想她一定会反驳。

  他在等待她回答:她的伤并不是最重的,可以最后把她送走。但是她从沙布洛夫脸色上却理解为:他反正是要首先把她运走的,因而也没有做声。

  “如果我没有受伤,”她突然说,“无论如何我们也把他抬回来了。但我受伤后,他们无法同时把两个人都弄回来…… 要知道,他已经死了。”她说道,好像是在辩解。

  沙布洛夫望了望她,顿时明白了,她说这些话,只是为了抑制自己的疼痛,其实她像孩子似的,疼痛难忍,她恼怨自己这样无谓地受伤。而沙布洛夫却觉得,她所以感到愁闷,还由于他这样严厉而不近人情地同她说话。她很痛苦,可怜自己,而这一点他却不理解。

  “没关系。”他突然温柔地说,“没关系,”他把安乐椅向前一移,坐在她的身旁。“马上就把您运到河那边去,很快养好伤后,又可以来运伤员了。”

  她微微笑了。

  “您现在说的,同我们经常向伤兵们说的一样:‘没关系,亲爱的,伤很快就会养好’。”

  “那又怎样呢,您现在受了伤,所以我们也这样说啊。”

  “您知道吗?”她说,“我刚刚想过,伤员在敌人炮火下渡伏尔加河时,他们大概感到很可怕。我们健康的人可以走动,一切都可以做,但他们却躺着,听天由命。此刻我也同他们一样了,所以我就想,大概他们是觉得可怕的…… ”

  “您难道也害怕吗?”

  “不,不知为什么,我此刻却第一次完全不害怕了。能给我支烟抽吗?”她说。

  “您吸烟吗?”

  “不,我不吸烟,可是现在我却忽然想吸烟了……”

  “不过我没有香烟,只能卷一支烟。”

  “卷烟也好。”

  他把烟卷好后,在没有用口涎粘住之前,停了半晌。

  “请你代我……”她说。

  他舔了舔纸,粘住卷烟,递给了她。她不会吸烟,用牙齿把烟卷咬住。当他擦燃火柴,送到她那支烟卷上时,微微放红的火光照在她的脸上,他第一次觉得,她的面貌是再漂亮不过了。

  “您看什么?”她说。“我并没有哭…… 这大概是我们爬过水洼时,脸上溅上水了。请给我手帕,让我擦一擦。”

  他从衣袋里掏出手帕,难为情地看出手帕很脏,揉的不成样子,上面还粘有一些烟末。她擦过脸之后,将手帕还给他。

  “怎么,马上就要把我送走吗?”她问。

  “是的。”他说,他本想极力用他开始说话时那种果断的首长式的口吻来说“是”,但此刻却说不出来。

  “您会惦记我吗?”她陡然问道。

  “一定会的。”

  “别把我忘记了。我不像其他伤员,我的确会很快医好的,我总觉得…… 您不会忘记我。”

  “我怎能不惦记您啊!”沙布洛夫认真说,“一定会记得您的……”

  几分钟后,卫生员走来,要把她放到担架上,她自己坐起来,但是看得出,她很艰难。

  “头痛得很厉害。”她微笑着说。

  大家扶着她,把她安放到担架上。

  “其余的伤员也一起运吗?”沙布洛夫问。

  “是的,马上一块运走。”有个卫生员说。

  “好的。”

  卫生员抬起担架,街上半明半暗,沙布洛夫这时才明白,他此刻极想向她说的话,一句也还没有说出…… 卫生员抬起步走,担架开始摇荡,但他依然还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概他什么话也不能说——不会说,没有勇气说。她运送过多少伤兵,包扎过多少伤口,看,她此刻却软弱无力地躺在担架上,他心里对她充满了一种深切的,不可名状的怜悯。他出乎自己意外地向她倾下身去,把双手缩在背后,恐怕无意碰着她,弄得她更痛;他开始用脸颊紧紧贴着她的脸,然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她的眼上,额上,唇上,吻了几次。当他抬起头时才看到,原来她一直睁着眼睛看他,他觉得,他不是简简单单地吻了她,吻这个脆弱乏力而无力动弹的她,他的这种举动,是得到她同意的,而她所希望的也正是如此……

  沙布洛夫回到营部后,坐在桌旁,从挂包内掏出战地笔记本,放在面前。他该要写今天的战斗报告,这个报告先呈报团部巴柏琴科,尔后由团部摘录,转报师部普罗琴科,师部再转报集团军总指挥部,集团军总指挥部再转报方面军司令部,而从那里再转报莫斯科…… 经过这样一个长长的报告系统,翌晨就要以总参谋部战报的形式,出现在斯大林同志的桌上。

  沙布洛夫亦如每晚写这种报告时那样,想起了战线的辽阔,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他这一营人和这三座楼房,只不过是许多点中的一点而已。但是他觉得,整个广袤的俄罗斯与沙布洛夫大尉一营人所坚守的这三座楼房是连在一起的。 
 
第九章
 
  在普罗琴科师坚守的阵地上,开始出现相对的平静。在经历了所发生的一切之后,人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合乎规律的休息,但沙布洛夫知道,这种平静的原因并不是德寇已经疲惫不堪,停止了攻击,而是因为他们此刻正在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调到该师阵地以南,想在那里为自己打开一条通往伏尔加河的道路,企图把斯大林格勒截成两段。

  白天和夜晚,从左翼和南方不时传来大炮的轰鸣,而这里却很平静,不过所谓的平静,是按斯大林格勒人的理解来形容的。敌人有时仍在空袭。沙布洛夫营所在的这三座楼房,一天要遭受五六次大炮和迫击炮的射击,总有小部分的敌人自动枪手,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企图稍微向前推进,占领一点废墟,但这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佯攻。

  德寇行动的目的是牵制住这里,不让此地部队抽调一兵一卒去援助防御南面阵地的我军。这时在沙布洛夫心里,由于无法行动而产生的抑郁感,远远胜过因现在阵亡可能性小而在一般人心里产生的快感。

  这几天里,营里出现了一种被围困中的特殊生活气氛,生活井井有条,人们情绪镇静,甚至偶有一些诙谐言谈,那些新来到斯大林格勒战场上的人,不禁为之惊奇。原来作为营部的房间,经过德寇三天炮击之后,终于完全破坏了,好在只有一个电话员受点轻伤,现在沙布洛夫住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