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政治导师,力主参战的威尔逊总统也因此在国内受到了很大的非议。国会甚至拒绝批准美国加入由英法主导的国联,虽然这个国际组织是威尔逊最早提出和组建的。
更为严重的是,从那以后美国民众都普遍失去了对英法等欧洲国家政府的信任。这也直接造成了,战后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局面。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不能因此噎废食。罗斯福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在未来的全球秩序架构中争夺更多话语权的主张,也获得了部分军方高层(史汀生、诺克斯、马歇尔和斯塔克等人)的支持。但是来自民间和军方的主流声音,还是给罗斯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约翰这种与英国方面有着良好关系,又一贯主张多干预欧洲事务的军方后起之秀,就显得更加难得可贵了。再加上他背后还有史汀生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力挺,罗斯福和马歇尔当然要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另外,这小子很有远见,大局观非同一般。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他比你强的原因。”罗斯福看了一眼小詹姆斯,继续说道:“现在,哪怕是马歇尔、斯塔克,他们的目光也都主要局限在眼下的局势上。赫尔和史汀生对战后的问题有一些设想,但并不清晰。能够真正着眼战后世界格局,通盘考虑问题的,除了霍普金斯,他还是第一个。甚至在有些问题上,他比我和霍普金斯看得都远。”
如果约翰现在在场的话,他估计能羞愧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罗斯福之所以对他的“远见卓识”印象如此深刻,完全是因为他在前几次的考察报告里,不自觉地带入了前世的记忆而已。
这年头,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真心不高。虽然美国经济实力和工业生产能力确实不赖,但军事势力和政治影响力远比不上欧洲列强,只能窝在美洲大陆自己跟自己玩。在很多国家眼中,美国不过是个有钱的暴发户,美国的军队就是一帮民兵。而这都跟约翰潜意识里那个世界第一强国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当约翰在那些报告中习惯性地将美国置于了战后世界秩序领导的地位,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当前问题时,罗斯福怎么可能不感到惊艳。就算是他本人,也只是偶尔在梦里畅想一下由美国领导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很多具体的问题,他甚至还不如约翰想的透彻。
“我记得约翰只比杰米大两岁多吧?”别说小詹姆斯不信,埃莉诺都对丈夫的话有些将信将疑。远见、大局观这些东西,可不是凭空得来的。就算约翰天赋秉异,没有长时间的锻炼积累,也不可能到这种程度。
“回头,我让莱汉德小姐拿几分他的报告给你们看看,你们就明白了。”罗斯福当然不可能将约翰发挥的官方军事报告拿给埃莉诺和小詹姆斯。他说的是更早之前,约翰在欧洲旅行的时候,通过特勤局戴维斯上尉发给他的那些私人报告。当初也正有由于这些报告,约翰才得以进入了罗斯福的视线,并彻底改变了自己之后几年的人生轨迹。
第一百二十八章 彩虹计划()
约翰当然不会知道,仅仅是因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他在罗斯福总统的眼中成了赋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新星”。此刻,他已经从马歇尔参谋长那里接受了任务,开始了他作为总统私人军事顾问的第一项工作。
作美国总统的军事顾问,哪怕是临时的,约翰也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第一项,就是全面、系统地了解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战争预备计划。在签署了一系列保密协议后,约翰在作战计划处的一件密闭办公室里,见到了传说中的1…5号“彩虹计划”。
与美国从一战后就开始制定的包罗万象的“颜色计划”不同,这五套“彩虹计划”第是美国在二战爆发后才开始制定的。前者,是一系列针对某个单一国家的作战计划,一个颜色对应一个假想敌。但是随着战火的蔓延,卷入战争的国家越来越多,美国政府和军方开始认识到各自独立的国别作战计划已经无法应对一场世界大战的需要,所以才开始着手制定总体国家战略计划。因为该计划牵扯到很多国家,也就是包含多种颜色,所以这一计划被命名为“彩虹”。
前世,约翰对“彩虹计划”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对其中的具体内容了解的并不多。这一世,在作战计划处的时候,他也曾听说过“彩虹计划”这个名字。但因为这一计划涉及国家最高安全战略,保密程度极高,他并没有亲身接触的机会。
这一次,他终于有幸一睹五套“彩虹计划”的尊容。虽然提供给他并非计划的全部内容,并不包括具体的作战计划,但还是让约翰对美国二战时期的国家战略思维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总的来说:“彩虹1号”计划设想的战争情况是美国单独处于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美国武装部队的目标限于保卫南纬10度线以北的西半球。
“彩虹2号”计划设想美、英、法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在贯彻“彩虹1号”计划的同时,美国不在欧洲大陆实行最大限度的介入,而主要承担保卫民主国家在太平洋上的利益。
