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靖道:“你忘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了吗,他留在长安为大卫效力,他的兄长诸葛瑾却在东吴做官,资历深,德行好,深得孙权的信赖,昔日陆逊未出茅庐时,多得诸葛瑾提携举荐,有恩于他,陆逊也一直以师长之礼待诸葛瑾。你立即去求诸葛均,让他跑一趟,跟陆逊好好听谈谈。”

    郭佚听了这话又急躁起来:“如此迁延,只怕丕儿他…已经遭遇不测了。呜呜。”

    胡靖道:“你呀真是方寸大乱,糊涂了。陆逊是个聪明人,他把丕儿围困的水泄不通,但迄今为止并无一次大的惨烈的进攻,为什么,外面说他是在引诱郭淮,想全歼我军主力。我却不这么看,他这么做其实在奇货可居,等着咱们的使者上门,好讨价还价呢。”

    郭佚相信了这套说辞。

    她立即起身去见诸葛均,拜请他写信给诸葛瑾,请诸葛瑾务必跟陆逊交代一声,请他务必高抬贵手,不要伤害李丕,则一切条件都好谈,贵妃娘娘以祖宗名义发誓一定会尽力满足他的要求。

    郭佚签字画押的这封信很快就落到了李轨的手里。

    秘书郎班成用特殊手段打开了书信,呈给李轨,李轨没有接,而是让读给他听。

    他闭着眼睛听完这封信,只是微微一笑。

    他跟郭佚真是想到一块去了,李丕被围鱼头台后,他已经责令内军厅着手跟陆逊联系了,内军厅的渠道多的很,倒不必非要找诸葛均这一条,但郭佚的思路本也没有错,由诸葛家做媒介跟东吴的高层搭上关系,让他们给陆逊试压,最终达到营救李丕的目的。

    在如何营救李丕的问题上,李轨的资源和手段显然要丰富的多,他授意内军厅绑架陆逊的亲人,以要挟陆逊不得伤害自己的儿子。

    陆逊为东吴主帅,战争开启后,孙权就把他的家眷送到吴郡监押了起来,因为孙权觉得建业太过靠近敌占区并不是很安全,而吴郡地处腹地要稳妥的多。

    建业城内埋伏有很多内军厅的精锐,而且距离江北大卫控制区也仅仅一江之隔,大卫的江南水师是个渣渣,没能力打破长江杀到江南,但运输几支小分队渡江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所以孙权的判断没有错,建业并安全,要想确保陆逊的家眷不被敌人绑架俘虏,还是把人送到吴郡去比较合适。

    吴郡城里内军厅的势力就弱小的多,怎么才能把人从重兵防守的宅邸里揪出来呢。

    内军厅的一干人可伤透了脑经。

    芈林决定亲自去江南走一趟,具体操办这几件事。

    这时节诸葛均也到了建业城见到了他的兄长诸葛瑾,兄弟俩年岁相差很大,诸葛均很小的时候诸葛瑾就外出游历了,中间回来过几次,也都是匆匆一唔,很多年没见了,彼此的音容都快淡忘了,但血浓于水,手足相见依然抱头痛哭了一场。

    诸葛均道明来意,拿出贵妃郭佚的书信。

    诸葛瑾没有接,他问兄弟:“李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吗?”

    诸葛均道:“李轨爱民,对官吏苛严,但不暴虐,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诸葛瑾道:“与刘玄德比如何?”

    诸葛均道:“先帝不及李轨有福。”

    诸葛瑾于是拈须大笑,看了郭佚的书信,对诸葛均道:“这女子好生强势。”

    诸葛均道:“宠冠六宫,是个女强人。”

    诸葛瑾又看了眼书信,却摇摇头,说:“刚火太旺,不是什么好事。”

    对诸葛均说:“陆逊以学生之礼待我,但这件事关乎两国命运,我的话他未必能全听的进去,我可以给他写一封书信,鱼头台那边或能缓一缓,如何救人,如何救人还需另外想办法。”

    诸葛均拜谢。

第330章 诸葛亮的来信() 
陆逊现在也很苦恼,他虽然围住了李丕,但郭淮这个年轻的老狐狸却并不肯上党,围点打援的计谋落空了。

    鱼头台上的李丕怎么处置呢?

