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边假意提了几个条件,让使者回去告知姜维,先将他稳住。

    张郃以为如此就万无一失了,哪知道姜维也非浪得虚名,他用的这一计谋原本就是个分瓣梅花计。

    一瓣是派使者劝说张郃起事搞乱李轨统一蜀地的全盘计划,张郃能被说动那是最好,万一旦劝说不成,那就用另一瓣计谋:挑拨张郃和李丕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忌,最好打起来,他好从中渔利。

    所以不要说内军厅安插在成都的耳目本来就很厉害,就算内军厅在成都的势力为零,李丕也会知道这件事,因为姜维必须要让他知道。

    李丕闻讯大惊,若此刻张郃叛变,则成都和蜀地不复再归大卫所有,而且还要连累自己被他扣作人质。

第312章 我是冤枉的() 
夏侯楙劝李丕道:“前次张郃设计陷害你,被你识破后恼羞成怒,索性破罐子破摔,竟与姜维暗中勾结,此事万不可掉以轻心,需得当机立断。”

    李丕道:“他若有心造反,我能奈何?”

    夏侯楙道:“眼下看,他们也是刚刚才接触,暂时还要竭力隐瞒大王,大王可快刀斩乱麻,趁其不备下手除掉他。”

    李丕朝门外看了一眼,脸色很难看。

    他这次南下只带了十几个人,张郃却有三万兵马呢。

    夏侯楙道:“无须调动兵马,只需将他引来便可。我随从里就有两名力士,足可斩他。”

    李丕又犹豫了一会儿,把牙一咬,说了声:“好,干。”

    得到李丕的授权后,次日夏侯楙找了个借口将张郃约到自己的公署饮宴。

    因为使者的事,张郃对李丕很防范,但对夏侯楙的防范心理就轻的多。而且夏侯楙到了成都之后一直邀请张郃饮宴张郃都没有答应,张郃想借此机会先把夏侯楙稳住,这样真有个什么事也能有个缓冲。

    张郃欣然应约而来,夏侯楙迎出大门,热情见礼,手拉手往里走,张郃为示诚意身边卫士不多,走入二道仪门内就被过滤的所剩无几了。

    到了内宅正堂外,张郃抬头看见李轨,只见他全身披挂腰间悬刀,不由得大叫一声,转身要跑早被身后跟着的一名武士踹翻在地。

    左右将他擒住。

    张郃大惊,叫道:“大王,你这是做什么?我何罪之有?”

    夏侯楙喝道:“张郃,你心里没鬼跑什么?”

    张郃怒道:“夏侯楙,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陷害我?”

    李丕斥道:“陷害你,你自己做了什么事,心里没点数吗?我问你费普是怎么回事?”

    张郃脑门青筋直炸,费普的事李丕是怎么知道的?

    这下自己麻烦大了,说不清了。

    “说不出话来了吧?费普已经把什么都招了。张郃,你个背主之徒,还有何话说?”

    到了这一步张郃只能大叫冤枉,说要解释,夏侯楙道:“休要听他胡言狡辩,左右刀斧手何在,将这背主的逆贼斩了。”

    刀斧手挥刀便砍,李丕大惊,拦之不及。

    埋怨夏侯楙道:“他好歹是国家大臣,你这样杀了他,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夏侯楙提着张郃的人头笑道:“贼首不除,如何脱身。大王休要再犹豫,立即随我出城暂避。”

    李丕哈哈大笑,道:“夏侯楙,你个胆小鬼,区区一个张郃他能反了天嘛?我不信将士们会跟他走,随我去他兵营,我要接管三军。”

    夏侯楙心中冷笑,李丕还真是天真呢,张郃这样的统军大将,怎能没几个死党,一旦知道张郃横死,他们不跟你拼命才怪,你以为你是皇帝儿子就了不起啦,那帮货杀红了眼,皇帝老子来了也白给。

    “护送大王速速离开,快。”

