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恋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浦江恋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莲萍也举起酒杯说:“感谢老太爷为我们讲故事,我们一起敬老太爷一杯。”

一桌子的人都站了起来,老太爷也比较吃力地站起身,举起了杯子。

大家先是抢着同老太爷碰杯,然后是相互间频频的碰杯。

在这个席间,大家就自由地交谈起来,说社会的进步,黄浦江两岸的发展,家庭的变化等等。

酒过三巡,大家吃了口饭,这个饭局也就结束。

桌子收拾干净后,波涛、菊芳给大家泡茶。

莲萍和黄江像新闻记者,把采访用的的笔记本电脑、照相设备准备好。

浦家人就围着圆桌坐好,好似开圆桌会议,这个气氛特别好。

莲萍就先发言,说:“我们这个家庭采访,接下去为了节约时间,而且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提前出了几个探讨的小题目。现在我们先聊聊这个黄浦江上,小渔船,小舢板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波涛先开了口,说:“黄江,你在国外读书已经有两年了吧?”

“是的。”黄江应道。

波涛继续说:“你倒说说看,外国一些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黄江想了想,说:“这个两年里,我主要是在欧洲,到过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城市。”

“那几个城市?”祖父水生问道。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的罗马、瑞士的日内瓦。”黄江答道

老太爷听了非常感兴趣,就问:“这几个世界上的大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色?”

“老太爷问得好,我去考察了一番,这几城市当然是非常发达,但是它建设和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英国伦敦是在泰晤士河两岸、法国巴黎在塞纳河两岸、意大利的罗马城跨特韦雷河两岸、瑞士的日内瓦也在一条叫罗讷河的南北两面。”

“我们上海不是有黄浦江吗。”莲萍的妈妈菊芳插了话。

波涛就说:“你知道什么,上海滩原来只有浦西十分发达,可是浦东基本是农田一片。我在单位里的政治学校学习,听政治老师上课时就说,上海的发展非常特别,叫做半个月亮。”

“怎么叫做半个月亮?”莲萍的妈吗菊芳还是不理解。

老太爷兴趣上来了,说:“这个方面我最有发言权。我是二十四岁逃难来到上海。”

水生就扳着手指说:“那是1929年,距离现在有八十一年头了。”

老太爷接着说:“那时,我的小船进了这个黄浦江,浦西特别是外滩一带,确实比较发达,一连串的高楼大厦,一幢接一幢。可是浦东的情况就不对了,白天看上去正是农田一片,到了晚上------”

水生就接口说:“浦西是万家灯火,而浦东呢望上去是漆黑漆黑,看不到有多少灯火。”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生的妻子秀梅问道。

“这个原因很简单,原来外国人来上海只是抢占浦西一带开辟这个、那个租界,造成上海浦西的片面发展。”黄江说了个原因。

老太爷继续说道:“这就联系到我的小渔船,上海人也叫小舢板,开始是用来捕渔谋生,后来一直是以在两岸摆渡为生。”

水生接着又说:“这一点我的体会最深刻,因为上海城市那时虽然已经有几百万人口,但是绝大部分是居住在浦西,在浦西谋发展,不需要到浦东去。只有住在浦东的农民,有时有些事情要到浦西处理,我们这些小舢板才会派上用场,在黄浦江上来回给这些人摆渡。”

老太爷也说:“情况确实是这样!”

水生继续往下说道:“上海解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在浦东黄浦江沿岸,建造了不少像纺织,生产日用品的一类中、小工厂。后来像在这个周家渡,前身据说是一个叫和兴钢铁厂的小厂,发展成上海第三钢铁厂,几万人的特大工厂。这样就有大量的浦西人到浦东去做工、上班。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居住在浦西,一家人家都搬到浦东去居住的不多。”

波涛插话说:“那时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宁要浦西一只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水生接着又说:“不管怎么说,解放后浦东还是发展了,人口逐渐增多,往返黄浦江两岸的人们是越来越多,我们的这些小舢板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过江的需求------”

水生的女儿波浪也插话说:“老太爷、祖父母的小舢板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水生笑了起来,说:“女儿说得一点不错,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小舢板进了历史博物馆,我们手里摇船的橹,换成了操作黄浦江市轮渡上的舵盘。”

老太爷非常高兴地说:“我这个浦小三子,后来人家叫我浦渔夫、浦摆渡,包括我的儿孙,有了出头日,成了轮渡上的工人,这黄浦江上的主人!”

