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众人闻言,全都惊讶无比。
孙权要去魏国?
张昭的心中,骤然掀起波澜。
张昭和陆绩两人,都是暗中和楚国有了联系的。
如果孙权前往魏国,便会导致魏国兵锋转向楚军,影响楚国的布局。
当然,陆逊带兵回来驻守吴县,还是能和太史慈里应外合。尤其是没了孙权,楚军拿下吴县更是轻而易举。
只是孙权去了曹操麾下,这又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张昭道:“大王三思啊。”
在孙权的面前,张昭不会提让孙权归顺刘修。
他了解孙权,清楚孙权对楚国的敌视。
孙权眼神坚定,道:“本王主意已定,本王前往广陵县,向魏国请降。”
张昭道:“大王离去,谁继任呢?”
孙权的儿子年幼,至今不过六七岁,这样的年龄太小。
孙权道:“本王已经和母亲商量,决定迎回孙绍,由孙绍继承王位。当初,兄长将江东基业放在我的手中。如今,本王再把吴国基业,放在孙绍的手中,希望他能渡过难关。”
张昭一副悲恸表情,道:“大王此去,可就是成为曹操的笼中鸟,大王三思啊。”
孙权道:“张公不用再劝。”
张昭道:“老臣遵从大王的决定,只是孙绍方面,可曾知会?”
孙权摇头道:“暂时还未通知,时间上也来不及。本王即将启程,所以事后,再安排人迎回孙绍和嫂嫂。”
众人闻言,都一副凝重神色。
此时,心中最畅快的当属陆绩了。
昔年,孙策攻破庐江,导致陆康身死。
如今,孙权将会成为阶下囚,这真是一报还一报。
孙权目光扫过众人,似乎是在辨别众人的情绪。好半响后,他才看向张昭,道:“张公是吴国的老臣了,自兄长时期,便辅佐兄长。张公对本王而言,更如同师长一般。如今,本王效仿兄长,将吴国政务,都寄托在张公身上了,请张公能辅佐孙绍,稳定吴国。”
张昭双手合拢,长身揖了一礼,道:“老臣定当不负大王厚望。”
孙权连说了三个好字。
孙权又看向顾雍、陆绩和朱治,最后又回到张昭身上。
深吸口气,孙权道:“诸公,拜托了。”
众人闻言,都是面色凝重的行礼。
此情此景,好不凄凉。
孙权安排妥当了一切,又去了后院见妻儿,和妻儿话别,最后到了吴国太的寝宫门口。
驻足良久,他最终没有进入。
孙权转身离去后,吴国太走出远门,望着孙权离去的背影,老泪横流。
孙权交接了一切,便带人北上,往广陵县行去。
与此同时,张家。
书房中。
张昭和陆绩相对而坐。
陆绩正色道:“张公,谁都没有料到,孙权竟然有胆魄北上请降。一旦孙权请降,魏国军队南下长江,这恐怕会影响到大局啊。”
张昭笑道:“恰恰是好事。”
“为何?”陆绩询问。
张昭捋着颌下的胡须,道:“魏军南下,却并不知道陆逊是我们的人。”
“有陆逊在,有你在,有老夫在。”
“除此外,还有一众世家。”
“进入吴郡的魏军,能占到便宜吗?”
张昭说道:“唯一要调整的计策,便是楚军的计划。如果不需要算计魏军,可以按照原计划,依旧是里应外合。”
“如果要算计魏军,就必须调整计划。”
“原定的里应外合,肯定不行的。”
“所以现在,马上传信给太史慈,请他们做出决断。是按照原计划行事,还是调整计划。”
张昭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神色。
如果要利益最大化,肯定要调整计划的。
具体该怎么调整,那就是太史慈和马谡考虑的事情。
陆绩正色道:“这件事,我回去后就传信。”
顿了顿,陆绩道:“张公,迎回孙绍,对接下来的局面,你看有什么影响没有?”
张昭轻笑,不屑道:“一个黄口孺子,能有什么影响?政权在我们的掌握中,军权在陆逊的掌握中。虽然孙家还有一帮子的老臣,但已经无济于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太史慈的回话,这是最重要的。”
陆绩道:“明白了!”
张昭道:“时间紧迫,老夫就不挽留你了。”
“告辞!”
陆绩站起身,便离开了张府。
回到陆家,陆绩迅速的撰写了一封书信,然后喊来锦衣卫的人,让锦衣卫迅速把消息传送给太史慈。
做完这一切,陆绩才放下心来。
只是,陆绩心中还是有淡淡的遗憾。
因为孙权去广陵县了。
如果能够把孙权留在吴郡,让孙权眼睁睁的看着孙家覆灭,那才是最畅快的事情。至于杀孙权的事情,陆绩倒也没有想,因为太难了。
毕竟,刘修娶了孙尚香。
有孙尚香在,刘修最多是囚禁孙权,不至于诛杀孙权。
陆绩静静的等待消息。
在这个时候,北上的孙权,和南下的陆逊碰到了。
陆逊看到孙权带着一队士兵北上,神色惊讶。他只是接到返回吴县的命令,这是计划中的事情。
只是孙权怎么北上呢?
