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时候再出事……
苏霜想到了隐退,但他知道这是痴心妄想,于是他叹了口气,对侍从说:“备马。”
没办法了,只能跟他们妥协了,服软,认输,装王八,还能怎么办?
小弟弟让人家逮着了,只能装孙子。
……
“……经查薛启此人道德败坏,早在入太学之前就已经声名狼藉。他十四岁强奸表姐,十六岁诱奸表妹,又和他父亲的妾侍长期保持通奸关系。
“……他们是在两校组织学术交流会时认识的,杨氏为人单纯,禁不住他的哄诱,所以开始跟他交往……。他得知杨氏即将毕业,担心日后不得再相见,故而使用诱骗的手段将她约到郊外,企图强奸并抢劫她的财物。杨氏性情刚烈,宁死不从,二人因此发生扭打,事情被地方告发,然后四柳门就介入了。”
苏霜字斟句酌地报告了自己对薛启、杨玉环一案的调查结果。
发现额头、脊背上全是虚汗。
这是公然欺君啊。
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们答应跟自己和解,但前提是得拿这篇谎言去回李轨。
糊弄君王,岂是好玩的?
“这么说,真是朕错看了她。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古男女私奔,总得有男女不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孩子……。你辛苦了。”
苏霜听了最后那三个字,神情一阵恍惚。
他在心里微微叹息了一声,君王岂是好糊弄的?
圣心如烛,体察一切,什么事能哄的过他?
只是王心似海,有些事表面不**澜罢了。
苏霜没有绝望,他已经麻木了,像一块朽木。
李轨目送苏霜转身离去的背影,只是摇了摇头。他的心一点也不痛,做了皇帝之后能看清很多东西,多愁善感绝对是灾难。
他现在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杨玉环的死,多好的姑娘啊,真是可惜了……
这件涉及到许多人生死荣辱的大事其实就发生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局外人那里没有任何的波澜。
李轨必须要将它们暂时搁置起来。
他现在需要全力应对一件事:刘备在成都遇刺身亡,灭亡蜀国的机会出现了,他应该如何应对?!
蜀国人肯定认为他们皇帝的死与李轨有关,因为蜀和大卫是死敌,自上次蜀国皇帝北伐汉中失利后,整个蜀地都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下。
李轨占据着汉中和陇右,他随时可能会杀过来。
一旦李轨杀过来他们当如何应对?
谁都知道李轨养着一支神秘且强悍的刺客组织,他们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不停地杀人吗,蜀国皇帝虽然难杀,但不是有那句话吗,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一旦被他们列入暗杀目标——这几乎是肯定的——那皇帝就危险了。
左右,早晚,总有那么一天的。
蜀人对刘备的感情并不深,这个外地户在蜀地未施任何恩惠,尽顾着折腾老百姓了,但蜀地人也不喜欢李轨。
因为刘备这伙外来户给他们的印象实在太差,他们相信李轨也不会是个好东西,他们剥皮割肉好不容易喂饱了一匹狼,难道还要请一匹老虎来吗?
这不是犯贱吗?
因为恐惧,蜀地百姓在暗中积极备战。
不是为他们的皇帝报仇,而是为看护自己的家园。
所以李轨的意思是暂时不要出兵,再等一等。
等这波哀伤、恐惧的紧张气氛过去;等成都的老爷们凶狠地压榨地方,民怨沸腾时;等到蜀地的皇族集团和诸葛亮集团为争权夺利而起内讧时。
那时候再出兵,花费的代价才是最小的。
仗可以以后再打,但准备工作现在就得着手准备了。
蜀地的地形,蜀地的气候,蜀地的风土人情,蜀地的兵力部署,蜀地的官民关系,等等,这些硬情报内军厅方面早就做足了功课。
但另外一些功课就得现在做。
打仗缺不了情报的支持,但这只是战争的一环,仗还得靠人去打。
调兵遣将,运输粮草和辎重。
这些要立即着手,秘密进行,不留痕迹。
灭蜀的大将李轨圈了两个人:
曹仁、张辽。
蜀国虽弱,但地域广阔,非动用十万以上兵力不能建功。
国内有能力指挥超过十万人的大将不多,且老的太老,年轻的又太嫩,另外有些人虽然很合适,但所居地位太过重要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所以选来选去,也就这二人比较合适。
李轨更倾向于曹仁,这倒不是因为曹仁的战役指挥能力强过张辽,而是因为张辽更擅长水战,将来灭东吴时肯定是要经历一场严酷的水战的,张辽几乎是灭吴的不二人选。
灭蜀,再加上灭吴,那张辽的功劳就太大了,说他功高震主也不为过。
君臣一场,闹到这一步就会很尴尬,对谁都不好。
众人窥知李轨的心意也附和着举荐曹仁。
李轨也就顺势点了曹仁的将。
第307章 孔明的窘境()
正当李轨与曹仁商议灭蜀大计时,北面却传来了鲜卑人在云中闹事的消息,原来郭淮到了云中之后就着手开始对鲜卑人进行限制,鲜卑人看到了危机,先发制人,向郭淮发难,郭淮奋起反击,这场震动云中的大暴乱就开始了。
