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也就是公堂上的几句话,一个手印而已。
肃贪、攀扯,再肃贪再攀扯,京师的官员们不怕这些,官官相护也不是没道理的,他们怕的是身在山东的桂顺,一旦桂顺死死的咬住了微山的这些官员们不放,官官相护也就不好使了,到了那个时候,一系一系的人马都会被攀扯掉的。
波及范围太大,朝廷不敢?这话说的简单了,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京师有多少等缺儿的候补跟翰林?下面又有多少想要挤进京城的疆臣?
大清官场,中央制衡地方,地方也一样制衡中央的,别看地方上的年节孝敬日日不缺,可一旦到了可以落井下石的时候,地方的疆臣们就自成一系了,要对京师落井下石了,京师的官员垮台了,地方的官员才能进京师不是?桂顺这厮呆在山东,就能轻易的拨动地方与京师派系的争斗,地方与京师争斗起来,桂顺那杀千刀的自然可以置身事外了。
各自忍让,偃旗息鼓,那也是不可能的,人家在地方一待几年甚至几十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出将入相吗?出将入相,在地方上是没机会的,不进京师哪来的出将入相呢?
想明白了就得行动,可到了行动的时候,京师的官员们消息渠道上又遇到了麻烦。传递消息什么最快,无疑是电报,可电报不能用,电报总局掌握在盛宣怀的手里,用电报,京师这边前脚发了点报,盛宣怀那边后脚就能知道事情的始末,甚至于,消息到达山东不如到达上海道的速度快,因为人家是正管呐!
盛宣怀近期与张之洞有些暧昧不明,张之洞可是一心想进京师的,这样的事儿让盛宣怀知道了就是让张之洞知道了,张之洞若是知道了,必然要在地方上做文章,张之洞、刘坤一这些个疆臣,又有哪一个是省油的灯,这些人李鸿章也压不住的,张李可是正儿八百斗了许多年的政敌了。
涉及到进京与否,张之洞刘坤一肯定会不遗余力的,疆臣不入京师,等级上始终差了那么一点,张之洞想进京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洋务开始,这位就想挤进京师的,这些年做的尤其直白,他知道了这事儿,不大做文章才怪呢!
用驿站,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可惜啊!津沽大战之后,直隶一带的驿站也废了,驿站的马匹都被桂顺那杀千刀的征用了,现在驿路畅通的就只有西北一带了,再者有了电报,驿站的地位也在急速下降之中,一时三刻间,哪能建起新的驿站?
派人快马传递消息,从京师到济南府,从济南府到兖州府,最快也得五六天的时间,路上稍一耽搁,就得小半月的时间。
当京城的消息传到兖州府的时候,桂顺的恶名,不仅传遍了山东,也传遍了大清,顾其行已经开始筹划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的消息很多、很杂乱,也很惊人,桂顺大肆杀戮的背后,涉及到了山东的赈银、赈粮,还有医府筹建之事,据说涉及的数额,至少在几百万两上下。
朝廷挑头筹建的医府,募资数百万,募粮几十万石,这些银钱粮食,一点正经事儿也没做出来,许多粮食,还被山东的官员们高价卖给了粮商。
这样的消息在山东传播开来,引起的反响可就大了,原因也简单,之前鲁北经历过粮荒,现在鲁北的廉价粮,还没有运到鲁中与鲁西,山东大多数州县之人,吃的仍是高价的南方粮食。
涉及到了切身的利益,山东官民的反响也格外的大,一时间山东舆论的声响就热闹了,拥有话语权的秀才、举人、学生们,开始讨要说法了,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清贫的,山东粮价前段时间飞涨,最遭罪的是谁?可不是那些吃不起的人,而是那些吃得起的人。
读书人虽说清贫,但也算是能吃得起的那一撮人,心中抑郁不平之后是什么?之后就是放胆直言,有的人开始向南北的报社发电报了,一份数千言的电报几十两银子,这样的价格,不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但有了大成公出手,几十两就不是事儿了。
大清舆论喉舌之地,不在京师而在上海道,那里的中外报馆不少,一份份的电报被发到了上海那边,事情才算真正有了眉目。
前有桂贝勒在微山怒杀数百军汉,后有山东赈银赈粮贪腐大案,这两件看似联系不起来的事情,很快也有了关联。
被杀的振威军士卒,是押送医府所需粮草的,粮草被山东的官员们劫了,这些振威军士卒当然有大罪,虽说不至于要全杀光,但桂顺的做法还是有了解释的。
牵扯到医府的粮食,就牵扯到了医府的几万学童,医府的几万学童,数量可不少,六七万应该有了,这些学童是哪里的,是津沽大战之后的遗孤!这个话头,就有些棘手了。
由桂顺怒杀军汉开始,舆论被一步步的引到了医府身上,医府筹建半年,耗银数百万而一无所获,贪腐的范围,也一下由山东扩大到了京师六部,谈到六部的贪腐,这里面的文章,就无需顾其行来做了,南边自然有人会捉刀代笔的。
南北内外群情滔滔,事情的主导者李大成,却在跟一群工匠,商讨临时医府的筹建,孔府、孟府对于在微山筹划医府也很是支持,不仅送来了历朝历代整修孔府、孔庙、孟府、孟庙的图纸文字,还送来了数百专门维护这几处所在的工匠。
有了工匠,壮丁自然有的是,现在还不到春播的时候,微山一带的劳力,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只要李大成手中有粮食。
中式园林对于土地平整与否的要求不大,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李大成跟孔孟两府的工匠们,就定下了大致的规划。
