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病倒了,不能随曹操出征,他作为郭嘉的书吏自然也就不用跟着去。

    郭嘉的身体素质不太好那是众所周知的事,而入秋之后天气转凉,昼夜间的温差也比较大,再加上郭嘉这也是头一次随军出征,碰上的又是往返急行军,身体还真有些吃不消,所以一不小心就患上了重感冒,可能还有轻度的肺炎,一直咳得很厉害。

    医生看过之后说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话,但对陆仁来说基本听不懂,他只知道对付这种重感冒,多煮几碗姜汤给郭嘉灌下去就差不多了。只可惜这个时代没有胡椒和红糖。但不管怎么说,陆仁弄出来的姜汤,总比那些草药汁要顺口得多。

    曹操出兵,郭嘉养病,两下里算是暂时分了手,陆仁也因此留在了鄄城。而如此一来,陆仁就很自然的会和荀彧见上面。只不过荀彧头两次来看望郭嘉的时候,陆仁正在厨房里煮姜汤而错过了。直到荀彧第三次来看望郭嘉的时候,陆仁才得以和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王佐之才”见上面,而这时曹操已经兵发濮阳好几天了。

    在陆仁看来,荀彧与史书上所记载得无异,是个相貌英俊、老成持重,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很让人放心的帅哥。这要是扔到现代社会再拍个偶像剧什么的,没准就会成为那种下到八岁,上至八十都通杀的类型。

    郭嘉这时的病已经好了不少,半躺在榻上正在和荀彧谈论着什么。陆仁送姜汤进来后见到这般情形就知趣的想退出房去,却不料郭嘉唤住了陆仁,随后便向荀彧笑道:“就是他了。”

    荀彧“哦”了一声,开始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晾陆仁,要知道一开始荀彧见到陆仁的时候,因为陆仁的样貌实在是太普通了点,荀彧都还以为陆仁只不过是郭嘉手下的一个仆从……不过当时陆仁也确实是刚从外面买新鲜的生姜回来。

    被荀彧这样盯着,陆仁不免有些心里发毛,但眼下也只能向荀彧一本正经的见礼。荀彧回过礼后笑道:“听说你艺出于蔡中郎,与奉孝也是因音律之故而结识。等过些时候有机会,也让我见识一下你的音律之艺吧。”

    这几句话一说,陆仁就觉得轻松了许多,当下便向荀彧一笑:“荀公谬赞了。”

    郭嘉这时咳了几下,随即向陆仁召召手道:“义浩啊,我现在病着,你在我这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文若那里帮几天的忙吧。煮姜汤这种事,交给厨下人也就行了。”

    陆仁一怔,迟疑道:“去荀公那里帮忙?我能帮得上什么忙啊?别是让我去搞什么出谋画策的事,那个我做不来。”

    郭嘉哂笑道:“设谋坑人?你能坑得过我?我是知道你精于算术,正好文若那里最近钱粮帐目烦杂,你跟在文若的身边帮他算算。”

    “哦,那没问题。”陆仁松了口气。别的陆仁不敢说,但要说玩数字,陆仁敢很自信的拍着胸脯说当时恐怕没人算得过他。

    荀彧看看郭嘉再望望陆仁,出于谨慎之心而向陆仁道:“义浩,钱粮之事似轻实重,不可儿戏。你虽得奉孝之荐来帮我数日,但我还是得考量你一下以求稳妥,你不介意吧?”

    “无妨无妨,这也是应该的事。”陆仁心说你这是不知道在我那个时代想找份工作有多难,什么样乱七八糟的面试考核都有,我还能怕了你不成?

