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依旧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放着近在咫尺的南京这样一个花花世界不去,反而跑到他们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的行为表示不解,但大部分人对此还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能跟一名号称天官的吏部尚书的子侄拉上关系,对他们千户所的将来自然是好处多多,他们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一天夜里,在吃完了晚饭后朱由校又照例拉着杨峰在千户宅的后院里闲聊,这是朱由校最近几天染上的习惯。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敏感的朱由校立刻就发现了杨峰跟平日里他接触过的那些文武百官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杨峰对事物的看法和当前大明的主流意识差异非常大。

    譬如,在谈论到如今大明的形势时,杨峰并没有象当今的文武百官那样用什么只要朝廷薄赋轻徭、整吏治,皇帝亲君子远小人则可吏治清明天下太平这些鬼话来哄他。

    杨峰很是直言不讳的告诉他,如今的大明最大的毛病就是朝廷没银子了,其次就是经过上百年的渗透,以东林党人为首的财阀势力已经将手伸到了朝堂里,所有朝廷颁布的政策只要是对他们有利的东林党人就会支持,对他们有害的则是坚决反对,比如说万历年间的广宁门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件事是这样的,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正在收税,见龙镗到来,于是便横加勒索。谁知龙镗的行囊空匮,税监们就对他拳打脚踢,龙镗被打得口喷鲜血而死。

    事情发生后,广大“正义的”人民群众义愤填膺的联名写了奏文,由兵部呈给皇帝,依法严办这伙税监。万历皇帝迫于公愤,把肇事者收监,将赵禄处决,邢相等三人充军。

    好了,以上就是官方的说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正的事实就是万历三大征过后,大明朝没钱了,因为三大征所需的费用很快就将张居正变法所积攒的银子消耗殆尽,眼看着朝廷没钱了万历皇帝急啊,所以就派出了以太监为主的一大群人到全国各地去收税。他们收什么税呢,他们主要收的是各地矿税以及铁盐茶等等各种税收,而这就触动了江南地主阶级的利益,作为江南地主阶级代表的东林党人当然不能忍啊,在他们看来向他们收税那就是在动他们的命根子啊,这事绝逼不能忍,所以才策划了这场闹剧。

    广宁门事件过后,整个大明朝各地就对万历皇帝派出的税务官发起了弹劾甚至攻击,最后的结果就是万历皇帝的税收计划不得不宣布破产,到了万历末年,偌大的大明全年的茶税居然只有区区16两,这么荒唐的事情估计整个华夏的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杨峰对朱由校说这些的时候,他发现朱由校听得很仔细,整个人时而兴奋时而愤怒,有时候又忍不住愤然长叹,经过几天的接触,杨峰发现朱由校在听他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听得很仔细,但凡是不明白的他甚至会不厌其烦的拉着杨峰详细询问,像极了一个好奇宝宝。

    面对这个好奇心如此旺盛的朱由检,杨峰甚至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史书上那个被人称为只会宠信阉人魏忠贤和乳母客氏的木匠皇帝了。

    其实说起来朱由校也很可怜,他这个皇帝小时候由于不受他的爷爷万历皇帝待见,没什么文化,更没有出阁读过书。万历帝在世时,始终不肯立这位长孙为太孙,也不肯让长孙出阁读书。直到临死前才留下遗嘱:皇长孙宜即时册立、进学。

    几天以后,朱由校的父亲泰昌帝即位,册立朱由校的仪式自然应该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但是泰昌帝并不热心册封太子,后来在大臣的一再请求下,才下旨:“钦定册立东宫,择九月初九日。”但人算不如天算,九月初一,泰昌帝竟然驾崩。朱由校皇太孙未做成,皇太子还没来得及做,书本一天也没正式读,竟然要继承皇帝大位。这样的皇位继承者,有明一代,也仅此一人。

    而朱由校登基以后有感于自己文化的不足,所以养成了一个好学不耻下问的习惯,现在他发现杨峰竟然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全新诠释大明的问题,对于他来说简直就像是推开了另外一扇窗户,如此一来他哪有不拉着杨峰询问的道理。

    在后院的一张石桌旁,刚吃完了晚饭的朱由校就迫不及待的问坐在另一旁的杨峰道:“杨爱卿,你昨日说过,我大明的问题首在赋税,那么依你之见大明赋税问题要如何解决啊?”

    看到朱由校询问,杨峰毫不客气的说:“陛下,在微臣看来,大明的赋税其实在根子上就出了问题,太祖皇帝在开国之初定下的赋税国策如今已经不符合如今大明的需要,如今的大明需要重新制定一套新的赋税律法,如此才能解决我大明的财政问题。”

    “重新制定赋税律法?”

    朱由校听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杨峰实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这样的事情他别说做了,就是连想都不敢想啊……

第六十三章 言尽于此() 
“是的,咱们大明的根子上已经出了问题!”

