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这几天的观察,维克多认为周琅是一名合格的会计,因为周琅三天来将教堂的账目理的清清楚楚,水平相当不错,因此他才愿意推荐,而神父的推荐,东印度公司是乐意给一个面子的。

    中国人讲究圈子文化,并认为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其实西方人更讲究人脉,在二战之前,西方世界基本上所有的晋升渠道都是被上等阶层垄断的,就连美国那种缺乏贵族文化和传统精英阶层的移民国家,普通人想从正常体系中往上攀爬,都是需要有介绍人的,比如二战名将布雷德利如果不是拿到了州长的推荐信,他是不可能进入西点军校的。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被抨击的体无完肤,但在公平性上却比西方始终要靠谱的多,至少中国古代寒门出贵子的机会,比西方穷人通过努力成为贵族的机会要大得多。后来中国的文化名人许多还抨击高考制度,很多吃瓜群众跟着瞎起哄,假如真的取消了高考制度,试问穷人还有多少通过考试进入名校的机会呢?恐怕名校中会挤满了了可以轻易拿到各种文化名流推荐信的富家子弟,而穷人恐怕连见到那些名流的机会都没有。

    西方世界一直没有诞生出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将推荐制度一直延续了下来,但他们慢慢将这项制度完善了起来,推荐人往往较为负责,并不会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亲戚就随便写推荐信,而是会认真考察,将真实情况写入推荐信中,一旦被推荐人情况不属实,最后作为社会名流的推荐人的名誉往往也会受损。

    所以在推荐周琅进入东印度公司工作之前,神父维克多是认认真真考察过周琅的,确认周琅可以胜任一份普通会计工作。

    离开教堂正式去履职之前,维克多邀请周琅陪他一起去参加一个舞会,一个庆祝舞会,周琅十分乐意去,因为东印度公司高层官员都会参加,因为这是一场庆祝战争胜利的舞会,英国人打赢了第三次迈索尔战争。

    这场胜利极为辉煌,他们不但击败了印度南部最大的对手迈索尔王国,夺占了对方一半领土,让对方赔偿三百万英镑,最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战争,他们终于搬开了迈索尔王国这个阻挡他们向南印度扩张的绊脚石,又通过夺取迈索尔的国土,将他们在印度占领的领地练成了一片,因此这场战争极具战略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印度人在征服印度过程中,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周琅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战争双方,他心中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实力,立刻就给予了更高的判断,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在他心中形成了清晰的具体细节。

    迈索尔王国并不是自己之前想象中的菜鸡,而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对手。

    印度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理名词,表面上有莫卧儿帝国,事实上地方割据严重,这种分裂的状态下,小势力有机会通过激烈的竞争而强大起来,犹如西方国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强大一样,迈索尔王国最近几十年就扮演了这个崛起中的角色。

    迈索尔王国这些年在强力国王海德尔的掌控下,进行了大量的革新,对传统封建贵族施行屠杀政策,把贵族的土地分配给他的军官,从而打造出了一只忠诚度极高的軍队,用利用忠于自己的军队建立了统一的赋税机构,加强了财政实力;接着利用强大的财政势力,组建新式军事力量。迈索尔聘请欧洲教官训练军队,建立以步兵为主,骑兵、炮兵为辅的西式军队,仿照欧洲军队设立野战医院,建立侦察队,实行统一指挥。

    这样的軍队迈索尔有五万多人,纪律严明,战术灵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强大的行政和军事机构支撑下,迈索尔王国不断扩张,吞并了几乎整个印度西海岸,打通了迈索尔去阿拉伯海和经营香料生意的道路,成为英国在南印度最大的政治和商业竞争对手。

    结果就是双方先后爆发了三次战争,前两次都算是胜负未分,第三次终于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周琅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判断,一只模仿西式軍队建立起来的五万大军,怎么看都比同时期的满清軍队强大的多,要知道鴉片战争中,英国几千人就从南到北,从珠江打到了长江,切断了漕运,第二次鴉片战争甚至直接攻入了北亰城,所用兵力也不过万人。

    这种程度的军事差距,已经不是个人勇武或者将领灵机一动的智计百出所能够弥补的,周琅很确信,历史继续发展下去,英国人一旦腾出手来,鴉片战争的结局不会改变。

    那么他能改变这一切吗,很难,但这种困难,却让周琅异乎寻常的感到兴奋。

    舞会很热烈,觥筹交错,周琅很善于社交,他在舞会上左右逢源,除了从对取得的胜利十分骄傲的军官口中得知了一些战争的详情外,他也跟大大小小十余个东印度公司高级官员进行了交谈,对方对他也颇为好奇,神秘的中国人身份给他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帮助也很有限。因为这种因为好奇的原因,还无法让周琅跟这些官员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总督级别的高官,那都是众星捧月,他依然无法找到机会接触。而他也不急于往总督身边挤,那种渴望跟最高层搭上关系,从而平步青云只是新入职场的菜鸟不切实际的幻想。

