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在海浪中颠簸航行。还好,由于封闭了机库的前部,汹涌的海浪还不能灌到机库中来。飞行员们已经无事可做,但值勤的舰员们还依然坚守着岗位,与风浪搏斗着。
海面上能见度很差,即使是在白天。也只能依靠灯光每隔5分钟与前后左右的军舰联系一次,以确定对方的位置。
“很好,左转65!”在航母的舰桥上,舰长陈长泰在下达着转向的命令。
站在他身侧的萨师俊不禁松了一口气,这道命令实际上意味着整个舰队开始向南转向,总算是要离开这片该死的海区了。
舰队自从离开挪威后主一直向西航行了三天,卢金斯上将选择穿越偏僻的丹麦海峡再进入到北大西洋之中。这条航路上的船很少,能够减少自己被发现的机率。自从离开挪威后,舰队就没有遇到过好天气。从小雪到中雪,再到暴雪,除了自己这支舰队,根本就没有能见到其它的任何船只,甚至是渔船。
北极区的白昼显得十分短暂,很快,整个舰队又隐没在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当中。
风雪和黑夜,提供了最好的掩护。在这样的天气里。英国人无法派出飞机巡逻,甚至一些轻型舰船也只要进入港口躲避风雪。他们从冰岛到设得兰群岛之间的警戒线如同虚设。整个舰队利用天气,在一夜之间毫无阻碍地穿越了丹麦海峡。
在经过一夜的航行之后,这支拥有二十多艘舰船的德国舰队已经驶入了北大西洋海域。气已经变得平和了许多,虽然天空中还不时在下着小雪,但这场来自极地的寒潮已经减弱了大半。
萨师俊则从天黑后,一直呆在自己的舱室里。反正自己的航母是无法作战,就是有什么意外,也只能是其它的军舰去抗着。在早上九点多,天色已亮之后,这位中国舰队指挥官的身影这才出现在了航母的舰桥上。海面的气温已经上升到了零下7度左右。虽然身上还穿着厚厚的冬装,但在舰桥内部值勤的人员已经不用再戴着手套了。
整艘军舰都在“锵锵”作响,舰官们正在用铁镐,锤子,冰铲甚至是风镐除去军舰表面上的堆积的冰雪,整个军舰上的防空火炮都结成了形状各种各样的冰柱,特别是前甲板,更是堆成了一座小冰山。
连续一天多的暴风雪对舰上的装备特别是雷达和无线电天线损坏颇多,舰上的官兵们也正在努力组织抢修之中。
“总算暖和一些了,得赶快让军舰恢复作战能力。你看那些战列舰,简直都变成了冰山!”舰队参谋长张天浤说道。
“应该不难吧,把炮口帽砸开就行了,炮塔座圈一直在活动,又不会冻上。”萨师俊说道,“我想起当年在黑龙江上的时候,整个军舰都被冻在了江里。”
“可那些防空火炮都成了冰棍了。”
“好吧,让他们赶快处理。这些飞机该怎么办?”萨师俊皱了皱眉头,中国海军从来没有在极寒地区作战的经验。
“应该把这些家伙弄到机库里去化开吧。”张天浤说,“航空部门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舰员们整整忙碌了一天,到了傍晚时分,飞行甲板已经全部被清理了出来,甲板上也重新从机库中换了一批战斗机出来,好歹算是恢复了七、八成的作战能力。随着气温逐渐变得暖和,天气也变得好了起来。
在旗舰“希佩尔海军元帅”号舰桥下部的作战室里,冈瑟?卢金斯上将则坐在海图桌前,看着航海参谋们在地图上标注着一个又一个的情报内容,并分析着整个的局势。海军部给他的作战命令是袭击那支舰国运输船队,并尽可能地吸引英国舰队主力进行增援。实际上他在扮演着一个诱饵的角色。
“我们需要选定一个地点,离英国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的话,英国人不会出动,如果距英国海岸太近,他们很容易就会逃回去,而且还能得到陆基飞机的支援。”卢金斯上将对正在标注着“希佩尔海军元帅”号航线的航海参谋说道。
“岸基飞机的最大作战半径大约是350海里,而航空母舰的作战半径也差不多也是这么远,那些远程的水平轰炸机对于航行中的军舰威胁并不大。长官!”那位航海参谋说道。
“我觉得1000海里左右正合适,军舰如果全力航行的话这些航程需要两天的时间,这样能留给我们一天半的攻击时间。”舰长林德曼上校说道,“再远了我估计英国人就不会出来了。长官!”
