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现在的状态很和善,这让李轨怀疑他是否还能胜任眼下的工作,毕竟警吏是官府在乡村的威严。
老宋不知道李轨的来历,但从李轨的气质和言辞里,猜想可能是某个过路的官家,于是热情招待。
乡公社里面积不大,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是办理公务的地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乡公社里人不多,但管的事可不少,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办公条件还是不错的。
第二进院落是仓库和众人的寝室,后面还有一座院子,却是吃饭的食堂和几间客房。
老宋把李轨一行接进类似接待室的地方,一个干瘪的妇人奉上茶水。
老宋对李轨解释说乡公社里拢共就五个人,距离这六里外的涧沟村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两大家族发生械斗,伤了人,地方里保和族长调解不开,就请了乡约前往主持公道,故而乡约不在,又恰逢年末,各种事务繁多,那两个人也下去了,只留他一个在社里值班,也是照顾他年纪大的意思。
李轨道:“你年纪也不算大,满头黑发的。”
老宋道:“的确老了,我过去在军中,打仗时受过箭伤,复员回地方,本想着种种地,在家带带孙子,安度晚年,但县里明公征召我,叫我出来做点事,我哪敢推辞,只好离家来此效命。”
周府问他原来在哪个部队。
老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是跟曹洪将军的,后来他出事了,我们那支军队就被裁撤了,人员都被打散建制归并进其他军队,我趁机就回来了。”
周府道:“曹洪叛国,朝廷裁撤他的旧部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老宋道:“我可没有抱怨的意思,叛国之人,罪不容诛,丞相宽厚没有追究我们这些人的责任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当日回来,纯粹是因为年纪偏大,身体又有伤,家里来信说地方已经安定,回来好好种地也有好日子过,所以就回来了,怎么敢有抱怨朝廷,怨恨丞相的意思,我若是那样的人,明公又怎肯抬举我?”
李轨道:“你这话说的中肯。总之神仙在天上打架,不该让地上的人受罪,只要忠心为国便是忠臣,国家就会用你。”
又具体询问了老宋的待遇、收入、职责和日常工作。
老宋见他问的如此细致,心里愈发认定他是官家的人,是来微服私访的,看他这气度和这么多随从,弄不好官还不小,说不定还是个京官呢。
当下也不敢隐瞒,一一说给李轨知道。
这些情况,李轨在上面是不知道的,自然获益匪浅。
这时候后厨的饭好了,大厨的娘子来请,就是那个来倒茶的干瘪妇人,厨子就是乡公社后面的村里的,承包这里的厨房,一天做两顿饭,来人时做公事宴。
因为怀疑李轨等人是官家人,这位警吏就动用自己手中职权安排了一场公事宴。
说是宴其实就是自助餐,不过有鱼有肉,但没有酒。
白天天下所有衙门公私宴会都不得饮酒,这是李轨定下的规矩,要喝酒可以,在家里摆私宴,喝完了睡觉别去上班就好。
但这得有一定级别,至少得县级官员吧,地方乡公社就别想了,蹲在乡公社里,连个家都没有。
吃了饭,李轨让随从把饭钱留下,老宋不测底细,没有拒绝。
送一行人出来,正在道别,却见一个二十多精瘦的妇人披头散发,赤着脚一路小跑而来,尖叫着说她婆婆被大兵强奸了,扯着警吏去给她做主。
老宋闻言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对李轨说:“十万火急,来不及相送,请公自便。”
回去叫人,马房里有一个养马的小厮,还有就是后厨的厨师夫妇,老宋没办法拿了自己的佩刀,带了一捆麻绳就要出发。
李轨道:“我这有几个伙计颇有武力,愿意助一臂之力。”
老宋大喜,打开军械库,让众人每人挑了一件兵器:水火棍,水火棍和水火棍,另外又加了一捆麻绳。
老宋地头熟,问明了地点带着人一路飞奔去救人,李轨让人搀着那个妇女跟在后面,走了四里地,来到一个小村落。
前锋人马已经将“强奸犯”给控制了,是一条大黑狗,报案妇人的“婆婆”也救下来了,是一只大麻鸭。
村里围了一群看热的人,发出一阵阵哄笑。
老宋正黑着脸训斥一个三十多岁的精瘦男子:“以后把人看好了,报假案是犯法的,说出去也丢人,是不是?”