    荀彧也不客气,弄了一大堆的算术题出来给陆仁算,但也真的只能算是“算术题”,陆仁就算是不用计算器都觉得没什么难度可言,最多也就是要用纸笔来纸算一下而已,而在开了计算器的情况下几乎是随口就能报出答案。

    就这样几下过去,荀彧的双眼可就放光了。他弄出来的算术题是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答案的,现在见陆仁能算得这么快这么准,而且还是随口答出,顿时就对陆仁竖起了大拇指:“甚好,甚好!有义浩帮我,我那里的诸多杂事可就方便多了。奉孝,我看不如干脆你就把义浩调拔给我吧,我那里真的很需要一个像义浩这样精于算术的人来帮我。”

    郭嘉瞥了眼陆仁,很随意的挥了挥手:“文若你只管拿去,不过要记得发给他俸禄,也省得他这个家伙在我这里混吃混喝,徒费我家中的粮米。”

    “你个死老郭!”即便是荀彧在场,陆仁还是忍不住向郭嘉竖起了中指,实在是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他和郭嘉都这么互相损习惯了:“说这话你有没有良心啊?就不想想这段时间里是谁烧美味可口的饭菜给你吃,你病了之后又是谁帮你熬药煮汤?我要是真的去当大厨,那些酒肆饭铺什么的还不抢着要?”

    郭嘉很不屑的笑了笑,荀彧则是以手捂额,轻叹道:“我怎么感觉又多了个郭奉孝这样的放/荡不羁之徒?难道这就是常言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第四十九回 算盘数字() 
鄄城,治所府衙。

    “荀公,这些钱粮帐目计点好了,你过过目。”

    陆仁将数卷竹简交给荀彧,荀彧展开之后看了几眼便点头道:“有义浩你帮我,我省事多了。只是……义浩你的字得多练练。”

    “……”陆仁对此既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对于一个现代的吊丝宅男来说,毛笔字可不是一般的难写,何况还是在竹简上写繁体字?

    荀彧看完了两卷竹简,一抬头见陆仁还站在跟前,就向陆仁召召手道:“义浩不必如此拘礼,坐吧。这两天辛苦你了,我已命人在府衙旁收拾了一间居舍,你在这里用过了饭之后就去那里住下,我如果有事要找你帮忙也方便些。”

    末了荀彧打趣道:“一应的衣食杂物会为你备下,你安心便是,如此一来也省得你暂住在奉孝那里,被他说你在徒费他家中的粮米。”

    这会儿的陆仁已经知道荀彧不是那种不苟言笑的人,相反能和郭嘉成为好朋友的人,平时都会是那种比较能开玩笑的人,只要不是正式的场合也不用那么认真,当下也就向荀彧笑了笑。只是此刻的陆仁心里有事,这笑就笑得有点勉强。

    荀彧也是有识人之能的人,一眼就看出陆仁的笑脸背后藏着心事,略一沉吟后将手中的竹简放到了一边,转而向陆仁问道:“义浩心中有事?方便说于我听吗?”

    陆仁迟疑了一下,遂向荀彧点点头道:“我还真有些事想问一问荀公。这两天帮荀公计点钱粮帐目,我发觉一亩田地只有不到三石的岁入,这……是不是也太少了点?”

    荀彧很惊呀的望向陆仁:“百步小亩,岁入粟三石,很正常啊!义浩你在帮我计点钱粮帐目的时候可别把大亩与小亩搞混了。”

    陆仁心说我没那么蠢!正好那天和荀彧见面之后雪莉发来了通讯,本来是没什么事,互相报个平安就行了。但陆仁考虑到自己的“工作需要”……其实是出于好奇心,就让雪莉把各个时代的度量衡资料发了过来。然后在这两天里帮着荀彧算帐,陆仁就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东汉时期的粮食产量,稍稍仔细的一算,陆仁就在心里惊呼说“怎么东汉的粮食产量这么低”。

    现代的一亩是六十平方丈,而东汉的大亩为二百四十步,小亩为一百步,大致上就是一现代亩=1。4东汉大亩=3。38东汉小亩,而东汉的一石实际上只有26。4公斤,那么一小亩三石的收成,换算到现代的亩产数,就只有26。4x3x3。38的268公斤不到!

