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博塔特和博洛耶维奇感到惊讶的是,英军走在最前面竟然是炮兵。两个炮兵连的英军用牛车大摇大摆地拉着16门大炮来到了离布军阵地只有1000多米的前沿,然后不紧不慢地从牛车上面卸下火炮开始安装。
“看来他们拿我们当那些黑人土著,认为我们手里拿着的是木制的标枪或是弓箭。”博洛耶维奇都被英国人的奇兵给逗乐了。
博塔特立即下令埋伏的炮兵展开攻击,一发发炮弹在英国人的大炮之间炸开,毫无防备的英国炮兵非死即伤,只有少部分人侥幸跳到了周围的水沟里进行躲藏。而勒布却下令在这些炮兵身后的英军第4旅去接应正在西面溃退的英军第5旅。
现在他们的炮兵毫无保护。
博塔特本想下令手下乘胜追击,但布尔民团松散的组织弱点暴露了出来,他想用来进攻的米德尔堡民团却自作主张地前去支援右翼毫无损失的埃米洛民团。幸好还有作为预备队的“志愿旅”,博洛耶维奇立即下令手下主动出击,抓回了毫无抵抗力的200多个英军炮兵俘虏,并将那些大炮往回拖了500米,进入自己阵地的射程之内却放弃了。
博塔特很奇怪博洛耶维奇的命令,“为什么不把那些大炮拖回我们的阵地?”
“英国人舍不得这些东西,它们将会成为一些诱饵。”博洛耶维奇微笑着回答。
二二、大撤退()
此时,布尔人的防线却出现了极大的漏洞,东线敦唐纳的英军骑兵联队正在快速地向东北前进,已经接近河南岸的制高点赫朗万山。一但被英军占领这里,那么他们的炮兵就会对对岸形成很大的威胁。
按照作战计划在此守卫的索特潘斯堡民团却在英国人的炮击下,擅自将阵地转移到了图盖拉河弯曲部。博塔特对此极为恼火,幸好朱伯特及时带领瓦赫斯特鲁姆民团赶了过去,他们抢在英国人前面占领了这座高地。
敦唐纳在进攻受挫后,请求布勒派遣第6旅增援他拿手赫朗万山,但布勒根本没有认真考虑他的建议,他正忙于敦促第6旅抢回丢在前沿的十几门大炮。
英军第6旅被送进了死亡陷阱,在布尔军猛烈的火力攻击下,不但没有抢回大炮,而且还损失了近1500人。布尔军趁势追击,费赖黑德民团和“志愿旅”从科伦索镇西面的公路桥掩杀过去,英军第6旅全线溃散。
在激战当中,一发炮弹落在了布勒的指挥部附近,这位最高指挥官受伤,他的两名参谋被炸死。英军的指挥出现了混乱,布尔军全线反击,英军一直败退了十几公里,直到天黑时才稳住了阵脚。
在科索伦两天的战斗中,英军损失了5000多人,还丢失了20多门大炮,心力交瘁的布勒下令全线撤退,并给莱迪史密斯城内的怀特中将发了一封电报,告知他莱迪史密斯解围无望。他建议怀特将军烧掉密码本,炸毁弹药库,然后“和布尔人商量一个体面的投降条件。”但怀特决定和部下死守孤城。
1月11日,梅耶尔中校带着1000多名志愿者也赶到了莱迪史密斯前线。这次他还带来了两门240毫米攻城炮,李海顿突然想起似乎在开战之初布尔人大占优势,就是因为缺少攻城重炮而没有攻陷英军防守的两座重要城镇。
他及时地又给布尔人运来了两门240毫米攻城重炮。
两门重炮的到来让莱迪史密斯城内的英军彻底绝望,现在他们的防御工事已被摧毁,城内守军死伤惨重。1月18日,莱迪史密斯城内英军投降,8000多英军如今只剩下了不到5000,这其中还包括大约3000名伤兵。
博洛耶维奇却率领他的“志愿旅”转向了钻石城金伯利,由于缺少炮兵,威塞尔将军的骑兵部队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金伯利城内近4000名守军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已经坚守了近四个月。
2月1日,“志愿旅”拖着两门重炮抵达了金伯利,金伯利城内的形势骤然恶化。
2月7日,布尔军终于攻破了金伯利的城防,冲入城内,与守军民开巷战。
