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默默点头,丢了剑,扶住张辽的双臂,含泪道:“若蒙不弃,你我结拜为兄弟,肝胆相照,生死不弃,如何?”
张辽大喜。
二人斩木为香,对天作拜,结为兄弟。
江北大营,李轨得知曹仁连败,被迫退守水泽,强自按捺吐血的冲动,只觉得手脚冰冷,心如死灰。
北线牵制,与敌决战南线的计划就此告吹。
他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第246章 你们可以撤了()
周瑜闻听曹仁和张辽的窘态,得意地对鲁肃说:“我有长江天堑隔断南北,只要我江东水军尚在,区区李轨何足挂齿。”
鲁肃道:“可惜李轨势大,否则与其决战赤壁,当可一鼓破之,则南北鼎立之势即成,江东三十年内无忧矣。”
周瑜听了这话也十分感慨,叹息道:“是十分可惜,不过事实如此,我们也只能尽己所能,多杀伤他一分算一分。”
鲁肃道:“蔡瑁张允败亡,长江为我所有,今曹仁又败,何不集中兵力攻破张辽,聚歼二将于江南,也足可吓破李轨的胆。”
周瑜笑道:“子敬,你真是个老实人。咱们当下的敌手,难道只有一个李轨?”
鲁肃倒吸了一口凉气,周瑜话中有话,什么意思他自然清楚。
周瑜对刘备一直存有戒心,只是大敌未退,这就翻脸,这是孙策的意思,还是他自己的意思呢?
周瑜道:“子敬不必多疑,主公已经悔悟了。李轨自北方来,虽兵强马壮,然我们尚有长江天险可凭。赤壁一战,不过尔尔。可刘备与我共享长江,这才是我江东的心腹之患也。”
鲁肃默默点头,却也不说破。
周瑜哈哈一笑,当即下令与曹仁、张辽脱离接触,各自回营休整。
当日刘表病死,李轨夺取襄阳,刘琮投降,刘琦占据江夏,结盟刘备,抗拒李轨。
此后江夏渐渐被刘备侵吞,长江以南的郡县也被他纳入自家版图,在诸葛亮的经营下成了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国中之国,只因刘琦死的蹊跷,惹恼了荆州旧部起兵,李轨才有机会攻破江夏,本来水陆并进夹击赤壁,歼灭江东主力,回过头来再收拾刘备,不想蔡瑁水战败在先,曹仁冒进败在后,使得形势急转直下,周瑜在赤壁压住了李轨,刘备则趁机扑灭了武陵、零陵的叛乱,转过头来对付李轨。
而长江天堑却将李轨所部一分为二,骑兵优势在此丝毫发挥不出来,步军也缺乏在水泽地区作战的经验,处处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内。
而今江北局势勉强维持,江南却是大势已去。
李轨当机立断,撤回江南的力量,认输,走人。
可恰在这个时候,内军厅奏报关西商社联合三花会在柴桑境内伏击了孙策,孙策重伤逃回江东,可能已经死了。
孙策死了?!
果然这样的话,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只是消息可靠吗,柴桑伏击战李轨是知道的,华雄、庞德的战略配合给了江东很大的压力,孙策被迫返回江东,李轨当然要在他的旅程上设置一点障碍。
能杀他固然好,但李轨并没有报多大希望。
被吹的神乎其神的三花会除了怼自己那次表现尚可,其他时候表现简直一塌糊涂,这两年他们派了好几拨人马去刺杀刘备、孙策以及他们的重要马仔,除了杀过几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子,基本没什么斩获。
这次内军厅与之联手设伏,在李轨看来也就是给孙策添点堵而已。
但,难道真的把孙策给干掉了?
