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的提高,飞机产量每月只有260架左右,坦克生产每月只有不到100辆,稍好一点的是汽车生产,每月的产量增加到10000辆以上,但还远远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
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日本和英国切断了中方的石油进口来源,目前中国只有玉门和延长两座油田,每年的石油产量只有3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在德国巴本集团的帮助下,中国在山西、内蒙、河北、河南、重庆、江西和贵州等省陆续兴建了十六家大型的氢化厂,利用煤炭为原料,开始大规模生产人造石油。
目前,中国每年的人造石油产量达到了120万吨,在这些氢化厂全部建成投产之后,中国的人造石油产量会达到每年500万吨左右,基本人能够满足战争的需要。
在奥匈的整个战略上,尽快打通印度洋上的航道,并取得与中国之间的联系被置于优先的地位,当然,这个战略主要是由海军来负责实施。
在德奥的攻势下,英军已经完全放弃了埃及,目前固守在英属东非和英属索马里兰,由于有海军的支援和物资补充,德奥方面一时还无法完全清除北非的英军。不过,在阿拉伯半岛,奥匈第七集团军第4军正在越过约旦,向伊拉克地区进军。(。。)
63、战略()
李海顿强烈反对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所提出的全面入侵苏俄的作战计划。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上将和副总参谋长保卢斯上将在战争爆发后就开始制订一个全面消灭苏俄社工党政权的作战计划,作战计划相当可行,德国陆军准备动用260万陆军,奥匈方面出动150万人,再加上乌克兰。顿河和高加索、芬兰等国加起来50万人,总兵力高达460万,预计在半年内攻占包括莫斯科在内的全部苏俄欧洲领土。
这个作战计划相当可行,但却不符合德奥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首先是花费巨大,其次,就算消灭了社工党,又能把俄国怎么样?这反而会促成俄国的统一。
德国陆军的高级将领们确实够职业,但也确实缺乏政治头脑和远见。
“我们的战略意图只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乌克兰、顿河和高加索等国的独立地位及领土完整,这对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国家安全是有利的。所以,我认为对苏俄的战争目前应该局限于乌克兰、顿河、高加索和芬兰境内,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消弱苏俄,而不是消灭他们。我们替俄国人推翻了社工党政权,又能得到什么?一个统一的俄国,他们很快又会变得强大起来,再次成为我们的敌人。”李海顿亲自到柏林,在德国最高军事会议上发言,“我们需要一个四分五裂和互相敌对的俄国,而不是想要去怎么帮助俄国人统一。这是根本的国家战略,一切军事计划都是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朱亚什维利急于恢复沙皇时期的统治这可以令人理解,但法国人参战实在有些失去理智,看来在法国执政的‘人民阵线’确实不能以常理度之。”
“按照您的说法,我们就应该放任苏军对其它国家的入侵?”德国陆军大臣勃洛姆堡说道。“这样的话,东线的战争会变得十分漫长。”
“我们并不是要放任苏俄的侵略,所以要遏制住他们的攻势,当然,我们需要重新把乌克兰人、哥萨克人和高加索人武装起来,今后东线作战的主力是他们。我们只是起辅助作用,目的是不让苏俄能够打垮他们。战争只要不漫延到我们的国境之内,并不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害,相反,这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业品和军火出口,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李海顿说道:“我们今后的主要战场是在海上,我们需要打败英国和日本,很可能还要再加上美国人。”
“您是说美国人会参战?”