    当然陆仁也知道衮州这片地头不是徐州。徐州的梗稻种植面积广,衮州这里则是以当时传统的粟为主,粟脱壳之后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米,在产量上是比稻米要差很多。但无独有偶,陆仁在临穿越前闲得无聊看电视时碰上广告轰炸,正好有一则小米种子的广告因为做得不错被陆仁记了下来,广告里说一般的小米品种亩产只有300-400公斤,而他们的杂交品种普遍800,种得好可以近千。

    抛开那些可能有些假的高产数字,只取300这个最低值,那么现代的粟亩产要比东汉时的亩产要多三十多公斤,换算成东汉制可是一石以上。即便是分摊到小亩上,产量也差了将近十公斤,换成东汉制可就是几十斤了。看到这样的差距,陆仁又怎么会不惊呀?而且这还是没和袁伯伯的杂交水稻去比,没记错袁伯伯弄出来的杂交水稻动不动就是一现代亩亩产上千公斤,真不知道能把这“岁入粟三石”给甩出多少条街去了。

    此刻陆仁眼见着荀彧因为不放心,又拿起了竹简大有要重新算过的意思,陆仁就赶紧的向荀彧道:“荀公放心,我没搞混大亩和小亩,就是对一小亩只能岁入三石的事很吃惊而已。”

    荀彧见陆仁这么说总算是放了心,把竹简放到一边后向陆仁道:“看来义浩你去过不少富庶之地嘛!确实,有些地方的良田若是耕种得法,可岁入四、五石乃至十石之数,但一则那样的良田极为稀少,二则早年间官吏为彰显功绩,下笔作书时浮夸之风过盛,因此许多书简上记载的东西其实是靠不住的。”(注1)

    陆仁耸了耸肩,完全就是顺嘴说道:“粟的产量不高,为什么不改种稻呢?”

    “稻?”荀彧微微一怔,随即摇头笑道:“我到忘了,义浩你本是吴人,之前又居于徐州,这两处田间都是以稻为主。只是义浩你有所不知,稻的岁入其实比粟还稍低一些,而且稻的苗禾较之粟苗也娇贵得多,不太好种。”

    陆仁一听这话眉毛差点没拧到一起去,心说不可能吧?我就算是没学过农业,也知道水稻的产量要比小米高得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年两熟,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年三熟。不过这话陆仁没说出来,因为陆仁知道自己肯定有什么地方搞错了或是没搞懂,打算下次和雪莉联络的时候让雪莉弄点这方面的资料过来看看。而且真论起来,“他”在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的时候可没少研究过地球上的种植物,相关的资料应该都是现成的。

    事实上陆仁这个穿越者确实在这些事上还不太了解,主要是两汉时期的耕种方式远没有现代这么精细,而且当时以稻为主要种植物的南方开化程度不够,耕作方式更是粗放得可以,说得难听点就是把秧往地里一插,偶尔的去除除杂草就没什么了,水稻旱种的事更是屡见不鲜,这个样子的水稻能种出高产来那才是怪事。

    甩了甩头,把这些自己目前搞不懂的事情先甩去了一边,陆仁取过了一件东西放到了荀彧的面前道:“荀公看看这玩意儿好不好用。”

    荀彧接过来看了看,奇道:“这是何物?看上去有点像我们计数用的珠筹。”

    陆仁道:“我叫这玩意儿‘算盘’,用途其实和珠筹一样,不过我敢说绝对要比珠筹要方便得多,还便于携带。你看,一、二、三、四、五,上进一位,再这样……”

    说实话,陆仁这是头天来的时候,看见几个吏员在那里用珠筹算东西,一个珠子一个珠子摆来摆去的,弄得陆仁头晕眼花。反正手上有俩闲钱,就找工匠粗略的做了这么个算盘出来。至于算盘本身据说是关羽发明的,但陆仁到现在为止一直都没有见到过,也可能关羽这会儿还没有灵光一闪的把这东西弄出来吧?反正现在的陆仁是不想看见那些令他头痛的珠子。

    荀彧常常要和数字打交道,就算不是珠算高手也得磨练成珠算高手,而算盘的使用方法本身就与珠筹一脉相承,所以只是片刻之后荀彧就能用算盘进行计算,当然想做到噼哩啪啦的快速计算那还差了许多。

