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侯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小侯爷-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建摇头,道:“即使等到了,恐怕也有难度,时间不等人啊。再者,按照你的说法,要把军政大事都委托给你,更不能掣肘你的做法,换句话说,必须绝对的信任你。这样的人,心胸气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甚至,宛如傀儡般的日子也不是一般人愿意的。”

    诸葛亮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总有人愿意的。”

    石韬笑了笑,道:“孟建啊,你我多虑了。孔明自有打算,我们不掺和了。”

    孟建话锋一转,道:“孔明,刘修前往攸县一事,你怎么看?”

    诸葛说道:“这是一招妙棋,远离了襄阳的倾轧争斗,又有了建立根基的机会。刘修此举,堪称妙棋。这其中,也有庞师的推手。”

    石韬笑道:“庞师对刘修这个关门弟子,的确照拂颇多。”

    孟建说道:“毕竟是关门弟子。”

    诸葛亮又道:“攸县虽然是机遇,也是危机。刘修在攸县做得好,能够形成根基,立足荆南。如果刘修出了差错,攸县恐怕就是埋骨之地。”

    石韬问道:“孔明认为,刘修崛起的机会更多,还是埋骨的机会更多?”

    诸葛亮闻言,一下沉默了下来。

    片刻后,诸葛亮说道:“刘修孤身前往长沙攸县,一半一半的机会;如果有士元协助,崛起的机会有七成;如果刘修再说动了元直,必然崛起。刘修能治军,元直能梳理内政,士元长于谋略。三人合力,荆南的局面必然能打开。”

    石韬和孟建点点头,眼中也流露出期待神色。

第104章 约法() 
徐庶的住宅,位于鹿门山附近。

    刘修从隆中返回,便径直往徐庶的住处行去。

    徐庶的院子很简单,有三间竹屋,外面有一圈栅栏作为围墙,后方是密集的山林,门前是一条湾湾流水。这一处地势,背山靠水,风景宜人。

    刘修乘坐马车赶来,敲门后,徐庶亲自出来迎接。

    “元直兄,叨扰了。”

    刘修上前,拱手行礼。

    徐庶身穿一件褐色的单衣,见到刘修后,脸上笑容洋溢,摆手道:“贤弟,里面请。”

    进入院子中,徐庶和刘修在石桌旁落座。邓艾却是从背上取下了背着的背囊,拿出书简,找了个角落安静的看书。

    徐庶看着邓艾,称赞道:“贤弟,你的这书童不简单啊。”

    刘修介绍道:“他叫邓艾,这小子喜欢读书,整天书不释手,快成书呆子了。不过喜欢读书是好事,多读书,也能明白道理。”

    徐庶道:“有机会读书,也愿意读书,这是人杰之象啊。”顿了顿,徐庶话锋一转,问道:“贤弟这次来,是为了前往攸县的事情吗?”

    刘修也没有拐外抹角,开门见山的道:“请元直兄助我一臂之力。”

    徐庶闻言,沉默了下来。

    出仕为官,是徐庶必然要做的事情。现在就出仕为官,却不是徐庶的打算。徐庶选择自己效忠的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效忠的主公,必然慎重选择,需要深思熟虑。

    刘修文采飞扬,武艺超群,但身为上位者,最重要的不是要有多么好的文采,要有多么厉害的武艺。文采不好,可以招纳文采斐然的能人;武艺不好,可以招纳猛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用人。

    这一点,是徐庶目前还没有看清楚的,他不知道刘修会不会用人。

    刘表治理荆州,境内人才无数,如诸葛亮、庞统等人,或者是司马徽、庞德公、韩嵩等人,都是才能出众,但刘表一个都不收为己用。

    刘表有能力,却不会用人。

    徐庶担心,刘修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尤其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在很多时候,更不愿意听下属的意见。徐庶对刘修的能力,一点都不怀疑,考虑的,是刘修的用人之道。

    会用人,善于用人,这是徐庶最关心的。

    刘修此刻,心情也沉了下去,但他脸上,依然笑容满面,道:“元直兄不必为难,你不愿意,我总不能强行拽着你去攸县啊。”

    徐庶正色道:“修公子,不是我不愿意,是因为我认为还不合适。”涉及到正事,徐庶对刘修的称呼,随之发生变化。

    刘修心头却是一喜,问道:“怎么样才算合适?”