李轨灵机一动,立即下令曹仁奔赴云中平叛。
蜀地在刘备死后,由诸葛亮主持政务,扶立刘禅为帝,内外隔离,上下猜忌,各种关系都绷的很紧,各种势力都担心李轨会趁机南下灭蜀。
恰在这个时候云中发生暴乱的消息传来,曹仁奉命北上平叛,闻听此讯,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成都得到的情报是李轨在御前会议上定了曹仁为南征大将,本来是要他南下汉中准备南征大计的。既然此时要曹仁北上平乱云中,这就证明李轨暂时并无灭蜀计划,否则平乱云中何必一定要曹仁去呢。
成都的权贵们弹冠相庆,庆贺自己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因为皇帝的死和李轨的压力,他们已经忍耐了很久,现在终于到了放纵的时候了。
成都城里开始大兴土木,各种使者带着特殊使命离开成都奔赴蜀中各地去收刮去劫掠,再穷不能穷权贵,蜀地百姓虽瘦,榨一榨还是有二两油的。
诸葛亮还是清醒的,但他现在的身份却有些尴尬,他是蜀国的丞相,皇帝刘备临终时嘱咐他要扶立自己的儿子,并说了那番让他冷汗淋漓的话:
“君才十倍李轨,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就等于把诸葛亮架在了火上,用全天下的舆论之火来灼烧他,诸葛亮还能做什么?他只能流着眼泪和着汗,赌咒发誓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没办法,先帝那句话太狠了,他稍有一个不留神就会变成了叛臣贼子。
所以他现在跟宫里保持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他大权独揽,军政人财一把抓,另一方面却又对宫里的事格外的小心,如临如履。
成都的权贵们四处收刮百姓,这简直是自取灭亡,他明明知道却又无能为力,因为管狠了,他就会得罪一大票人,这些人会立即站到皇帝那边去,让那微妙的天平瞬间失去平衡,让他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所以他只能暂时忍让,纵容,期待事情的变化。
偏偏在这个时候蜀国国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驻守阆中的蜀国武卫王张飞下令全军着白旗白甲,登坛告天发誓要为刘备报仇,旋即率所部五万人攻入汉中。
诸葛亮大惊失色,汉中是蜀地的死生屏障不错,是蜀地北伐中原的滩头阵地也不假,但此刻却已经成为鸡肋,张飞以蜀军主力打着为先帝刘备报仇的旗号去夺此鸡肋,他究竟想干什么?这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实力和兵力部署,还将蜀地精锐置于险地,实在是一招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
诸葛亮要求张飞立即撤军,张飞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坚决不肯撤军。
诸葛亮请求刘禅罢免张飞,刘禅却认为张飞为父亲报仇这没什么不妥,刘备被李轨派人刺杀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此仇不报,枉为人子,枉为人臣!
而且攻占汉中还可以提振己方的士气,这有什么不妥?
刘禅非但没有阻止张飞在汉中的军事冒险,反而劝诸葛亮也应该大力支持张飞。
诸葛亮无言以对,刘备是死于疾病,这一点蜀地高层心知肚明,诡异的是刘备在卧床之际对有人热炒李轨遣人刺杀他的谣言居然置之不理,他难道不知道这种放纵的危险?
不,结合现在的情况看,这根本就是刘备的一步棋。
刘备在自己的头上戴上了一副紧箍咒,但仍然不放心,他临死前又把大义的旗子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人,而那个人显然不是自己。
诸葛亮感受到了危险,张飞在军中的地位如泰山般不可撼动,而刘禅这个小子,也远不是他想象中的那般软糯,糊涂,好骗,这叔侄俩一内一外,一唱一和,着实把自己玩惨了。
他毕竟是半道入职的职业经理人,仗着老板的宠信和能力而登临高位,老板生前把他拉进了董事会,临终前又任命他做CEO,但在东家和创始股东们眼里,他这个CEO又算个屁呀。孤掌难鸣,弄不过他们啊。
但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没那么容易认输,也不会因为受了一点委屈就使性子撂挑子,他毕竟是先帝任命的CEO,他可不是那么容易打倒的。
诸葛亮一面竭尽全力支持张飞在汉中的军事冒险行动,一面在暗中积蓄力量做张飞崩盘后的应对方案。
但张飞这段时间却似吃了春药一般,勇猛的不像话,在汉中越战越勇,打的汉中大都督徐晃毫无招架之力。
而此时,曹仁和郭淮正联手在云中血洗鲜卑叛贼。
轲比能果然是有大阴谋的,这场斗争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这就意味着如果李轨要在汉中实施反击,那就必须承受两线作战的压力。