2月9日,金伯利陷落,城内德比尔斯公司储存的大笔黄金和钻石落入布尔民军和“志愿旅”手中。
更为重要的是,“志愿旅”活捉了罗得斯,这位贪财的大亨死守在城内,现在成了人质。
不过,现在的战场形势已经急骤恶化,到了2月,南非的英军总数已经增至22万人,总兵力已经是布尔人的七倍。
博洛耶维奇向斯泰因总统建议撤出妇女和儿童,但却得不到回应,大部分的布尔人舍不得抛弃家园。这些留下的妇女和儿童在今后却成了英国人手中的人质。
在英国人高出数倍兵力的紧逼下,博洛耶维奇和克龙治率领奥兰治军团保护着斯泰因总统和奥兰治部分高官且战且退,3月13日,布隆方丹被英军攻占,象征着奥兰治自治邦的橙白条旗被降下。
3月26日,朱伯特将军在指挥作战时再次落马,次日去逝,博塔特继任布尔军总司令。
梅耶尔中校接到命令干了一件“不名誉”的事,向罗得斯家族勒索高达500万英镑的赎金,在收到500万英镑的赎金已经被划入瑞士银行的指定账户上后,罗得斯被释放。
这位鼓吹大英帝国霸权,并妄想把包括环中国地带和日本等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变成英语区,并为此设立而设立罗兹奖学金的英国富翁现在财富已经缩水了一大半。博洛耶维奇却带着在金伯利抢来的价值四百多万英镑的钻石和黄金开始了大撤退。
大约1500名“志愿旅”的士兵和近两万布尔妇女和儿童组成了一支巨大的迁徒队伍,近三千辆牛车载着这些人离开了养育他们的家园。
大约有1200名志愿者留了下来,继续与英国人展开了游击战。
艰难的大迁徒,背井离乡的布尔人再次体会着一百年前他们的祖先曾经经历的苦难,这些人穿过茫茫的罗得西亚丛林和草原,抵达了德属东非。
德兰士瓦完了,虽然不屈的布尔人在继续着游击战,他们的妇女和儿童却被英国人投入到了集中营中,在1901年,大约有3万名布尔妇女和儿童死在了集中营里。
英国人的暴行引起了全世界的抗议。
后来,英国人的这一项灭绝种族的“伟大的创举”又被一个叫希特勒的同志继承并发扬光大,达到了极致。
现在,博洛耶维奇和梅耶尔已经带领着手下在返航的轮船上了,这一批后来被称之为“布尔军官团”的军官们后来大部分成了帝国陆军的重要将领。
非对称的作战方式以及布尔民团在作战时的随意性都让这些军官们见识了许多以前不曾体会的东西,而在今后的军事行动中将会更多地考虑到手下指挥官在不能完成任务时出现的意外情况。
这些都是有益的收获。
万恶的军火商们,始终都是这该死的战争的源头。
李海顿一直在为布尔人声张不平,不停地指责英国人。
伊斯莱亚公司从布尔战争中攫取了超过二千万英镑的利润,在如此巨额的利益面前,别说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就是偷偷出动军队,博洛耶维奇估计这位大公也干得出来。当然,如果他有这个权力的话。
从本质而言,海顿。弗雷德里希大公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位贪婪,一位毫无道德甚至有些邪恶的奸商。这些年来,被他坑害的国家绝对不在少数,当然大公最喜欢坑的是英国佬,因为他们最肥。
李海顿当然不会同意博洛耶维奇的观点,在他看来,自己至少比英国和法国的那些**贩子们要高尚很多,至于所使用的那些手段,啊,那也只是些商业技巧而已,属于技术的范畴。
跟在李海顿身边这几年,博洛耶维奇感觉自己也快成为一个合格的军火商了——他熟悉各种武器的性能,了解许多军事领域里的新技术,也清楚地知道各国军事装备的情况和他们的装备弱点,当然还有他们的需求。
二三、装甲舰的争论()
一九零零年的另一件重大事件就是在远东,一大帮帝国列强们合起伙来欺负那个没落的老大帝国。
李海顿对此几乎无言,那个国家掌握在一大帮愚昧落后还自我感觉良好的蠢材手里,他都不知该如何去评价。