一般像医府这样大规模的建筑群,都要专门制作物料的,但李大成这边的时间给的太少,就只能用普通的物料了,这样一来,除了对木料的要求较高之外,砖瓦石条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木料,李大成不担心,胶州府那边有一批,而且自从在美国那边下了订单之后,北美一带的木材商们也看到了大清这个市场,最近胶州府跟南边的一些商埠,都有来自北美的木材船只,高档次、大规模的优良木材,有了北美的木材商,也缺不了的。
临时医府筹划的时候,李大成这边也做了一定的简化,除了大殿之类要求较高的建筑之外,其他的建筑,都要用普通的建筑之法,说来说去,李大成对于临时医府的要求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速度。
医府有了大致的谋划之后,李大成这边直接就甩开了筹建医府的那些官员们,确定了费绳甫看上的那块荒地轻易不会被洪水淹没之后,工程也就立马开始了。
临时医府工程开始了,那几万学童,也开始了队列的训练,有了足够的粮食之后,再看这些学童,一个个脸上满满的都是生气,这些学童,将来就是医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等等等等,这才是一国的希望所在。
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学童,李大成同样也为他们感到悲哀,这些学童,许多人都注定要在战火之中生生死死的,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战火之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尤其是现在的战争,一场场仗打下来,几乎是毫无人性可言的,十年,或许不用十年,这批学童中就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要作为战士、军医上战场的,为此李大成为他们悲哀。
李大成这边撇开京师更山东的官员们,独自建造医府,打的自然是小醇王跟桂贝勒的旗号,这个时候,必须拉出小醇王做幌子的,不然,老娘们又要忌惮桂顺了。
一个王爷一个贝勒号召,加上之前中医的名声,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往微山这边扎了,对于外国人,李大成也提了一个要求,孔府、孔庙、孟府、孟庙以及未来的医府,三百里之内不能有教堂,一旦有人违规建造教堂,所有外国人都要被驱逐出医府的范围之内,之前有的要搬离,不然就不允许任何外国人学习中医。
这样的要挟也是很好使的,洋鬼子对于中医有需求,兖州府又是儒教的圣地,这样的要求,即便他们现在不接受,以后也得接受,不接受是不成的。
费绳甫这边,最近也忙的脚不沾地,除了在建的临时医府之外,微山岛也是医府的所在,李大成给费绳甫安排了一项任务,就是带着各地的名医,依照他们的想法,在微山湖周围选地建造别院。
有了医府这个大工地,桂顺这边又有了调兵的借口,以维护医府工地为由,他向山西请旨,调五千振威军入驻微山,这个调令,老娘们那边应该也会点头的,有了这五千振威军,微山这边也就成了振威军的地盘。
微山医府大有起色,舆论战场也是一样,随着事态的发展,南边的一些人,开始对京师的官员们口诛笔伐了,现在这个时候,就无须李大成跟顾其行推波助澜了,南北的枪手炮手们,自然而然的会接过征伐的大旗,现在李大成他们需要做的只是看戏收钱而已。
筹建医府的银两、粮食,在桂顺限定的三天期限之内,被送回了大半,但还有小半没有被送回,尤其是粮食,之前发来微山的大多是南边的上等大米,这个时候,山东官府就是再有本事,也很难筹集到几十万石上等稻米的。
这几天的功夫,李大成大略的拢了拢,一天一打滚,两天一蹦高的利息,已经过了千万之数,之后每天在纸面上的利息收入,都会过千万的,这笔钱,自然是要不回来的,但山东官府需要付出一些东西,足以抵消几千万欠款的东西,这事儿单靠老袁一个是做不来的,需要京师官员们的支持。
现在的舆论对京师的官员们极为不利,包括快病死的李鸿章也一样被放在了火上烤,舆论战他们会输掉,利益战场他们也会输掉,李大成预估,这次推波助澜结束之后,半个山东就要落在他的腰包里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 谈判(上)()
身处微山湖畔,李大成的早中晚三课,也换了项目,改成了游泳,游到筋疲力尽浑身发寒之后,上岸与鬼头刀们一起练拳脚,身体暖和了,体力恢复了就接茬在湖畔玩武装泅渡。
在胶州府时,一是因为影响,一是因为鬼头刀人员不全,一是因为李大成要跟着李诚有、李书文学拳,这三个原因,让李大成与鬼头刀在胶州府时,各自分开训练,更多的时候,鬼头刀们都是在齐世铎的营地之中进行训练的。
到了微山,有了桂顺、小醇王顶着,鬼头刀也难得能跟李二爷一起训练,经过这几个月的训练,李大成的体力、耐力、武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鬼头刀这边也是一样,能跟在李大成身边的鬼头刀都是最精锐的。
这些人,李大成可不是那他们当做护卫来培养的,而是把他们当做了振威军的教官来培养,拳脚跟耐力,这些人大多不差,如今鬼头刀所欠缺的还是在枪械上的训练,想要练成用枪的高手,不比学拳脚容易多少,会打枪只是最基础的,战场可不是训练场,在战场上的高压之下,七八成的人都发挥不出训练水平的,更多的时候,一多半人的枪口都是朝天放的。
这段时间,李大成也在强化枪械训练,先弄个囫囵吞枣再说,让这些鬼头刀跟着下面的振威军一块摸索,说不定也能摸索出许多经验的,再过几个月,这几百鬼头刀,也该被分派到各处训练振威军了。
“二爷,您这身子骨可真是让老顾佩服啊!”