消息一时无法证实,以孙策现在的级别,他的生死自然是江东的最高机密,内军厅是没办法探听到的。
从公开的信息来分析呢,似乎也没有什么迹象。
李轨怀疑这又是内军厅放的一个空炮,目的只是为了宽慰一下自己。
因为前段时间他的心情简直是糟糕透了,周瑜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表面儒雅风流号称儒将,打起仗来真是不讲究,揪着曹仁玩命的打呀,张辽又被刘备缠住,渡江的两支军队一天至少要损失小千把,这么耗下去,用不了几天就全玩完了。
这是拿钝刀子在自己的身上割肉啊,李轨把去火药当饭吃,但还是起了一嘴的泡。
“报,文丑将军到。”
“哦。”
李轨大喜赶紧迎了出去。
张辽被困江南,夏侯惇又不太懂荆州的情况,李轨只得八百里加急把文丑从幽州调过来。文丑接到调令后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显得很疲累很焦急。
一见面就说:“鄂县城西九口滩地势平坦,可以在那里接引大军回来。”
原来文丑一路上都在琢磨蔡瑁兵败后这仗该怎么打下去,但任凭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更好的招。
所以他就把思路放在怎么接应曹仁和张辽渡江回到北岸,既然打败了,那就爽快的承认,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以后再干过。
他任襄阳大都督时模拟过对江夏用兵,江夏的情况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但他从来未曾想到仗会打成这个样子,真是太拧巴了。
文丑说的九口滩是一处很好的渡口,但并不是最好的地方,文丑远道而来不熟悉情况,说出这话来倒也不足为奇。
李轨道:“接引他们渡河回来有好几个地方可供选择,但现在的麻烦是,我们的人过不去,水军战败了,整条大江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文丑道:“大军虽然不能横渡,但小队人马总还能偷渡过去的,长江风大浪急,他们总不能把几百里大江都封死吧。子孝、文远他们现在就像没头的苍蝇,不知道丞相的打算,若是我过去把丞相的打算告诉他们,领着他们渡河回来,料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轨道:“此计可行,但要提防江东周瑜,此人文武双全,是个难得帅才啊。”
文丑不以为然道:“江东人,哼,若论水战,我自认不是他们的对手;若是步战,我还没放在眼里。不过丞相叮嘱,末将岂敢大意。此番渡江南下只为接引友军,绝不节外生枝。”
李轨闻言大喜。
文丑率五百人夜渡长江,辗转数日终于见到了曹仁和张辽,对二人说:“丞相令二位将军立即班师回朝,不要跟江东人纠缠了。”
见二人面面相觑,顾虑重重,便又道:“丞相说了,此番失利罪责不在二位将军,是当初谋划的有疏漏,又毁在蔡瑁、张允不听号令一味浪战上。二位将军无须有其他顾虑。”
第247章 两位请随意()
二人这才转忧为喜。
这段时间被周瑜和刘备连番骚扰,每日都吃败仗,军心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以下,得亏军改之后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军纪严明,凝聚力提升百倍,若是换做以前的那种状态早就土崩瓦解几百回了。
但虽然如此,若再不撤回去休整,只怕早晚也难逃一劫。
二人此前不是没想过撤军,只是音讯不通,不知道李轨的意思,不敢擅自撤退,担心的是军法如山,法不容情。
想撤又不能撤,留下又没有希望。
真可谓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现在李轨主动让二人撤军回去,又派文丑来接应,总算是灾消难满。
此次南征虽然失败,但只要保住了班底,将来仍然可以卷土重来。江东各军除了水军厉害,陆军嘛,实在一般般。改日卷土重来日,避开水军,只跟他在陆上作战。那时候生擒孙策、周瑜,把大小乔抢过来献给丞相,也算是将功折过了。
正商议时,忽然得报赤壁周瑜拔营向东,好像撤军了。
曹仁惊道:“周瑜又要搞什么名堂?”
