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著轻声道:“父亲毕竟曾是宰相,与官家感情颇深,关心朝政有什么奇怪的?”
“怎么?难不成是朝廷出了什么大事,需要父亲出马?”吕公孺揣度着询问,好奇心十分强烈。
“朝廷大事,你就别多问了,快些回去休息,明日好好取四门馆读书。”吕公著摆摆手,一副完全将弟弟打发的态度。
吕公孺虽然好奇,但他总算还知道事情的轻重,有些要紧的大事确实不是自己该参与的。
而且此情此景也没什么不好啊,也就没有人在意自己夜不归宿,在外胡天胡地的事情了。
何乐而不为呢?吕公孺心中暗笑,当即跑开了。
吕公著看着弟弟远去的背影,又看了一眼灯火通明的书房,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
确实是出事了,但这事吧……
大宋近几日并不曾有大的灾害和战事爆发,所以这出事也肯定只是内政,能放父亲这般关注倒也不足为奇。
盖因这件事足够大,也足够惊人。
今日官家赵祯突然宣布了一件事,朝廷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人事调整,范仲淹、富弼、韩琦这个人突然被重用。
参知政事的职位已经不低了,但官家似乎不满足于此,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他们越过宰相去执政。
目的则是为了搞所谓的新政。
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几人则被任命同为谏官,官家赵祯雄心勃勃,俨然一副要重振朝纲,兴旺大宋的架势。
希望依靠重用的这些人来搞新政,改变大宋目前的弊端不少的局面。
消息一出,满朝震动,皇帝这是要高新政啊。
新政意味着什么?变革,是肯定要有了。
自古以来,变革都不是件容易事,变革就得做出改变,就势必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争吵和争斗是必不可少的,到最后或许还会因为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
秦国当年的商鞅变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结果怎么样呢?
大宋虽然向来文明温和,但变革一旦开始,无论最终失败还是成功,都会是一场轩然大波。
难怪已经离开朝堂的父亲还是如此关心,这是风雨将起的节奏啊!
第四十七章 皇帝的期许()
新政开始了!
吕夷简深夜未眠,是因为接到了不少门生故吏的信函,提出了对新政的种种看法和担忧。
而皇宫里,皇帝赵祯同样也没有入眠。
励精图治,雄心勃勃,大概是赵祯此刻心情最准确的写照。
他想要做个有作为的君王已经很多年了,可惜登基之后的那些年,嫡母刘太后执政,他就是个“傀儡”。
当然了,说傀儡或许有些过了,毕竟当年他还只是个懵懂的少年,需要有人辅佐主政。
但如今不同了,自己已经年过而立,赵祯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威掌控大宋江山。
毕竟章献太后刘娥已经死了,当年“权倾朝野”的辅政宰相吕夷简也已经致仕荣休了。
赵祯觉得自己已经彻底走出当年为“傀儡”的影子,完全成为大宋江山的主宰。
而大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改变,是变革。
对契丹人的弱势那是自太祖、太宗朝就开始的,当年太宗赵光义雍熙北伐失败,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十分遗憾。
但毕竟时间已经长了,大宋上下,万千臣民,尤其是皇帝本身已经接受并默认了这个事实。
没有人会因为此事而指责为难皇帝,赵祯也很清楚燕云十六州不会成为自己身后名的污点。
但是西北党项人的作为却更为可恶,尤其是几年前李元昊曾直接悍然称帝。
哪怕自从大宋初年,西北就是军阀割据的情形,但终究在名义上是属于大宋,割据定难五州的党项人也实力有限,不足为虑。
但如今党项人已经能够独立建国,雄踞一方,成为心腹大患。
虽说这其中很大程度是父亲真宗朝的失误,比如灵州的丢失,可身为人子,自然是不能指责父亲过失的。
再者说,党项人真正坐大,造成如今这般祸患还是出现在自己在位之时。
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这些都会青史之上自己的污点,若不洗刷,百年之后少不得被后人恶评。
赵祯不想这样,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他都想要做个强大的人。明明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却对荣誉有着超乎想象的执着。
此次党项人前来东京谈判是对赵祯很大的刺激,仗着军事实力强大,李元昊的使者可以信口开河。
这样就罢了,可怕的是朝堂上诸位当政的宰相竟然准备答允。
若非薛纵一篇《六国论》误打误撞的刺激,让范仲淹和韩琦等候能够强硬起来,焉知会是什么结果?
大宋过于软弱了!