    这段时间他收到了很多书信,有催促他尽快下手的,有劝他不要莽撞行事的。

    让他惊奇的是诸葛瑾、诸葛亮都给他写了书信来。

    诸葛瑾叫他以大局为重,三思后行,怎么做,没说。

    老头子心眼多,在哪都不会留下把柄给人逮。

    但字里行间却是劝他暂缓动手,看看形势再说。

    这当然没有错,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诸葛亮的书信却就锐气十足了。

    陆逊看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诸葛亮在信中跟陆逊说李丕是大卫皇帝李轨着力培养的接班人,因为不够稳重所以落入了您设下的罗网里,您有权力杀了他,也有权力俘虏他羞辱他,并威胁他的父亲,但我以一个盟友和老朋友的身份告诫您,您果然这么做了,对东吴绝对是一个灾难。

    一旦李丕不能晋位太子,承继大统,那大卫最有希望做太子的只可能是在李沁和李建中间选一个人。大卫建国不久,内外形势不稳,李轨不可能选一个幼子为太子而让全天下忧心,他会让李沁当天子,将来继承他的江山。

    果然是这样,那么您的麻烦就来了,当年您负责的秘密组织在洛阳设计陷害李沁的事,李轨不可能不知道,就算当时不知道,现在不知道,等吴国败亡自会有人让他知道。李沁一旦做了太子,李轨一定会把这件事公之于众,为太子洗白污点。

    那么问题来了,李沁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将来向谁来讨还?

    他一定会打着为大哥报仇的幌子残酷对待江南的百姓,到时生灵涂炭,这是谁的罪过,难道不是您的吗?

    所以何去何从,还请大都督三思而后定。

    陆逊望着信笺,半晌无言,他在执掌大都督之前,曾为吴郡名士,年轻时受到权力的蛊惑参加了孙坚组建的一个秘密组织,曾短暂潜伏在中原。

    那时候李轨的地位尚不稳固,众人觉得害死李沁断了李轨的继承人,会动摇李轨的根基,而且还会让他们内部陷入互相猜忌的泥潭。

    所以陆逊亲自策划并指挥了在洛阳北郊陷害李沁的行动。

    当年这么做完全是在一种使命的驱使下,目的是搞乱李轨内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以为这件事已经被人遗忘了,没想到还是被诸葛亮给翻了出来,诸葛亮在信里说的很客气很隐晦,其实就是想告诉他,这件事李轨未必知道真相,但他却是知道的,如果自己不照着他的意思去办,那么他一定会把这事捅给李轨。

    到那时……

    陆逊打了个寒噤,如果自己真的把李轨苦心栽培的继承人给毁了,下一步他一定会百倍千倍的报复。

    他想到了孙权,在苦心栽培的继承人孙登死后,这个老人那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

    那时节,自己固然是首当其冲,性命不保,祸及族人。

    更有千千万万的江南百姓也因此遭受劫难。

    那么悄悄的把李丕放了?这显然也不现实,自己苦心设计把李丕困住,上下都盯着呢,这个时候谁敢放水就是与整个东吴为敌。

    这是自己万万担当不起来的。

    何去何从呢?