“当然,他们是不会坐视我们的胜利的。”李海顿嘴角带着一丝嘲笑的意味。“他们希望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受到消弱,与英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打得精疲力竭,然后再出来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来收拾残局。可惜,我们会再次让他们感到失望的。”
德国现在显得比较惨,再次被日军占领了除了安南之外,所有的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令日本人感到不快的是澳大利亚赶在日军到来之前。抢占了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德国人对目前的状况十分不满,但手又伸不过去。
威廉二世数次公开扬言。表示德国 一定会报复日澳。
现在的问题是,德国海军想要重返亚洲,必须先迈过英国这道拦路虎,于是西线的作战计划被提到了日程上来。
德国每年的钢铁产量为每年3300万吨,而奥匈的钢铁产量是1800万吨,其中每年大约需要进口一半的铁矿石。也就是说每年需要进口近6000万吨铁矿石才能保证国内的钢铁生产。奥匈的铁矿石进口多半来自乌克兰和顿河共和国,部分来自于非洲的奥属刚果殖民地,而德国的铁矿石进口八成来自北欧。部分来自于乌克兰。
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权力虽然受到议会和政府的限制,但却对国内政策特别是军队拥有无以伦比的影响力。由于在欧战中获胜,威廉二世被视为一位德国历史的伟大皇帝。但由于天生的缺陷。他自己并不能象恺撒或拿破仑那样亲自在战场上统率大军,被其视为终身憾事。这些并不妨碍他对于插手军队建设的热情,德国海军目前正在建造的四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即是这位皇帝插手海军装备之后的“杰作”。
德国海军在改装四艘“约克”级航空母舰之后,只建造了两艘“齐柏林”级航空母舰,在战争爆发后,海军大臣兼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发现德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数量根本不足以应对目前大规模海战的需要。于是雷德尔下令暂停“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建造,并希望利用这四艘已经快完工的舰体来改造成航空母舰。
德皇反对雷德尔的建议,但奥匈皇帝却在对雷德尔进行声援。在李海顿看来,德国海军目前的战列舰实在有些太多了。由于战争的爆发,原来计划准备退役后拆除的“国王”级战列舰又被重新拖入船坞,进行现代化改装。虽然德国五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远东遭受重创,但得到的情报是两艘被炸沉的战列舰在打捞出水后还能够修复,再加上五艘已经完成现代化改装的“马肯森”级战列舰和快要服役的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德国海军总共拥有19艘战列舰。
由于航空母舰的出现,战列舰已经沦为了“鸡肋”般的角色,在另一个时空中,由于德国海军得不到足够的舰载机和因为限制没有建成航空母舰,所以并没有使用航母的经验,所以对于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在这个时空,德国海军本身因为拥有四艘改装的重型航母,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了航母的巨大优势,因为战争的需要,所以雷德尔上将希望利用四艘快要下水的战列舰舰体来改装成航空母舰。
虽然现在的德国不差钱,但建造花费巨大而且每年保养费用高昂但在海战中却起不到应有作用的战列舰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威廉二世批准了德国海军将按照奥匈海军“罗马尼亚”级航空母舰紧急建造六艘重型航母的建造计划,但却反对把正在建造的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于是雷德尔下令船厂暂时停建战列舰来对手皇帝的命令。
德国皇帝暂时拿雷德尔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战争才刚开始,他就无故解除海军总司令的职务吧。
就这个问题,两人处于僵持之中。(。。)
64、出埃及()
为了获得更有利的战略位置和保障原料运输线的安全,德国总参谋部正在策划对丹麦和挪威的进攻,海军总司令是这次作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德国钢铁厂大约三分之一的铁矿石原料来自北欧,但每当冬季波地尼亚湾的港口封冻后,其中的大约百分之七十需要经由挪威的纳尔维克港输入德国。而北海通往挪威海的水道则是德国舰队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进入到北大西洋的必经之地。
根据最新的情报,英国海军正在试图入侵挪威,并开始在挪威水道进行大规模的布雷行动。虽然挪威是中立国家,但英国人的行动显然触犯了德国的根本利益。威廉二世对于是否出兵入侵丹麦和挪威态度显得有些犹豫,怎么说对于中立国家的侵犯会损毁德国的形象,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达到迫使丹麦和挪威同意德国在这两个国家驻军和使用他们的军事基地的要求。
这显然无法通过和平手段来做到这一点。
当种种迹象表明英法联军正准备登陆挪威,并且英**舰在挪威沿海活动愈发频繁,很有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时,原来还摇摆不定的德国皇帝终于下决心出兵入侵德国人视为亲戚的北欧中立国家。
且种种迹象表明由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海军部正准备进一步行动时,他这才下定决心入侵中立的北欧国家。
“英国人一直在用仇视的眼光来看待德国的崛起,这次又迫不急待地跳了出来,妄想通过一场战争来削弱德意志帝国,使我们还回到过去分崩离析的老路上去,我们绝不能让该死的英国人阴谋得逞!”威廉二世愤怒地说到,这位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似乎对于英国高层一直对德国怀有敌意而感到愤愤不平。毫无疑问。英国人一旦成功占领挪威,德国的工业生产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在止住了苏军的攻势之后,德国总参谋部把目光又重新转向了西线,做为进攻法国的前奏,德国必须先清除来自于北方的威胁。根据计划,在占领丹麦后。挪威距德国之间仅仅相隔了一条斯卡格拉克海峡,相对而言,英国人还需要在海上走一天半的路程。