皇帝赵祯已经有了明显的体会,重文轻武是太祖开始就定下的国策,他不能也无意更改。但赵祯已经清楚意识到文人当政,身上少了些许胆气。
尤其是当权的这几位,在他们的影响下,大宋越来越多的文人、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有如此。
赵祯隐约有种担忧,若长此以往,国之脊梁恐怕会越来越弯,不堪重任。
必须要做出改变了,重用武人肯定是不行的。
一来是有违大宋一直以来的国策,二来根子处在朝廷中枢,解决之道还是应该在文官中想办法。
范仲淹和韩琦等人的崛起,以及近期来的一系列表现,让赵祯很满意,也看到了希望。
能力是不消说的,韩琦和范仲淹在西北设立堡寨,步步为营,让党项人难以前进,暂成对峙之势。
此番和谈,范仲淹和韩琦也立场坚定,态度强硬,最终取得了还算满意的结果,遏制了党项人狮子大张口的嚣张。
终于这几个方面,赵祯觉得变革的时间到了。
所以他立即做出调整,重用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想要革新朝政,清除积弊,富国强兵。
在他的暗示之下,晏殊和章得象等人都暂时装聋作哑了,几位参知政事也就能够彻底放手推行新政,而欧阳修和余靖等谏官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政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赵祯对此抱有很大期望。
但是他也清楚,新政的推行少不得会遇到阻力,但是为了大宋的富强,为了山和完整,江山永固。
任何人和事都不能阻止新政的推行,赵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
“官家,刚接到消息,今日有多人向吕府求见。”一个内侍悄然上前,低声禀报。
“是吗?”赵祯听到后轻轻一叹,笑问道:“那吕夷简呢?”
内侍道:“吕相公谁都没见,来客只得留书而去,夜里吕府书房灯火通明,想来是吕相公未能安枕。”
“哼哼,朕知道了。”赵祯淡淡应了一声,仿佛胸有成竹。
“官家,夜了,你也该安寝了。”内侍略微沉吟后,轻声道:“皇后娘娘派人来过,说给您准备了清热去火的莲子羹,请您过去享用。”
“嗯!”赵祯轻轻应了一声,说道:“你派人去告诉皇后,她有心了,不过这莲子羹朕今日就不喝了。”
“呃……是!”内侍虽然觉得稍稍为难,但最终还是点头称是,旋即又小声问道:“那官家今晚在何处安寝呢?”
“云锦阁吧!”
“是,奴婢这就派人知会张美人准备。”
“不必了,她怀有身孕,不必折腾,朕直接过去探望便是。”赵祯轻叹一声,心情微微有些沉重。
年初的时候,第三子赵曦夭折了。
自己今年已经三十有三,膝下却寂寥无子,着实让人惆怅。在这个年代,民间寻常百姓无子都是大事,更何况是堂堂天子。
虽然惆怅,但赵祯却不是特别担忧。
毕竟自己正当盛年,宫中那么多能够生育的嫔妃,指不定什么时候机会有好消息。
比如云锦阁的张美人,自己青梅竹马的贵妃,相识于少年时,感情甚笃。之前已经给自己生下两个女儿,可惜先后都不幸夭折了。
张贵妃因此悲伤不已,更为养不住皇女而自责,自请降为了美人算是责罚惩戒。
但她的运气很好,三月初的时候竟再次有了身孕,成功怀上了第三胎,如今已经有三四个月身孕了。
前面夭折了两个女儿,而今这第三个孩子自然是倍加珍贵,尤其是皇帝赵祯,对此更是珍视异常。
他很希望两个早夭的女儿能带来一个弟弟,能为自己和大宋带来万众期待的四皇子……
第四十八章 长夜几人未眠()
几上的莲子羹已经凉了,但皇帝没有来。
曹皇后呆呆坐在榻边,脸上难掩失望神情。
她是大宋的皇后,也是一名妻子,她素手调羹,为的就是等丈夫忙碌之后享用,滋养身体。
她想要做一个贴心的妻子,可惜皇帝压根没有给自己这个机会。
她没有问,但心里很清楚丈夫去了哪里,肯定是在云锦阁的张美人那里无疑。
张美人有了身孕,官家珍视,也在情理之中。
但对于此女,丈夫赵祯的珍视程度却远远超过其他妃嫔,其中原因,她也是知道的。
张氏自小入宫,由宫人贾氏抚养,出落的漂亮且擅歌舞,自打那年的酒宴上被陛下看中,便深得宠爱。
听说当年立后之时,赵祯的本意是要立张氏的,奈何刘太后执意选中了平卢节度使之女郭清悟,张氏只能屈居贵妃之位。
后来郭皇后被废,赵祯大概也是动过立张氏为继后的心思,但为了安抚将门,这才将自己迎娶入宫。
曹皇后对自己的身份和定位,心里始终是有数的。
自己的存在就是皇家与将门之间的纽带,维持曹家为首的将门恩荣,保障皇家对武将勋贵的控制。
但曹皇后却不止满足于此,她想要扮演好一个妻子的绝色,想要母仪天下。
那么首先,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子嗣问题,丈夫已经三十多岁,膝下去没有一个皇子,这很危险。
对她而言更可怕的是无子可以作为废后的理由,初入宫的那几年,肚子一直没动静,她当真慌张过。
这几年,她一直都在努力地调理身体,毕竟今年才二十七岁,仍就是一个女人生育的黄金年龄。
几年的调理,身体已经好了很多,今日也特意算好了日子,只要丈夫来同床共枕,受孕的可能还是极大的。
可惜丈夫去了张氏那里,去守着那个还未出世的孩子,哪怕只是陪着有孕不能侍寝的张美人,却不给自受孕生子的机会。
也许,丈夫赵祯是故意的。
曹皇后忍不住这样揣度,也许丈夫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不满,甚至是惩罚。
自己当年力主将汝南王府第十三子赵宗实接入宫中抚养,丈夫似乎一直心存芥蒂。
回忆起当年旧事,曹皇后承认自己是有私心的,担心一直无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不稳,所以才效仿真宗抚养汝南王旧事。
但后来几个皇子出生后,赵祯立即将赵宗实送回王府,她才清楚地认识到,丈夫一直想要有个自己的孩子。
为此她一直在努力,请了名医调理身体,可是丈夫这两年对自己算的伤冷淡,鲜有宠幸如何有孕?
