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轨吩咐张辽在此修筑一座小庙,把这尊金佛供奉起来。

    周兴不解,暗问李轨:“你真是吃饱了撑的,把这金佛熔了,咱们就发了,宋家没了金佛指不定明天就沉海底了,兵不血刃战胜强敌,多好的事呀。”

    李轨笑道:“做人目光要长远一点,区区一百斤黄金,嗯,当然也不少,但比起将来,这些都是小钱。”

    小庙因陋就简,三日之内竣工,李轨题写“镇海庙”,悬挂于门楣。

    又过了一天,前方斥候突然来报,说在大王岛上突然浓烟滚滚,好像失火了。

    张辽大喜,请示李轨要来个趁火打劫。

    李轨道:“敌情不明,稍安勿躁。”

    这大火自清晨一直烧到半夜,直到第二天才熄灭。

    李轨对张辽说:“你找一条船,我们上岛去。”

    张辽大惊,他手上只有十几条小船,百十个水兵,搞搞侦察,乘火打劫什么的还行,真要正面硬磕,他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所以他坚决反对李轨上岛。

    贾诩微笑道:“将军自有主张,安远无须多虑。”

    张辽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给李轨找了一条船,点起全部水军护送李轨上岛。

    大王岛距离沓氏县约四十里,半日即到,却见这岛上的水寨、码头、屋舍荡然无存,全被烈火化为一团灰烬,受此连累,连北山背风处的树林也被烈火烧为平地。

    张辽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跟宋家死磕这么久,也没能让宋家屈服,为何李轨只是修了座小庙就把宋家给吓跑了呢?

    张辽不敢去问李轨就向贾诩请教,贾诩反问他;“昔日,宋家败走之日十分狼狈吗?”张辽道:“从容退走并不狼狈。”

    贾诩笑道:“既不匆忙,为何把这么重要的东西落下?”

    张辽道:“先生的意思是”

    贾诩道:“宋家人很聪明,知道离开了大陆只能沦为海盗,所以他们就留下了这尊金佛。将军若将之熔化,便是不许他们投诚,若是不熔化,那就有得谈。”

    张辽道:“嗨,这帮人,肉全给心眼吃了,若要投降过来便是,何必扭扭捏捏。”

    贾诩嘿道:“杀孽太重,上岸不易啊。”

    辽东四大家族里,李轨对詹家的打击是最狠的,因为詹家跟他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你死我亡的关系,其他四家情况就有所不同,赵家可以改造,宋家其实也是可以改造利用的。只是宋家做海盗多年,杀孽太重,得罪的人太多,若无好的机缘李轨是不敢接受他的投诚的。这一点宋家也心知肚明,所以就用金佛为题,给李轨布置了一道作业。

    李轨的答案表明他内心并不排斥宋家归顺,只是囿于情势暂时还不能接纳,宋家得到这个承诺之后就焚烧了大王岛基地,与李轨暂时脱离接触,以待将来。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李轨登上沓氏县东门城楼,眺远脚下的船塘和远处的大海。一时觉得心胸开阔,一股豪情自心底涌出。

    “多好的地方,搞成这个样子,我有罪啊。”

    一旁的贾诩笑道:“摧毁旧的,再造一个新的。这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李轨道:“先生休要安慰我,张辽搞禁海令,我是到了沓氏才知道。辽东虽然是我们的,却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这一切都是没有先生坐镇带来的恶果。当初我就不该让你去新昌县,那时候我脑子里就是一团糊涂浆。”

    贾诩道:“论政务练达,我不及凌子亚,主公要统筹全局,当用凌子亚,我为辅佐。”

    李轨呵呵一笑,他知道贾诩这样的名士是不屑处理那些细枝末节的,而凌嵘却很擅于处理这些琐碎,当然说到统筹全局还得是贾诩,凌嵘的出身和学识注定了他站不到那个高度。

    李轨不是没想到这一层,只是担心凌嵘走后,周府一个人镇不住常平镇,万一常平那边有所闪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贾诩看破李轨心迹,劝道:“主公人在辽东,当以辽东为重,若分身两处,难免让人猜疑,反倒不美。”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李轨大喜,立即下令召凌嵘到襄平,主持辽东政务。