    复又拔弄了几下,荀彧就学着陆仁刚才的手法把算盘拿起来抖了抖,在哗哗之声响过之后向陆仁笑道:“此物甚是便利,而且正如义浩所言,随身携带也甚是方便。回头我就命工匠以此为样,多做一些发给相关吏员,相信他们在用熟之后也会甚感便利的。到是此物既为义浩所创,不如就称之为‘义浩筹’吧。”

    “……”陆仁哑然,心说“义浩筹”?怎么听着像是“义浩愁”?我愁个啥啊我?所以赶紧向荀彧连连摆手道:“别别别,就叫算盘可以了。”

    荀彧再笑:“随你随你,算盘就算盘吧。”

    陆仁暗暗的擦了把暴汗,心说这种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东西,我还是别去盗他的版才比较好。尴尬的笑了笑,又从袖袋中取出了一块麻布交给荀彧:“荀公你再看看这个。”

    荀彧看了看,再次好奇的道:“这些符号……”

    陆仁道:“这些符号称之为阿拉伯数字,不过据我所知是天竺人所创,专门用来记数用的符号。最大的特点是这些符号一笔可就,不像我们记个数就得写个字那么繁琐。不过这玩意儿吧……荀公和吏员们恐怕会适应不了,用与不用就请荀公自己看着办吧。”

    荀彧大吃一惊:“天竺!?你流浪时曾去过极西之地,万里之外的天竺!?”

    “没有!!”陆仁赶紧摇头:“我没那么能跑!这个其实是我当年从一个天竺来我大汉传教的僧人那里学来的。”

    荀彧也松了口气:“吓我一跳!据我所知,从中原去往天竺,打一个来回就得十几年,可你今年才多大?”

    陆仁干笑,心说幸好我早有准备,而且知道东汉时佛教已人传入了中国,不然扯上天竺真不知道会惹出什么样的麻烦。就是不知道荀彧这些已经习惯了“壹贰叁肆”的人,能不能接受得了“1234”。

    但见荀彧按照陆仁所标注的数字试写了几下之后就点起了头:“虽是外帮符文,但不得不承认确实写起来要方便多了。嗯……可先令吏员习之,稍加精熟之后便可使用。而且义浩你标明的比对之法也很细致。”

    陆仁弄这玩意出来,说白了其实是不想写那些又繁又累的“壹贰叁肆”。不过既然是要把这玩意儿弄出来,相应的标识比对就不能马虎。因此除了人们常见的那种“壹=1,贰=2”之外,陆仁还特意的在十个数字之下点了相应数量的圆点。啥?不明白?去看看麻将牌里的筒子牌你就明白了。

    其实陆仁最担心的还是荀彧能不能接受这些数字。不过陆仁的担心有些多余,因为汉唐时期可以说是华夏古代诸多朝代中,其开放性和兼容性最高的时代。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汉唐两代才会成为华夏古朝中最辉煌的时代……

    ((注1:瓶子在查资料的时候有看到竹林七贤里打铁的那个稽康在他的《养生论》里说好的良田可以一亩十斛,换算成现代公制就足有937市斤,将近五百公斤的产量,如果种的是小米的话都比得上甚至是超过现代一般产量的小米了,是真是假还真不好说。这里瓶子是把这种说法列入了浮夸之谈里。反正瓶子个人认为,当时要达到这种产量,除非是种植一年两熟的水稻,小米在当时的生产性实在是不太可能达到。)

第五十回 陆书佐吏() 
转眼之间,陆仁就已经在荀彧那里帮了好几天的忙,还真帮荀彧解决了不少在当时相对来说比较繁琐的计算工作,用荀彧的话说是“三日之琐,一日已就”,因此对陆仁颇为欣赏,有意想将陆仁留在身边当个助手。

    当然荀彧可不是想私人聘请一个助手,而是会给陆仁正式的职位编制,领正式俸禄的“书佐吏”,主要的工作就是帮荀彧计点各类钱粮财物,秩俸为八十石。

    其实严格的来说,曹操当时作为奋武将军领衮州牧,帐下有专门主司郡内财物检核的官员“比曹掾史”。这个是官职,荀彧给陆仁的却只是吏职,单是在俸禄待遇上的差别就很大,可要做的工作却是差不多的。到不是荀彧不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