“嗯,1000海里……”卢金斯张开右手在海图桌上比划了一下,“好吧,我们把目标定在这里。”
此时,外面的海况依然不是很好,天空中浓云密布,天气阴沉。
正当他们在谈论着目的地的时候,通讯官送来一份电报,参谋长接过电报看了一眼说道:“长官,是柏林发来的,两架英国侦察机连续出现在格里姆斯塔特峡湾和卑尔根港上空。由于当地的天气已经转好,恐怕英国人已经发现我们已经离开了那里。”
“好吧,该来的总会要来,最好让他们发现我们。”卢金斯上将说道,“现在扩大舰队的搜索范围,这样英国人更容易找到我们。”(。。)
90、海啸(三)()
零星的雪花在漆黑的海面飘荡而下,天已经黑了下来。随着这场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继续南下,北大西洋上的气候也变得变幻莫测。护航军舰和整个船队又开始了例行的反潜紧急转向,舰首划开水面,海浪拍打着舰身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响。
在北大西洋海域,不会遭受攻击的出航对于每一位英国船员来说是一种奢望,自从法国陷落以来,仅仅在4个月的时间里,英国已经损失了269艘商船和140多万吨货物。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商船是被德国潜艇击沉的。
但随着越来越严格的护航制度的建立以及声纳、反潜巡逻机、新型深水炸弹等反潜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德国潜艇越来越难以寻觅到攻击的良机了。
众所周知,在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部队就作为德国海军的一件海上利器给协约国集团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成为令各国商船闻风丧胆的水下恶魔。德国海军在潜艇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虽然在战后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军事技术的发展有些缓慢,但德国潜艇在综合性能方面依然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但随着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落入轴心国集团手中,德奥意三国水面舰艇部队渐渐开始深入到大西洋中进行封锁和破交作战,德国潜艇部队的作战任务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由过去攻击的主力变成了侦察、监视敌人动向的先锋。
自从进入11月以后,德国潜艇司令部向各艇通报了海军部最新的作战条例:不得在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冒险攻击敌人有护航的运输船队,而是对目标进行监视,把情报在第一时间里报告给海军总司令部。
于是,从11月开始,德国潜艇部队的“战绩”出现明显的下降。当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潜艇部队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长官,我们已经到达了152号目标海区!”距离英国编号为hz…11的运输船队前方大约30海里的水域,正在执行战斗巡航任务的德国海军48号潜艇趁着夜色,悄然浮出了海面。
德国海军在一战期间总共建造了近500艘各型潜艇,在战后只保留了编号…71以后的80多艘艇和50艘b…48级潜艇。在这次大战前。德国海军只建造了5型22艘用于试验性质的新式潜艇,又从…1开始编号。实际上48号潜艇是德国海军在战争爆发后批量建造的首批60艘6c/39型远洋攻击型潜艇之一,和为中国建造的7d/40型潜艇吨位、性能相近,稍有不同的是此型潜艇装备有一门75毫米甲板炮,同时没有装备火箭发射器。
潜艇自从出航后,航海官就会根据潜艇的航速、航向等数据在海图上标注潜艇的航线和具体位置到达的时间。各国海军通用的作法都是在海图上以30x30海里的方格内为每一个海区进行数字编号,以便通讯方便。在不同的时间内,这些编号是会进行更换和变化的,在舰艇出航前。海军部都会为各舰提供三份标注有最新海区编号的海图,以供联络时使用。
“以三分之一航速前进!”正在舰桥上面的舰长舒尔茨少校听到报告后用传声筒向艇下下达着命令,“雷达开机,注意搜索西部海面!”