在这个世界,德国海军的实力要比英国要强大一些,实际上德国对挪威的入侵并不会遇到多大的麻烦,英国方面也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让海军在挪威海与德国海军来进行一场海上决战。
奥匈方面准备出动两个山地师以配合德军在挪威的军事行动,当然,战役并不会立刻就会发起。随着冬季的到来,整个东线的战局又和一战时期一样陷入停顿。虽然现在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比一战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类还是很难克服由于严寒、积雪等自然现象所造成的困难。
苏伊士航道的清理和疏浚终于完成,奥匈东地中海舰队正在红海进行扫雷作业。英国人在撤退时不仅堵塞和炸毁了苏伊士运河航道,还在红海上布设了几个雷区,这一水域还是充满了危险。
奥匈海军在国内组建了新的远东特遣舰队,由维尔莫茨。扬克尔海军上将担任舰队司令,整个舰队包括第1、第4航空舰队,第3战列舰队,第4、第7、第9、第11巡洋舰队。其中包括四艘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八艘轻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以及第4潜艇联队38艘潜艇。同时还有30多艘辅助船。
这几乎相当于奥匈海军将近一半的海军力量,从这里也能看出奥匈在战略上对于印度洋及远东的重视程度。
中国舰队将与奥匈舰队一起行动,随着两艘战列舰完成了修复和改装工程,“定海”号和“靖海”号战列舰动力系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总功率达到了180000马力,能够推动这级排水量42000吨的战舰以30节的航速在海面上航行。由于计划中的150毫米高射的研制仍然没有完成。中国海军两艘“镇海”级战列舰的副炮被拆除,换装成了八座双联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另外加装了8门单装的安萨尔多90毫米高射炮,同时加装了16座四联装40毫米伊斯莱亚高射炮和24座双联装20毫米高射炮,其防空火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中国舰队包括两艘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和四艘巡洋舰。另外奥匈海军向中方赠送了8艘“岛”级驱逐舰,另外还有12艘辅助船。其规模虽然比奥匈远东舰队小了一半,但根据评估,其实际的战力几乎已经接近于意大利舰队的水平。
英国在战前向远东派出了以两艘“复仇”级战列舰和“声望”号战列巡洋舰、“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及六艘驱逐舰组成的z舰队,这是扬克尔所要对付的目标。根据情报,日本海军也应英国人的请求向马六甲派出了一支“南遣舰队”,其中包括两艘航空母舰。
实际上,英美两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都不足,美国在菲律宾的远东舰队拥有四艘建于一战期间的老式战列舰,而英国人的z舰队也根本不是奥匈舰队的对手,甚至中国舰队都能够消灭他们,奥匈远东舰队的对手主要是日本联合舰队。
11月22日,奥匈远东舰队浩浩荡荡地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到红海。德奥联军在经历了半年的战斗后,已经完全控制了红海两岸。驻埃及和西奈的奥匈陆军航空兵为舰队派出了数十架战斗机进行空中巡逻,另外,两个航空师近450架战机也都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由于飞机的航程越来越远,从英国人控制的苏丹、沙特等地起飞的轰炸机还是有可能对进入红海的舰队进行轰炸的。事实上,奥匈军方有些过于小心了,英国在中东的空军力量并不强,而且根本没有配备中远程轰炸机。但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11月26 日,浩浩荡荡的远东舰队在驻埃及、西奈和亚丁以及驻索马里的德奥陆军航空队的保护下,安全的驶过苏伊士湾、红海进入到亚丁港进行补给和休整。
现在摆在奥匈海军司令部面前的难题是先进入到波斯湾还是直奔远东?(。。)
65、印度洋()
海军司令部从皇帝那里得到的建议是,尽可能地先扫除和占领英国人在印度洋上遍布的军事基地,最好能够吸引英日舰队前来增援。
索科特拉岛距索马里东南端的瓜达富伊角仅有不到150海里,扼守在红海入口的咽喉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本属于马赫里苏丹国所有,英国人意图从苏丹手中购买该岛遭到拒绝后,于是就强行侵占了该岛,并作为印度洋上的补给和军事基地。
索科特拉岛是阿拉伯地区第一大岛,面积大约有3650平方公里,岛上大约有30000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英军原来在岛上修建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并驻扎有一个旅的海军陆战队。由于英军已经从索马里撤退,而且英国海军预见到了可能要被迫放弃这里,所以守岛的驻军已经大部分撤退,只留下了大约一个连的防守兵力。
扬克尔原本打算先对索科特拉进行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没想到飞机刚刚抵近群岛上空,守岛的英军干脆就投降了。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索科特拉,让扬克尔感到很奇怪,等到他乘坐一艘驱逐舰登上这座海岛,就明白了英国人根本没有想到这守住这里。岛上的重要物资都已经被搬运一空,一些重要的设施都被炸毁,只是象征性地在岛上留下了一支部队。
扬克尔感觉到一丝危险的意味,有消息证实日本人已经派出了他们的航空舰队南下,足足有四艘航母,现在不知道躲在印度洋上的某一个角落等待着给他的舰队发出致命一击。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出现让海战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首先暴露目标的舰队会处于巨大的危险当中。
这和战列舰时代完全不同,那时候。率领着两艘“马肯森”级战列舰的扬克尔有着绝对的自信,打不过还可以跑,“马肯森”级的速度要比一般的战列舰快。但是现在,飞机只用一个小时就能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