    夏侯楙一声令下,左右架起李丕就走,一行人从后门出,门外早就备好了快马,赶在张郃死党发觉之前逃出了成都。

    张郃死的不明不白,军中死党哀伤悲愤,怒气冲天,就在城中烧杀抢掠起来,四处搜捕李丕和夏侯楙。

    剑门关外,姜维屡屡失信于张辽,使得张辽对此人已经有所提防,恰好李轨又有密诏到军中,提醒他要防止姜维、魏延主要是姜维反水。

    于是张辽用了一计,他接连邀请魏延来军中饮酒,隔三差五的就给予厚赠,甚至亲赴魏延营中巡视。

    姜维和魏延本来就互相猜忌,得此情况更加警惕。

    张辽趁机派一支小分队装扮成魏延的禁营在姜维大营周围窥探,姜维闻讯大惊,疑心魏延跟张辽合谋要算计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向魏延发动进攻。

    此时蜀国已经灭亡,军士都不想再打仗,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魏延率先挑事更不得人心,一场混战,姜维大败,丢下军马独自逃命。

    张辽趁势进驻剑门关,魏延见大势已去,遂死心塌地归顺了大卫。

    这时候张郃被杀,李丕失踪,张郃麾下叛乱的消息传来。

    张辽大惊,立即点起兵马赶赴成都。

    荡虏校尉李岛听闻弟弟李丕失踪,忙率一千骑兵飞驰前往救援,恰在半道撞见了李丕。李岛埋怨李丕轻信谣言,误杀忠良,李丕闻言默默无语。

    夏侯楙刚要解释,李岛断喝道:“你这自以为是的蠢货,你到处挑拨是非,有何好处。前日我妹说成亲之后你从不去她屋里,不尽夫妻之礼,却是何道理?”

    夏侯楙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李丕闻听姜维兵败潜逃,对李岛说:“张郃是忠是奸,需得找到姜维,否则便是一盘糊涂账。”

    李岛以为有理,遂入告张辽,请求派重兵追捕姜维,以防止他再度兴风作浪。

    张辽早就把人派下去了,姜维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如何敢掉以轻心?

    十日后,姜维落网。

    他是假扮成一个商人准备过关去益州郡时被税吏抓获的。蜀汉投降后,双方的军事敌对状态一时没有解除,官吏赴地方接管磕磕碰碰,很不如意,但税吏们却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各处关隘。

    大卫的税吏专业水准那是相当的高,一眼就识破了姜维的真面目,直接给逮了起来。

    在郭淮的授意下姜维未能活着见到张辽。

    张辽表面有些不爽,但心里其实是感激郭淮的。

    郭淮对张辽说:“大王年幼,处事急躁了一点。但张郃私自收留姜维使者,事后又不及时禀报,也未见得十分清白,此事还请将军如实禀报陛下知道。”

    张辽反问郭淮:“你要我如实禀报,我该怎么禀报,说张郃将军中了姜维的诡计被咱们这位大王给误杀了?堂堂的灭蜀第一功臣就这么含冤沉雪了吗?”

    郭淮讪笑道:“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此事一旦闹大了,对大王固然不利,对将军您也十分不利,还望将军三四啊。”

    张辽当然知道这件事闹大以后的后果,他苦思了一夜,第二天升帐时宣布张郃与姜维暗中勾结,意图袭占成都自立为王,故而被李丕诛杀,所部兵马并不知其阴谋,故而不予追究,有功赏功,无功慰劳,朝廷是绝对不会亏待国家功臣的。

