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农场度过的,不过身为美国东海岸最顶级家族的一员,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精英教育。音乐、美术、文学、礼仪、骑马、击剑,约翰记得小时候私人教师就有四个之多。和其他堂兄弟不同,约翰似乎继承了父亲技术宅的特点,从小就对机械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约翰并没能成为一名工程师,而是去从哥伦比亚大学读了数学系。在东海岸贵族家庭来看,上大学是为了培养一个更好的贵族,而不是为了学习谋生的技能。所以法学、哲学、文学、数学这类提高个人素养的学科才是首选。这一点在后世的美国仍然很明显,计算机之类的技术类学科出名的都是中西部的大学,东海岸的大学更注重基础性学科。
毕业后,约翰先给自己的堂兄——共和党参议员威廉·范德比尔特三世做了几天私人助理。但是很快,约翰就厌倦了HSD的政治生活。在堂兄成功竞选为罗德岛州州长后,约翰在家族的铁路公司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得益于家族在铁路行业的影响力,约翰用了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分公司经理,管理着以辛辛那提铁路枢纽为核心的几条重要铁路线路。
然而以上这些记忆对约翰来说并不重要,除了曾经照顾过自己的堂哥哈罗德一家,约翰和其他家族成员的关系并不太亲密。约翰着急要找的,是关于自己妻子的记忆。是的,3年前,约翰结婚了,妻子阿黛尔是一个法国银行家的女儿。一战时期,为了逃避战火,这个在远东搞种植园起家的法国银行家结束了自己在欧洲的生意,举家搬到了美国,并很快在美国南部的法国裔商人群体中建立的不错的影响力。阿黛尔比约翰小4岁,两个人是在一次教堂弥撒上认识的。约翰很快就被这个温柔知性,说话带有法国口音的女孩吸引了,不久两人就坠入了爱河,并在当年的感恩节举行了婚礼。
无论是约翰还是Eric王都对目前温馨的家庭生活十分满意,所有关于家庭的回忆都让他不由自主的微笑。阿黛尔非常喜欢绘画,两人经常驱车到俄亥俄河沿岸或者伊利湖采风、垂钓。约翰发现阿黛尔和前世的准女友眉宇间有些神似,而且两人都来自路易斯安娜。两年前,约翰和阿黛尔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像天使般可爱的女儿艾拉。约翰这次就是因为着急赶回辛辛那提为艾拉庆祝两岁生日,才被困在了洪水中。
整理完这些记忆,Eric王终于松了口气,在最初的震惊和彷徨之后,多年培养的沉静性格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让他开始冷静地思索眼前的局面。现在是1937年1月,中国那边八年抗战就快开始了。美国也会在5年后加入这场影响世界的战争。自己到时候差不多快40岁了,扛枪上战场什么的估计不大可能,但不论干什么也难免会受到这场战争的影响。不知道历史上约翰一家会如何度过这段岁月。但他知道,现在自己就是阿黛尔和艾拉的未来,她们是他今后的责任。
Eric王看了看搁在床头的手表,已经凌晨1点了。自己居然发呆发了四个多小时。有些疲倦的Eric王闭上了眼睛,睡吧!醒来以后,就不再是Eric王,而是阿黛尔的丈夫,艾拉的父亲——约翰。C。范德比尔特!
欢迎来到1937,约翰!
