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贾平凹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瞧,你长得和兵马湘一模一样!话说得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
的衍变是极其缓慢的。我是陕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陕西,我知道陕西在西北,地高
风寒,人又多食面食,长得腰粗膀圆,脸宽而肉厚,但眼前过来过去的面孔,熟视
无睹了,倒也弄不清陕西人长得还有什么特点。史书上说,陕西人‘哆刚多蠢”,
刚到什么样,又蠢到什么样,这可能是对陕西的男人而言,而现今陕西是公认的国
内几个产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里陕西人都是些什么形状呢,先人没有照片可
查,我只有到博物馆去看陶俑。
    最早的陶俑仅仅是一个人头,像是一件器皿的盖子,它两眼望空,嘴巴微张。
这是史前的陕西人。陕人至今没有小眼睛,恐怕就缘于此,嘴巴微张是他们发明了
陶埙,发动起了沉沉的士声。微张是多么好,它宣告人类已经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
界上的位置,它什么都知道了,却不夸夸其谈。陕西人鄙夷花言巧语,如今了,还
听不得南方“鸟”语,骂北京人的“京油子”,骂天津人的“卫嘴子”。
    到了秦,就是兵马俑了。兵马俑的威武壮观已妇孺皆晓,马俑的高大与真马不
差上下,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当时人的高度而塑的,那么,陕西的先人是多么高大!
但兵俑几乎都腰长腿短,这令我难堪,却想想,或许这样更宜于作战。古书上说
“狼虎之秦”,虎的腿就是矮的,若长一双鹭鸶腿,那便去做舞伎了。陕西人的好
武真是有传统,而善武者沉默又是陕西人善武的一大特点。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
甚至近于木讷,这多半是古书上讲的愚,但忍无可忍了,六国如何被扫平,陕西人
的爆发力即所说的刚,就可想而知了。
    秦时的男人如此,女人呢,跪坐的俑使我们看到高髻后挽,面目清秀,双手放
膝,沉着安静,这些确初出土时被认作女俑,但随着大量出土了的同类型的俑,且
一人一马同穴而葬,又唇有胡须,方知这也是男俑,身份是在阴间为皇室养马的
“围人”。哦,做马夫的男人能如此清秀,便可知做女人的容貌姣好了。女人没有
被塑成俑,是秦男人瞧不起女人还是秦男人不愿女人做这类艰苦工作,不可得知。
如今南方女人不愿嫁陕西男人,嫌不会做饭,洗衣,裁缝和哄孩子,而陕西男人又
臭骂南方男人竟让女人去赤脚插秧,田埂挑粪,谁是谁非谁说得清?
    汉代的俑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马俑。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为
被殉葬的活人少了。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极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
庄,服饰淡雅,面目秀丽,有一种含蓄内向的阴柔之美。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为汉
唐,而汉初却是休养生息的岁月,一切都要平平静静过日子了,那时的先人是讲究
实际的,俭朴的,不事虚张而奋斗的。陕西人力量要爆发时,那是图穷匕首现的,
而蓄力的时候,则是长距离的较劲。汉时民间雕刻有“汉八刀”之说,简约是出名
的,茂陵的石雕就是一例,而今,陕西人的大气,不仅表现在建筑、服饰、饮食。
工艺上,接人待物言谈举止莫不如此。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不是陕西人性格,婆
婆妈妈,鸡零狗碎,为陕西人所不为。他不如你的时候,你怎么说他,他也不吭,
你以为他是泼地的水提不起来了,那你就错了,他入水瞄着的是出水。
    汉兵马俑出土最多,仅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墓里就挖出三千人马。这些兵马俑
