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姑娘也在啊!”张白易客气的打招呼!
楠竹钰翻了个白眼,嘀咕了句,“虚伪”,
“上次在醉花楼有幸见识张公子的才华,其学识令九儿深深折服,不知今日还能否一睹张公子吟诗作对的风采!”苏九儿应了一声,
卧槽,又吟诗!这古代文人出了吟诗就不能做点别的吗!话说上次在我脸上画乌龟害你找你算账呢!
“吟诗作对只是白易的粗糙之学而已,哪里比的上九儿姑娘的丹青之妙,画风之美。”张白易说着有些生气的看着苏九儿,
“噗嗤……”
“咯咯……”苏九儿看着张大少爷气鼓鼓的模样想起了上次在醉花楼在张白易的脸上画乌龟的事情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九儿姑娘,我们该出发了。”东方关在远处看到苏九儿与张白易有说有笑心中大不是滋味,
苏九儿好不容易忍住笑意,说道:“好,我们出发。”
苏九儿放下了车帘坐回了车厢内,
东方关冷冷的看了张白易一眼也走向了不远处的马车旁,
“张兄没有乘马车前来?”一辆马车停在张白易的身旁,先开车帘露出一张清秀的脸,“不知张兄可愿与江某同乘一车。”
张白易刚想答应,远处楠竹钰便对着张白易大喊道:“白易兄,还愣着干嘛,赶快过来,要出发了。”
张白易看了一眼楠竹钰马车的方向,对江哲说道:“多谢江兄邀请,我已有同乘的马车了,”
“那我就比张兄先走一步了。”江哲客气了下吩咐仆人跟着前面苏九儿的马车。
张白易来到楠竹钰的马车前,踏上马车钻了进去,
张二狗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在里面,马车车厢内部很宽敞,里面不知放了什么香料,闻起来让人异常的清醒,让张白易不由的想起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面的一句,宝马雕车香满路。
车夫是个老把式,驾车很稳,马车慢慢驶过街巷,马蹄急踏,鼻中打出一个响啼,喷出一口白气,发出老长的嘶鸣。声音寂寥而单调,拉车的马匹,形体俊美而健壮,马蹄嘚嘚敲击着地面,溅起阵阵沙雾。出了城门,马车向城郊驶去。
“我们这是要去哪?”张白易好奇的问道,
“苏九儿姑娘邀请我们去南高峰踏青游玩。”楠竹钰回答道,
“南高峰?什么地方?”这个什么峰对于整天调戏良家妇女的张大少爷可谓是一无所知。
“南高峰是杭州美景“双峰插云”的两山之巅——南高峰和北高峰之一,在烟霞洞,水乐洞旁,与北高峰遥遥对峙。登上山顶后,极目纵眺,浩瀚的钱塘江和波平如镜的西湖就会尽收眼底,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地方。”楠竹钰有些回味上次登到山顶后看到的‘一览众山小’的美景。
“山上更是古木葱茏,怪石嶙峋。峰顶的宝塔与北峰塔竞秀争雄,被称为“双塔凌云”,是传统的“严陵八景”之一。许正绶的《悬灯歌》中写有“以塔作峰峰亦高,北峰高唱南峰答”之句,十分传神地写出了双塔双峰的形象。”楠竹钰说着卖弄起了学问,还吟起了诗。
楠竹钰说了将近半柱香的时间才介绍完南高峰,
可能是说的有些累了,楠竹钰靠在车厢上竟然睡着了,
张二狗觉得无聊也靠在车厢上打起了盹,
张白易掀开车帘,看着马车外的景色,辽阔坦荡的田野平川、挺立茂盛的大树小草,还有,远方若隐若现的绵延群山,已在张大少爷视线中一一飞奔登场,又转眼间呼啸而去。宛若一帧帧流动的风景,看似雷同,却又处处闪动着活跃的美感,又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呈现眼前,或枝头扑楞而起的轻盈飞鸟,或荒原不知名的惊艳花朵,对与前世终日在城市逼仄空间中生活惯了的张白易而言,一份久违了的清新与自由扑面而来。
一些景象淡远柔和,静下来就会画一样展开。远处的山尖浸染在一片喧闹之后的沉静里,裹着玫红的细纱,和山脚形成突兀抢眼的对比。柔和而沉重,
山脚下的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
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就在张大少爷看着美丽的风景发呆的时候,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楠竹钰和张二狗也因为马车的震动从困意中醒来,楠家的仆人在车帘外说道:“公子,我们到了。”
张白易三人下了马车,一束暖阳照在的三人的身上,三人顿时觉得暖洋洋的,
第二十五章 傲慢小和尚()
南高峰的风景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
四个马夫将马车上的马匹拴在的就近的木桩上,任由马儿吃着地上的青草,
江哲与东方关站在远处闲聊,苏九儿优雅的从车厢内走了出来,
东方关二人见苏九儿下了马车便向苏九儿走了过去,张大少爷三人也向苏九儿的方向走去。
“这个地方真美!”江哲感慨道,
“南高峰又名南山,因南方在八卦中为巽位,故又称巽峰,为马日山的余脉。《严州重修南山报恩光孝寺记》的记载,早就有和尚在此修行,“结庐于山之麓,名广灵庵”。”东方关在美人面前卖弄起的见识,
和尚?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见过出家之人,不知这个世界的和尚和自己那个世界的和尚是不是一样都拜释迦牟尼佛!
