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国风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朝帝国风雨-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18章 忽必烈建立元朝阿里不哥夺位() 
第18章忽必烈建立元朝阿里不哥夺位

    蒙哥汗死后,忽必烈接替了汗位,执掌了蒙古的政权。那时姚枢和廉希宪等人,正担当着重要职务,他们都是文武全才,上马能领兵杀敌,下马能快速起草通告,忽必烈的文官智囊们就根据大汗的命令起草长篇通告,张贴在城墙和交通要道上,颁布天下,告诉天下百姓说:

    蒙古的文字与汉族的文字不同,在忽必烈当大汗以前,只有元太祖成吉思汗与汪罕的历史事件,被记载入历史典籍中,然而文字也很简略,不符合规范,到现在才开始制定正规的法律文书,因此专门进行重新收录,以便流传于世。

    我认为祖宗开创了元朝的基业,通过南征北战,统一了四方,武功和威名都兴盛起来了,但是文治的才能却非常缺乏,五十多年来,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大概是时间有先后,办事有缓急,创建天下的大事业,并非一个圣明的圣人和一个开明的王朝就能完备的。

    前任皇帝在位的初期,曾经雷厉风行,真是大有作为。忧国和爱民的心情和愿望,虽然自己本人非常迫切,十分尊重贤才使用有能力的人,尽管如此,还是没有恰当地任用应当任用的人。刚刚尊重了夔门的贤明老师,却造成了鼎湖那里哭泣的有用人才。这样的用人不当的遗憾,永远也不会终结。

    等到我长大成人,长期率军征战,渡过长江以后,我本来想继续深入宋国,扩大战果。但是听说国家中,发生了皇帝死亡的大事,全军为之忧伤,百姓为之惊骇,诚惶诚恐,朝不保夕,不得安宁。我因此感到非常恐惧,就率领铁骑归还故国,处理紧急事件。

    到目前为止,危险的局面虽然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国境之外的敌人还没有完全被征服,因此我在此召集会议,集思广益,以便制定出更良好的规范。没有想到的是,各位皇族和王公大臣,竭力推举我担任大汗的职务,管理国家的万里江山,许多皇族和公王公大臣,没有听到召唤就到来的也大有人在,不谋而合推举大汗,治理国家的也大有人在。

    人们常说,国家的君主大权,不能久久地空着,这是上天寄予我们的重任,我们不能让他出现暂时的空虚。我们寻求今天还存在的太祖的亲生子孙中,前任皇帝的母亲和弟弟队列里,从贤明和年长的角度来衡量,只有我一个人合适。

    我虽然在长期的征战之中,经常都保存着对军士和百姓仁爱的念头,广泛地施舍和接济众生,也确实具备当天下主人的心胸和才能。上天总是帮助那些贤能的人,人力是无法与他相抗衡的,祖宗的遗训,延续国家权力的典章,都全部存在,我们岂敢不遵从!我们只能听从上天的安排,受到推选成为继承大汗的人。

    我虽然经过坚决谦让,反复多次,但是恳请我的人却思想越来越坚定,态度越来越诚恳,他们甚至誓死如归,以死相对,我实在难以推托。这些语句也许过于夸张,并非完全真实。在各位王公大臣的推举下,我接受了各位的盛情,不很情愿地登上了大汗的宝座,担当了大汗的职务。

    其实担当大汗的职位是没有多少趣味可言的,现在国家动荡不安,政务非常艰难,我担任大汗职务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若履薄冰,每天都提心吊胆,胆战心惊,不知所措,非常担心无法把政务处理好。

    我认为当每位帝王在开始临朝执政的时候,都应该要有远大的眼光,订立许多新的法。我们应该不断变革,国家才能焕发生机,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今天,我们一定对民众广施仁政和恩德,而不是一味地空口说大话。现在国家内部虽然保持了较为长久的和平,但是我们不能得过且过,而应该首先考虑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丰衣足食。

    哎呀!我们遍观历史就可以知道,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我之所以能当大汗,也是上应天命,则皇亲贵族对我的重托,列祖列宗的希望和规矩,我怎能忘记?我将永远牢记在心中。

    从现在开始,我将竭尽全力,处理好国家政务,让人民安居乐业,获得新生,如果有所想不到和做不到的地方,请各位皇室宗亲王公贵族,中外的文武大臣,和我一道同心协力,提出建议,弥补我的过失,竭尽全力帮助我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我今天在此向国内官员和民众,向世界各国民众,郑重宣告,坦诚说出我的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充分体谅我的内心,了解我的苦心!