第三章 养伤与创业规划()
清晨,一缕冬日里温暖的阳光照进约翰的卧室,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女管家苏姗打开房门,“范德比尔特先生,早餐预备好了。”一个小时前,约翰就已经起床了。一夜之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会睡不踏实。实际上约翰昨晚只睡了不到四个小时,而且不断的做梦。此时,他正在里间的盥洗室里和肥皂泡泡做着斗争。现在是1937年,没有前世用惯了的电动剃须刀。约翰在盥洗室找到了一套吉列剃须刀,但没找到剃须膏,只能凭着记忆笨拙的手工打制肥皂泡泡。“不知道现在电动剃须刀发明出来没有,这也许是门不错的生意。”约翰一遍刮着胡子一边想。
洗漱完毕,约翰仔细打量了一下镜子里的自己。身高大约180…185cm,体型偏瘦,额头上绑着纱布,应该是这场“神奇”车祸留下的印迹。新刮过的下巴微微有些发青,由于没睡好的缘故眼睛显得有些憔悴。约翰系上褐色睡袍的腰带,转身向楼下餐厅走去。
“早安,苏姗奶奶!”约翰坐到餐桌前,端起一杯咖啡。咖啡和刚烤好的面包片的香气让他精神一振。女管家苏姗是个胖胖的爱尔兰裔老太太,在约翰的父亲都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在他们家服务了。她的儿子罗伯特现在是农场的管事。相比于他那个早已改嫁的交际名媛老妈,约翰可以说是苏姗奶奶一手带大的。婚后,约翰为了工作方便一直居住在辛辛那提,并不太经常回农场。但每次约翰来农场,即使年事已高,苏姗还会亲自为他准备三餐。
约翰满意地咬了一口三明治,味道比后世快餐店里的强多了。“菲利普现在怎么样了,伤的重不重?这次多亏了他,否则真危险了。”约翰这次回农场,是为了给自己的女儿艾拉挑选生日礼物——一只两个月大的小猎犬。为了赶上艾拉的生日,约翰坚持冒雨驱车赶回辛辛那提,要不是苏姗不放心,让农场卡车司机菲利普开车送他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他没事,就是一点擦伤,还有点着凉。”苏姗一边说,一边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覆盆子果酱递给约翰,“我给夫人打过电话了,现在铁路已经被洪水冲断不能通车了,我让她不要着急赶过来。”
“我一会会给家里打电话的,可怜的小艾拉,没能拿到生日礼物该多伤心啊。”说完,约翰三口两口吃完了早餐,回书房打电话去了。
在书房里,约翰用了半个多钟头才哄好了女儿和情绪有些激动的阿黛尔,又给公司打电话请了半个月的假。现在,该好好考虑一下未来的路怎么走了。
约翰点了一根烟,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整理自己的资产。父亲留下来的农场,纽约、波士顿和辛辛那提的几处房产,约翰暂时没有变现的打算,可以先搁在一边。成年以后,约翰在堂兄哈罗德的指点下,用当初那笔2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做了不少投资,现在需要好好整理一下。
约翰凭借后世记忆仔细梳理了这十几笔投资,发现只有一笔大约60万美元的加州航空工业股票可以肯定能够升值。记忆中,38年也就是明年,罗斯福总统就会通过国会提出了扩大航空工业规模的计划,初步计划好像是15000架飞机,用于应对欧洲局势的发展,以武装英法对抗纳粹德国的扩张。反正世界大战临近,军工企业股票肯定会大涨,所以这支股票不但不能卖,还应该找机会再收购些。其它的十多家公司,除了可口可乐外他在后世都没有听说过。不过约翰手里的那支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只有区区3万美金,卖不卖的关系不大,可以考虑留给艾拉当嫁妆。剩下的各种公司债券、股份零零总总如果套现的话,大约能够回笼180万美元左右的资金。
当然,这里面有些钱约翰是不会动用的。其中有15万美元是阿黛尔的嫁妆,虽然婚后阿黛尔很放心的把这笔钱交给约翰打理,但约翰并不打算动用这笔钱。然后还有留下一大笔钱作为艾拉的教育基金和未来的嫁妆。像范德比尔特这样的家族,培养一个名媛是很花钱的,嫁妆更是如此。当初约翰的堂姐孔苏埃洛·范德比尔特在嫁给英国马尔伯勒公爵九世(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堂兄)时,带过去的嫁妆足以轰动整个伦敦。马尔伯勒家族也因此得以从破产的边缘重回富豪之列。孔苏埃洛的这段婚姻在后世还被改编进了一部著名的英剧《唐顿庄园》。
