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侯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小侯爷- 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修看着蒯良,嘴角带着一抹微笑,不急不躁的道:“高皇帝曾说,论管理国家,安抚百姓,吾不如萧何。”

    “放眼楚国上下,朕在外带兵打仗,开疆拓土。”

    “这一切,都是以蒯良为首的官员,在后方治理国家。”

    “毫不客气的说,蒯良是吾之萧何。”

    “没有蒯良在后方处理内政,就没有今日的楚国。”

    “论功行赏,蒯良当记首功。”

    刘修侃侃而谈,声音更是掷地有声。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蒯良听到这番话,心中热血沸腾,无比激动。

    想当初,他赋闲在家,不愿意出仕,刘修亲自登门,劝说他出仕。

    如此,才有他的今日。

    刘修眼神肃然,沉声道:“蒯良,朕任命你为内阁首辅,全权负责楚国政务。”

    “臣遵命!”

    蒯良叩首应下。

    刘修大袖一拂,蒯良便回到坐席上。

    事实上,论及功劳,贾诩、庞统等出谋划策的人丝毫不弱。

    但政务上一直是蒯良再打理。

    故而,刘修才以蒯良为内阁首辅,以蒯良为尊。

    刘修目光转动,扫过大殿中的人,缓缓道:“伊籍、张昭、贾诩、鲁肃、周瑜!”

    “臣在!”

    众人闻言,纷纷站起身。

    一个个走到大殿中,撩起衣袍跪下。

    刘修说道:“你们五个人才能出众,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你们五人,为内阁成员,协助蒯良梳理内政,处理国事。”

    “喏!”

    伊籍、张昭等人叩首应下。

    五个人都清楚内阁成员的权利。

    刘修把他们任命为内阁成员,便确定了他们的身份。

    刘修摆手,伊籍、张昭等五人回到坐席上。

    内阁成员确定,接下来便是六部成员的安排。

    六部是真正的实权官职,是真正要处理楚国政务的所在,这也是极为关键的要职。

    刘修目光转动,道:“庞统!”

    “臣在!”

    庞统一听,当即站了出来。

第839章 接连的安排() 
站在大殿中,庞统心中激荡无比,更是感慨万千。

    所有人中,他是最早追随刘修的。

    昔年,刘修刚刚求得外放为官的任命,是担任一个小县令,庞统就追随刘修。

    从长沙郡喋血沙场,再回到襄阳城夺取州牧。

    从交州,再到益州

    刘修成长的足迹,有着他的全程参与。

    如今,到了丰收时节。

    恭敬站在大殿中,庞统静候刘修的安排。

    刘修沉声说道:“朕崛起于微末之时,庞统便追随左右。解长沙郡之患,平荆州之乱,定巴蜀益州,夺南方交州”

    “历次战事,皆有庞统参与。”

    “若如庞统之辅佐,朕难有今日之辉煌。”

    “今日论功,庞统功在社稷,功在楚国。”

    刘修给庞统定下了功劳。

    说完后,刘修便道:“朕任命庞统为兵部尚书,执掌楚国兵部。”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及兵籍、军令等。

    毫不意外的说,庞统便是军方第一人。

    庞统口头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得到兵部尚书一职,庞统心中也颇为欢喜,这是他比较擅长的事情。如果让他处理政务,他也不喜欢,因为太繁复了。

    刘修颔首,就见庞统起身回到坐席上。

    刘修又道:“法正!”

    “臣在!”

    法正站起身,跪地行礼。

    此刻,法正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他效忠刘修,就是为了能够一展所长,能封妻荫子。

    如今,终于功成。

    刘修目光思索间,缓缓说道:“昔年益州未定,你便慧眼择主,为朕谋划益州。”

    “为了益州,你甘愿委屈自身,潜藏益州。”

    “有你里应外合,方有夺取益州之迅速。”

    “攻略吴国,你全权谋划,更早作准备,为占据吴国奠定基础。”

    “攻打吴国第一功,非你莫属。”

    刘修阐述着法正的功劳。

    在刘修麾下,法正也是很早就归顺的,只不过法正归顺后,为了帮助刘修谋划益州,甘愿留在刘璋麾下。

    等到刘修攻打益州时,才一举动手,助刘修平定益州。

    刘修正色道:“朕任命你为户部尚书。”

    “臣遵旨!”

    法正口头应下,他心中更是激动澎湃。

    户部职责,掌管全国的赋税、田地、户籍、俸禄饷银等一切和财政相关的事宜。

    这样的权利,可谓巨大。

    自古以来,钱袋子都是最核心的官职。

    法正掌管户部,便掌管着刘修的钱袋子,可见其重要性。

    待法正回到了坐席上,刘修又道:“贾诩!”

    “老臣在!”