陆逊不知道消息。
陆逊站在孙权的面前,道:“大王何故北上?”
孙权解释了一番,道:“如今的局面,唯有北上请降,才有一线生机。”
陆逊说道:“大王一入魏国,便再无回来的机会了。”
孙权道:“本王已经考虑清楚。陆逊,吴县的防守,本王就交给你。希望你,不会让本王失望。”
陆逊心中冷笑。
孙家也有今日?
只是,陆逊却是恭敬道:“末将必不负大王厚望。”
孙权又说了些其他的事情,便和陆逊告辞,又继续北上。而陆逊也带着军队,急匆匆的往吴县赶去。
第767章 变动的计划()
进入十月,天气渐冷。
太史慈率领军队,正往吴县逼近。
中午。
军队停下来休息。
辅兵正埋锅造饭,准备中午的吃食。
营地中,饭香缭绕,一个个士兵都眼含期待,等着吃饭。
营中的士兵,精气神都不错。
不仅是连战连胜,更有军队赶路的速度不快。
太史慈之所以放慢了赶路的速度,是因为他得等陆逊先一步回到吴县。
唯有陆逊先进入吴县,才能里应外合。
否则他麾下的军队率先抵达,情况会有些麻烦。
太史慈和马谡坐在一起。
两人有说有笑的,很是轻松。
一名哨探走了过来,抱拳道:“将军,有吴县传来的消息。”
太史慈接过,拆开了书信。
他仔细查看了书信,眉头扬起,脸上露出意外神色,道:“军师,出现变故了。孙权册立孙策的儿子孙绍继位,然后,他竟然带兵北上广陵县,亲自向魏军请降去了。”
马谡闻言,忍不住惊呼出声。
孙权去魏国了?
孙权是一国之主,孙权主动请降,意味着甘愿成为笼中之鸟。
要做这样的决定,相当不容易。
太史慈继续道:“书信中,张昭让我们考虑,是否要调整计划,以应对南下的魏军。”
马谡道:“张昭的考虑,是有道理的。”
“一旦孙权请降,魏国应该不会拒绝。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军会南下吴国。”
“如果魏军直奔吴县,我们就有了可趁之机,能算计魏国。”
“只是现在,还难以断定魏军的目的。”
“魏军是救援吴县,还是攻打其他的地方?这就难以料定了。
马谡眼珠子转动,思考着怎么调整计划。
魏军要南下,必然和楚军交战,这就是马谡要考虑的地方。而楚军具备的优势,是陆逊、张昭等人已经心向楚国。
有内应配合,楚军掌握着主动。
太史慈眼中精光闪烁,道:“军师,其实我认为,这一次的计划很简单。”
马谡道:“哦,怎么办?”
太史慈道:“关门打狗。”
马谡回答道:“如何关门打狗?”
对于太史慈的计划,马谡也是好奇,太史慈会怎么安排。
太史慈正色道:“不管魏军做出什么应对,总之,他们有一点是肯定的。要进入吴国,就必然南渡长江。”
“在长江上,魏国水军不堪一击。”
“等对方渡过长江后,只需调遣水军封锁长江。”
“届时,渡江的魏国军队就是孤军。”
“纵然渡江的魏军带着粮食器械,但成千上万士兵消耗粮食,他们能支撑多长的时间呢?”
太史慈道:“本将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们率军抵达吴县,暂时和陆逊对峙,坐等魏军南下的消息。”
“一旦魏军南下,便封锁长江。”
“与此同时,便和陆逊里应外合,直接拿下吴县。”
“吴县告破的消息传出,魏军必定动荡,加之长江被隔断,魏军成了孤军,士气更加低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军必败。”
太史慈正色道:“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计划也几乎不用调整。军师认为呢?”
一旦调整计划,又会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节,就能困死魏军。
这就是太史慈的计划。
马谡思索了一番,点了点头,道:“将军的计策有道理,就这么办。我马上书信一封,让大王调遣水军,准备在长江上的行动。”
“好!”