那汉子唯唯诺诺,村里人发出一阵阵哄笑。
老宋见李轨把那妇人带来了,就让汉子把自己婆娘领走。
于是轰散围观群众,正要走,保长回来了,执意要留茶,众人跑了一圈,也没有推辞,就到了保长家喝茶。
李轨觉得这案子有些蹊跷就询问保长妇人的来历,那保长见李轨如此气度,又有这么多的随从,哪敢怠慢。
原来这个妇人姓张,十六岁嫁给现在的丈夫刘文生,十七岁那年,吕布在谯县打了败仗,领着残部路过本乡,当日有一支三十人的残部驻扎在村里。张氏本来底子就好,婚后受到爱情的浇灌愈发出落的芙蓉牡丹一般,那美艳是四里八乡有名的。
这支残兵的头头是个老兵油子,听闻张氏美艳,就把饭派在他家。张氏的婆婆是个有见识的人,知道这场祸躲不过,就把张氏藏在柴房,自己梳妆打扮了,冒充是张氏。
先让丈夫和儿子陪着军头喝酒,哄他喝的半醉。这军头醉酒之后果然行凶,闯入张氏房间,灯火昏暗,又喝多了酒,加上张氏婆婆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军头一时错认了人,喜滋滋地抱着她上了床。
事情总算是糊弄了过去,不想第二天大军即将开拔的时候,张氏不听婆婆劝阻到村口去看热闹,被那军头瞧见,方知自己昨晚上了当,一时含恨在心。
当场就让手下**了张氏的婆婆。
张氏目睹了婆婆受辱全过程,受不住刺激就疯了。
昨日她丈夫下田耕作,她在自家门口坐着发呆,家中黑狗闲的蛋疼扑家里的大麻鸭玩,张氏见到黑狗把大麻鸭按在地上摩擦,一时受了刺激,突然联想到自己婆婆当年的悲惨,就开始发疯,结果狂奔四五里跑到乡公社报案。
保长说完,众人哈哈大笑。
李轨从这个“有趣的”故事里听出了无比的凄凉,东汉末年的这场大混战正是害人不浅啊,张氏虽然受了刺激,却还活了下来,还有机会陪伴自己的丈夫,更多的像她一样的受害者却已经化作白骨,带着他们的屈辱和不甘进了坟墓。
战争,带给王侯以荣耀,却把无尽的苦难撒播在人间。
这苦难和伤害要用好几代人才能消除。
而当人们忘却苦难后,好战之心又生。
真是应了那句话,好了伤疤忘了疼。
让人记住战争的残酷,让人时刻保持警醒,是每个良心未泯者应尽的义务,任何美化战争的行为本质都是卑鄙和无知。
李轨询问保长,似张氏这样的情况,地方有无什么补助。
保长摇摇头,回道:“她人也不是全疯,这个不好补助。好在现在摊丁入亩,不征收徭役了,否则她这日子就难过了,汉子一走,孩子又小,指不定得出什么事呢。”
旁边一个村民插嘴说:“听说刘文生要去汝阳做工,他要一走,张家姐姐可就有苦日子里了,我跟你说保长,村后头的二癞子早就不怀好意了,到时候你可得替我文生哥看好门哟。”保长道:“去,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这便又对李轨说:“朝廷什么政策都好,唯独这个允许人口自由流动不好,人想去那就去哪,太过自由就没有了责任感了嘛,你像刘文生这样的,要是拍屁股走了,丢下一个疯婆娘要我可怎么办?”
先前那个被保长呵斥的小子叫道:“那你就娶了她呗,左右不过是添一双筷子的事。”
保长这次是真怒了,不顾体面地追了过去,追着那小子一路尖叫着跑远了。
李轨摇了摇头,有些哭笑不得,这可真是众口难调,真是再好的厨子也不可能照顾所有人的口味啊。
第265章 中“伤”()
回长安之前李轨再次巡视了洛阳城。
经过京营军监狱囚徒和河南行台囚徒的不懈努力,洛阳废墟十六分之一的瓦砾已经被清除了,清理出来的瓦砾被堆积在老城东北角,堆成了一座小山。
李轨看那“山”的形状十分有趣,就命名为“积累山”,不想却被书记听成了“积雷山”。李轨索性将错就错,正式命名此地为积雷山。
积雷山现在只有一座山头,将来还会冒出若干个来,瓦砾上覆土,然后种草种树,将来必成青山座座,配合附近取土挖成的水洼,居然是有山有水的一个好去处,弄不好将来会成为洛阳近郊的一个风景旅游胜地。
这也算是这场战乱送给洛阳城的一个礼物吧。
李轨巡视洛阳的第二天就染了感冒,且这感冒来的很诡异,起初就是鼻子有点痒,然后上呼吸道感染,再往后,肌肉酸痛无力,高烧不退,面色赤红,很快就连气都喘不过来了,最后陷入了意识时有时无的昏迷中。
随行的军医束手无策,更高明的太医又远在长安。
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可经不起颠簸劳累,最快最快也要三四天才能感到,那时节,李轨弄不好已经一命呜呼了。
这可真是从未有过的一场大劫难,大风大浪都过来的李轨居然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倒,所有人都懵了,所有人都慌了,若是李轨死了会有怎样的后果,他最大的儿子现在在西域,且是庶子,东西楼夫人的孩子年纪还小,纵有大将保着他上位,他小小年纪如何面对这复杂局面,如何面对皇帝?如何面对天下臣工?
