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低着头想了一会儿,这才点点头道:“如此算来,到是远超在下所价值的份量了。只是陆征南啊,贵霜偏远异常,你如此越海进击真的值吗?”
陆仁看看周瑜,笑道:“值!公瑾啊,你虽然才智过人,可称为无双国士,但你的眼光还是太过局限了一点。今天我给你一句这样的话吧:用我们大汉的剑,为我们大汉的犁去开辟土地。”
说完这话,陆仁其实都想伸手去扇自己的嘴巴,因为这句话的原话是希/特/勒魔这个大魔头整出来的,陆仁是把原话里的“德国”给换成了“大汉”。
不过那个时代就是这个样子,而且陆仁一直都觉得华夏古时有的是机会向外扩张,可偏偏受限于许多过于迂腐的东西,好像就没做过多少向外扩张的事情来着。当然了,这里面其实也有着很多的原因,事情不是那么的简单,但千万别说什么华夏的土地够用的话,华夏的土地分配问题一直都很严重的。而在陆仁看来,在土地分配出了问题的时候,又为什么不向外扩张,把自部的问题给转移到外界去?
说起来这样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话诂计会被认为是战争狂人和疯子,但在那个时代就没什么关系了。再说得难听点,咱不扩张,有的是人要扩张,凭什么他们可以,咱们却不行?所以老子现在就是要扩张!
到这里就又得扯上之前陆仁向荀彧吩咐的事了,也就是陆仁这回准备小小、适当的放一下他的大招。说真的,如果是处在那些社会稳定、政局清明的盛世,陆仁放出这样的大招诂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可言,因为那些盛世之局的出现,往往都是“破而后立”,换言之就是在土地分配的问题上刚刚洗过牌,大家都可以安安稳稳的种地过日子,再加上在思想上受到某些华夏那些传统思想的影响,没谁会愿意去打仗。
但如果是在土地兼并严重,广大的农民都无地可种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而陆仁现在就是处在一个这样的档口上。本来陆仁一直都隐忍不发,没有放这个大招,是想等时间再推迟一些,到各个地区的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的时候再放的。硬要说个准确点的时间点的话,陆仁原本是打算在曹魏那边废除屯田制之后再发动大招。这么说吧,老曹的屯田制被废除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的士家豪族的实力达到顶点,三国时期的土地兼并已经最为严重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以无地之民可以从对外的征战中获得土地为基础,就可以吸引大量的人往外殖民了……事实上在历史上这么做的国家可不在少数。
从长远上来看,那些殖民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谁都不好说,至少到了现代社会,许许多多的殖民地基本上最后都那个了,甚至还有个原本是殖民地的地区,最后还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但对于陆仁来说,陆仁在乎的到不是殖民地最后能不能管好,而是在于广阔的殖民地最后所能带来的文化影响。
如果不明白这什么意思的话,不妨想想十字架和“英哥里犀”为什么在世界上的通用范围会那么广。而陆仁所想的,就是华夏的文化、语言也能如此。土地也许不能一直占有、殖民,但文化的影响却是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说得再俗再俗再再俗一点与恶趣味一点,陆仁就是希望许久以后外国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学的外语不是abc,而是咱们的方块字。
好吧,这些扯得可有点远了。基于某些原因,陆仁的这个大招本来是不打算太早放出来的,但这次由于婉儿引发的事件,说起来这样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话诂计会被认为是战争狂人和疯子,但在那个时代就没什么关系了。再说得难听点,咱不扩张,有的是人要扩张,凭什么他们可以,咱们却不行?所以老子现在就是要扩张!
到这里就又得扯上之前陆仁向荀彧吩咐的事了,也就是陆仁这回准备小小、适当的放一下他的大招。说真的,如果是处在那些社会稳定、政局清明的盛世,陆仁放出这样的大招诂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可言,因为那些盛世之局的出现,往往都是“破而后立”,换言之就是在土地分配的问题上刚刚洗过牌,大家都可以安安稳稳的种地过日子,再加上在思想上受到某些华夏那些传统思想的影响,没谁会愿意去打仗。
但如果是在土地兼并严重,广大的农民都无地可种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而陆仁现在就是处在一个这样的档口上。本来陆仁一直都隐忍不发,没有放这个大招,是想等时间再推迟一些,到各个地区的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的时候再放的。硬要说个准确点的时间点的话,陆仁原本是打算在曹魏那边废除屯田制之后再发动大招。这么说吧,老曹的屯田制被废除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的士家豪族的实力达到顶点,三国时期的土地兼并已经最为严重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以无地之民可以从对外的征战中获得土地为基础,就可以吸引大量的人往外殖民了……事实上在历史上这么做的国家可不在少数。
从长远上来看,那些殖民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谁都不好说,至少到了现代社会,许许多多的殖民地基本上最后都那个了,甚至还有个原本是殖民地的地区,最后还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但对于陆仁来说,陆仁在乎的到不是殖民地最后能不能管好,而是在于广阔的殖民地最后所能带来的文化影响。
如果不明白这什么意思的话,不妨想想十字架和“英哥里犀”为什么在世界上的通用范围会那么广。而陆仁所想的,就是华夏的文化、语言也能如此。土地也许不能一直占有、殖民,但文化的影响却是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说得再俗再俗再再俗一点与恶趣味一点,陆仁就是希望许久以后外国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学的外语不是abc,而是咱们的方块字。
卷 三第两百六十二回 遥远之交(二)()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史称罗马的王政时代。【。aiyoushenm】先后有七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以及库里亚大会。所谓的库里亚是罗马对胞族的称呼,大致上就和华夏的“姓氏宗族”差不多,由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库里亚胞族。再后来库里亚大会便由百人队会议取代。而在此之后就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
王政时代的七个王中,第一王罗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进行的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王政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建立在城邦国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