    徐庶没有果断的拒绝,意味着刘修就有一定的机会。这样的结果,和去见诸葛亮的情况不同,诸葛亮避而不见已经表明了态度。

    现在,只要有一线希望,刘修就不会放弃。

    徐庶正色道:“修公子能力出众,但治理一方,最重要的,不是自身的能力,而是驾驭能力,要能运用所有人的能力,能统筹兼顾,能听得进忠言逆耳,能识人用人,以及其他的种种问题。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能解决的,需要从实践中判断。”

    这话,听起来有些宽泛。

    刘修的眼中,却浮现出欣喜神色。从某个方面说,徐庶认可了他,但能否治理一方,能否顺利的在攸县立足,是徐庶要考虑的问题。

    刘修心思转动,道:“元直兄,我倒是有一个提议。”

    徐庶道:“什么提议?”

    刘修说道:“我们来打一个赌,或者说,我们约法三章。”

    徐庶好奇道:“怎么做?”

    刘修道:“以一年为期,一年后,我攻下豫章郡,在豫章郡立足,元直兄出仕助我一臂之力。如果我不能完成,邀请元直兄出仕的想法,便不再提。你所考虑的种种问题,在我看来,拿下豫章郡的过程,都会涉及到。”

    徐庶忽然笑了起来,道:“修公子好大的胆魄,一年拿下豫章郡,怕是不容易。”

    刘修道:“行不行,明年看结果。”

    徐庶欣然道:“修公子都这么说了,我不能再拒绝。这一年,我绝不出仕。以一年为期,明年修公子拿下了豫章郡,我前往攸县和修公子汇合。”

    “一言为定。”

    刘修笑了,伸出右手。

    徐庶也是伸出右手,一声脆响,两人击掌为誓。

    古人重信诺,徐庶答应了刘修,意味着最终的选择,掌握在刘修的手中。只要刘修在攸县打开了局面,拿下了豫章郡,徐庶就是他谋臣中的一员。

    刘修话锋一转,问道:“元直兄这些年留在襄阳,家中还有人吗?”

    对于徐庶,刘修很清楚。

    徐庶的老母亲一直留在颍川郡,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徐庶崭露头角后,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徐庶不得不效力于曹操。

    既然要招募徐庶,刘修自然要早做打算,解决后顾之忧。

    徐庶回答道:“家中母亲尚在,在颍川郡居住。”

    刘修试探着问道:“元直兄一直在襄阳,为什么不把伯母接到襄阳呢?伯母上了年纪,却一个人在家,毕竟不合适。”

    提及母亲,徐庶的眼中,流露出一丝的伤感。

    这些年漂泊在外,徐庶从来没有回家去看望老母亲,不是不想,是因为没能闯下一番事业,不能够衣锦还乡。

    刘修接着又道:“鹿门山环境清幽,而且邓艾早年丧父,他的母亲也是一个人住在山上。伯母来了后,可以和邓艾的母亲作伴,元直兄以为如何?”