    杨峰正色道:“太祖皇帝带领咱们汉人赶走了蒙古鞑子建立大明后,只是到了洪武五年大明的赋税就达到了八百万两白银,洪武二十年赋税一千二百万两,到了永乐年间更是达到近两千万两。洪武年间天下税亩八百万余顷(一亿两千万亩),到了如今大明的田地增上何止十倍,可赋税却比洪武和永乐年间少了数倍,何解?”

    朱由校沉默了,这个问题他作为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却不好说出来,不过他不说杨峰却替他说了。

    “其实到了如今,可以认为太祖皇帝当初制定之律法有些已经不合适了。例如太祖皇帝以为当官就要守得住清贫,是以给文武百官的俸禄低得可怜,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俸禄,咱们大明的官别说花天酒地了,恐怕连平日里吃一顿肉都要好好寻思寻思。当官的没银子会怎么办呢?自然就要上下其手的贪墨拉,太祖皇帝在位之时杀的贪官不下上万,可依旧有人前仆后继的贪墨,这是为何啊?这就是人之本性,人家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当上了官,你却要他们吃糠咽菜,有谁会受得了啊,由此可见太祖此举确实不妥。

    还有,太祖规定士绅不用纳粮不用缴税,于是如今大明大半的田地都落入了各地士绅豪强之手,整个大明的赋税全部由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百姓来缴纳,那些整日里穷奢极欲的士绅富商们却一点赋税都不用交,敢问陛下,这公平否?”

    朱由校再次沉默,杨峰继续道:“有人说,大明这些年国势之所以不断衰败,那是因为近年来天灾人祸所致,加之满洲鞑子的不断袭扰,这才导致了如今的窘境。但是微臣以为说这些话的人全都是一群尸位素餐之人,想当初大明初建,太祖皇帝既要跟关外的蒙古鞑子作战,又要与张士诚、陈友谅各路人马厮杀,当时的处境比起如今艰难了何止十倍,为何就没有如今那么窘迫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政令通达。而反观如今,朝廷的大权都由一群代表了江南士绅利益的东林党人把持,任何但凡是让他们掏银子的政令他们都会拼命阻止,这些人为了银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变得不顾一切了。”

    朱由校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恼之色,他苦笑着长叹道:“爱卿所言阵又何尝不知,只是大明积弊已久,想要改变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况且爱卿也说了。这些富商士绅跟满朝文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朕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了。爱卿既然已经提出了问题,不知可有既不伤筋动骨又能和风细雨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

    “陛下想得也太好了。”杨峰轻笑道,“世上哪有一种既不伤筋动骨又能和风细雨解决问题的法子。历朝历代但凡是想要变法改制的,哪一次不是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毕竟如今的那些士绅富户们已经习惯了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谁若是不让他们这么干的话,那么他立刻就会变成那些士绅富户的敌人,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除掉他,任何人都不会例外,所以想要变法就只有一个字。杀……杀到他们害怕为之!”

    “嘶……”

    虽然屋内的火盆烧得依旧通红,但朱由校依旧忍不住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头涌起,这个杨峰实的杀气好重啊,竟然想要杀尽那些反对变法改制的人,这样一来要杀的人何止千万,难道他位真的是杀星下凡不成?想到这里朱由校看向杨峰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看到朱由校那怪异的眼神,杨峰自然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他抿了抿嘴正色道:“陛下,您也莫要怪微臣多嘴。微臣可以这么说,此时若是太祖皇帝在这里,恐怕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满朝的东林党人全部杀光,杀光了这些东林党后便会立刻派兵杀向江南,将那些扬州、苏州的富商屠戮一空,然后用这些炒家所得银训练新军,最多三年的时间他便可平定关外的建奴,最后再重整山河。”

    朱由校咧了咧嘴,有心想说话,但话到嘴边却又被他咽了回去。杨峰的话乍听起来就象一个疯子的自语,但是细细一想以太祖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和雄才大略,他会这么做实在是太正常了,一个连贪官都能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的狠人难道会介意把杀几个东林党人和士绅富户吗?至于担心江南糜烂整个大明局势崩溃,这更不会放在他心里,江南糜烂有什么大不了的,重新再建就是了,只要休生养息个十多年,江南就会重新变成一个鱼米之乡。

    看着朱由校不停变换的脸色,杨峰笑了起来。在现代社会的时候曾经有人在网上作了个假设,就是假设朱由校死后,朱元璋坐上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位置,他能不能力挽狂澜救大明于危难之中。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网友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那就是绝对可以,而且对于朱元璋来说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为老朱绝对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住一支绝对忠心与他的军队,然后将整个京城的大明官员清洗一遍,而且这个过程不会超过半年,掌控了军队后他就会毫不犹豫的率领大军对江南的士绅们下手,当朱元璋掌握了江南士绅地主们那海量的财富和钱粮物资后,灭掉满洲建奴在他看来不会比他吃顿饭难多少。