也好,让西方人用大炮去唤醒一下他们沉睡已经近千年的觉悟吧。
他真的没兴趣理会远东的事,而且真的还挺忙。
“普鲁士人总是那么死板和教条,缺少创新精神,而且喜欢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越复杂越好。”此时在卡拉米尔城堡的海军司令部办公室里,大公正在不屑一顾地评论着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新式战列舰设计,在办公桌对面,库德卡海军少校正在向这位大公和海军中将汇报着他的德国之行和对德国战舰建造的考察报告。
在坐的还有海军造舰总监波佩尔中将和海军技术委员会的罗茨纳上校,这种地方可没有陆军出身的博洛耶维奇说话的地方,他只负责记录。
英国的报纸已经在宣传德国人所造成的威胁,这只是一种手段,最初只是用以掩盖他们由于他们在布尔战争中由于巨大的战争花费而造成的国库空虚和经济衰退,只是为了欺骗普通民众,但慢慢地他们自己都开始相信这种谎言了。
事实上德国皇帝根本无意与英国人对抗,甚至反而有些期待与英国结成一个同盟。很可笑的想法。英国人只是在纸上画了个陷饼,威廉二世就准备把它吃下去,甚至不惜摧毁了与俄国人本来已经缓和的外交关系。
英国人所谓的英德同盟实际上是不想让德国人插手布尔战争,威廉皇帝信以为真,果断地抛弃了对他满怀期待的尼德兰人后裔。
“普鲁士人从来就没明确的海军战略,这群来自柯尼斯堡的乡下佬根本不懂什么是海军战略,只会被英国人牵着鼻子走。”李海顿继续在嘲讽着他们的盟友们,当然,他不会说是德意志人,只是针对那些来自普鲁士的容克贵族,也就是那些拥有着无数土地的乡下土财主们。“英国人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刺激着普鲁士人的神经,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登基庆典上把德国人的一艘二等巡洋舰安排在了他们最强大的君权号身边,一八。九八年的基尔运河开通仪式上,竟夸张地派出了四艘强大的战列舰。他们成功了,德国人跟在他们后面造起了战列舰。”
李海顿说这些话只是在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这是由于他与费迪南大公之间的矛盾和争执——关于帝国海军最新的造舰计划:皇储费迪南希望建造战列舰,而李海顿却主张建造成装甲巡洋舰。
两位大公的争执却极大地影响了帝国海军的建造计划,本来按计划已经开工的四艘“哈布斯堡”级战舰的设计工作还没有开始。
“按照议会通过的预算,这四艘军舰的排水量只能在9000吨左右,而皇储阁下的要求是装备240毫米的主炮,这样只能装备两门主炮,而且还得削弱装甲。”波佩尔将军说道,在他看来,费迪南与李海顿之间争执的焦点只在于主炮的选择,皇储要求装备尽可能大的主炮,而弗雷德里希大公的想法则是宁肯多装备两门口径较小的主炮而获得更高的航速,这位已经成为海军中将的大公对于双联装炮塔的偏爱人人皆知。
被削弱了装甲的“哈布斯堡”级只能是一艘装甲巡洋舰,这点不可否认,当然名义上它可以被叫成战列舰。但如果按照李海顿的想法,装备了两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塔的战舰就只能是艘巡洋舰。
“如果皇储坚持要装备240毫米主炮,那么排水量就必须要增加到12000吨以上,这是原则。”李海顿强调说,“我不想让一艘抗着大炮的战舰象一名裸。体的勇士一样。”
他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军舰上装备过重的舰炮,势必要削弱装甲,这样的防护似乎连轻巡洋舰上装备的150毫米舰炮都抵挡不住。