的规模和体型比秦兵马俑小,可骑兵所占的比例竟达百分之四十。汉时的陕西人是
善骑的。可惜的是现在马几乎绝迹,陕西人自然少了一份矫健和潇酒。
    陕西人并不是纯汉种的,这从秦开始血统就乱了,至后年年岁岁的抵抗游牧民
族,但游牧民族的血液和文化越发杂混了我们的先人。魏晋南北朝的陶俑多是武士,
武士里相当一部分是胡人。那些骑马号角俑,舂米俑,甚至有着人面的镇墓兽,细
细看去,有高鼻深目者,有宽脸彪悍者,有眉清目秀者,也有饰“魋髻’的滇蜀人
形象。史书上讲过“五胡乱华”,实际上乱的是陕西。人种的改良,使陕西人体格
健壮,易于容纳,也不善工计,易于上当受骗。至今陕西人购衣,不大从上海一带
进货,出门不愿与南方人为伴。
    正是有了南北朝的人种改良,隋至唐初,国家再次兴盛,这就有了唐中期的繁
荣,我们看到了我们先人的辉煌——
    天王俑:且不管天王的形象多么威武,仅天王脚下的小鬼也非等闲之辈,它没
有因被踩于脚下而沮丧,反而跃跃欲试竭力抗争。这就想起当今陕西人,有那一类,
与人抗争,明明不是对手,被打得满头满脸的血了却还往前扑。
    三彩女侍俑:面如满月,腰际浑圆,腰以下逐渐变细,加上曳地长裙构成的大
面积的竖线条,一点也不显得胖或臃肿,倒更为曲线变化的优美体态。身体健壮,
精神饱满,以力量为美,这是那时的时尚。当今陕西女人,两种现象并存,要么冷
静,内向,文雅,要么热烈,外向,放恣,恐怕这正是汉与唐的遗风。
    骑马女俑:马是斑马,人是丽人,袒胸露臂,雍容高雅,风范犹如十八世纪欧
洲的贵妇。
    梳妆女坐俑:裙子高系,内穿短孺,外着半袖,三彩服饰绚丽,对镜正贴花黄。
    随着大量的唐女俑出土,我们看到了女人的发式多达一百四十余种。唐崇尚的
不仅是力量型,同时还是表现型。男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女人都是展示着自
己的美,这是多么自信的时代!
    陕西人习武健身的习惯可从一组狩猎骑马俑看到,陕西人的幽默、诙谐可追寻
到另一组说唱俑。从那众多的昆仑俑,骑马胡人俑,骑卧驼胡人俑,牵马胡人俑,
你就能感受到陕西人的开放、大度、乐于接受外来文化了。而一组塑造在骆驼背上
的七位乐手和引吭高歌的女子,使我们明白了陕西的民歌戏曲红遍全国的根本所在。
    秦过去了,汉过去了,唐也过去了,国都东迁北移与陕西远去,一个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日渐消亡,这成了陕西人最大的不幸。宋代的捧物女绮俑从安康的白家
梁出土,她们文雅清瘦,穿着“背子”。还有“三搭头”的男俑。宋代再也没有豪
华和自信了,而到了明朝,陶俑虽然一次可以出土三百余件,仪仗和执事队场面壮
观,但其精气神已经殆失,看到了那一份顺服与无奈。如果说,陕西人性格中某些
缺陷,呆滞呀,死板呀,按步就班呀,也都是明清精神的侵蚀。
    每每测览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陶俑,陕西先人也一代一代走过,各个时期的审
美时尚不同,意识形态多异,陕西人的形貌和秉性也在复复杂杂中呈现和完成。俑
的发生。发展至衰落,是陕西人的幸与不幸,也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幸与不幸。
陕西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陕西人也最能代表中国人。十九世纪之末,中国实行改
革开放政策,地处西北的陕西是比沿海一带落后了许多,经济的落后导致了外地人
对陕西人的歧视,我们实在是需要清点我们的来龙去脉,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
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最根本的并不是地理环境而是人的呀,陕西的先人是龙种,
龙种的后代绝不会就是跳蚤。当许许多多的外地朋友来到陕西,我最于乐意的是领
他们去参观秦兵马俑,去参观汉茂陵石刻,去参观唐壁画,我说:“中国的历史上
秦汉唐为什么强盛,那是因为建都在陕西,陕西人在支撑啊,宋元明清国力衰退,
那罪不在陕西人而陕西人却受其害呀。”外地朋友说我言之有理,却不满我说话时
那一份红脖子涨脸:瞧你这尊容,倒又是个活秦兵马俑了!
 