    有人或许会说了,看你说得这么轻巧,难道崇祯就是傻瓜不成,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吗?而那位网友给出的解释很简单,崇祯不笨,但他和老朱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老朱的狠心、魄力以及统率力,所以朱元璋成了开国之君,而崇祯最后只能落得得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现在的问题也是一样的,朱由校同样没有他的老祖宗的决心和魄力,这就是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皇帝和在深宫里养成的皇帝的区别了。

    “陛下,微臣也知道您不会这么干的,毕竟您也要顾忌名声。但是微臣可以清楚的告诉您,如今的东林党已然成了大明的一颗毒瘤,若是不将这颗毒瘤清除掉,迟早有一天这么毒瘤会将整个大明拖向毁灭的深渊,微臣言尽于此,望您好自为之吧……”

第六十四章 你要锻炼身体了() 
夜已深,由于物资贫乏所以这年头的娱乐活动少得可怜,因此每到天黑之后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早早就钻了被窝,是以整个千户所到处都是黑黝黝的一片,只有少数一些地方亮着火光,那是千户所的岗哨点燃的火把,虽然千户所破败多时,但毕竟是半军半民的地方,所以起码的警戒还是有的。

    不过除了聊聊几处的岗哨之外,位于中央的千户宅内的一间屋子里,十多根拇指粗的蜡烛将不大的屋子照得通亮,穿着一身白色锦袍的朱由校正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外面已经便模糊的花圃,良久朱由校才轻声道:“曹大忠,你说就在几个月前,杨峰所乘坐的货船被海盗打劫,他所有的船只包括水手都被海盗所杀,只剩下一个人逃了出来,是这样吗?”

    “回皇爷的话,当初杨峰就是这么跟奴婢说的。”就象一个影子一样静静的站在一旁的曹大忠回答道。

    朱由校笑了起来:“呵呵……这个杨峰,藏得可真好啊!”

    “陛下!”曹大忠也疑惑的说道:“奴婢不敢欺瞒陛下,自从杨峰跟奴婢合伙做了点生意后,奴婢也曾动用了东厂的人查过他的底细,可令奴婢感到惊讶的是这个杨峰仿佛像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似地,奴婢竟然一点也查不出他的嫡系,看来他说的是从南洋、泰西那边过来的事十有八九恐怕是真的。”

    “南洋、泰西么?”朱由校喃喃的说了几句,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惆怅的神情,良久他才轻叹了一声:“杨峰说得对,朕真的是不如太祖皇帝有魄力啊!”

    “呃……”

    曹大忠哑了,朱由校这句话太过深奥,他根本没法往下接啊……

    第二天天色还没亮,顶着两个黑眼圈的朱由校就兴冲冲的跑来找杨峰。

    由于千户宅已经被朱由校给霸占了,杨峰这个正儿八经的主人反倒被挤到了不远处耿秉义的家里赞助,而这位鸠占鹊巢的家伙没有丝毫的觉悟反而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让杨峰很想拉着这哥无耻的家伙来一顿真人PK,不过想想那个后果,杨峰还是很理智的把这个想法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杨峰看着床边这位神情兴奋的年轻人无奈的说道:“陛下,现在天色还没亮呢,您能不能让微臣再睡一个时辰,然后您再过来也不迟啊?”

    “不行!”朱由校的态度非常的坚决,“朕刚登基的时候那些混账都是卯时未到就过来喊朕的,头两年朕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上早朝,后来有了魏忠贤的帮忙之后朕才能睡个好觉,现在朕不过是让你品尝一下朕当初受过的苦而已。”

    看着一副理所当然的朱由校,杨峰突然有种拿起床边的鞋底狠狠抽他的冲动,这样的混蛋在现代社会的电视剧里一般都活不过两集,看来导演这么安排是很有道理的。对了,我刚才说什么来着,这家伙活不过两集?对了,在史书里这家伙估计还真的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想到这里,杨峰突然从床上蹦了起来,把站在床边的朱由校给吓了一大跳。还没等他喊出声来,杨峰就突然这么坐了起来,整个人很是严肃的坐在床上仔细的对朱由校全身上下打量了好一会,直看得朱由校心里发毛。

    看着杨峰仿佛噬人的模样,朱由校心里有些慌了,后退了几步后喝道:“喂……杨峰你想干什么,朕告诉你,朕可是一国之君啊!”

    杨峰没有动,只是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朱由校,这一下朱由校心里更是发毛,想他自从当上登基以来不管是谁见了他都是毕恭毕敬的垂头低目,何曾有人敢这么无理的直视他?这个杨峰倒好,竟敢这么无理的瞪着他,要是在京城的话恐怕早就被拉出去看脑袋了。

    突然,神情严肃的杨峰说话了,“陛下,微臣观您的气色不是很好,若是不及早调养,恐怕对您的龙体不利。”

    “你……”

    朱由校真的有些生气了,这个杨峰竟敢这么说他,这不是在咒他早死么?

    看着一脸认真的杨峰,朱由校面色不善的冷哼了一声:“杨峰,朕虽然喜爱你的才华,但你如此诅咒朕,真以为朕不敢治你的罪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