    虽然如此,仍然有一部分张郃的死党叛逃而去,或落草为寇,或投东吴去了。

    李轨时隔多日之后才得到张郃被李丕杀害的报告,一时间苦笑不已。

    他对张郃的忠诚是绝对信得过的,否则也不会委以重任,也能理解张郃私藏姜维使者不得已的苦衷,对他的冤死深表同情。

    但李丕的做法其实也没有错,他跟张郃不熟,对张郃不是很了解,对他的忠诚持有怀疑态度,而且当日形势复杂,容不得他多想,先下手为强,也不失为上上之选。

    这件事里最委屈的就是张郃了,灭蜀第一功臣,稀里糊涂的被人杀了,还要名誉受损,背负不白之冤。

    更让人觉得操蛋的是自己明知他的冤屈,一时半会儿却还不能替他伸冤。

    因为这件事李轨恨透了姜维,下令将他开棺戮尸,家人戮尽,牵连三族。

    至于张郃,虽然背负着反叛之名,但李轨念在他往日的功绩份上没有再追究下去,反而下诏许他全尸下葬,家眷虽然籍没为奴,但也没有配发到苦寒之地,而是收入皇庄,仍然让他们住在一起。

    名为惩罚,实际是保护了起来,只等时机成熟便为张郃平反。

    张郃被黑,张辽就成了灭蜀第一功勋,升太尉,封平南公。

    徐晃升车骑将军,封镇国公。

    郭淮封敬安侯,授成都大都督兼成都太守。

    李岛、李丕有功,正式封王。

    李岛封凉王,李丕封晋王。

    赵云因功升车骑将军,封常山公。

    李典升左将军,封六安公。

    刘保封关内侯,加荡寇将军。

    其余参战人员都有封赏。

    刘禅封安乐公,封邑一万户。

    魏延封归德公,授征南将军,蜀国其余归降人员都有比较好的安置。

    众人的财产也一体得到保证,在成都的不动产因为无法搬走,朝廷方面则按照市值给予赎买,里里外外安置的十分妥当,同时李轨下诏以蜀地战乱不绝,给复三年,意味着三年之内蜀地百姓不必向官府缴纳一粒粮食,服一天的劳役。

第313章 为着目标奔() 
“你的意思是李丕其实是受夏侯楙的蛊惑,然后才杀了张郃?”

    “是这样的娘娘,若无夏侯楙从中挑拨,小王爷是断然不会加害张郃将军的。”

    “嗯,我的丕儿就是容易轻信。”

    这个消息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郭佚陷入了沉思,她的儿子李丕在这次南征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单是接收成都这一项就足以名留青史,万古流芳。

    蜀地百姓齐呼他为青天,视若神明一般。

    朝臣们也一致赞誉,便是他那个挑剔的老子这次也在不同的场合夸赞了他。

    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这太子之位非他莫属,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唯有杀张郃这事却成了他身上的一大污点。

    张郃死了,现在官方的说法是他与姜维勾结,准备暴乱。所以李丕当机立断诛杀了他,这种说辞骗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人家还行,想哄骗朝中的那帮子比鬼还精的大臣们,哼哼,那基本上没戏。

    李丕杀张郃可不是什么功劳,这绝对是一个污点。

    皇帝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吗?不,他是知道的,这种连她一个嫔妃都知道的事,又怎么瞒得过他这个九五之尊?

    这从他没有加害张郃的家眷上就能看的出来。

    皇帝对张郃的死是充满愧疚的,只是眼下为了大局着想无可奈何,将来是一定要替张郃平反的,到那时候他说不定还要找李丕算账。

    当然事情也并非没有转机,如果李丕能在此之前当上太子,或者这件事的真相就将永远被湮没。

    这世界上有多少真相最终被湮没于荒草之中的,也不缺这一件两件的。

    想到这,郭佚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王俭将军回来了吗?”

    “明日就到长安。”

    “很好,让他一安顿好就来见我。”

    ……

    “闻知贵妃召见,臣一下马就赶了过来。”

    “你辛苦了。前日听闻你风疾屡犯,近日可大好了?”