穿着一条犊鼻裤在湖滩上练拳的李大成听到顾其行的马屁之后,知道好事儿要来了,这几天振威军打着讨债的名号在京师连抢了几个官员的家产,事情闹得越发的大了,山西那边可能要坐不住喽。
“你老顾来了就一定有好事儿,山西那边的?”
披上衣物,感受了一下温暖的感觉,一开春湖水还是冰凉的,湖边的春风也阴寒透骨,这样的训练,最大的目的还是训练一个人忍耐力,真要评说一下,只能有活遭罪来形容了。
“嗯!山西震怒!”
说着话,顾其行就要把山西那边的折子递给李二爷,听了顾其行的说法,挥手止住他递上文牍的动作,文牍这玩意儿,李大成是不怎么愿意看的,内容太过晦涩,看不大懂。
山西震怒这是个态度,大清的贪腐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威胁国家存亡的程度了,微山的事儿只换来一个山西震怒,这也是大清注定要灭亡的关键所在。
即便不是大清是别的皇朝,也一样要灭亡的,想要肃贪,最好的法子既不是大杀特杀,也不是高薪养廉,而是法制,最为纯粹的法制,没有特赦没有人情,只要犯了法,无论你是谁你是什么状态都要接受处罚,不容一丝人情,一切也就有规矩可言了,人情法理,若将人情两个字去掉,就是真正的法制,夹杂了一丝的人情在法理之中,这法制也就不纯粹了。
比如说现在的老娘们,她害怕事情越闹越大,所以在山西用了一个震怒的姿态,让京师的官员跟桂顺和解,这个态度主要还是给桂顺的,在此次官场闹剧之中,桂顺占了主动,所以老娘们在山西以震怒的姿态,逼着桂顺放京师的官员们一马,这不是什么政治智商,只不过是和稀泥的本事而已。
听到这四个字,李大成也就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了,老娘们硬逼着桂顺放那些人一马的,这对桂顺而言不是坏事儿。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京师那边怎么说?”
虽说心里并不想放过京师的官员,但老娘们表态了,为了桂顺的前程计,为了以后的大事计,李大成这边也只能偃旗息鼓了,杀尽微山的官员只怕是做不到了,但有些事儿也不是不能做的,比如说继续讹诈。
“至今没有音信!”
“嗯!他们是想闷着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不成!
让振威军再抄几家!”
人不能杀,但财得让桂顺发吧?即便是老娘们发了话,有些事儿还是可以做的,京师大乱的时候,许多官员的宅子逃过了一劫,京师还有一定财富的,可以再刮一刮。
“二爷,既然山西发了话,咱们得理不饶人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虽说点拨了几次,但老娘们在顾其行心中心中的地位依旧是高不可攀的,无奈的摇了摇头,对此,李大成也很无奈,大清的许多人都是这个样子的,一个老婆子而已,有什么好敬畏的,在李大成的眼中,只要是人,就不必敬畏,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货,一刀扎下去也就没了,敬畏?没必要的玩意儿!
“微山这边拢了多少银子?”
“一百七十多万,近期在苏浙一带购买建材付出四十多万,还剩一百三十万余。”
“加上七十万,兑换成一张二百万两的大德恒银票,让山西那边送给老婆子,就说是贝勒爷的孝敬。
这样事儿就可做了吧?”
贪腐,可不是下面官员的专利,大清从皇帝到臣工,九成九的人都脱不开贪腐这个圈子,收取商人的报效,本就是贪腐的一种形式,而山西的老娘们却乐此不疲,初到山西,大德恒就送给老娘们三十万两,山西的票号大户也纷纷出资报效,这样的清廷,不灭也是没天理的。
“二爷高明,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赚取更多了。”
出二百万,桂顺这边要没有二百万的赚头,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利滚利的金额,只怕已经快过亿了,即便收取十分之一,桂顺也是赚大发了。
“就是这个路子,先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