如今已经二十七岁,想要生育就越发艰难了,只能看着其他嫔妃,尤其是张氏一胎接一胎地生。
因为两个公主夭折,张氏自请降为美人,但只要这一胎生下个儿子来,就会立即恢复一切荣宠,甚至母凭子贵……
念及此处,曹皇后突然紧握拳头,心中微微一颤,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
赵祯来到云锦阁的时候,张美人匆忙在侍女的搀扶下下出来迎驾。
二十岁的年纪,出落的清新雅致,如果不说完全看不出来她已经生育过两个孩子,如今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宝贝疙瘩。
出身并不甚高,但在宫中多年,又深得皇帝宠爱,所以张氏身上多了几分雍容贵气。只是此刻,她的脸色显得略微苍白,并不十分明显罢了。
“你怎么了?”赵祯看到这一幕,顿时脸色凝重了许多,立即关切询问。
“没事,陛下不必担心,只是天气有些热,神思倦怠罢了。”张美人轻轻摆手,表示不碍事。
“请御医过来瞧瞧吧,你现如今有身子,不可大意。”
张美人道:“不必了,晌午的时候御医来过,为臣妾看了些许消暑开胃的方子,已经吃过一剂,只是见效还需时候。”
“嗯,天气热,你又有身子,没胃口自然差些。”说着说着,赵祯突然住口,凝神道:“怎么你这寝殿里这般热?没有用冰吗?”
一旁的内侍赶忙道:“陛下,今年宫中存冰不多,各宫的份额都少些……”
“少是少,岂能少了这里?”
“陛下恕罪,娘娘如今……”内侍没有说下去,张氏如今只是个美人,地位确实不算高。
赵祯刚想说什么,张美人摆手道:“陛下,臣妾有身孕,寒气太重反而不好……御医也是这么说的。”
“那可以在外殿多放冰块,隔着珠帘纱窗来一点凉意,你也能舒服些。”
“陛下,去年冬天那般暖和,今年又热得早,宫里哪还有那么多冰……”张美人道:”除了陛下您的垂拱殿,皇后娘娘把冰都匀给了有身孕和孩子的宫室,怕是没有多余的了。“
“这样啊!”赵祯淡淡应了一声,一下子就心里有数了,沉吟片刻之后,吩咐道:“明日派人去打听,城中谁家冰窖里有存冰,让内府多购些进来。”
“是!”
……
薛纵夜里回家,老祖母果然尚未睡去,看样子是对孙子高度关心。
“孙儿回来晚了,让祖母挂心了。”
薛孟氏小声问道:“没事,头一日开学便课业繁多?”
“让祖母见笑了。”薛纵讪讪一笑道:“并不是,今日认识了几位同窗,夜里一起小聚一阵。”
“原来如此,你年纪大了,交际是得有的。”薛孟氏点头道:“只是交友须得慎重,你自己小心着点。”
“孙儿省得。”
“还有,你年纪也不小了,夜里和朋友小聚,出入些许什么地方没关系,不过要有度,也不能认真。”
老祖母还真是火眼金睛,竟然看出自己去哪了?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身上绝对没有什么脂粉唇印之类的明显痕迹,倒是……闻到那淡淡的丁香花味时,薛纵猛然醒悟过来。
闻香识人啦,薛纵无奈只好尴尬一笑。
薛孟氏见状,笑道:“你如今是大人,等你爹忌日过了,我便托人好好给您说门亲事是正经,我薛家子嗣单薄,等着你……”
呃,怎么又说到这来了?薛纵对此深感无奈。
“好了,休息吧,明天一早还要进学呢!”薛孟氏满脸含笑,目送薛纵回了房间。
……
一觉到天亮,醒来的时候正好朝阳初升。
夏天白昼长,日出早,上学倒也不着急。
薛纵慢条斯理地在家吃完早饭,特别监督芸儿吃下一颗鸡蛋,一小碗牛乳,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千万不能缺失。
尽管芸儿不怎么喜欢牛乳的味道,但在薛纵的逼迫下,还是一脸幽怨地喝了下去。
“乖乖听话,喝了才能快快长大。”薛纵安抚一句,这才在芸儿“幽怨”和不舍的眼神中出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