由于寒流的干扰,海面上波涛汹涌,海浪时不时地就会劈头盖脸浇向潜艇的小舰桥。在舰桥上值班的艇员全身裹在湿漉漉的雨衣里,警觉地搜索着附近的海面。这么做实际上用处不大,在这个时代。雷达和声纳实际上比艇员们的眼睛搜索的范围要远得多,不过大多数艇长们还是更愿意相信人的眼睛。
远处黑沉沉的。除了单调的海浪声,一无其它的动静。
自从发明了水下通气管之后,理论上潜艇不用时不时地浮出水面给电瓶充电,只需要保持在潜望镜深度就能够一直呆在水下。但实际上水下通气管有时会出现故障,而且艇员们更喜欢让潜艇在夜间上浮,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由于反潜巡逻飞机和机载雷达的出现。敌人的反潜距离增大了许多。现在,除非在根本看不到敌人的远洋进行例行巡航,潜艇指挥官们一般根本不会在白天浮出水面,除非是出现了一些故障。
舒尔茨少校在舰桥上观察了一会儿,见没什么动静。就从舰桥上滑到了下面的舱室。在脱下雨衣和外罩后,穿着衬衫坐到了餐厅的椅子上喝着热咖啡。
“长官,我们不会错过了他们吧?”航海参谋在手里翻弄着一份电报坐到了艇长的对面。他指的是英国hz…11运输编队,海军部在这一海域至少已经调集了6艘潜艇在追踪这支船队的行踪。
“应该不会,我们在附近这一带有四艘潜艇,那么一支庞大的船队是不可逃过所有声纳的监听的,除非他们又返回去。”舒尔茨淡定地说道,这么一支庞大的船队难免会出现些意外情况,航程上差个一两天是经常的事。”
“我们先攻击吗?”
“不,需要先向上报告。”
此时在灯光昏暗的声纳室里,头戴耳机的潜艇值班士官一直在关注着海里的情况。
“报告,220方位发现高速螺旋桨!应该不止一艘!”在舒尔茨刚准备回到艇长室的时候,潜望镜跟前的扬声器里传出声纳兵大声报告。
“哇呜,哇呜……”潜艇人的警报响了起来。
“准备下潜!”舒尔茨跑回了艇长的指挥位置,大声说道。
潜艇开始下潜,隔着薄薄的耐压壳,能够听到往水柜里注水的声音,艇身在急速下潜时发出吱吱咯咯的声音,令人恐怖。过了一会儿,外面的一切都突然沉寂了下来,潜艇已经完全沉入了水中。
“潜望镜长度,升起潜望镜!报告各部位情况!”舒尔茨在下达着命令。
“是的长官,深度13米!一切正常。”扩音器里传来压力控制室里的报告声,接着又是动力舱,鱼雷舱等部位的报告,一切正常。
操纵艇首和艇尾水平舵的艇员在大舵轮边注视着深度表,三副普拉特站在纵倾调整器旁边,扩音器里传出从声纳室里传来的回声测距仪的声响,有许多螺旋桨的声音混杂在了一起。
“很好。现在,再升高一米!”舒尔茨的声音很坚决,海面上的海浪很大,不时会把潜望镜淹没。他面前的潜望镜在悄悄升起,舒尔茨在操纵着潜望镜在旋转搜索着海面。过了一会儿,他的手停了下来,“乖乖,足有一百多条船。不好,快速下潜!”