    周琅最用心的,其实是跟自己的上司,东印度公司的财务官乔纳森,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秃顶男人,伦敦金融家族出身,父亲和兄长都是伦敦金融家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有这层关系他在东印度公司的职场相当顺利,而他对前途也早就失去了野心,最管兴趣的是女人和红酒。

    周琅很好的迎合了长官兴趣,将自己记忆中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当然也包括中国女人点评了一番,还探讨了对于法国和意大利红酒的品质区别,俩人关系很快变得融洽起来。

    参加完舞会,见过了自己的上司,确定了报到时间后,周琅就算正式加入了东印度公司,从这一刻起,他跟英国东印度公司同床异梦的勾搭也开始了。

第3章 周琅的计划() 
舞会次日,周琅正式进入东印度公司总部工作,他的职务是会计,但很遗憾,他负责的并不是什么核心业务,甚至没有他自己曾经设想过的,东印度公司跟中国之间的贸易业务,显然英国人目前并没有,也不可能将他当作核心职员,另一方面也说明,跟中国的贸易,是具有相当分量的,在东方仅次于跟印度之间的贸易。

    周琅的工作说起来很低端,他负责东印度公司跟周边几个印度市集之间的账目清理,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业务,业务量不大,利润微薄,但十分的繁琐,涉及的货物都是一些针头线脑之类的低价值商品,可是商品门类却多达上百种,极其容易出错。

    这本就是一个交给新人,而且是用来打压新人的业务,可周琅却做的清清楚楚,他没有丝毫抱怨的将所有的工作都能按时完成,为此他多次主动加班,这让他的上司很满意,当然只限于他部门的上司,至于更高层次的上司,目前根本不可能关注到他这个小职员。

    周琅所在的部门很小,就是负责加尔各答本地的贸易,还不包括港口转口贸易,因此包括经理在内也只有七个人,其中一个还是秘书。经理是一个苏格兰平民,以平民身份混到他这个层次,基本上也就到头了,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秘书来自爱尔兰,据说之前的工作是女仆,她现在做的事情,大概跟之前也没什么两样,最重要的工作是为经理泡茶和冲咖啡。

    另外还有两个提货员、一个资料员和一个库管,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了周琅之外,都是来自英国的白人,跟上层人物不同,全都是平民身份,都做着繁琐但没什么难度的工作,可值得一提的是,领取的薪水却异常丰厚,周琅几乎可以肯定,这个部门创造的收入绝对抵不上他们领取的薪水,因为就连刚刚进入公司的周琅,就领着一份年薪两百英镑的薪水,这放在此时的满清,比一个县令的正经工资都高。

    不过这放在东印度公司并不算什么,因为在伦敦总部的一名普通文职人员,年薪也都在三百英镑左右,来到印度工作的,还有可观的补贴,而一个普通英国工人此时的年薪还很难达到五十英镑。

    如此高的薪水,当然不可能是普通商业机构能承担的,事实上此时的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远洋贸易,跟后市的硅谷高科技公司性质差不多,都是处在先锋领域,高工资对应的是高营收以及低水平的员工数量,在东印度公司伦敦总部的职员也只有一百多人,每年的营收近五百万英镑,因此单个职员创造的收益极大。

    在印度的雇员虽然数量更多,但大多数并不是正式雇员,绝大多数都是军事人员,只有少部分是欧洲雇佣兵,收入水平比正式职员更高,大多数是领着低廉薪水的印度本地佣兵,俗称印度土兵。

    大概是看在神父的面子上,或者是因为所从事的工作属性更具技术含量,再或者是物以稀为贵,鲁迅先生留学日本的时候感受到自己受到优待,作为这个时代在印度的中国人周琅大概也受到了这种优待,结果周琅的工资标准是跟白人等同的,工作满一年后,他将领取四百英镑的年薪。

    不过周琅不可能等那么久,他来东印度公司可不是来发财的,更何况领取一份体面的工资也称不上发财,他想办法加入东印度公司是希望以这个强大的组织为跳板,通过这里来实现他的计划。

    他的计划很宏大,很有野心,他要改变世界,改变历史,但他现在得先安顿下来。

    第一天上班,他就预支了一个月的薪水,他得先找一处住处,不可能一直住在教堂里。

    拿着东印度公司的薪水在加尔各答生活,好比后世拿着美国工资在中国生活一样惬意,周琅可以在这里过着优渥的生活,但对于目前还没有任何积蓄的他来说,还不可能太奢侈,至少住在加尔各答核心富人区还是只能想想。

    加尔各答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英国人将其建设的很好,沿着胡格利河,用石头修建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两旁都是欧式建筑,由于是英国印度领地的首府,所有这里的行政官员和公职人员颇多,事实上如果刨除数万士兵,这里的人口还不到五万。