    忽必烈的这篇通告发布以后,又仿照中国自夏朝以来建立元年的历史惯例,确定当年为中统元年,以后以此类推。他对这件事也专门发布了通告。

    我们蒙古的祖先,以强大的武力平定了四方,以高尚的道德对待各位王公大臣。现在朝廷刚刚创立,很多典章制度都很不完善,还没有来得及制定和完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制度必须进行变革,促使国家政治体制不断完善。我既然获得了皇位,就应该大展宏图,研究和继承历代圣人的良好传统,继承和完善前代已经制订的制度。

    今天我国设立元年,表示新纪年的开始,昭示人们,蒙古的国运长久,蒙古的帝王将永远传承下去,直到千世万世,永不断绝;我们启用新纪年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帝王的意志,体现天下太平,同是一家的观念。

    我们建立元年,是根据儒家的经典春秋的记载,昭示正宗皇室的开始,体现上天和自然更新的开端,是为了显示皇族的权威,便于对国家的治理,所以就决定庚申年五月十九日为新元年,即建立为中统元年。

    我知道担当大汗是我国纪元的开始,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健全建立相应的历史纪录,因此在朝廷内部必须制定出总括全局的章程和法规,在朝廷外面设置相应的官职处理各种政务。我们仍然以兴建有利于国家的事业,消除危害国家的弊端为第一要务,弥补过去我们不足的方面,让我们国家逐渐兴旺起来,因此特地颁发这道诏令。

    哎呀!掌管国家的大权,必须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建立相应的年号,广泛地施行仁政,总想与时代不断地进步和更新。在此我宣布言辞恳切的通告,以表示竭尽全力治理好国家的心愿。我的所有大臣和民众,都应该体谅我的内心,同心协力,治理国家!

    忽必烈建立元年决定下来以后,就命令制定官僚制度。过去成吉思汗从朔方发迹时,各部落都处在野外之中,那时设置的官员非常简单,最重要的官员叫做断事官,兼兼任掌管政务和刑罚,统领军队的军官叫做万户官,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官员称呼。后来又仿照金国的制度在全国设置了行省,以及元帅和宣抚等官员。

    到忽必烈当大汗的时候,他命令刘秉忠和许衡等人,制定了朝廷内和朝廷外的官员制度:总理政务的官员叫做中书省,掌握兵权的官员叫做枢密院,考核政绩的官员叫做御史台。

    其次还有寺、监、院、司、卫、府等级别。朝廷外的官员有行省、行台、宣抚、廉访等名称,管理民众的官员,分为路、府、州、县等级别。

    官员都是全职人员,有固定的朝廷工资收入,一般都是大由蒙古人担任正职官员,汉人和南方人为副职官员,从此元朝的官员规模,就已经创建完备。这叙述好像无关紧要,不过对我们下面继续叙述各种官职非常有用。

    蒙古朝廷正在非常混乱的时候,忽然报告说忽必烈的小弟弟阿里不哥,也居然在和林宣布自己当了皇帝。原来阿里不哥听说宪宗已经死亡,就分别派遣心腹人员,更换了军队里的将领,还联络了宪宗的几个儿子,以及定宗察合台的子弟,召开了库里尔泰大会,自己号称大汗,当上了皇帝。命令部下刘太平和霍鲁怀等人,把消息传达到燕京。

    没想到廉希宪已经先到了京兆,派遣人引诱和逮捕了刘太平和霍鲁怀等人,把他们秘密处死在监狱中。六盘山的守将浑塔噶,正在率领军队接应和林政权,廉希宪来不及向忽必烈请求命令,就命令总帅官汪良臣,率领秦、巩等各路大军前往征讨。

    忽必烈知道后也非常支持廉希宪的军事行动,派遣亲王哈丹,率领军队前来会合,击毙了叛乱将领浑塔噶。廉希宪明知自己有功,却反其道而行之,给自己定罪,说是擅自命令和派遣将领,调动部队等罪状。忽必烈并没有治他的罪,反而下令嘉奖他,赠送给他金虎符,用以调动军队,管理秦和蜀两地行省的政务,忽必烈自己却统领军队攻打阿里不哥,和他在锡默图那个地方交战。

    阿里不哥不是忽必烈的对手,战败后就逃走了,忽必烈就带领军队回到了原来的住地,后来听从了刘秉忠请求迁都燕京的建议,他在位五年后,又改中统年号为至元年号。后来又建立国号为元,这也是秉忠所拟定的。为此忽必烈还专门发布了一个通告:

    我遵从上天的命令,因此在四海之内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优雅的名称,以继承历代帝王对国家的统治。这是从远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不是我今天才有的独创。况且在远古的唐时,人们说那时动荡不安,后来的尧就给他确定了一个恰当的名称。远古的虞时,人们说他快乐幸福,后来的舜就因此给取了一个相应的名称。到了大禹兴起的时候,后来的汤就给他他恰当的评价,从夏朝到殷朝时,随着时世的变迁,社会都在进行不断的变革,并不是完全仿照古代。

    虽然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是时代需要而建立了国家,都不是因为个人和朝廷的利益而制定出相应的称呼。秦朝之所以为秦朝,汉朝之所以为汉朝,都是根据发起的地点而命名的。隋朝之所以为隋朝,唐朝之所以为唐朝,都是根据当时接受的封地命名的。他们都是遵循当时百姓见到和听到的习惯,采取权宜之计制定焉的,如果真正公正地评价,那些名称都不无缺点。