    陆逊苦思了一夜,终于有了计较。

    ……

    这期间为了营救李丕大卫朝廷进行了总动员,淮南大都督李典也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这一天从事引来两个人,一个叫贺远,一个叫贺近,乃是堂兄弟两个,两个人在东海上干些一本万利的小买卖,他们走私的不是军械,因为他们没胆,也不是走私私盐,因为没钱,他们走私人。

    大卫的人在大卫犯事了,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给他们哥俩一笔钱,他们负责把人平安地运送到江南,反之亦然。

    这种人跟搭救太子爷有什么关系呢,李典欲待不见,但转念一想,又把二人召了进来。贺远、贺近兄弟倒是快人快语,他们自承想投效在李典门下谋个出身,条件嘛,就是帮助李典运送一支突击队在江南的某个地方譬如吴郡境内登陆。

    李典心里咯噔一下,但不露声色,反而冷笑道:“凭你们一次你能运几个人?”

    贺近道:“八十人。”

    李典冷笑道:“区区八十人过去……送人头么?”

    贺远道:“只要大都督肯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愿意说服东海十三寨的弟兄投军报国,冒险助军,运送两千人在吴郡登陆。”

    李典道:“两千人也不济事,至少得五千人。似你们这些人,恶事做绝,想要清白,不为朝廷出大力那是痴心妄想。”

    贺远、贺近兄弟嘀咕了一阵。

    贺远道:“请大都督赐皇榜一札,好让船上的弟兄们相信。”

    李典当即书写了一份手札交给二人,许登陆成功之日,赦免众人的罪过。

    二人大喜,立即回去准备。

    贺家兄弟其实是一大帮海盗派来跟李典谈判的代表,这帮海盗的实力倒是不可小觑。且他们中亦有高人,过去南北敌对,他们游走于两国之间混口饭吃,如今大卫百万大军压境,江南危若累卵,一旦大卫平定了江南他们到哪吃饭?统一之后的朝廷能不派兵清剿他们?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投奔强者谋个出身了。

    也就是李典资历老,胆子大,换成一般将领还真不敢答应他们呢。

    私自跟海盗勾结那可是重罪啊。

    ……

    这期间东吴内部却又发生了一些动荡。

    孙登死后一年,在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孙权册立了新的太子。黄龙十二年的初夏,孙权立其三子孙和为太子。

    这却引起了孙权的另一个儿子鲁王孙霸的不满,兄弟俩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被迫分班站队。

    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人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则支持鲁王。

    孙吴内部的分裂给了李典以可趁之机。

    初夏时的吴郡美的像一座天堂,华灯初上,城西湖上就响起了靡靡之音。数十艘华丽的画舫飘在碧水上,把湖面照的跟白昼相似,湖边夜出纳凉游玩的市民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郡的繁华尽在这一地。

    突然之间,城东烽戍上燃起了火警,说是有一支生力军突袭了吴郡东门。湖边的游客有些惊慌,一些人开始回城躲避,但更多的人却不以为然,今年收成不好,常有海盗自海上来劫掠,这些海盗很凶狠,杀人如麻的,但实力不济,一般就几十人,最多几百人,一群乌合之众是无法攻破坚固的吴郡东门的。

    而且吴郡的城南和城北都有兵营,也无须担心他们绕道过来劫杀。

第331章 大乔小乔() 
“官军很快就能驱散他们,姐姐无须忧心。”

    吴郡城中最繁华的地带莫过于府前街一带,但论尊贵则莫过于北三街,那里距离治所很近,是富贵名流云集之地,但还有一个地方论尊贵绝不亚于北三街,只因居住在这的人太过低调,所以声名不显。

    这是一所一等一的宅院,位于小竹桥的核心地带,高墙深锁一园的翠绿,大门紧闭,门口有四个穿短装,拿长棍的仆奴守卫,不远处的街面上还有带甲的官兵巡弋,这里的主人很低调,低调到绝大多数吴郡的土著都不知道她们的真实身份。

    她们就是名满江南的大乔和小乔。

    这所宅邸从外面看是一所,其实中间有一道高墙,将之分为两处。

    当年孙策和周瑜情同手足,比邻而居,后来孙策继承孙坚的将军之位成为江东之主,就搬离了这里,但大乔还时常回来住住。孙策死后,大乔就搬回了这里。周瑜死后,小乔也定居于此。姐妹俩守着一个老乳母相伴度日,冷冷清清,却也独得一份安宁。