舒尔茨发现突然有一艘驱逐舰离开了编队,向他们所在的方位驶来。(。。)
91、海啸(四)()
48号潜艇翘起尾巴,一头就朝着深海扎了下去。
“航向30!”舒尔茨示意站在身旁的士官收起潜望镜,在潜艇开始时候,下令进行右转。回声测距仪发出尖锐而且急促的声响,表示对手正在正在飞快地向他们这个方向驶来。
“是的,左转30,长官!”舵手的回答似乎被声纳发出的警报掩盖住了。
一艘驱逐舰从他们的左侧呼啸而来,就象一列火车在头顶驶过,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
“注意深水炸弹!”舒尔茨喊道。
只听见头顶上面发出几声沉闷的声响,声纳的声音变小了,驱逐舰驶了过去,似乎有什么东西掉进了水里。过了大约几秒钟,深水炸弹炸开了。
48号在剧烈地抖动着,还在急速下潜,就好象要坠入深渊。随着一声惊天动力的震响,整个潜艇象是被重锤砸中了似的,猛地一震。巨大的冲击波在不断冲击着艇身,艇内的舱室就好象是在闹地震似的抖个不停,艇上没固定牢靠的东西四处横飞,咣当咣当响起了一片。
不少人被撞得东倒西歪,东跌西撞,有人摔在地上,更多地人是撞在舱壁内密布的管件上面,磕得呲牙裂嘴。舱壁上本就昏暗的灯光更是忽明忽暗,如同是在闹鬼。
整个艇内叫喊声不断,乱成了一团。
舒尔茨少校虽然经验丰富,也挨过几次攻击,但从来也没有在如此近的距离上挨上一枚深水炸弹。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更深入潜下去,下潜得越深,被敌舰声纳锁定位置的几率越低。
48号下潜到了0米,这几乎已经到了潜艇最大的设计潜深。当然有的艇长说过可以潜得更深。但舒尔茨却不想再冒这个险。潜艇刚才吃了两枚深水炸弹,艇身在海水的挤压下在咔咔作响,他甚至怀疑这些外壳还能不能禁受得住如此的重压。
“好吧,现在上浮到50米!”头顶又接连传来几下炸弹的隆隆声,一声比一声远,敌人的驱逐舰已经渐渐远去。舒尔茨连忙下令潜艇进行上浮。整个潜艇摇摇晃晃,呆在200米的水下实在有些太危险啦。
情况平静下来了。
“敌人肯定装备了新式的探测装置,我们还在‘安全位置’以外,就被发现了。”副艇长库特说道。
“这是个新问题,需要尽快向上报告。”舒尔茨说道,“我们先在水里呆一会儿,一个小时后上浮,开始向外发报!”
卢金斯上将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接到了潜艇部队发出的报告,此时正好是11月30号晚上11点。
“敌人的运输船队一个半小时前在152海区。那么现在应该快进入到38区了,距离我们大约有130海里!”航海官一边把敌人的位置标注在海图上,一边报告说。
“我们应该主动找上门去,这样伦敦的海军部里,他们会煎熬一个晚上。”卢金斯上将说道,“今晚上大家就别想睡了,那么让英国人也别想睡好。”
“那些航空母舰该怎么办?”林德曼舰长说道。
“让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保护它们继续向南航行,我们只带两艘战列舰和两艘重巡洋舰!”卢金斯说道。“我们这样打上一晚,英国人准会派出他们的增援舰队!”
在黑沉沉的海面上。由70多艘运输船和10多艘护航军舰所组成的庞大船队正缓慢而有序地向东航行。天空中飘着雪花,能见度很低,执行反潜任务的驱逐舰开着探照灯在海面上来回巡弋搜索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距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近,但他们也知道这同时意味着危险也离他们越来越近。在法国陷落后,不光是潜艇。德国水面舰艇也不时窜入到北大西洋之中,相对于潜艇,水面舰船对于运输船队的威胁要大得多。
如果缺少强力的航航军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