                                 贾平凹文集                   天马
 

    四月二十一日,谭宗林从安康带来魏晋画像砖拓片数幅,和一包新茶。因茶思
友,分出一半去寻马海舟。
    马海舟是陕西画坛的怪杰,独立特行,平素不与人往来。他作画极认真,画成
后却并不自珍,凭一时高兴,任人拿去。我曾为他的画作说过几句话,或许他认为
搔到了痒处,或许都是矮人,反正我们是熟了。“你几时来家呀,我有许多好玩的
东西!”他这么邀请着我,但他交待得太复杂,我不是狗,也不是司机,深如大海
的都市里,我寻不着去他家的路。谭宗林领我过大街穿小巷,扑来扑去了半天,把
一家门敲开了。
    马海舟正在作画哩。大画家用小画案,我第一次见到。那么窄而短的桌子上,
一半又层层叠叠堆放着古瓷和奇石异木,空出的一片毡布上,画的是一匹马,天马。
马斜侧而立,四蹄有蹬踏状,但枯瘦如细狗,似有一纵即逝之架势。天上之马是不
是这般模样,我不知道,马海舟是知道的,他使马鬃马尾,及四条腿上,都画成一
团团丝麻,若云之浮动。我鼓掌说:好!谭宗林能搧情惑人,立即说:你叫好,何
不题款几句?!我便提笔写了:

            天上有龙马,
            孤独难合群。
            何不去世间?
            我岂驮官人!

    那日马海舟脸色红润,粗而极短的十指搓着,说:你总知我。
    谭宗林顿生掠夺之意,从怀里掏出一张拓片来要送马海舟。拓片是一幅有着
“飞天”的魏晋画像砖图案,明显看出马海舟是激动了,惊奇敦煌壁画里有“飞天”,
而魏晋时竟也有“飞天”,中国美术史是要改写了。谭宗林自然就提出了交换的话
来。我立即反对:此画不能送人的;拓片毕竟是拓片;既然宗林对马先生一向敬重,
送一幅拓片还舍不得吗?谭宗林百般骂我,马海舟笑道:“你看了我的‘天马’,
我看了你的‘飞天’,过过眼福就是,但你的‘飞天’世人难见,我看过了,送你
一个更古老的东西作补偿吧。”遂拿出一幅鹰图给了谭宗林。一张大纸,赫然站有
一鹰,身如峻崖,头生双角,口微微张开,似有嗷嗷之声发出,题为“八万年前有
此君”。谭宗林大喜。我戏滤道:宗林带他那个拓片在城里呆三天,数十张画就从
画家手里赚过来了!宗林只是笑,马海舟却不理会,还在讲鹰与恐龙是同代之物,
我便扭头去观赏古董架上那些秦砖汉瓦唐涌宋瓷了。他的收藏大多是民间工艺,但
精妙绝伦,那奇奇怪怪的形状,以及古董上绘制的各种色彩图案,使我突然悟到马
海舟作品之所以古拙怪诞,他受古时的民间工艺影响太大了。
    “这四幅画,你俩各挑两幅吧!”马海舟送我了三件古玩后,突然说。
    他从柜子里又取出四幅画来,一一摊在床上。一幅梅,一幅兰,一幅菊,一幅
竹,都是马海舟风格,笔法高古,简洁之极。如此厚意,令我和谭宗林大受感动,
看哪一幅,哪一幅都好。谭宗林说:贾先生职称高,贾先生先挑。我说:“茶是谭
先生带来的,谭先生先挑。”我看中菊与竹,而梅与家人姓名有关,又怕拿不到手,
但我不说。
    “抓纸丢儿吧,”马海舟说,“天意让拿什么就拿什么。”
    他裁纸,写春夏秋冬四字,各揉成团儿。我抓一个,谭抓一个,我再抓一个,
谭再抓一个。绽开,我是梅与菊。梅与菊归我了,我就大加显排,说我的梅如何身
孕春色,我的菊又如何淡在秋风。正热闹着,门被敲响,我们立即将画叠起藏在怀
中。
    进来的是一位高个,拉马海舟到一旁叽叽咕咕说什么,马海舟开始还解释着,
后来全然就生气了,嚷道:“不去,绝对不去广那人苦笑着,终于说:“那你就在
家画一幅吧。”马海舟垂下头去,直门了一会,说:“现在画是不可能的,你瞧我
有朋友在这儿。我让你给他带一幅去吧。”从柜子里取出一幅画来,小得只有一面
报纸那么大。“就这么大?给你说了一年了,就这么大一张,怎么拿得出手呢?”
那人叫苦着,似乎不接。“那我只有这么大个画桌呀!”马海舟又要把画装进柜子,
那人忙把画拿过去了。
    来人一走,马海舟嚷道喝茶喝茶,端起茶杯自己先一口喝干。谭宗林问怎么回
事,原来是那人来说他已给一位大的官人讲好让马海舟去家里作画的,官人家已做
好了准备。“他给当官的说好了,可他事先不给我说,我是随叫随到的吗?”谭宗
林说:“你够做的广马海舟说:“我哪里做了?我不是送了画吗?对待大人物,谄
是可耻的,做也非分,还是远距离些好。”他给我笑笑,我也给他笑笑。
    告辞该走了,谭宗林把魏晋画像砖拓片要给马海舟,马海舟不收,却说:“下
次来,你把你的那块铜镜送我就是了,那镜上镌有四匹马,你知道,我姓马,也属
马。”
                                                    1997年4月7日