随行的周府、陈琳、许褚和远道赶来相见的大都督夏侯惇都慌了手脚。
夏侯惇道:“为今之计,只能请太傅过来商议。”
周府道:“不妥,此时此刻,万万不能泄露丞相重病的消息,否则宫中必有异动,到那时候我们就被动了。”
许褚道:“不如派人去太原,请荀公达前来商议。”
陈琳道:“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正说着,门侯来报说外面来了一位老者,自称是个郎中,听闻丞相得了疾病,所以毛遂自荐,许褚心里正烦躁,叫道:“什么野郎中,不见不见。”
陈琳叫道:“且慢,他怎么知道丞相身体不适?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门下报道:“叫华佗。”
众人大惊,周府喜道:“你这厮真该打,当世名医华佗你不认识吗,为何不早报他的姓名?”说着扶扶官帽就要出去迎接,夏侯惇提醒道:“留神有诈!丞相病情秘而不宣,他如何知道,神医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许褚闷哼了一声,道:“我去会会他。”
去不多时却带进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
背上背着一个破旧的药箱子,另有一个旧褡裢,里面除了一些瓶瓶罐罐,还有笔砚及几块白树皮。
未见面时众人都怀疑这是居心叵测之人,甚至怀疑是哪个势力派来的刺客,见到真人之后,众人放心了,这造型,这气质,真乃当世神医也。
周府道:“敢请神医为我家丞相诊治,必有厚谢。
华佗抚须呵呵一笑,将一块白树皮递了过去,说道:“照方抓药,煎出来。”
周府不懂医理,但陈琳懂一些,看了一眼,掐指一算,点点头,立即吩咐人去准备药材煎药。
华佗要求去给李轨诊脉,众人陪同,李轨昏昏沉沉的听说神医华佗来了,微微一笑,说:“天不灭我,有劳神医了。”
说完就又昏迷过去。
华佗给李轨诊了脉,翻看了瞳孔,看了舌苔,对众人说道:“丞相染了伤疫。”
众人大惊,表示不理解。
陈琳道:“敢问神医,某虽不才,也曾遍读医书,却不知何为伤疫。”
华佗道:“昔日董卓烧毁洛阳城,城中死难者约有六七千,狗马猪羊等不下十万,这些屈死的生灵带着一股怨气,被掩埋于废墟之下,历久而化为‘伤’。十数年过去了,这些‘伤’在阴阳风的劲吹下大部消亡,但仍有一小部分活着,只是被层层泥土瓦砾覆盖,潜伏不动。这次清理废墟,它们得以重见天日,被阳光杀灭一部分,被阴阳风吹散一部分,但仍有一部分存留了下来,遇到体质虚弱或者身怀異稟的人便会侵蚀,使之染上瘟疫。”
陈琳道:“这个伤听着很古怪,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华佗道:“正如丞相所说的细菌,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却又真实存在的东西。”
陈琳惊道:“神医也认为丞相说的你个细菌是真实存在的?”
华佗微微颔首,道:“丞相高士,若非为政务所累,必是古今少有的名医。”
众人心道:什么神医呀,马屁拍的不咋地嘛。
许褚道:“丞相日常舞剑耍刀,身体并不差,怎么也会被这个‘伤’所伤?“
华佗道:“我说所的体质虚弱者不是指丞相,而是指两地监狱里的囚犯,你们可以查一查,看看究竟多少人犯病死亡。丞相中“伤”乃是他天赋异禀。”
众人暗道:神医果然还是神医,这马屁拍的就很有水准了。
京营军监狱的情况暂时不清楚,但河南行台监狱的数字是清楚的,因为夏侯惇就在旁边。不出华佗所说,河南行台的监狱自打搬到废墟上以后,已经有二十三个犯人非正常死亡了。
不过夏侯惇并没有当回事,因为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极端辛苦,这么大强度的工作,加上吃穿又差,不死人是不可能的。
华佗对夏侯惇说道:“将军可知,那些人并非死于劳累,而是被深埋于废墟之下的毒物所伤。这些人不可掩埋,否则怨气化伤更加害人,要将他们的尸体火化、深埋。”
夏侯惇诺诺,立即吩咐人去把所有病死囚犯的尸体火化深埋,以绝后患。又通知京营军那边也照此法作为。
这时节吩咐煎的药端上来了,一共只有一小碗。
黏稠的紫褐色液体。
这小碗的药并非是给李轨喝的,而是用来给针灸所用的,先将皮肤擦一擦消消毒,然后再施针。
众人看的清清楚楚,银针落下处,一股股暗褐色的带着点鱼腥味的粘稠液体流了出来,似血非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有人忙着去擦,华佗不让,让这些液体自然干涸,然后轻轻的刮下来装入一个瓷瓶,密封了起来。
这才对众人说道:“丞相病情暂时稳住了,且用心静养,三日后我再来,切记不可食肉,鱼、蛋也不可。”
许褚问华佗去哪,华佗道:“上山采药。”
许褚要派几个身手矫健的卫士随扈,华佗婉拒了。
许褚不放心,悄悄派了个几个人跟着,不料想只跟了半天就把人跟丢了。
许褚大怒,责众人不用心,要处以军法,周府劝阻,问众人是否是华佗有意甩开他们,众人道:“那倒不曾有,委实是神仙走的太快,我们跟不上,眼睁睁的看着他走远了。”
众皆大惊,看华佗那架势没有八十也有七十九,居然走的这么快,连受过训练的健壮年轻人都追不上。
陈琳道:“果然是神医,丞相这下有救了。”
三天后,李轨能下床了,头还有些昏沉,料想是躺的太久,身体有点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