可以说一艘军舰设计方面的三个要素:火力、速度和防护,李海顿更看重的是速度和防护,也就是生存方面的因素。因为总的来说,相对于假想敌法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奥匈帝国海军处于劣势,况且他一直还把英国人当成潜在的敌人。
“那样肯定要追加预算,但是议会很难通过海军的追加拨款计划。”波佩尔说道。
“这是他的事,如果他不能说动议会,就只能按照我的方案执行。”
李海顿的方案是为阿根廷人继续建造的“加里波第将军”级的改进方案。
自从18。95年开始的智利-阿根廷边界争端所引发的两国海军竞赛已经延续多年,自伊斯特里亚造船厂为阿根廷人建造的四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回国后,智利海军在实力上完全处于下风。
为了扭转劣势,智利海军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排水量在12000吨的战列舰——“宪法”号和“自由”号。而作为对智利人的回应,阿根廷方面迅速与伊斯托利亚造船厂又续签了一个补充购舰协议:续购两艘“加里波第将军”级装甲巡洋舰的改进型。
罗茨纳中校主持了这两艘军舰的设计工作,引用了部分李海顿的思路——优化水下线型,取消了撞角,另外就是首次采用了稍稍外倾的高干舷舰体外形设计,这有助于提升军舰的适航性和拥有更大的甲板设计空间。
这两艘军舰被阿根廷人命名为“里瓦达维亚”号和“莫雷诺”号。
为阿廷人建造的装甲巡洋舰开始尝试在大型战舰上装备“伊斯莱亚式”高压小水管蒸汽锅炉,不过动力系统依然采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总功率为16500马力,能够使这级巡洋舰达到21节的航速。
现在这两艘战舰已经开始在船台上铺设龙骨,预计在1904年的8月即可完工。
费迪南大公终于与李海顿达成妥协方案:他同意在“哈布斯堡”级上只装备8英寸主炮,并安装蒸汽轮机,但李海顿承诺必须在帝国海军下一级战舰上装备240毫米主炮,并且优惠百之三的建造费用。
三艘“赞塔”级侦察巡洋舰在1900年远东对清国的“八国干涉战争”中大出风头,作为世界上第一艘装备了蒸汽轮机的远洋舰船,它在海面上31节的高航速令各国战舰望尘莫及。它们所装备的强大动力装置引起了各国海军的关注,伊斯莱亚斯泰尔动力公司从此进入到世界著名的发动机制造商的行列,并因此获得了不少订单。
一向骄傲的北德意志人也终于肯低下高昂的头颅,向他们一向瞧不起的奥地利人的造船厂学习经验。
二四、新概念()
在费迪南大公的支持下,1903年2月,帝国议会终于通过了四艘排水量为12000吨的“皇帝”级战列舰的海军预算,并要求装备上280毫米主炮。不是历史上的三艘,是因为匈牙利人表示既然自己承担了百分之三十的舰船建造费用,那么必须有一艘战列舰在匈牙利的造船厂建造。海军部将四艘战舰的建造订单分摊给了帝国仅有的四家大型造船厂:的里雅斯特的伊斯莱亚造船厂和皇家造船厂,波拉的海军造船厂和阜姆的多瑙造船厂。
战舰的设计工作由波佩尔海军工程上将为首的海军技术委员会主持,李海顿则担任四艘军舰的建造工程总监。
在确定设计方案时,李海顿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采用‘全重型主炮’的设计如何?”李海顿说道,他开始向海军技术委员会的成员推销他已经与波佩尔上将和罗茨纳上校讨论过多次的新设想。这种方案是由意大利海军设计师库尼波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