    同时解除禁海令,允许百姓回乡,奏请朝廷改沓氏为旅顺县,没有其他意思纯粹是为了自己好记。

    本章完

第65章 郭勋的困境() 
李轨本来还想去西安平县转转看看,这县城地处鸭绿江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却未能成行,因为他接到了郭勋主簿颜阊寄来的求救信。

    颜阊不仅是郭勋的主簿,也是他的外甥,还是他的得意门生,关系非同一般,颜阊的信那就是郭勋的信,只是有些事郭勋不便说出口让颜阊代笔而已。

    颜阊在信中说郭勋的堂弟郭赏,也就是那位曾帮助过李轨跑官的郭司农在朝堂争斗中被人暗算落马,而今丢官罢职坐了牢,受此牵连,郭勋的荣升之路也被彻底封死。

    而今幽州盛传朝廷将治郭勋的罪,使者不久就会要到幽州来,受此影响,黄巾余孽开始蠢蠢欲动,伺机报复郭勋。

    颜阊告诉李轨,他的一个妾侍是郭勋家的厨娘,早上上街买鱼,明明买的是两条鲜鱼,回到家后却发现变成了一只被剥了皮的老鼠。

    篮子里还有一封信,说什么这次剥的是家鼠,下次就要剥郭府君这头大硕鼠的皮。

    前不久,郭勋陪夫人出城进香时,途遇惊马,差点酿成惨剧。

    颜阊请求李轨无论如何要来一趟,劝郭勋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李轨览信大惊,与贾诩商议。

    贾诩道:“所谓黄巾余孽纯粹子虚乌有,黄巾已败,纵有残余,又岂敢向刺史发难?我看是有人不想郭公再待下去,要轰他走。”

    李轨道:“先生所言极是,盛传今上龙体违和,朝中暗流涌动,幽州也非化外之地,是有人迫不及待想要抢班夺权了。郭公待我天高地厚之恩,他有难,我不能坐视不理,我意立即赶赴幽州,这里就拜托先生了。”

    贾诩知李轨为人忠义,多劝无意,便道:“请主公一切以大局为重,来日方长。”

    当下李轨带上赵云、周兴、曹默、太史慈,连夜赶赴幽州救急,以贾诩为辽东留守,凌嵘副之,管亥、张辽掌军。

    “前方是道关卡,盘查的极严,说是为了收捕张纯。”

    “扯淡,张纯此刻正在乌桓境内休养生息,没事跑这来做什么?你请他们守关的过来,我有话问他。”

    李轨一行便衣出发,一路只住客栈并不惊动官府,遇事用钱开道,绝不暴露身份,却在将出辽东属国时被一道关卡拦住,守卒如临大敌,居然不肯收他的买路钱。

    李轨觉得十分可疑,就让周兴把守关的小校叫来问问。

    那小将起先也不肯说,一包沉甸甸的黄白之物放在他手里后,他的态度明显好多了。

    “公孙将军追击乌桓残余进了辽西,屯驻不走,辽西那边供应粮草不及,发了两句牢骚居然就被扣留了,上面担心他犯境,所以才如临大敌。倒不是在下故意跟几位为难,实在是上峰严令,不敢不从啊。”

    那小将又劝李轨道:“几位若是去幽州公干,不如走海路,免得麻烦。”

    李轨笑道:“那就有劳小哥为我们寻一条船,定有重谢。”