张辽也不理解。
斥候报道:“听说江东之主孙策病亡,周瑜这是赶着回去奔丧呢。”
曹仁气的胡子都歪了,叫道:“这厮真是诡诈!上次是他自己装死,这次居然让他主人装死,真是岂有此理。”
张辽上次吃了亏,这次也不敢相信。
文丑却笑道:“我在江北时,丞相跟我说起此事,说孙策被关西社和三花会联手伏击,伤势很重,如今周瑜败走,只怕是真的没熬过去。大好机会就在眼前,不追更待何时?”
曹仁道:“你呀,是没吃过这厮的亏,这厮满嘴谎话,谁知道真假,弄不好,又是他哄你我咧。”
文丑道:“他自家诈死也就罢了,怎敢拿主公来开玩笑?而今他已经占了上风,有什么理由来玩这一手,我料必死孙策真死了,周瑜急着回去奔丧呢。此刻不追,追悔莫及。”
张辽道:“可遣一支军马去试探,再做计较。”
曹仁赞同,文丑没法,他这次渡江兵马太少,没有二人支持,纵然追去也建不了什么功
张辽遣麾下大将常原率两千人前去追击,一天后传来消息,常原大获全胜,攻占了赤壁江东兵营。
曹仁、张辽大惊。
文丑拍着大腿道:“哎呀,可惜了,可惜了,一天一夜那厮必然走远了。咱们就算是拍马也追不上了。这可如何是好。可惜,可惜。”
张辽道:“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先去赤壁,再设法与丞相联系上,听候丞相的军令行事。”
三人当即出发,急行军一天一夜,于次日天明时分赶到赤壁。只见赤壁下江东军的水陆营寨全部遗弃,粮食等辎重也弃之不顾。
文丑大叫后悔,问常原:“可曾抓到小乔了?”
常原大惊,不知如何回答。
文丑瞪眼道:“既然没抓到,还不赶紧去追?否则咱们错失良机,如何向丞相交代?”
曹仁打了个哈哈,摆摆手让常原退下,对文丑说:“老文,别拿小的们开涮。”
文丑道:“我这怎么是胡说八道呢,仗打成这个样子,你怎么向丞相交代?我是为你们着想。昔日吕奉先献了貂蝉,免死三次,你们若把小乔献给丞相至少免死一次吧。”
曹仁道:“你这家伙真是胡说八道,他出兵打仗,还能带着女人在身边?了不起咱们追到江东去嘛。”
二人正闲扯淡时,却见张辽领着个人来了,李轨的亲将胡图。
胡图出示了牌符和李轨的手札,传令三人在赤壁扎营,等候水军接应北上。
曹仁道:“孙策莫不是真的死了?”
胡图道:“内军厅报,的确是死了。”
曹仁道:“孙策已死,周瑜跑了,正是穷追不舍直捣江东的大好机会,这个时候不追击,只怕追悔莫及。”
胡图道:“丞相说孙策死后其弟孙权已经继位,江东内部已经稳定,华雄、庞德将军已经兵败撤回淮南。周瑜现今率大军屯驻柴桑,江东各路军马正陆续前往驰援,急切不可下。幸得三位将军平安无事,所以不必冒险追击。且就此扎营,提防刘备。待水军来接应即可。”
曹仁道:“蔡瑁水军全军覆没,哪来的水军?”
胡图道:“丞相已经命令襄阳地方打造战船若干前来驰援。”
张辽还是满腹疑惑,襄阳可以打造战船,但战船这东西不是小舢板,制造起来耗财耗时,岂可一蹴而就?而且江夏已经被刘备攻占,纵然有船也过不来啊。
这莫不是丞相给他们画的大饼?
不想只等了半天,第一批船就到了南岸水寨,不是小舢板,而是大型的货船、客船。
江面上还有艨艟斗舰在游弋,数量虽然不多,但也十分可观。
自蔡瑁、张允战败后,襄阳的水军就全军覆没,这么短的时间弄来这么多船?
丞相可真是神通广大啊。
张辽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些舰船是从哪来的?