东方关打断张白易的思路继续道:“后来广灵庵方丈,植梅数于株,以应“梅花城”之说。初春时节,梅花绽放,暗香浮动,来此探梅游山者很多。之后官府又新建了乡贤祠和书画碑廊,刻严州城图和历代名篇嵌于廊壁,成为一方文化名胜。”
张大少爷看了下楠竹钰,只见楠竹钰脸色不是很好看,心中暗道,这两人不会是为了在苏九儿面前出头特地补了一下关于南高峰的知识吧。
几人向山上走去,山上苍松挺拔,青草葱翠,山间微风袭过,花香四溢,馨香扑鼻,沁人心扉,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远远地可以看到一排垂柳,条条柳丝刚刚返青,绿影婆娑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层绿纱笼罩在柳树后的梅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东方关看着南高峰的美景来了兴致吟起了诗句,
“东方公子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不但写出了南高峰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诗意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即兴作诗。”苏九儿对东方关赞许有加。
得到佳人的赞许东方关甚是得意,挑衅的看着张大少爷,张大少爷好似没听到一半与江哲有说有笑的不知在说些什么,
“不知张公子可有灵感作出诗句。”苏九儿颇为期待的看着张白易,
“啊?没有,”张白易回答的很干脆继续与江哲说笑着,
苏九儿有些失望的继续赶路,
楠竹钰赶上来道:“九儿姑娘,竹钰不才,幸得一诗,请九儿姑娘点评一番。”
楠竹钰说吧不等苏九儿回答便开始吟诵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苏九儿细细品味了一下道:“楠公子这首诗也是极好,写出了山色的静美和壮美,公子这首诗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可以说与东方公子的诗不分伯仲。”
张白易与江哲说笑着也赶了过来,
“在吟诗呀,恰巧我刚好有灵感也打了一首腹稿,”江哲此时突然插话道,
“不知江兄有何妙句,吟出来让我等一同拜听一下江兄的佳作。”东方关接话道,
“东方公子谬赞了,佳作谈不上,只是江哲的粗略之作而已,诸位切莫笑话才是。”江哲谦虚道,
“人闲桂花落,树静春山空。语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江哲朗声咏出的诗作。
“好”张大少爷为江哲喝彩,
此诗的确不错,要让自己写是肯定写不出来这样的诗句的,
“张公子说好,那此时定是极好的,不知张公子可否为我等讲解一下此诗。”苏九儿说道。
“呃~”张大少爷傻眼了,
要是吟诗自己还可以剽窃两句,可这解析诗句可是凭的真本事啊,
四人静静的看着张大少爷,等待张白易为众人解析诗句,
不管了,张大少爷将心一横开口说道:“江兄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江兄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张白易开始了他的胡言乱语,“花落,语出,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幽静。花落,语出,鸟鸣,都是动的,江兄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鸟鸣山更幽”的效果。静到极处的自然在江兄诗作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语出有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景相衬的佳境,”
感觉说的差不多了,张大少爷说出了总结之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江兄的这首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江兄这首作品可以说是极佳之作!”
张大少爷说的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一时不免心中有些得意,看众人沉浸在自己刚才话语中品味的神情,张白易心中暗道一声侥幸!