    小将道声好说,当即吩咐一名贴身小卒去唤来一名船夫引荐给李轨,众人商议了船费,又谢了小校,当即改走了海路。

    七日后,李轨一行在广阳郡泉州县境内登陆,弃船上马连夜向蓟县进发。

    这日黄昏众人来到蓟县城南三十里的一处驿站,李轨身上带有一封辽东属县的关防,驿将见他年轻,只当他是辽东来幽州公干的小吏,就在他面前摆起了老资格,吆三喝四的。

    周兴看了不忿,正想怼他两句,却被李轨止住。

    李轨叫周兴买了两瓶好酒请他,那驿将喝了点酒,嘴上就没了把门的,被李轨牵着鼻子走,把他肚子里知道的那点关于幽州城里的存货统统倒了出来。

    这其中少不了吹牛皮的成分,但干货也不少。

    这些做驿将的,干的是迎来送往的活,官虽不大,消息却最是灵通。

    李轨由此得知,在他跟辽东四大家死磕的这段时间里,幽州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影响最大的便是刺史郭勋失权。

    早前郭勋内定要入朝为官,为了酬答地方实力派对他在任期间的支持,郭勋做了一系列的安排,这本是官场潜规则,若是他能顺利入朝,这便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许诺完了,安排完了,人却没能走成,这就尴尬了。

    到此刻他只是名义上的幽州最高军政首长,实际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不仅下面的人不再买他的账,连身边的幕宾也走的差不多了。

    郭勋的失权酿成了一系列的恶果:

    公孙瓒看准时机,提前结束蛰伏,卷土重来。

    他借口渔阳境内黄巾残余未曾肃清,引军进入渔阳,在距离幽州城八十里处筑堡自守,名为防贼,实际是窥视幽州动静,搞的幽州城内风声鹤唳,坊间盛传公孙瓒将在郭勋走后率兵进城接管蓟县。

    而蓟县是邹靖的地盘,一山不容二虎,势必会有一场龙争虎斗。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伙还是先闪为妙。

    其次,失去郭勋的压制后,上谷都尉胡群现在变得很活跃,他一面大肆招兵买马,一面把军队拉到居庸关前耀武扬威,向幽州施压。

    胡群虽有实力,却远离权力核心,在历次争斗中都处于下风,所以他希望能在幽州权力更替之际得到更多的好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邹靖不再是郭勋的拥趸。

    虽只是一郡都尉,却因地处要津,邹靖在幽州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是历任刺史笼络的对象,前任刺史刘焉,现任刺史郭勋,都着力笼络其为己所用。

    邹靖也是个聪明人,对历任刺史都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且因敬佩郭勋的德行,他对郭勋的支持又远胜前任,是郭勋在幽州最强有力的依靠。

    此前,郭勋曾向邹靖许诺在自己离任之际推荐他将出任广阳长史,为升任太守积攒最宝贵的一份资历。

    但现在郭勋被不冷不热地晾在了幽州,他的许诺也就成了一句屁话。

    邹靖若是个胸怀宽广的人,自会体谅郭勋的不易,但可惜他不是,他不仅心胸不够宽广,还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有人告诉他郭勋其实不一定非要留在幽州,以他的人脉,他完全可以进京去请罪,以退为进,为自己争取主动。

    他留在幽州就是不诚心,就是不顾大局。

    邹靖信了这些话,对郭勋疏远起来。

    正是这一重大变化,才导致了隐身在暗处的幽州土着豪门如此肆无忌惮。

    他们打着黄巾余孽的幌子百般威胁郭勋,让他早点滚蛋,他们好浑水摸鱼捞取好处。

    “幽州这地方,水深的很呢,刺史、太守、都尉那都是浮在上面的油花,看着好看而已,真正掌控地方的还是那些土着豪门世家,咱们郭府君就像一块石头压的他们出不了头,他们当然不乐意啦,憋着坏要整人家呢。听说了吗,上次郭府君的夫人上街买菜,有人在她篮子里塞了一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一只剥了皮的死耗子。”

    “错!死耗子有什么好怕的,是一个被剥了皮的死婴。”

    “啊,居然这么猖狂?!”