“彩虹3号”计划设想美国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贯彻“彩虹1号”,同时保卫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至关重要的利益。
“彩虹4号”计划设想美国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美国武装部队的目标是保卫整个西半球。
“彩虹5号”计划设想美、英、法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贯彻彩虹1号和4号,同时美国在欧洲大陆实行最大限度的介入。也就是说,首先与盟国配合打败德国和意大利,在太平洋则先保持战略防御态势。
在约翰看来,这五套“彩虹计划”虽然制定的比较仓促,但因为计划是基于当下现实国际形势来拟定的,从战略层面上来说还是要比有些异想天开的“颜色计划”更靠谱一点的(前世“颜色计划”档案解密的时候,国际上因此热闹过好一阵子。就连一向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密的加拿大,也因为在针对英国的“红色计划”中,有开战后立即军事占领加拿大,并用化学武器攻击加拿大的大西洋各港口的相关内容,与美国政府闹过一阵子不愉快)。
仔细阅读完五1…5号“彩虹计划”后,约翰发现,这五套计划,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完整展现了美国当前三种主流国际战略思维之间的角力。
最早被制定出来的“彩虹1号”计划,其实质就是立足本体防御,由美国独立控制整个美洲。说白了就是传统的门罗主义的翻版,具有浓厚的“孤立主义”思想的味道。
之后的“彩虹2、3号”计划则是在欧洲支援英法,而将自身主力放在太平洋上。其中“彩虹3号”几乎就是扩大版的“橙色计划”(针对日本的颜色计划)。体现的是一战后在美国兴起的,“立足美洲,经营亚太”的战略思维。
而“彩虹4号”计划,是在德国闪电战取得成功,法国投降的情况下制定的,核心就是美国要“单枪匹马打两洋战争”。最新一版的“彩虹5号”计划,则是在看到英国成功顶住后,对“彩虹4号”计划进行的修订。这两套计划,秉持的都是“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
从“彩虹1号”到“彩虹5号”,约翰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二战爆发至今美国国家战略的变化过程。他很清楚,这些计划里的每一个方案、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句表述的改变,背后都牵涉到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
这也让他对自己之前,居然会想要影响“先欧后亚”战略的想法感到有些可笑。虽然自己并没有想要过扭转整个战略,但试图对其施加影响也有未免点太自不量力了。这个级别的国家战略,恐怕就算是罗斯福本人也很难对其施加过多的个人影响吧。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临时上校,真以为穿越了就无所不能吗。
约翰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因为一时地顺利,就得意忘形、自我膨胀。与其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上白费力气,倒不如在物资分配的技术层面问题上动点脑筋。到时候,史迪威和欧内斯特…金上将(斯塔克因珍珠港事件下台后的海军作战部长)想必会感谢他的。还有。历史上,一心跑路的英国人可是子啊中印缅战区浪费了不少美援物资。也许,这方面他也能做点文章。
约翰正在琢磨,“彩虹5”计划的框架里,有哪些空间是可供自己操作的。突然,他想到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历史上,“彩虹5”计划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泄密事件。自己的老朋友,魏德迈(彩虹5计划的编纂者之一)还因此蒙受了“不白之冤”,从此失去了指挥部队作战的权利。
现在,他自己也算是“彩虹5”计划的知情者之一了,到时候不会被殃及池鱼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这种等级的泄密事件,只要存在一丁点的可疑性,即便最后被证明是清白的,也会被打入另册,从此与核心无缘。惊出了一身冷汗的约翰,立刻绞尽脑汁回忆起了有关那起泄密事件的信息。
第一百二十九章 泄密者与替罪羊()
作为差一点就改变了整个二战进程的重大泄密事件,“彩虹5”计划泄密案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一直到约翰前世穿越前,关于到底谁才是泄密案的主谋,也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即便约翰绞尽脑汁,也无法搞明白这起泄密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最初是一个叫查斯利…曼利的美国记者向公众透露了“彩虹5”计划内容。
历史上,就在大西洋会议期间,这名记者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文章,首次披露了这一计划的存在。但是因为该报道没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被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阿尔本…巴克利(民主党人,1948年作为杜鲁门的搭档当选为美国副总统)斥责为“蓄意的谎言”。