    昨天晚上大乔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群衣衫褴褛的骷髅鬼自东方而来,撞击她的院门,厉声嘶吼,着实把她吓坏了。

    早上她把这件事说给小乔听,小乔吃了一惊,她告诉姐姐自己也做了类似的一个梦,但梦里不是骷髅鬼,而是一群骑着大鱼的恶人。诡异的是这些大鱼居然长着两头大长腿,跑起来的样子就像一群狂奔的肥鸡。

    梦境如此不祥,二人都着了慌,倒是乳母卓氏很有主张,她一面下令家人谨守庭院,一面向地方官府报告,请求多派人马来看护。

    地方官哪敢怠慢,立即派了一队人马过来在附近巡守。

    也亏得卓氏的这份见识,否则大乔小乔一定会遭遇不测。

    这天三更时分,五千卫军在十三家海盗的配合下突袭了吴郡东门,一举得手,数千人呐喊着杀入城中,守军当时就草鸡了。

    贺近为自己能成为带路党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吴郡人,知道城里哪些地方的人有钱且容易抢。

    小竹桥一带多的是隐居的大户,这些人不愿意张杨,所以家里的护院不多,容易抢,而北三街那边虽然富贵名流云集,但那里的人个个行事张扬,仗着有钱有势,恨不得个个家里养一支军队,人少了根本弄不过他们。

    所以城破之后,贺家兄弟一溜烟的就到了小竹桥。

    这里静悄悄的尚未受到什么波及,而北三街那边早就打翻了天。

    “就这两户人家,低调奢华有钱,而且家里的男人都在外面干事,只留几个女眷在家,容易抢。”

    进城前几天,贺家兄弟派了两个精细的弟兄潜入城中踩点,毕竟他们已经多年没有进城,毕竟小竹桥的这些人家也都是大户人家,气势上虽然低调,但也不那么好弄呀。

    所以这情况工作务必得做扎实了,可不容有一点差错。

    “你可搞清楚了,弄错了咱这几十口子可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嗨,哥,你咋那么胆小呢,打不过咱们跑就是了,咱们是来抢劫,又不是来攻城的,没有军法制裁。”

    “说的也有道理哟。”

    抢劫开始,街面上的那几个巡逻兵几个回合就解决了,护院的武师倒是很难缠,这些家伙居然个个武艺精强,而且忠心的不得了,好在他们人不多。

    门终于打开了。

    众人的眼睛亮了,果然是低调奢华有钱的人家啊,瞧这宅子的格局,这柱子,这砖石,这排水沟,这……

    “喂,小子,你胆子不小啊,敢挡我们的路,知道爷是什么来路吗?”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这地方不是你们该来的。”

    “好大的口气,你是什么人?”

    来人冷笑着亮出一面旗帜。

    “看清楚了没有,这是大都督的调兵令。”

    “调兵令?大都督?哪个大都督?鲁肃,吕蒙,还是周……”

    贺远惊讶的合不拢嘴了,东吴的大都督有好几个,最有名势力最大的当然是周瑜啦。

    那是孙策的拜把兄弟,是当今皇帝的周兄公瑾。

    贺远咽了口口水,连忙拱手道赔笑道:“误会,误会,实不相瞒,我们兄弟过去也是大都督麾下的兵,只因大都督去世后不为官长所容,所以被迫下海为寇,既然是大都督的宅邸,我们这就走,告辞,告辞。”

    一群海盗很有礼貌地退了出来。

    门关上了,贺远还保持着鞠躬道歉的姿势。

    “哥,你是怎么啦,被一面破旗帜吓成这样。周瑜,都死好多年了,现在谁还记着他。”

    “住口,大都督的名号岂是你能说的,他虽死了多年,军中的势力有多大,党羽有多少你能说的清吗,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能捏死咱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