第 八 章 奶奶也有恋情曲

这个浦渔夫家的家史说来真有些浪漫,挺有趣的。

当年这个水生和秀梅两人的婚虽然已经订立,但是要真的成亲确来了麻烦。这里面曾经产生了不少曲折、离奇而浪漫的故事。

莲萍是从侧面了解到点滴情况,就觉得更为好奇,所以现在也想探个究竟。

这事莲萍说给黄江听,黄江也很有兴趣,两人就找祖父水生了解究竟。

水生笑着说:“这些故事也是你们两人考察的内容------”没有肯往下说。

莲萍觉得有些失望,就去找祖母了解了解。祖母也没有肯说具体的内容。

越是这样,莲萍越是欲弄个明白,就找母亲菊芳要了解这段故事。但母亲也没有肯道出实情,而只是说:“这种事体叫我怎么对你这个小丫头说呢?一定想知道你还是直接去找奶奶本人。”

于是,莲萍就去缠住祖母秀梅不罢不休,非欲她老人家说说这段故事,到底有多么精彩、浪漫。

祖母秀梅禁不住孙女莲萍的百般缠磨,只得把这些往事竹筒倒豆子,原原本本全部吐露了一番。

说来话长,这个故事和水生、秀梅双胞胎的儿子、女儿,就是莲萍的父亲和姑妈,为什么起了波涛、波浪这个名字有紧密的联系。

这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就在水生和秀梅都只是一十七岁,阳历1947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此事我们前面已经说到过。

那时,小日本已经被打败投降了,来了美国人,这黄浦江上停满了美国人的兵舰。

有一天,一条美国兵舰上放下来摆渡水兵们,上岸去寻花问柳的小汽艇,在江面上横冲直撞,所激起翻滚着一波波的浪头,把秀梅掀入了黄浦江里。

幸亏水生水性好,潜入水里,一把将秀梅托出水面,秀梅得救。

水生和秀梅是感情更浓、爱情更深,可是麻烦也就此而生。

隔了一天的傍晚,秀梅来到水生独自居住的窝棚里,秀梅就倒在了水生的怀里,突然眼泪流了下来。

水生看着满面愁容,而且在不断地淌着眼泪的秀梅,就觉得非常诧异,肯定出了什么事情。他一手替秀梅擦着泪水,问道:“秀梅好妹妹,您怎么啦?”

可是秀梅没有回话,而是放声哭了起来。

水生真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就把秀梅紧紧地抱在了怀里,继续问道:“是您昨天落入江里受了伤?”

“不是。”

“那么是谁欺侮了您,告诉水生哥,替您去找他算帐!”

“也不是。”

“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秀梅还是没有答话。

“对了,是我们两人结婚的事情,您爸爸、妈妈是什么态度?”

秀梅这时停止了哭泣,喃喃地说道:“我不能再到您这里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是谁不让您再到我这里来?”

“是我妈妈。”

水生觉得好生奇怪,就又问道:“您妈妈不让您再到我这里来,这是为什么?”

秀梅就道出了这事的前因后果。

前天,秀梅落水被水生救上小船后,回到了周家渡。

水生就问秀梅,说:“看您这样浑身湿淋淋的,现在就直接回家去?”

秀梅想了片刻,说:“我先到您的窝棚里,把身上的衣服,想办法弄干了再回家。”

“这也好,否则您这副样子走在镇上,人们看了会怎么想、怎么说你呢。”水生同意秀梅的想法。

于是秀梅下了船向她的爸爸说了一下,就钻进了水生的窝棚里。

这两个人进了窝棚,水生拿了自己的短衫、短裤递给了秀梅。

这个秀梅就当着水生的面把自己身上透湿的衣服全部脱了下来,换上水生递给她的干衣服。

此时,水生倒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把脸侧了过去。

秀梅却以非常大方的口气,说:“您把脸侧过去做啥,我们已经定过婚,我已经是您的人了。我们两人亲过也已经不是一次了。”

“这个------”

“这个什么,刚才我落到江里,是您把我托出水面。还把我浑身湿淋淋的身体抱上了小船。”

“可是我们两人还没有正式结过婚啊。”水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说水生哥呀水生哥,您真是大木瓜。像您这样的老实人现在可能不太多了。”秀梅一边说着把干的衣服穿好,然后将换下来湿淋淋的衣服递给了水生。

水生把湿衣服拿到外面凉晒衣服的竹竿上凉好,就又回到窝棚里。

然后这两个人在木板床的床沿口并排坐好,就又说起了刚才秀梅落水时那惊险的一幕。

秀梅认为要不是水生哥哥的好水性,她肯定已经是做了海龙王的女儿,这辈子是再也不能和水生哥哥结婚做夫妻了。

水生就说:“不会的,妹妹的命大着哩。再说您人好,人家说‘吉人自有天相!’”

秀梅说着说着就提到两人结婚的事情。

水生认为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

可是秀梅的想法不同,早一点结婚有好处,人家说早生贵子最得福。

可是水生说:“难道我们两人结婚就结在这个窝棚里?”

“薛仁贵和王宝钏不就是结婚、生活在窑洞里的吗。”秀梅就拿古人来作比较。

“那是演古代人的戏,我们这是实实在在的现代生活,是两个人要开开心心地过日脚,不一样的。”水生还是不想马上就结婚。

“我们两个人不是已经一起在做摆渡,捉鱼。只要肯吃苦就会赚到更多的钱,就可以把这个窝棚改建成两间新房子。我家不是已经这样做了吗。”秀梅在给水生描绘今后美好的新生活!