但是到了1941年12月4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前几天,查斯利…曼利再次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罗斯福的战争计划!》的报道。与上次不同,这篇报道提到了一份由陆军和海军的联合委员会制定,罗斯福总统亲自签署的绝密文件,并附上了一份罗斯福下令编制该计划的信函拷贝。
随后,《芝加哥论坛报》在华盛顿特区的盟友《时代先驱报》也用整版的篇幅对罗斯福的这一危险计划进行了抨击。为了证明罗斯福所谓“绝不会派美国男孩打一场外国战争”的竞选承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该报道里还大量引用了所谓“绝密文件”的内容,宣称罗斯福正计划建立一支超过一千万人的庞大军队,其中五百万人将被派往欧洲参与对希特勒的战争。而这篇报道的作者,依旧是查斯利…曼利。
与8月的那篇报道不同,这两篇报道立刻在美国掀起了渲染大波。一时间,罗斯福和巴克利几乎成了万夫所指的“骗子”、“刽子手”和“战争贩子”(根据当时的民调,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应该援助中国和英国,但仍有80%的人反对向德国和日本宣战)。但是对于白宫和军方来说,这些还不是最让他们担心的。真正让他们感到心惊肉跳的是,曼利在报道中所引用的“绝密文件”,其内容居然和“彩虹5”计划一字不差。
这种级别的军事计划泄密,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后世一些史学家和情报学家甚至认为“彩虹5”计划的泄漏几乎让美国丢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可能有些夸大,但从战后公开的一些纳粹文件中可以发现,德国陆军和海军高层确实曾试图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变战争的进程。
约翰现在担心的并不是希特勒会改变前世的做法,按照最高统帅部的意见从苏联抽回100个师,把英国和盟军所有的势力从地中海和轴心国占领的非洲以及苏伊士运河整个北部海岸清理出去(该计划曾一度得到过戈林、雷德尔、布劳希奇等陆海空三军高层的支持,但最后都被顽固的希特勒否决了)。
他所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卷入之后的泄密审查风波,或者说会不会成为那个倒霉的替罪羊。这可不是约翰在杞人忧天。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如果泄密的是他这种小卒子的话,这个案子绝对不可能成为多年未决的悬案。只有当其涉及到华盛顿的高层,甚至是最核心的那几位的时候,真相才会被层层掩盖起来。
后世关于这次泄密,有一个非常流行的传言:“彩虹5”计划泄密实际上是罗斯福亲自导演的一出苦肉计。当白宫与日本政府的谈判宣告破裂后,罗斯福意识到战争已不可避免。为了激怒希特勒,将美国拖入与德国的战争(希特勒一直试图利用孤立主义情绪使美国远离战争),他亲自受益阿诺德将军将“彩虹5”计划透露给了著名的孤立主义者,参议员惠勒。果不其然,惠勒立刻通过曼利将这一计划公之于众,并最终促成了德国对美国的宣战。
虽然这一传言仍有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它很好地解释了美国高层对待这次泄密的奇怪态度。如果这背后不是有罗斯福的指示使,军方最后怎么可能将这么严重的泄密事件草草放过,仅推出了一个魏德迈当替罪羊就不了了之。
约翰的直觉告诉他,这次泄密的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政治阴谋。在这种情况下,挑选替罪羊的标准,根本就不是其是否清白,而是背后的政治利益考量。当然了,对于华盛顿的高层来说,他们也许并不会对那只替罪羊太过严苛。但具体到当事人,比如倒霉的魏德迈,这仍然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约翰记得,魏德迈晚年曾这样说过:“哪怕我活到一百岁,那天的情景仍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我在早上7:30走进军需大楼的时候,军官们都围在一起,低声说话。当他们看到我的那一刻,全场一片寂静,大家迅速分散开来。我的秘书,她的眼睛都哭红了,递给我一份有着曼利头版报道的《时代先驱报》的拷贝。如果炸弹落在华盛顿我也不会比这更震惊和惊讶。”
前世,约翰在阅读魏德迈回忆录的时候,还曾为其蒙受不白之冤感到过不平。现在,除了同情之外,他更多的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反正魏德迈最后也仅仅是被隔绝在了欧洲战场之外,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升迁。约翰一边这样在心里安慰自己,一边开始盘算起他和魏德迈谁更可能被拿来当替罪羊。
历史上,魏德迈之所以成了替罪羊,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他是个德裔,虽然从他祖父那一辈就已经移民美国了,但他身上的德国血统是抹不掉的。这一点,约翰没啥好担心的,老范家对美国的忠诚还是毋容置疑的。
其次,魏德迈早年曾经被派往德国军事学院学习过两年,认识不少德军高层。约翰本人倒是没有在德国长期停留的记录,但当初处理德国产业的时候,他和戈林等纳粹高层有过接触。如果有心人把这些事翻出来的话,大小也是个麻烦。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魏德迈的岳父恩比克与“美国优先”等孤立主义团体有来往,是罗斯福外交政策的坚定反对者之一。想到这,约翰终于安心了不少。他和他背后的史汀生、约翰倒是一直站在主战派这一边,立场上还算坚定。
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些不保险。在陆军内部他勉强还能算一号人物,但在华盛顿最顶层的大佬那里仍然不够看的。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