太史慈见马谡采纳,脸上神色也多了笑容。
马谡当即就书信一封,把详细情况阐述清楚,然后派人往后方给刘修送去。同时,马谡又书信一封,马上让锦衣卫前往吴县,把接下来的安排告知陆绩。
军队吃完午饭,还休整了一个时辰。
然后,大军才启程。
在太史慈慢悠悠往吴县行进时,陆逊带着大军回到了吴县。
此番陆逊带回来的精锐,足有三万人。
这三万精锐,是陆逊在丹阳郡组织起来,颇有战斗力。
虽说带走了三万人,但陆逊仍然留下一部分士兵在长江南岸,以防止魏军进攻。
陆逊的返回,令吴县的百姓和官员松了口气。
有陆逊在,又多了底气。
而这时候,孙绍和大乔已经回到吴县,在张昭、陆绩、顾雍等人辅佐下,已经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任的吴国之主。
只是具体的政务,还是张昭和顾雍等人操持。
孙绍能做的事情不多。
再者,他没有接触过政务,也不懂该怎么处理。
虽是如此,孙绍在百官面前,却也是落落大方,没有丝毫怯弱。
陆逊回到城内,孙绍还专门设宴,为陆逊接风洗尘。
宴席结束,才各自散去。
而吴县城内,也恢复了平静。
陆家,书房中。
陆绩和陆逊相对而坐,两人脸上神色都颇为轻松。
陆绩面带笑容,道:“伯言,此番你击溃魏军,俘虏张辽和荀攸,为楚王立下大功。等楚国攻占吴国之际,你必定能得到重用。”
陆逊笑道:“叔父谬赞了,具体该如何,还看楚王如何判定。”
陆绩道:“楚王赏罚分明,不会漏掉的。我陆家在吴国,处处遭到打压。如今,终于等到柳暗花明的时候了。”
陆逊微微颔首。
两人聊天时,府上管家走了进来。
管家来到陆绩身旁,道:“家主,有西边的书信。”
陆绩接过来,挥手让管家退下。他看完了书信,便把书信递到陆逊的手中。
陆逊很快就看完了,道:“楚军的安排是对的,长江是关键。只要封锁长江,进入吴国的魏军就是孤军。”
“一旦吴国覆灭的消息传出,魏军必定动荡。”
“成为孤军的魏军,在楚军的进攻下,是不可能挡住的。”
“而长江北岸的魏军发现后,如果要救援,必然遭到楚国水军的阻击,会损失惨重。如果不救援,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国境内的魏军灭亡。”
陆逊一脸赞许神色,道:“增加一个环节,而不改变原计划,相当不错。”
陆绩感慨道:“我期待着楚军的到来。”
陆逊眼眸中也有期待,正色道:“快了,最多三天时间。楚军现在已经过了乌程县,很快就会抵达吴县。”
陆绩重重点头。
两人聊了许多,然后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
第768章 魏国出兵()
广陵县。
曹军营地外,一辆马车缓缓行驶而来。
马车中,孙权面色肃然。
越是逼近曹军营地,孙权的内心深处,甚至有一种落荒而逃的冲动。但是他明白,他不能走,他的肩上担负着吴国的未来。
吴国能否逃过一劫,就看他这一次。
“吁!!”
忽然,驾车的马夫吆喝一声。
马车停下,马夫先下了马车,拿了一个草墩子放在地上,道:“大王,我们到了。”
“好!”
孙权回答一声,撩起马车门帘走出。
他踩着草墩子下了马车,抬头朝着曹军的营地看去。
曹军营地门口,没有曹军主将甚至是曹丕的身影。
孙权过江,一进入广陵县境内,消息必然传到了曹丕而耳中,可曹丕得到了消息,却没有来迎接,显然不把他当作吴王。
不过这情况,也在孙权的预料中。
孙权深吸口气,压下心中情绪。
旋即,孙权迈步往前走,这一步迈出,他步子稍微快了起来。
来到营地门口。
士兵要上前去,却被孙权拦住。
孙权看向门口站岗的士兵,正色道:“吴国孙权,求见世子。”
此刻的孙权,把姿态放得很低。
他是来请降的,不是来耍威风的。
正所谓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他既然进入魏国境内,就不再吴国的王,只是一个前来请降的人。
这时候还端架子,是自己没拎清楚身份。
不摆正姿态,必然遭到羞辱。
孙权的态度,让站在营地门口的士兵也不能挑剔。
士兵道:“稍等!”
说完,士兵转身就进去通报。
曹丕得到消息,带着于禁、司马懿出来迎接。
曹丕见到了孙权,拱手道:“吴王!”
孙权道:“世子折煞孙权了,在下如今,只是一个来请降的人,当不得吴王之称。”
曹丕有些惊讶。
孙权的这个姿态放得有些低。
一般来说,长时间身居高位的人突然失去权势,会很不习惯。
孙权这情况更复杂。
不仅是失去权势,还成为笼中鸟。
曹丕倒是有些佩服孙权的忍耐力,摆手道:“吴王,请。”
“世子先请。”
孙权微笑着摆手。
曹丕也不推辞,先一步就进入营地中。
一行人进入,在中军大帐内落座。
孙权并不等曹丕开口,主动道:“世子,在下此番来,便是代表吴国向魏国请降。吴国甘愿为魏国附属,只求魏国发兵解救吴国的危机。”
曹丕道:“吴王,你来请降,本世子自是欢迎之至。只是如今,吴国境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