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只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至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罗马至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罗马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至前1世纪30年代,史称罗马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思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之间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之间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之间的斗争。
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再到公元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公元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前48年,朱利斯·尤里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罗马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罗马帝国的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史称罗马和平时期。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兴起,公元2世纪、3世纪迅速传播。
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康茂德被刺身亡后,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到235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始于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划出一个三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这一时期,战争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3世纪60年代在高卢开始的巴高达运动,对统治阶层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
……
陆仁现在所处的时间点是建安二十六年,即公元221年……当然,原有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建安二十六年,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曹丕代汉之后,刘备的蜀汉还延用了一年建安的年号,不过这都没什么意义了。
这里要扯的当然不是年号,而是说明一下陆仁现在所处的时间正是罗马那边公元193至235的这段后帝国时期。这时的罗马帝国应该说是分崩离析,整体的格局到挺像是华夏这边早些年的群雄逐鹿。不过由于有个地中海的关系,罗马帝国的那些个行省有些仗打不起来,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使得罗马帝国各方割据的情况更为严重。
再看陆仁这头。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大概是在建安十六年的前后,陆仁派出的远航船队抵达了亚非交界之处,大致的位置是在红海外侧,并没有进入红海地区,然后就是在那里与罗马东部的行省进行了交易。
当时陆仁有严令,让远航舰队抵达了红海外侧之后就够了,不要进一步的深入。因为在华夏的赤壁之战时期的公元210年前后,正是罗马帝国与安息(帕提亚波斯)再次暴发大规模的战役的时期,舰队跑到红海一带要是一个没注意就会被卷进去,所以在边缘地区完成了交易与相应的情报探查工作之后就赶紧回来。
总的来说,陆仁受限于当时的诸多因素,与罗马帝国的接触相当有限。在完成了第一次的接触之后,一年之中最多也就是会有两到三次的远航舰队跑到红海那头交易一下,往来的货物量交易量也并不大。
只是交易量虽然不大,可以获得的收益却非常可观,毕竟华夏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的货物在罗马一直是贵重物品,而罗马的陆上商道则因为与安息的关系恶化而被截断,早就“断粮”n多年了……当然,以当时华夏的时局,也真没有什么东西产出并销售。
如此一来,陆仁与罗马之间的商道虽然并没有真正的打通,但总归是有了一些联系。罗马东部行省的商人在尝到了一些甜头之后也不会干等着夷州的商船一年就来那么两、三趟,他们为了赚钱也会积极的想办法往陆仁的地头上跑,更何况陆仁有意的留了航线图给他们。所以到了建安十八年的时候,罗马东部行省的一支商船队抵达马六甲,之后的商船队则是进一步的抵达了夷州进行贸易。
不过总体上来说,罗马那边每年能够抵达夷州的商队数量也很少,大概一年最多也就是四、五趟规模不大的船队吧。而且就积载量而言,罗马方面的三趟船队还不见得能比得上陆仁这里的一趟船队……这是航海技术上的差距,没得说。
好了,这些就扯到这里。按说罗马方面有船队抵达夷州,对陆仁来说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但是罗马基本上没有受到陆仁的影响,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也就是说罗马于公元216年的前后又向安息发动过战争,也就是在五年前。
而这一次的战役,不管是原有的历史还是现在的进程,罗马帝国都失败了,但是安息方面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婉儿的出现与对卡丝伊莉的支持,使卡丝伊莉成功的剿灭了之后的诸候叛乱,然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安息王室出现了中兴的势头。
(ps一下,历史上这一时期安息的国王是atabanus四世,瓶子这里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进行了一下虚构……嗯,好吧,是乱编,是把atabanus四世改写成了摄政女王卡丝伊莉。不过只是人物进行了虚构,当时安息的国情格局并没有写得太离谱。历史上atabanus四世于220年在萨珊家族的叛乱中阵亡,瓶子的安排是让这场叛乱提前了几年,然后被婉儿与卡丝伊莉来了个一锅端,安息也就没有进入萨珊王朝的时代。)
罗马的战败那可是付出了巨额的代价,亚美尼亚地区也被安息纳入了掌中,这对罗马帝国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耻辱。
另一方面,亚美尼亚的丢失对罗马来说还意味着红海与波斯湾一带的对东方海运贸易将会完全的断绝。这个事对当时的整个罗马帝国来说会有多大的影响有点不太好说,但是单就罗马东部及东南部行省的割据势力来说,这个问题可就很大了。因为这数年的时间下来,他们可是借此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这些事都是属于明面上的情报,很容易就可以打探得到,所以陆仁对这些事比较了解。对于陆仁来说,这时能从罗马那边得到的收益并不算高,说白了就是有当然好,没有也没太大的关系,因此陆仁一开始并不怎么上心。
而在近两年,罗马的船队虽然还零零散散的会过来,但次数与规模都小了很多,陆仁为了安全起见,也相应的削减了对罗马的贸易量。毕竟那边的格局不安宁,胡乱的派船队过去给那边的人抢吗?
所以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