    “谢贵妃娘娘的惦记,臣这风疾是认地方的,在关中就无关痛痒,去了外地就痛的死去活来。”

    “是吗,哈,你的年纪毕竟也大了,比不了壮年时,要懂得保养之道。蜀地已平,南方大定,我看你也不必再留在外面了,早点回京来。陛下那边我会找人疏通,就怕你不乐意。在京为官,你得蜷着,收着,哪像在外面,就像那脱缰的马驹儿,自在的很呢。”

    “但蒙贵妃不弃,臣愿效死力。”

    “你不是为我效力,你是国家大臣,你是为国效力。”

    “是,贵妃娘娘,臣说错话了。臣有今日,一要叩谢天恩浩荡,二嘛,臣虽是一介武夫却不是个忘恩负义的蠢人,臣心里有本账呢。”

    “什么账不账的,一个将军要把心思放在为国尽忠上,别算计的那么细。好了,你早点回去与家人团聚吧,我这里就不留你的饭了。”

    郭佚使了个眼色,就有小内侍引着王俭出去了。

    外面有宫里的管事,笑脸相迎,引王俭到一旁,指着一堆箱笼说:“娘娘顾念将军在外辛劳,这些补品,嗯,都是赐给老夫人的。”

    “唔,娘娘天高地厚之恩,我代我娘谢恩。祝愿娘娘青春常驻,长寿百年。”

    王俭知道这些东西都是郭佚赐给自己的,不觉心里暖洋洋的,就像是打了一个大胜仗,得意洋洋的回府去了。进了门也不管妻儿,直入内宅去见母亲,母子俩抱头痛哭一回,又说了许多话,然后王俭陪老娘吃了顿饭,便让他把贵妃所赐一件件的拿上来看,一时不觉心花怒放:贵妃所赐的物品里居然有一根雄壮的虎鞭。

    ……

    平定蜀汉之后,李轨就着手打通长安到成都的交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是因为蜀道太险所以才有地方割据势力生存的空间。

    修一条长安去往成都的国道大动脉,把两地紧密地联系起来。

    加强两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解,消除隔阂,这才是防患地方割据势力的正确经营方式。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很有赚头,李轨以为只要自己漏点风出去,会有一大帮子人打破脑袋去抢。

    但这回李轨显然是失算了。

    应者寥寥,或者说是根本就没人。

    李轨吃惊之余,让宋嘉去打听打听谁肯承接,宋嘉遍询东西两京的猛人们,发现还是没人肯干,干这活有钱赚,但太苦太累,时间拉的太长,一般人真的没这个实力。

    李轨也就不再勉强,大卫的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承接这么大的工程的确是有些吃力。

    思来想去,李轨决定把驻屯蜀地的四万兵马改造为“国家第一工程建设兵团”,用来修桥筑路,承担国家基础工程建设。

    “干嘛不用蜀军的那些俘虏呢,修桥补路这可是个苦差事,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放着好好的俘虏不用,尽折腾自己人,这是不是有点那个啦?当然,我这绝不对是埋怨圣上,借我几个狗胆我也不敢呐,我是烦那些个马屁精,出这主意,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对李轨的这个策略持反对意见的大有人在,有人觉得好不容易打了个大胜仗,仗打完了这不该好好待着享几天清福吗?不带这么折腾人的。

    这牢骚没人敢去李轨那发,就拿具体操办这件事的凌嵘“诉苦”。

    凌嵘耐心听完几个高级将领的抱怨,微笑着让茶让点心,待众人怨气稍解,这才解释说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势必要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裁军行动,普通士卒无所谓,回家种田经商好了,军官们怎么办?

    按照现行的体制,给他们一大笔复员津贴叫他们回家?

    “这笔钱的确不老少,但这钱总有用光的时候,你们扪心自问有几个人懂得经营之道?又有几个人耐心去种田做小生意,有几个人?所以为了将来,至少你们不应该反对。建设兵团也是兵团,也是军队嘛,你把修路筑城当成打仗不就没那么多失落了吗?”

    “这事难道就这么定啦?”

    凌嵘微笑不语,给了众人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那么我们的待遇……”

    “我说过了,建设兵团也是军队,你们仍然是将军,保留军衔和待遇不变,你们也不能懈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