    我们蒙古的太祖圣武皇帝成吉思汗,掌握着大权而从朔方发起,以他的威武勇猛而登上皇帝的宝座,威震四方,攻城掠地,占领了广阔的土地,国家版图的广阔,历史上绝无仅有。

    因此许王公大臣朝拜宫廷,郑重提出申请,说明既然我们已经成就了建国的大业,就应该早日决定一个优雅的名称。从自古以来的典章制度来说,完全是理所应当的,我怎能够违背!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国号为大元,就是采取中国古代重要典籍易经乾元的意思,从此全国臣民,不论高低贵贱,都知道名称的真正意义。

    我一个的意志就是天下所有人的意志,因此体谅我仁慈的内心,万事都是在不断变革的,时代的变迁完全是为了适应民众的需要。哎呀!根据意思而决定名称,固然并不是为了过于显示虚名。

    我们考虑的是便于永久的流传,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来之不易的建国大业。我再次祈求上天,保佑我们共同享有美好的朝代名称,国家从此永远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我们叙述以后的故事,就称呼蒙古为元朝,又因为至元十六年,忽必烈汗消灭了宋朝,统一了中国,他死后他的庙号被称为世祖。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19章 贾似道引火烧身忽必烈南下攻宋() 
第19章贾似道引火烧身忽必烈南下攻宋

    元世祖忽必烈当上皇帝后,为了转移注意力,麻痹宋朝,派遣翰林侍读学士官郝经,作为国家的正使臣,翰林待制官何源和礼部郎中官刘人杰作为副使臣,到宋国进行谈判,建立友好关系,不过是施放烟雾弹,拖延时间,为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准备。

    当时的宋国是少师卫国公贾似道,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秋壑,是宋理宗时手握重权的大臣。浙江天台藤桥松溪人。他是贾涉的儿子,他的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贾涉死时,贾似道年仅11岁。端平元年,即14年,他作为官二代,被朝廷授予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即18年考取进士,进入朝廷为官,为宋理宗所看重。

    贾似道是台州人,他是制置使贾涉的小儿子,倍受宠爱。他少年很落魄,经常游手好闲,参与赌博,惹事生非,个人的道德和操行都很差。他因为父亲的关系才得以当上嘉兴司仓的官职,从而进入仕途。

    他有一位长相姿色出众的姐姐,进入皇宫当上了皇妃,很受宋理宗的宠爱,不久就被封为贵妃。在贵妃的帮助下,贾似道获得机会到皇宫里去,接受皇帝的询问,贾似道在皇宫生病时,贾贵妃对他百般照顾,在皇宫里为贾似道熬制汤药,为他治病。

    贾似道因为是皇亲国戚,受到格外照顾,多次获得破格提升,不久就被提升为太常丞、军器监。贾似道受到皇帝的宠爱,有恃无恐,行为更加放荡,毫不检点,经常整天在妓院嫖宿,放纵享乐,即使到了晚上也通宵在湖上的妓院里游荡,长期夜不归宿。

    贾似道的姐夫宋朝皇帝宋理宗,对贾似道的放荡行径,也心知肚明,曾经在夜晚在城楼上登高远望,看见西湖中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时,情不自禁地指着远方的灯火,对左右的随从说:“这时我的宝贝小舅子贾似道,一定在那里鬼混。”

    第二天随从去询问,果然如此,朝廷便委派京城市长史岩之对劝告贾似道,叫他收敛放荡行径。史岩之知道贾似道靠山很硬,以后必定发迹,他见风使舵,多栽花,小栽刺,在皇帝面前不断地为贾似道说好话,他报告皇帝说:“贾似道虽然难免有一些少年气习,但是他头脑灵活,学识渊博,是一个大用之才。”不久后贾似道果然被派往澧州作知州。

    淳祐元年,贾似道改任湖广总领。淳祐三年,升户部侍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淳祐五年,以宝章阁直学士的职称,担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任江西路安抚使。他官运亨通,一年之中,再次升任京湖制置使,兼任知江陵府,调度赏罚,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淳祐九年,贾似道升任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淳祐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统领两淮政务,那年他才三十多岁,青春年少,春风得意。宝祐二年,贾似道升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位高权重,声势显赫,炙手可热。监察部门对贾似道也非常惧怕,由于谈论过他二位部将过失,因此被迫离职。

    孙子秀新任淮东总领,外间忽然传说,贾似道从中作梗,密奏皇帝否决任命,丞相董槐感到非常恐惧,急忙请求更改任命,皇帝却说完全是无中生有,董槐始终心怀恐惧,终于没有任命和派遣孙子秀,由与贾似道友好的陆壑代替了孙子秀,由此可见,人们惧怕贾似道是多么的严重。宝祐四年,贾似道升任参知政事。宝祐五年,贾似道升任知枢密院事。宝祐六年,改任两淮宣抚大使。

    在西湖风景区中,宋理宗给贾丞相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庄园,奇花异草、穷极奢华、占尽胜景、然而取名为“后乐园”。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脍炙人口,却被昏君奸臣滥用如此。贾府与皇宫隔湖相对,早晨听到上朝钟声,贾丞相才下湖。船系在一条粗缆绳上,绳端连着一个大绞盘,行走不必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