 

                                 贾平凹文集                   秃顶
   

    脑袋上的毛如竹鞭乱窜,不是往上长就是往下长,所以秃顶的必然胡须旺。自
从新中国的领袖不留胡须后,数十年间再不时兴美髯公,使剃须刀业和牙膏业发达,
使香烟业更发达。但秃顶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治沙治荒的专家,可以使荒山野滩有
了植被,偏偏无法在自己的秃顶上栽活一根发。头发和胡子的矛盾,是该长的不长,
不该长的疯长,简直如四人帮时期的社会主义的苗和资本主义的草。
    我在四年前是满头乌发,并不理会发对于人的重要,甚至感到麻烦,朋友常常
要手插进我的发里,说摸一摸有没个鸟蛋。但那个夏天,我的头发开始脱落,早晨
起来枕头上总要软软地粘着那么几根,还打趣说:昨几夜里有女人到我枕上来了?!
直到后来洗头,水面上一漂一层,我就紧张了,忙着去看医生,忙着抹生发膏,不
济事的。愈是紧张地忙着治,愈是脱落厉害,终于秃顶了。
    我的秃顶不属于空前,也不属于绝后,是中间秃,秃到如一块溜冰场了,四周
的发就发干发皱,像一圈铁丝网。而同时,胡须又黑又密又硬,一日不刮就面目全
非,头成了脸,脸成了头。
    一秃顶,脑袋上的风水就变了,别人看我不是先前的我,我也怯了交际活动,
把他的,世界日趋沙漠化,沙漠化到我的头上了,我感到了非常自卑。从那时起,
我开始仇恨狮子,喜欢起了帽子。但夏天戴帽子,欲盖弥彰,别人原本不注意到我
的头偏就让人知道了我是秃顶,那些爱戏谑的朋友往往在人稠广众之中,年轻美貌
的姑娘面前,说:“还有几根?能否送我一根,日后好拍卖啊!”脑袋不是屁股,
可以有衣服包裹,可以有隐私,我索性丑陋就丑陋吧,出门赤着秃顶。没想无奈变
成了率真和可爱,而人往往是以可爱才美丽起来,如此半年过去,我的秃顶已不成
新闻,外人司空见惯,似乎觉得我原本就是秃了顶的,是理所当然该秃顶的。我呢,
竟然又发现了秃顶还有秃顶的来由,秃顶还有秃顶的好处哩。
    秃顶有秃顶的三大来由:
    一、民间有理论:灵人不顶垂发。这理论必定是世世代代在大量的实情中总结
出来的,那么,我就是聪明的了!
    二、地质科学家讲:富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