除了这些,约翰还要预留出一笔钱进行每年的例行慈善捐助。约翰的父亲将自己一生绝大部分财产都捐赠给了纽约公共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美术协会。几个伯伯更是如此,甚至家族还出资建立了后世都很有名的范德比尔特大学、范德比尔特医院以及圣约翰大教堂。约翰自己在成年后每年也至少向各大学、医院、图书馆和教会捐赠不少于10万美元。
当然,在约翰看来,无论在今生还是前世,做慈善都是不会亏本的。后世某香港大亨到处找学校盖楼就是这个道理。看似是真金白银的花钱买虚名,实际上,学校拿到这笔钱,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向当地政府申请地皮,向教育部门申请配套设施经费,然后再增加工作岗位。而政府也很愿意批,因为可以省下盖楼的钱,而且他们也会有政绩。然后这位大亨就可以干干净净的与方方面面的人物建立足够的利益捆绑关系。当一个人与文化届、知识界、宗教界这些掌握社会话语权的群体建立足够稳固的人际网络和关系缓冲渠道后,做事就容易得多了。有好事会主动有人出来捧场,有坏事会主动有人出来辩解洗白,所以这笔钱,约翰无论如何也不能省。
仔细盘算下来,约翰大约有100…12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操作,起点也算是相当高了。到底干点什么呢,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约翰都在跟运输打交道。范德比尔特家族在铁路和航运方面都有足够的人脉,约翰又对这方面的后世发展脉络最了解,所以搞物流行业无疑是最有利的。
约翰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前世供职的UPS公司。关于UPS公司的发展历程,前世在入职的时候是学过的。UPS早在1907就已经在西雅图成立了。创始人JimCasey和ClaudeRyan以传递信件以及为零售店运送包裹起家。1937年这会,UPS的服务范围已遍布所有西部大城市,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包裹分拣系统。正当约翰考虑收购UPS公司可能性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它的竞争对手——联邦快递。这家因抢占航空货运领域而飞速发展的公司,要到1971年才在阿肯色州小石城成立。约翰手里又掌握着不少航空工业的股票,要不干脆自己创业。不过现在物流运输还是以铁路航运为主,公路汽车运输刚刚兴起,这时候涉足航空运输领域是不是点太超前了?约翰有点拿不定主意,考虑再三,他拿桌上的电话,准备问问自己最信任的堂兄哈罗德的意见。
第四章 哈罗德的三个忠告()
约翰把电话打到了哈罗德在纽约的办公室“hi,Michael(哈罗德的家中昵称),有时间么,我有事情要跟你说。”“Johnny,等我打完这一局给你回电话,放心,我很快就要赢了。”没等约翰把话说完,哈罗德就把电话挂了。约翰有些无语的看着手中的话筒,这个哥哥一旦坐到牌桌上,就没有谁能够把他拽下来。
虽然哈罗德有些时候不太着调,比如把牌局开在了公司办公室里,不过约翰还是信得过他的。在约翰父亲去世后的这二十多年里,哈罗德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对得起这份信任。在约翰眼中,哈罗德在大事上绝对不糊涂。
哈罗德是三伯威廉·基萨姆·范德比尔特的第二个孩子,比自己大整整20岁。因为从小就坐着私家游艇周游世界,哈罗德特别航海,尤其是帆船运动。他曾经三度获得美洲杯帆船赛冠军,并因此登上了1930年9月的《时代周刊》封面。不过,哈罗德更喜欢的还是桥牌。事实上,就是哈罗德在1925年发明了现代定约桥牌,他现在还担任着全美桥牌规则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因为对桥牌贡献卓著,约翰记得后世奥林匹克桥牌锦标赛的冠军奖杯就以他的姓氏来命名的——范德比尔特杯。