    徐庶说道:“母亲眷恋家乡,要南下襄阳,恐怕有些困难。”

    刘修道:“元直兄在襄阳,伯母必然来襄阳。”

    顿了顿,刘修又道:“正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母亲对儿子,是满腔的挂怀。元直兄要接伯母来襄阳,恐怕她老人家高兴都来不及啊。”

    徐庶听了后,眼前一亮,道:“修公子的这首诗,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四句诗,写了母亲,意境却悬在母亲这里,没有写完。”

    刘修道:“元直兄慧眼如炬,还有两句诗收尾。”

    徐庶道:“快说来听听。”

    刘修说道:“最后两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徐庶呢喃着,神色大受震动,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思念情绪。他抬头望天,两行清泪,悄无声息的,从脸上滑落下来。

    他心中更是悔恨,认为不该让老母亲一个人呆在颍川。

    徐庶擦拭掉眼角泪水,道:“让贤弟见笑了,贤弟一首诗,勾起了心中思绪,也道尽了母亲的心绪。这首诗,堪为经典。”

    刘修感慨道:“元直兄真性情,令人佩服。有母亲,真的好啊。”

    徐庶心中颤动了一下,才想起眼前的这位,母亲早死,而且父亲不疼,哥哥不亲,境遇更是惨淡。

    相比于刘修,他已经很好了。

    刘修顺势抛出想法,道:“我派人前往长社,将伯母接到襄阳。如此,伯母在元直兄的身边,对伯母,对元直兄,都是好事。”

    徐庶道:“多谢修公子!”

    刘修笑了起来,心中更是踏实,只要徐庶的母亲来了襄阳,徐庶更是跑不掉了。而且徐庶同意他派人去接人,无形中,已经认可了刘修。

第105章 家宴() 
州牧府,后堂大厅。

    月光明亮,柔和的光芒洒落在大厅中,更是增添了些许意境。

    刘表举行家宴,邀请了刘修。

    以往的家宴,只有刘表、蔡氏、刘琦、刘琮,以及刘表的外甥张允,和家族中的其余人,从来没有通知刘修参加过。如今,刘修身为豫章郡太守,执掌攸县,算是家中的核心人员。

    除此外,刘修名声斐然,已经是颇有名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如何,刘修都必须参加,他甚至比刘琦和刘琮更加重要。

    刘表是一家之主,坐在主位上,蔡氏坐在刘表的身旁。

    刘琦是长子,坐在左侧的第一个位置;刘琮是次子,坐在右侧的第一个位置。刘修、张允等人,一左一右的依次往下坐着。

    刘家的人,齐聚一堂。

    刘表身为一家之主,首先拿起酒樽,道:“今日家宴,一为庆贺修儿从许县平安归来,二为修儿即将前往攸县践行,三为家族昌盛庆贺,来,满饮此杯。”

    说罢,刘表端起酒樽,仰头一饮而尽。

    其余众人,纷纷饮酒。

    刘琦看向刘修,脸上有着淡淡的笑容,若有所思。

    刘琮看了刘修一眼,眸子中,闪过一抹嫉妒,却又很好的隐藏了起来。

    刘表最近的日子很风光,过得很春风得意。刘修在许县的事迹,足以让刘表高兴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最近,纷纷有人询问刘修的事情,刘表不厌其烦的诉说,心中志得意满。刘表兴致高昂,以至于宴会颇为热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更是高涨。

    刘琮拱手向刘表行礼,道:“父亲,儿子的文采比不上三弟,不敢在三弟面前献丑。不如,让三弟赋诗一首,为家宴助兴。”

    张允眼中精光闪烁,也是附和道:“舅父,一首诗太少,在许县,修公子文斗曹贼麾下的众臣,可见修公子文采斐然。依我看,至少两首诗才行。”

    刘琮和张允两人,走得非常近。

    眼见刘琮开口,张允马上就附和,要借此机会刁难刘修。

    刘修才情卓绝是人所共知的,现在当着刘表的面,尤其是家宴之上,刘修做不出令人满意的诗句,刘表的心里面,孔会不满了。

    刘琦眼看着这一幕,眉头微皱,却始终没有开口。

    然而,蔡氏抿着嘴,脸上流露出笑容,也是不甘落后,建议道:“修儿,今日家宴,难得你的父亲这般高兴。你就随便做两首诗吧,为你父亲助兴。”

    言语中,直接定位两首诗。

    刘修心中暗骂蔡氏,你当诗句是大白菜,随便捡吗?