“哼~你们吟的这些也叫诗,那我岂不是没说一句话就是吟诗了,”就在众人还在思索之际,不远处一个峭壁上横卧着的一个人,开口嘲讽众人道,
几人闻声望去只见此人头上没有一根头发,光溜溜的,身上穿着一件灰色僧袍,袒露着稚嫩的胸脯,赤着双脚,翘着一个二郎腿,手中轻轻摇着一把白色的尾草,竟然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和尚,
东方关最先忍不住,大声道:“山野匹夫也懂诗!”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小和尚好像回答东方关的话一般,自顾自的吟了一首诗,
“这位公子,不知小和尚这首诗作的如何!”小和尚有些得意的问向东方关,
东方关略一邹眉开口道,“不怎么样!”
其他几人也是邹了一下眉头,这个小和尚太傲气了,
“不怎么样你们作一首让小和尚佩服的诗来,”小和尚傲气的说道,
东方关顿时语结,
“双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苏九儿看不惯小和尚的做派一步上前吟出了一首七言诗句来,
“好”
江哲,楠竹钰,东方关三人同时叫好,
“九儿真是好才华,”东方关赞美道,
小和尚一怔,撇了撇嘴道:“你们四个男人还不如人家一个小女子,还亏得你们是读书人呢,真是羞死人了。”
东方关三人顿时面色一红,
张白易到没有觉得不好意思,自己又不以读书人自诩,不如一个女人会吟诗也没什么可丢人的,
“我又作一首,你们听好,南高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小和尚说吧又吟了一首,
几人暗暗震惊眼前这个小和尚的急智,仅仅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作了两首诗句,如此年纪便又如此才学真是难得,难怪会那么傲气,
“喂,那个小孩,看谁呢,就说你呢,刚才他们都作了一首诗,就你没作,你是不是不懂诗词啊?”小和尚傲气的指着张大少爷,
张白易一愣,心中有些气笑,你才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屁孩还敢叫老子小孩儿,
张大少爷懒得搭理他,
小和尚见张白易没有打理自己,以为张白易不敢接话,
“原来是个绣花枕头一包草,”小和尚自语道,说的声音不大众人却正好能听到,
东方关一听心里乐坏了,这是要杠上的节奏啊!
江哲表现的比较淡定,并未表现出太多表情,
楠竹钰不乐意了,为张白易打抱不平道:“我看你还饭桶一个呢!”
苏九儿也想看看张白易是否又能吟出让人惊喜的佳作,所以并未出言帮助张白易,
第二十六章 野炊()
张白易上前一步学着小和尚的口吻对小和尚说道:“小屁孩儿,你听好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南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张白易剽窃苏轼的《题西林壁》改了诗中的庐山为南山,一位却又异曲同工之妙,哲理蕴含在对南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描述了南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南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南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南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南山,跳出南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南山的真正仪态。
此诗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写作手法更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众人听吧,细细的品味着张白易咏出的诗句,被诗句的意境深深吸引。
“好,”
良久,江哲叫了一声,
小和尚没想到张白易年纪不大诗才竟如此之好,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少爷……”
“公子……”
“小姐……”
远处过来五个人,正是张大少爷五人的随从,只见张二狗拎着两只山鸡兴奋的朝这边跑来,后面跟着小环和三个随从,
小环手里抱着一把琴,另外三个随从一个随从手里提了两条鱼,一个随从手里提了一条灰色的野兔,另外一个手里拿着叉子和一包作料,
这是要野炊啊,张大少爷看着他们手里提的野味早已食指大动,
刚下车的时候见苏九儿对那几人吩咐着什么,原来是让这几个随从去打野味去了,苏九儿外表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像是个淑女,原来也是一个好玩之人,
小和尚有些自觉无趣,又横躺在峭壁上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自娱自乐去了,
张二狗和另外三个随从来到苏九儿众人的身旁把野味和作料放在一块空地上,然后去远处捡了一些干材回来,
张白易几人来到不远处的山泉旁席地而坐,
苏九儿将琴布扯开,将琴横放在面前,
“铮……”苏九儿试了一下音,
“九儿姑娘一人弹琴太过无趣,我给九儿姑娘伴奏吧!”江哲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萧来,
东方关与楠竹钰面色一呆,真恨自己出门没有带一支萧来,
苏九儿向江哲点头示意,开始拨动琴弦,
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现场的每一处空间。琴声悠扬的像山间的泉水,哗哗地流着,不时调皮地激起一朵朵浪花,碰碰岸边的石头,打个招呼,说说悄悄话,然后继续向前流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