    贾诩回答一声,他脸上神情有些错愕。

    但还是规规矩矩起身,向刘修见礼。

    贾诩之所以错愕,是因为他刚才已经得到了任命,他是内阁成员之一。作为楚国的内阁成员,他是楚国拥有最高决策权的人。

    如今,刘修却又喊到了他。

    所有官员的目光,也齐刷刷落在贾诩身上。

    谁都觉得奇怪。

    但谁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刘修一直都极为器重贾诩。

    虽说贾诩曾是曹操的人,但贾诩归顺后,为刘修屡立功劳,是刘修麾下最重要的人。

    刘修道:“古人曾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贾文和虽老,却壮心不改。”

    “本王夺取益州,平定凉州,稳定交州,皆有贾诩之功劳。”

    “今,本王任命贾诩为吏部尚书。”

    刘修一席话,在大殿中掀起了千层浪。

    吏部,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吏部掌管着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诸多事宜。

    毫不意外的说,这是最核心的部门。

    贾诩本就是内阁六个成员之一,如今加上吏部尚书的身份,他的权利便更大。

    如此安排,可见刘修对贾诩的器重。

    官员们议论纷纷,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反驳。

    第一,刘修威望足够;

    第二,贾诩功勋足够。

    仅此两条,便没有人敢站出来质疑刘修。

    贾诩双手合拢,叩拜谢恩。

    他今天也是无比的意外,但想一想刘修离开襄阳出去赈灾时,曾令他坐镇后防,把一切都交给他打理。

    以刘修对他的器重,这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贾诩回到坐席上,一众官员看来,脸上都露出欣羡的神色。

    刘修扫视一番,众人便噤声。

    大殿中,顿时又安静下来。

    所有的目光又集中在刘修的身上,等待着刘修继续安排。

    刘修目光逡巡扫过,最后落在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

    刘修的声音,犹如一声炸雷般响起。

    当诸葛亮的名字被叫响,所有人都看向诸葛亮。

    在此之前,诸葛亮一直没有出仕,有一部分官员,甚至都不认识诸葛亮。如今刘修突然喊到诸葛亮的名字,许多人都被倍感惊讶。

    认识诸葛亮的则心中明白,他们清楚诸葛亮的能力。

    “臣在!”

    诸葛亮站起身,走到大殿中,跪下向刘修行礼。

    刘修盯着诸葛亮,嘴角有一抹淡淡笑容。

    曾经,他想招揽诸葛亮,将诸葛亮收为己用。但诸葛亮要强,选择了刘备。

    双方交锋数次。

    最终,刘备被他彻底击杀,诸葛亮最后归隐书院。

    如今诸葛亮,终于到了他的麾下。

    刘修语气略微低沉,缓缓道:“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诸葛亮之才,人所共知。”

    “诚然,诸葛亮曾为朕之敌人。”

    “但彼时之敌,今日之友。既然是人才,朕自当用之。”

    刘修说道:“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诸葛亮能为朕所有,天下士子,不分楚国和魏国,同样都能为朕所用。”

    “朕任命诸葛亮为刑部尚书,掌管刑部。”

    刘修一句话,任命了诸葛亮的官职。

    “臣谢陛下隆恩。”

    诸葛亮又叩头道谢。

    刑部,掌管着楚国的诉讼法律和刑狱,是主管全国刑法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这是极为重要的部门。

    诸葛亮对于这一官职颇为满意。

    他回到坐席后,刘修又把司马徽和黄承彦喊出来,安排了两人的官职。

    司马徽出任礼部尚书,黄承彦出任工部尚书。

    司马徽是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义经典。他担任礼部尚书,没人反驳。至于黄承彦担任楚国的工部尚书,更加的没人敢反驳。

    黄承彦是皇后之父,是当朝的国丈,身份尊贵。

    如此身份,谁敢置喙?

    刘修安排完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又安排了其余的相应官职。

    大体的官员构架终于确定下来。

第840章 迁都之议() 
“宿主,任务完成,奖励可领取。”

    系统的声音,在刘修脑中响起。

    刘修直接忽略了,如今当着楚国群臣的面,他不会领取任务。

    神迹之所以是神迹,因为太过稀少。

    此前系统造成的影响都还没有消散,现在又制造神迹,便有些太密集了。

    刘修安排完,道:“诸卿还有何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

    忽然,贾诩站了出来。

    作为刘修麾下的老臣,贾诩资格和威望足够。

    刘修道:“文和有何要事?”

    贾诩正色道:“臣请陛下迁都洛阳,以正大统。”

    轰!!

    仿佛是炸雷般,大殿中的官员议论纷纷。

    一个个看向贾诩,都惊讶无比。

    谁都没有料到,贾诩忽然来了一记狠的,竟然提议迁都。

    刘修听到贾诩的话,道:“理由呢?”