经过秀梅的一再开导,水生有点动心了,就说:“这个结婚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是我们两人说结就结,总要同您我的父母说一说,要他们的同意和支持。”

“这话有道理。那么我们两人就都抓紧时间,向老人家说明我们的想法,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第二天,此事水生同父亲一说就妥,就是结婚时间上最好是明年的春天。

可是秀梅回到家,在吃饭间里把自己想结婚的事情先向爸爸说了,爸爸表示同意。但是爸爸说,这个家里的一切事情是妈妈说了算,还是去问问你妈妈。

秀梅就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向妈妈提出想和水生结婚的事情。

可妈妈非但没有表明态度,而是先问女儿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到家?

秀梅就老老实实地把她怎么落的水,怎么到水生的窝棚里换干衣服等等全部说了个清楚。

秀梅的妈妈就怀疑这两个人肯定已经发生过其他事情。

秀梅就说仅此而已,别的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秀梅的妈妈就是不相信,说这样下去女儿会做出给李家丢人的事情。就不准秀梅再去见水生,并且把秀梅反锁在房间里。

水生听秀梅说到这里,就问:“那您现在是怎么能够到我这里来的?”

“我是从窗口跳出来逃到您这里来的。”

“又是惊险的一出戏。您是在演‘红杏出墙记’。”水生听了倒反而笑了起来,还打着比喻。

“您还笑呢,我可是急煞了!”

“那您下一步准备怎么办?”水生收住了笑容,转而以比较严肃的口气问道。

“我是逃出来问您呀,您怎么问起了我。您真没有用!”秀梅显得很不高兴。

水生可是认真地想了想,说:“好妹妹,我估计您妈妈对我俩的婚姻肯定还有其它想法,否则是不会这样做的。”

“我看也是。那接下去我该怎么办?”

“我看您还是先回家去,把您妈妈到底是怎么个想法摸摸清楚。”

“我不回去,我们两人就这样住在一起算了。”

“不可以这样做,您还是回家去,否则事情搞僵了就更不好办。”水生又细细地想了想,继续说:“我估计您妈妈是这样想的,她老人家对我这个人还是满意的,但是有两点她可能感到不理想。”

“哪两点?”

“一我老家是苏北,上海有些人是看不起苏北人。二您家的情况最近发生些变化,您妈妈已经进了镇上工厂的食堂里工作,听说您爸爸也要进工厂里工作的可能,而且您家的窝棚已经翻造成瓦屋。而我家仍然是在这个黄浦江上在靠水吃水,仍然住在这个又矮又小的窝棚里。”

“这就不是门当户对了!”

“是的。再说就是您妈妈同意我们两个人现在就结婚,结在我这个窝棚里,我还不太乐意呢。”

“只要我乐意就行了。”

“不行,我今后还要在这个镇上走走。当人家知道我浦水生到现在结婚还是结在窝棚里,说出去我多没面子。”

“水生,您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房子的事情。”

“是这样,所以您先回家去,这个事情得慢慢来,急不得。好在我们两人现在还年轻。对了,我最近还听到一些风声,说有人到您家给您说媒提亲。”

“我急就急在发生这种事情!”秀梅是着急地说。

“只要您不松口,谁也不能拿您怎么样------”

这件事情对水生和秀梅来说,确实可以说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一次麻烦的事情,也可以说经历着惊涛骇浪!

可事情往后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缓,结婚之事往后推延。两人还和过去一样,一起捕渔、摆渡。

不久,上海解放了。

浦小三子、水生都到了市轮渡上工作。这个原来居住的窝棚也翻建成了瓦房。

有一天,又发生了一件使人意想不到事情。

秀梅来找水生,两人一见面,秀梅就着急地说:“水生哥,大事不好了!”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有了。”

“有什么?”

“我说您是木瓜,您还不信。我能有什么,肚子里有了------”

“这不是很好吗?”

“好什么,我们两个人还没有拜过堂呢!”

“那马上就拜堂成亲,我俩名正言顺地做爸爸、妈妈。”

这两个人结婚的事情,一切顺利过关,而且是热热闹闹地办完婚事。

这个秀梅是十月怀胎,一朝临产,全家人是上上下下忙得个不亦乐乎。

秀梅生了个龙凤双胞胎,浦渔夫一家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

孩子生下,起名也是件大事。这个水生多少还读过几年夜校,肚子里已经有了几滴墨水。他和家人商量了一阵子,起个什么名字呢?

最后定下,男孩子先下地,是哥哥,就叫波涛,女孩子后落地,是妹妹,叫波浪。

为什么起这样两个名字呢?

因为这些年,水生和秀梅觉得像是不断地在惊涛骇浪中度过来的!

第 九 章 幻想儿孙成大业

莲萍将秀梅奶奶年轻时的恋爱故事说给黄江听后,黄江认为上海在解放前,有些老百姓里的人生故事也挺浪漫的。

莲萍又说老太爷的故事还没有说完,可能更加浪漫,想要继续采访下去吗?

黄江说反正他离开出国读书还有些日子,就一起继续听老太爷讲那些年代的精彩故事吧。

有一天下午,莲萍又把老太爷请到自己的房间里,让在沙发上坐好。

黄江就泡了杯喷香的龙井茶放到了沙发旁边的茶几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