    刘表兴致高昂,浑然没有察觉蔡氏、刘琮的心思,他看向刘修,道:“修儿,可敢一试?”

    刘修回答道:“父亲有命,儿子自当遵从。”

    刘表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三弟且慢!”

    忽然,刘琮又开口打断。

    刘修看向刘琮,眼眸微眯着,这个刘琮,真的是令人厌烦。但有的时候,刘修又觉得刘琮很可爱,正是因为刘琮不断的挑衅,才让刘修能不断的借助机会崛起。

    某种程度上说,刘琮是刘修的垫脚石。

    刘修道:“二哥有什么要说的吗?莫非二哥也要赋诗两首。”

    刘表来了兴趣,道:“琮儿,果真如此?”

    刘琮打了个寒颤,脑袋摇晃得像拨浪似的,道:“在三弟面前,儿子不敢献丑。论才情,三弟甩我十里八里,我是追不上的。儿子之所以打断,是因为儿子有一个提议。”

    刘表问道:“什么提议?”

    刘琮微笑道:“儿子想的是,以三弟的才情,直接赋诗,恐怕是轻而易举,所以,必须要增加一点难度才行。”

    刘修立即叫屈道:“父亲,二哥这是欺负我啊。”关键时候,刘修并不介意抱屈,在这时候,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要争取刘表的支持。

    刘表微笑道:“先听听琮儿怎么说。”

    刘修点头,他嘴角也勾起一抹笑容。有了刚才的铺垫,他心中也有了想法。刘琮既然要针对他,他不会让刘琮好过的。

    刘琮说道:“父亲,既然是家宴,不如让二哥赋诗两首,一首和母亲相关,一首和父亲相关。如此,也算是应景。”

    两首诗,不同的题材。

    和父亲相关,和母亲相关,更有难度。

    刘琮提出这样的条件,一下就增加了赋诗的难度。只要刘修无法赋诗,最后丢脸的是刘修,和他没有关系。

    刘表听了后,却是大声叫好。

    这个提议,正对刘表的胃口,最是合适。

    刘表看向刘修,说道:“修儿,琮儿的这个提议非常不错,你认为呢?”

    眼眸中,流露出浓浓的期待。

    刘修察言观色,知道这是不可能拒绝的事情了。一旦拒绝,恐怕刘表的心里面,又会留下很大的一个疙瘩。

    从另一个方面考虑,这又是吹捧刘表的时候。

    刘表高兴了,刘修的许多事情,操作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刘修微微一笑,道:“父亲,儿子觉得二哥的提议非常好。但是,儿子有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

    刘表一听刘修答应了,已经是份外的高兴。

    刘修道:“昔日在许县文斗曹贼麾下的众臣,当时,曹操专门让一名侍从为儿子斟酒助兴。今日家宴,不如让二哥给儿子倒酒助兴。”

    “好,这个提议也很好。”

    刘表根本不征求刘琮的建议,挥手吩咐道:“琮儿,你弟弟能不能做出两首诗,就看你斟酒的水平了。”

    刘琮闻言,嘴角轻轻抽搐。

    看向刘修的眼神,流露出一丝的无奈,心说,算你狠。

    他看向刘表,脸上流露出笑容,道:“为了三弟能做出两首好诗,儿子义不容辞。再者,我是三弟的兄长,为三弟斟酒,理所应当。”

    刘表闻言,点头称赞。

    刘琮站起身,走到刘修的身前,然后蹲下来,给刘修斟满酒。这时候,刘修又站起身,道:“父亲,儿子饮酒后放浪形骸,请父亲多多体谅。”

    “无妨!无妨!”

    刘表正在兴头上,眼中满是期待。

    “酒来!”

    刘修一挥手,右手伸出,根本没有弯腰去拿案桌上的酒樽。刘琮心中暗骂刘修竟然不自己拿酒,但面对刘表等人,刘琮只得老老实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