    贾诩手持笏板,正色道:“老臣提议迁都的理由有四。”

    “第一,昭告天下,陛下为汉室正统。”

    “洛阳为汉朝帝都,陛下立楚汉,国号为楚,却也是楚汉,是正宗的汉室正统。”

    “迁都洛阳,才能以正视听。”

    “天下人皆知,陛下为正统,才能人心归附。”

    贾诩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对于迁都这件事,他已经考虑了许多遍。如今借着刘修朝议的机会提出,便一起解决了。

    刘修微微颔首,也在思考。

    迁都之事,刘修从未考虑过。

    如今贾诩提出来,刘修的心思也浮动起来。

    襄阳繁华富庶,四通八达,是一个合格的经济中心。然而襄阳地处南方,不能掌控天下,不适合作为楚国的帝都。

    贾诩观察了刘修的神态,见刘修也在沉思,继续道:“第二点,洛阳的地理位置。”

    “历朝历代,皆以洛阳为帝都,可见其不凡。”

    “前人智慧结晶,可为今用。”

    “再者,洛阳的北面和西面,群山汇聚。而洛阳东面有虎牢关,西面有大散关,北面有萧关,南面有武关。”

    “各处关卡,护卫洛阳。”

    “换一个角度说,洛阳也是四战之地,战略位置太过重要,容易遭遇战事。”

    “可偏偏是这样,越能彰显洛阳的位置。”

    “陛下坐镇洛阳,方能遥控天下。”

    “往西,可进凉州;往东,可出虎牢关,进青州;往南,可下荆州;往北,可上并州。”

    “洛阳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贾诩侃侃而谈,阐述了第二点缘由。

    刘修也在思考着。

    洛阳作为帝都,自然是极好的。

    历朝历代中,有夏、商、周、东汉、曹魏、隋朝、唐朝等纷纷定都于此。

    由此可见,洛阳的重要性。

    刘修微微颔首,道:“第三点理由呢?”

    贾诩一抖手臂的袖袍,理直气壮的道:“楚国和魏国决战在即,陛下迁都洛阳,方可与曹操对峙。”

    “战场在北方,大王北上洛阳,才能近距离指挥。”

    “而帝都设在襄阳,难以左右前线局势。”

    “毕竟,从襄阳往北还有一段路程。”

    贾诩阐述了第三点理由。

    一旦和曹操开战,战场将在北方。

    如果刘修仍然是留在襄阳,就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刘修道:“第四点理由呢?”

    贾诩面色严肃起来,道:“第四,帝都设在洛阳,方能震慑异族。”

    “北方胡人、匈奴人、乌桓人为祸,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中原内战,胡人坐大。”

    “陛下设帝都于洛阳,大军驻扎,若胡人有异动,大王可迅速调兵,以平定局势。”

    “如果帝都在襄阳,则难以在最短时间策应。”

    贾诩说完了第四点理由。

    他双手合拢,拱手道:“请陛下三思。”

    四点理由阐述完,刘修微微颔首,他听完后心中有所意动。

    “大王,臣反对。”

    忽然,一声洪亮声音响起。

    却是蒯良占了出来。

    作为内阁的第一人首辅,他直接站了出来,毫不犹豫的反对。

    帝都设在襄阳,对荆州士族有极大的好处。

    当然,蒯家也是如此。

    一旦帝都北迁,蒯家的优势便消失了。

    再者,一旦迁都,他也要跟着北上洛阳。到了洛阳后,虽然他仍是楚国首辅,但对蒯家的照拂的确要少一些了。

    刘修眼眸眯起,审视着蒯良,道:“蒯卿反对的理由呢?”

    既然要反对,自然有缘由。

    蒯良自是不会说内心的真实想法,他面色肃然,正色道:“回禀陛下,如今正是战时。”

    “迁都洛阳,首先是劳民伤财。”

    “毕竟,迁都是一个大工程,会耗费无数的钱财。”

    “第二,迁都之时,重心都在迁都上。一旦曹操发兵袭击,必会造成巨大影响。“

    “第三,楚国官员,大多是南方人。”

    “一旦北迁,官员能否适应,是否会造成人心动荡。”

    蒯良提出的理由,都是官方理由。

    没有一点是为自己考虑的。

    要反对,自然是要用最合理的理由反对。

    刘修听了蒯良的话,嘴角噙着笑容,他并不恼怒。

    麾下的官员有争执是好事情。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唯一个人马首是瞻,刘修也难以放心。官员有争执,刘修才能平衡局面,挑选最合适的建议。

    刘修看向贾诩,道:“贾诩,蒯卿出言反驳,你怎么看?”

    蒯良也看向贾诩。

    双方私下里交情不错,但公事归公事。

    贾诩大袖一拂,道:“蒯首辅之言,简直是妇人之见。”

    “你”

    蒯良听到贾诩的话,怒气上涌。

    他是朝廷首辅,是内阁第一人,竟被贾诩当众如此反驳打击。

    贾诩说道:“蒯首辅,且听老夫阐述。”

    “迁都虽说涉及到诸多事情,但对百姓而言,官府征募士兵和百姓,都是要给钱的。”

    “他们参与其中,不仅不会吃亏,还能赚钱。”

    “这是变相的以工代赈。”

    “第二,曹操发兵袭击,自有各军的主将抵挡。”

    “陛下养兵千日,如果他们还不能抵挡曹军,要他们何用?”

    “第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