    加尔各答的前身是三个印度村庄,被英国人从印度政府手中购买了管理权,此时还能看到三座村庄的影子,现在是三处印度人聚居区,加尔各答没有城墙,防御工事一个是城堡,比如1700年建成的威廉堡,另一个则是环绕周围的一道壕沟,称为马拉他沟,是为了防备马拉他人的,现在这条沟是加尔各答的边界。

    不管怎么说,英国人全力打造的加尔各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外观上,都远超葡萄牙人经营的澳门。而澳门已经在葡萄牙人手里两百多年了,加尔各答被英国人实际控制,充其量也只有半个世纪,而且直到三十年前,英国人在这里依然处于弱势,胡格利河对岸的法国人和荷兰人贸易据点时常对加尔各答形成威胁,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更有力量,1756年的时候,甚至因为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修建防御工事,印度人可以可以直接占领加尔各答,将所有英国人都投入监狱。但1757年的英国人就夺回了这里,并且打赢了对印度人的战争,之后占领了整个孟加拉,至此英国人才算彻底掌握了加尔各答。

    因此英国人建设加尔各答的时间,其实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尤其是1772年加尔各答被指定为英属印度的首府后,英国人才开始大力建设这里。用了二十年时间,英国人就将加尔各答发展成一个超过十万人口的大城市,远超此时的澳门。

    这一方面是英国也葡萄牙新老两大帝国的实力体现,另外一方面也是各自重视程度的问题,澳门只是葡萄牙人全球贸易的一座普通据点,尽管因为跟中国的贸易利润丰厚,可能地位稍微特殊一些,但葡萄牙人从来无法完全掌控澳门。英国人则不一样,他们真的是在用建设一座首都的心态来建设加尔各答的。

    但这种建设局限于英国人居住区,东印度公司没有兴趣改善印度人聚居区的环境,客观上让加尔各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处,英国人区和印度人区。东印度公司加高了英国人区的地面以免被洪水定期淹没,建设了排水系统,还搬来了围绕教堂的一整套英国式公共体系,有邮局,有警察局,有政府机构等等。

    英国人区建设了壮观的公共建筑,印度人区则任由印度贫民聚居,形成一处处贫民窟。因此加尔各答的英国人区号称宫殿之城,印度人区则称为黑镇。

    英国人区的核心区域,诸如靠近河边的河景房,或者靠近总督府、教堂的区域,豪宅比比皆是,周琅目前还没有能力住进去,但他至少要住在白人区,至少这里可以享受到干净的供水,并非他耽于享乐,其实对他来说,即便是白人区的居住条件也没什么吸引力,跟后世绝对无法相比,居住在白人区的好处是,他可以更接近白人上层,更接近东印度公司的权力中心,而这是他要实现计划必不可少的。

    找房子没那么容易,虽然这里有专门做地产生意的中介,但合适的并不多,而且大多数是出售,而周琅买不起,他只想租,除非他愿意去贫民窟买一个窝棚。

    几经周折,一周后,他才找到了一处略微满意的房子。一处位于白人区边缘地带的二层洋楼,房主是东印度公司的一名船长,这座房子本是一个荷兰商人的,商人欠债破产,将房子抵给了船长。

    可是因为太靠近贫民区,一直没有卖出去,船长本人每年只在加尔各答做短暂的停留,在卖不出去的情况下,也能接受出租。问题还是有,那就是周琅无法一次性预付全年的租金,船长也不可能按月收租。最终经过三次繁琐的商谈,在周琅答应船长下次来加尔各答的时候,将全部租金一次性支付完全,同时船长委托了当地一个经纪人来按月向周琅收租之后,才算定下了此事。

    房子之前船长住过,因此可以直接入住,周琅迫不及待的就搬了进去,他担心长期在教堂中,很快就会让神父失去耐心,一旦失去了宗教这层纽带,对他在加尔各答立足是十分不利的。他也不是不可能皈依,但他总担心扯上宗教之后,会有麻烦,除非他能看到远超这种麻烦的利益,否则他不会松口。但教堂他还是一定回去的,每周他都回去,因为礼拜日的时候,东印度公司的高层一定会去。

    船长的豪宅两层十四个房屋,还有一个小院子,前面的阳台正对胡格利河,房屋以北是一条水沟,水沟那一边就是杂乱的贫民窟,据说以前是一个印度村庄,一条水沟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这么大的房子,一个人住不来,光是收拾就足以让他头痛了,所以周琅还雇了一个人,一个印度人,正是救过他性命的维木拉。他答应每个月给维木拉三英镑,维木拉很满意这份“高薪”工作,更满意的是工作性质,仆人可比收尸人等级高的多。

    雇佣一个仆人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而是实际的需要,因为周琅真的很忙。白天繁琐的工作并不需要他浪费多少精力,他曾经是考取过高级会计证书的,而且从恒河中逆流到这个世界,给他带来了一些异乎寻常的变化,其中最早发现的一个情况是,他确定自己变年轻了,从外貌上很容易分辨这一点,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