    “可不是,那伙人对郭公恨之入骨,巴不得他马上就死呢。”驿将抹了把嘴,叹道:“我在幽州待了大半辈子,伺候过五任、六任刺史,郭公是最勤政爱民的一个,深得百姓爱戴,可惜有些人跟咱们不一条心,非得要他死。”

    驿将眨巴眨巴眼,醉意朦胧的对李轨说:“你们进城要是能见着郭公,一定劝他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留得有用身,还要造福百姓呢。”

    李轨笑道:“我人微言轻,如何能劝动郭府君呢。”

    那驿将指着李轨嘿嘿笑了两声,白眼一翻,身子一歪,终于醉的不省人事。

    李轨心里很沉重,这就是郭勋目前遇到的困境。

    一个没有了爪牙的老虎还不肯离开山林,下场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轨决定二日一早就进城,劝郭勋急流勇退,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次日一早,天刚刚蒙蒙亮,李轨正在洗漱,驿站忽然来了一队官差,一个个紧衣束带,背背公文袋,吵吵嚷嚷,要驿将准备水、马匹和早饭,闹哄哄的吃完后便一哄而散。

    李轨见这些人形迹可疑,便让周兴去打听。

    不多时周兴回来,面色煞白,惊叫道:“不好了,昨夜城里出大事了,郭府君和太守刘公让黄巾余孽给害啦!”

    李轨听闻此讯脑袋嗡地一阵乱响,半晌缓不过劲来。

    本章完

第66章 夜袭救人() 
原来就在昨晚三更前后,两支黄巾军分头潜入刺史府和太守府,把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都给刺死了。

    城中一片混乱。

    今日黎明后都尉邹靖在两府官员和地方大族的支持下宣布暂时代行刺史职权。

    刚才那些官差就是奉命宣达这个消息的。

    郭勋的死彻底打乱了李轨的计划。

    这个时候他再进城弄不好会被有心人诬陷为凶手。

    这事听着很玄幻,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太守、长史守土有责,无缘无故的跑来幽州干什么,而且这边一来,那边就出了那么大的事,根本说不清的嘛。

    他如今也是幽州的一方势力,想除掉他的大有人在。

    这就难保有人会暗中放冷箭。

    李轨道:“我们去常平镇。”

    周兴惊道:“这个时候你不跑还要去常平,这不是自投罗网吗?依我看,咱们沿原路返回辽东去。将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李轨苦笑:“发生了这样的事,不消半天时间泉州港就会被封锁,片帆不得入海,咱们靠什么回辽东?”

    赵云道:“主公所言极是,与其做疑犯被人搜捕,倒不如去常平镇。常平镇有我们的兵马,他们也奈何不得我们,等风头过去,再回辽东不迟。”

    计议未定,就有一群当地的捕快闯了进来,吵嚷着叫驿将准备饭食。

    李轨见状便带众人从后门走,也是运气不好,恰有一个捕快出后门小解,遥见李轨一行行色匆匆,便拦截盘问,被周兴一拳打倒在地。

    这一来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众捕快齐声呐喊围追过来。

    太史慈道:“主公先走,末将断后。”

    李轨点头,众人先走,约在三十里外一处河边相会,众人先到,太史慈却迟迟不来,周兴惊道:“八成是失手被擒了。”

    赵云道:“子义武艺不在我之下,岂会被捕快所擒?”

    周兴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正大光明的放对当然不怕,那若人家玩阴的呢,这帮捕快手段黑着呢。”

    赵云跟太史慈关系很好,急着要回去救人。

    周兴道:“子龙,子义是你兄弟,也是我朋友,不过现在回去那就是蠢蛋。第一咱不知道他在那,第二,咱们就这几个人,怎么救人?”

    曹默道:“周兴说的对,子义若是被俘,咱们一定会把他救回来的,但不是现在,现在咱们要护送主公去常平镇,这才是重中之重。”

    赵云望向李轨。

    李轨道:“这伙人自南向北而来,眼圈泛红,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