当然,哈罗德也不是一直这么不务正业。他很早就进入家族的铁路公司成为高级职员。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召进入海军后备队任中尉,指挥一艘在纽约的巡逻艇外,哈罗德一直在经营家族的铁路业生意。1925年堂兄雷金纳德去世后,哈罗德就成为了家族在公司决策层内的唯一代表。约翰正是在哈罗德的扶持下才一步步成为分公司经理的。
自从三代范德比尔特们纷纷去世后,现在家族已经逐步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哈罗德这些年在公司看似碌碌无为,但约翰心里明白他这是在韬光养晦。他也清楚,自己是哈罗德谋求重夺公司控制权计划的重要一环。不过显然,哈罗德最终失败了。历史上,1954年哈罗德因遭到恶意收购而被迫放弃公司股权,范德比尔特家族被彻底赶出了公司。
仔细梳理了一下这些年哈罗德与公司董事会明里暗里的这些斗争,约翰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问题出在哪了。哈罗德这些年来一直试图用热衷帆船比赛和桥牌来迷惑竞争对手,让他们放松警惕。但显然,董事会的那帮老狐狸没这么简单。轻轻巧巧的一记顺水推舟,将哈罗德在这两方面的名气越捧越大,同是也将其豪门公子不务正业的形象树立起来了。这个形象对将来哈罗德谋求掌管公司是相当不利的。
约翰不由地想到了英国那位著名的三明治勋爵。当年这位英国第一海军大臣的政敌为了诋毁他的形象,编造了他嗜赌如命,总没有时间离开赌桌,于是就发明用面包夹着熟肉,边赌边吃的故事。甚至将这种当完全不符合当时贵族行为准则的食物命名为三明治。谁想到几百年后,所有的政治纷争都已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三明治勋爵却因此被后人牢记。哈罗德也一样,几十年后,家族和公司都早已辉煌不在,他却因为发明了现代定约桥牌而被后人铭记。现在想想,真有点讽刺。
“Johnny,找我有什么事?”很快,哈罗德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Michael,我想离开公司了,我打算自己干。”约翰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对公司目前形势的分析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哈罗德。
“Johnny,也许你是对的。”电话那头沉默了很长时间,哈罗德终于开口了,“在公司现有框架内,我们斗不过那帮老家伙,跳出去说不定是个好主意。”
“别灰心,Michael。老船长(家族创始人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从航运业转向铁路的时候谁会想到有今天的成绩。我们完全可以换个领域重新开始。”
“你也是当父亲的人了,拿定主意就去干吧。”虽然是在给约翰打气,但还是可以从电话里听出哈罗德的语气里带有一丝落寞,“不过有三件事我需要提醒你。”
“第一,辛辛那提那边现在一团糟,你养好伤尽快赶回去。你得把洪水造成的烂摊子收拾干净才能走,否则董事会的那帮老家伙会找你麻烦的。”
“第二,等你把公司弄好好后,我会在董事会为你争取一笔投资,公司会在你那里占有一部分股份。物流行业是一张大网,在你没有能力织一张新网之前,需要把自己先编进别人的网里。这对你开展业务有好处,放心,我会安排好,不会影响你的经营权的。”
“第三,航空货运那块暂时放一放吧。我知道会很有前途,但目前这方面主要针对的是个人客户,你是在跟美国邮政署抢生意。而且现在宾夕法尼亚大街是民主党当家(宾夕法尼亚大街是美国首都HSD特区联接白宫和美国国会大厦的主干道。范德比尔特家族一直是共和党的支持者,而1937年是民主党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时期),他们不会让你获得公共运输承运人资格的。航空工业那边的投资可以继续,但你要有耐心,得等到企业客户需求开始增多了才行。”
“你是说跟UPS一样?买一批卡车来跑公路运输?”约翰问。
“是也不是。他们主要替零售商送货,现在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