一般人都无法想象,这些舰船居然是周瑜暗中送给李轨的,孙策暴亡,孙权继位,江东内部出了大问题,孙权的姨母吴国太密令周瑜立即从赤壁撤军回江东扶助孙权稳定局势。
周瑜深知自己这一撤军,刘备肯定会趁机恢复荆州地盘,经过这场折腾后,刘表在荆州的势力荡然无存,失去这股力量的牵制后刘备将彻底控制荆州(襄阳城、南阳郡除外),以此人的一贯作风,等站稳脚跟后势必要对江东造成实质性威胁。
但孙策的死与李轨脱不开干系,周瑜无法与李轨达成和解,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商人将船只卖给李轨,然后再诈败两场,冠冕堂皇的“送”了李轨几艘舰船。
按照他的设想李轨在重新拥有了渡江的能力后,一定不甘心今日的失败。
那么他撤军后留下的真空地带就不再归刘备一家独享了。
让他们两家可劲的撕吧。
有了李轨的牵制,他刘备还有胆量和实力觊觎江东吗?
不得不说周瑜打的一手好算盘,但李轨也不傻。
你拍拍屁股走了,叫我跟大耳贼撕,门也没有啊。
为了让刘备放心大胆的去追击周瑜,他把曹仁、张辽所部给撤了回来,然后一把火烧了赤壁的水陆军营寨,撤军保守襄阳和随县。
江南的事跟老子没有关系了,二位可以开撕了。
第248章 表忠心()
这次南征比上一次还要尴尬,损兵折将,寸土未得,李轨自起兵以来经历的这么多战役中,这次无疑是最失败的。
朝廷舆论开始一边倒的谴责讥讽李轨。
一些激进的太学生甚至私下串联,准备弹劾李轨。
加上天凉,李轨终于病倒了。
他的主要助手们都劝他好好休息休息。
李轨听从贾诩的建议,以进为退,先去蓝田县避避风头。
李轨这么多谋士里,每到关键时刻他还是信赖贾诩的。
打了败仗主帅要承担主要责任,这一点李轨不推脱,将领和谋士们有罪治罪,有功封赏也都不含糊。
唯有一个人,李轨一想起来就生气。
荀谌。
当初李轨让张辽与文丑对换,用张辽替代文丑镇守襄阳,就是有意解决二刘问题。那时他的打算是以张辽为帅,荀谌为谋士,二人互相配合共破江夏。
但荀谌却不肯与张辽合作,称病躲了起来,李轨没办法,只好任命他为幽州行台长史,继续跟文丑做搭档。
但荀谌却一直没有到任。
李轨南征,本来是想征用他的,却获知他的病很重,重的都下不来床,李轨总不能让人抬着一个病号上战场吧,所以只好作罢。
张辽遇困之后万不得已之下他把熟悉襄阳的文丑调来救急。
他本来是准备征调荀谌的,却获知荀谌病体仍然没有痊愈。
这次李轨就有意见了,上次你不愿意来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谅,这次情况这么危机,你居然还不肯出山,这就不能原谅了。
所以这次李轨去蓝田就把荀谌带上了。
听其言,观其行。
给他最后一个机会。
从长安到蓝田有一条又宽敞又平坦的大马路,路面用石子压实,宽有五米,风雨无阻。这种路被李轨命名为郡道,是连接郡与郡之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命脉。
蓝田是京兆的属县,地位很高,与外地的郡相等,所以专门修了一条郡道勾连。
下了一晚上的雪,次日清晨,铅灰色的穹顶下雪花仍然在飘,天气阴冷的吓人,路上行人断绝。
李轨慵懒地斜靠在软枕上,把玩着铜质的暖手,目光空洞地望着窗外。
这辆专门为他特制的马车使用了特殊的减震装置,可以保持车厢的平稳舒适。
车队在路边停了一下,接上来一个人。
李轨对半道上车的荀谌说:“友若啊,你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