所以李轨下令徐晃撤回汉中。
你张飞勇猛,他认输,汉中归你了。
因为这个大事件,长安的房价应声暴跌。
长安的街头巷尾,人人纷纷传言张飞是被他二哥关羽附身了,神勇的像个天神,简直难以战胜。
李轨想这肯定是哪个没节操的炒房客编造的谣言,目的是打压长安,哄抬洛阳,唉,什么都往房事上扯,偏偏就有那么多人相信,没有信仰的人心真是可怕。
徐晃撤回关中后,进宫来见李轨。
老将军一头花白头发,连番败阵后搞的灰头土脸,见到李轨之后扑通跪地,哽咽难言,羞惭之情溢于言表。
李轨降阶将他扶起,握着他的手安抚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介怀。朕之所以召将军回来而不是增派援军,乃是另有计较。我们要谋大局,不必在乎小节。”
徐晃听了这话感动的泪水直流。
李轨又道:“本来是要让将军回家去看看,再休息一段时间,但是不巧,云中的乱子越闹越大,有失控的危险,所以请将军立即回营挑拣机动力量五千人,不日随朕御驾亲征。我们的老对手轲比能又出现了,就在云中城外。这回可不能让他跑了。”
徐晃大喜,打了大败仗,心里就像压了一块石头,这个时候叫他回家休息,真比杀了他还难受,跟皇帝御驾亲征好哇,战死沙场正合自己的心意。
李轨旋即以张辽为汉中大都督,统辖各军驻屯关中防备张飞,自己则亲率三万禁营和徐晃的五千兵马增援云中。
第308章 你来!()
李轨统率大军到达云中时,云中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叛乱的鲜卑已经被血洗,疑似轲比能的鲜卑首领遁逃无踪,郭淮借这个机会把盘踞在城中的其他游牧民统统轰了出去。
有人因此指责郭淮矫枉过正,李轨问郭淮有何解释。
郭淮道:“一篮子鸡蛋,有好的,有坏的,数量太多,实在无从分辨,索性全部倒掉,将来谁再想进来,就让他证明自己是个好蛋,如此才能皆大欢喜。”
李轨哈哈大笑。
说道:“把鸡蛋倒出去容易,但也要留神篮子空置被遗弃,我们不是歧视他们,不是不愿意跟他们交往,而是不能跟敌视我们的人交往。交朋友要讲个平等礼让,交一帮贼寇算怎么回事呢。所以他们要来不仅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更重要的是要守规矩,守什么规矩,守咱们的规矩。”
三日后,李轨在云中城外大阅三军,封赏极为丰厚。
许边民可以奴役胡人,禁止胡人奴役汉人,汉人可以娶胡女为妻,汉女不得嫁胡人。
说要是觉得这规矩不公平,那就让他滚蛋。
诏以曹仁镇守云中,郭淮入兵部为侍郎。
云中战事李岛和李丕都参加了,李岛率五百骑兵追逐三百里,俘虏两百人。
李轨将这两百人都赐给他做奴隶,授荡虏校尉,长安城里赐府邸一处。
李丕参谋军事有功,亦有封赏。
时夏侯惇病重,李轨派去的太医无能为力,遂召其回京休养,入府探视,夏侯惇以年老体衰,请求辞去本兼各职回京养病。
李轨没有同意,让他留在长安休养,另遣田豫为副都督主持荆州军事。
在夏侯惇府中见到自己的女儿李惠和女婿夏侯楙,李轨问二人成婚多日为何没有子嗣,李惠满面羞红,夏侯楙支支吾吾,李轨对夏侯惇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想我们当年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诏令太医为二人检查身体,得知李惠居然还是处女身。
李轨大惊。
夏侯楙慌的趴在地上认罪。
夏侯惇又羞又怒,急火攻心晕了过去。
李轨见夏侯惇如此也不好深责,只是让李惠回宫去住几日,散散心。
……
众人以蜀人欺凌大国,纷纷请求出兵讨伐。
李轨却一直按兵不动,他是在等待时机。
张飞虽然占领了汉中,但日子并不好过,汉中在大卫的治理下民丰地安,普通百姓对张飞的入侵是持敌视态度的。
有能力的纷纷逃亡关中避难,走不了的也采取不合作态度。
地方豪门倒是愿意投奔张飞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张飞简直就是坑王之王活阎王,对他们的投怀送抱,张飞非但毫不怜惜,反而态度粗野蛮横,因为蜀地贫瘠加上转运不便,张飞的粮秣全靠地方供应,老百姓都跑完了不吃大户去啃土啊。
有人开始遁逃,张飞对汉中人一直抱有敌视态度,对这些所谓的大户更是极端瞧不起,老子来此解救你们你们居然敢跑,抓起来打,照死了打。
汉中的土著大豪们苦不堪言。
沔阳县大户何津曾在长安官府供职,给内军厅卖过命,后以权谋私发了一笔横财遂逃回家乡改名换姓做富家翁,这些年因为这段黑历史被内军厅敲诈了不少钱,何津又心疼又无奈,这次本想改换门庭托庇于张飞门下摆脱内军厅的纠缠,却发现张飞比那帮人更狠更猛。那帮人只是要他的钱,张飞连命都要他的。
三天前,张飞发令叫他一个月内筹集五千石粮,否则就要剥他的皮,抽他的骨。
何津觉得这是一道无论如何也迈不过去的坎,于是就跟儿子何其商量反正的事,何其一直向往长安的花花世界,早就腻歪待在乡里了,只是父亲背负的历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