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纱之后,杏黄道姑轻轻点头,老嬷嬷随即道:“薛公子有心了,些许吃食甚合长公主胃口。”
薛纵道:“能得长公主喜爱是臣的福气,往后臣会多多进献美食,还望长公主殿下不嫌粗陋。”
“薛公子有心了。”
这次是阿莲抢先一不道谢,虽然此举有那么些许不合规矩,老嬷嬷自然是不开心的。
但是长公主肯定不会反对,作为最亲近的贴身侍女,阿莲心中有数,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
又过了半个月,眼看着五月初五端午节就要到来。
薛纵的伤势也已经好了大半,继续留在会灵观显然不那么合适,加之挂念家中祖母和妹妹,所以辞别回家了。
进门的那一刻,老祖母老泪纵横。
孙子失踪了许久,她还以为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灾祸,甚至怀疑过孙子是否还在人间,如今安然回来,简直没有比这再让她高兴的事情了。
前几日,倒是有人捎过信赖,声称孙子安然无恙,不日就会回家。
那时候薛孟氏才多少安心一点,但很长一段时间,一颗心还是悬在半空中的,不知道孙子到底身在何处,又是什么情形?
直到今日回到家中,好端端地站在自己面前,薛孟氏也终于安心,泪珠经不住地落下来。
“祖母莫哭,孙儿不孝,让您担心了。”薛纵赶忙认错道谢。
“说,这些日子去哪了?”薛孟氏一遍抹泪,一遍神情凝重,语气颇为严厉地质问。
“孙儿这些天……”薛纵刚要说话,经不住咳嗽几声,下意识地捂住了胸口。
薛孟氏看在眼里,连忙道:“纵儿,你怎么了?”
“没事,就是受了点伤……”
“啊?”薛孟氏顿时大惊,忙问道:“伤到哪里了,要紧吗?”
“没事,已经快好了。”薛纵道:“那日在金明池边遇到了歹人,受了些伤,怕您担心就没敢和您说,悄悄去了仇叔的药铺,请仇叔给我疗伤,养的七七八八了这才回来的。”
“是这样?”薛孟道:“养了大半个月,怕是伤的不轻啊!”
“也不那么要紧,加上仇叔医术好,孙儿如今不是好端端站在您面前嘛!”薛纵笑了笑,这件事只能这么编故事。
发现刺客,以及在长公主出家清修的道观里养伤这种事,还是不要说得好。
一来是长公主那边的叮嘱,或许也是皇帝的意思;二来也是不想让祖母担心,更不想让他们卷入是非之中。
“果真好了?”薛孟氏仍旧有些不放心。
薛纵笑道:“好了,祖母信不过我,也得相信仇叔的医术不是,不信您过后问他吧!”
“自然是要问他,明明知道你在哪,还受了伤,还不来告诉我一声,故意瞒着我,看我不跟他算账。”薛孟氏不依不饶,仿佛还是很生气。
“祖母,您老人家不能不识好人心,怎么能恩将仇报呢?这些年,仇叔对咱们家还是很不错的,这次又救了我的命……治好了我伤。您不谢谢人家就算了,怎么能上门去找麻烦呢?”
薛纵笑着打个哈哈,希望这件事尽快过去。
“还说呢,你以后千万小心了,这不朝廷刚因先祖仁贵公之故,赏了你承奉郎的职位。”薛孟氏道:“你又进了四门馆,眼看着薛家门楣兴旺在即,可千万不敢有什么闪失……”
“是是,孙儿往后一定小心,不再让祖母担心。”薛纵连忙答允。
薛孟氏本来还想再说点什么,只听见门口有急促的脚步声而来,有个女人扯着嗓子在门口喊道:“是纵哥儿回来了吗?”
第三十五章 黑,真的很黑()
哭声来自于刘婶,冰哥儿默默跟随在后,没哭,但是表情足够低沉。
果子刘被开封府抓了,到现在都没有放出来。
虽然这件事已经很久了,但鉴于身在会灵观养伤的情况,直到此时,薛纵才得知这个消息。
刘婶一把鼻涕一把泪,哭的十分伤心。
当初金明池畔的草棚着火,开封府认为可能与售卖餐食的店铺有关,所以抓走了不少人。
有的铺子是所有人都抓走,薛家铺子还好,鉴于大多是妇孺的情况,开封府只是抓走了主事人。
不过很不凑巧,真正的主事人薛纵当时不在,唯一的成年男子果子刘便成为替罪羔羊,被抓进了开封府。
此后刘婶曾经多次前去开封府询问,得到了回答就是官府排查清楚后,若无嫌疑,自会放人。
但这个排查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似乎仍旧没有什么进展,可是放人的话却从来不说。
刘婶去开封府问的次数多了,已经有些招人烦,压根就没有人理会。
原本唯一指望的是薛纵,可惜很多天薛纵都没有回来,甚至是生死不知,下落不明,刘婶除了跟着担心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
今日终于听到薛纵回家,还得了朝廷赏赐,担任了什么官职。虽然只是小小的从八品承奉郎,但在普通百姓眼里已经算是大官了。
如今纵哥儿回来,肯定能帮忙将自家男人就回来了,所以刘婶便哭天抢地地跑了过来,声声哀求。
“刘婶放心,刘叔是代我受过,焉能坐视不理?”薛纵当即道;“这样吧,我这就前去开封府,为刘叔鸣冤。”
“好好好,有纵哥儿在,我就放心了。”刘婶对薛纵几乎是毫不保留地信任。
薛纵虽然觉得压力有点大,但相救刘叔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先不说是为自己受过了,就是看在街坊的面子上,也应该出面相救。
人是开封府抓的,理由是怀疑与金明池畔草棚起火有关。
但实际上呢?薛纵比任何人都清楚那把火是怎么起来的,和商贩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扣着冰糖刘是没道理的。
想要以此讹诈?
官府里或许有这等黑勾当,但薛纵认为在这件事上他们还是不敢的,因为关系到皇帝遇刺的问题,毕竟事关重大,也正是因为事关重大。
朝廷关于行刺案的调查还在继续的,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自己相救长公主的事情都不让说,也不知道还隐瞒了些什么重要线索,关乎到政治和皇家的阴谋,历来都是这么复杂,薛纵无意去探究。
但正是因为这样,朝廷迟迟没有定调子,开封府这边的调查哪怕明知没有进展,也会不遗余力地做下去。
哪怕只是向朝廷,向官府做个姿态,所有的线索自然不能放松,其中就包括哪些无辜者被牵连之人。
最近一段时间,开封府的牢房已经人满为患。
触霉头的城狐社鼠全部被抓进了牢狱,其中还包括了果子刘这样的无辜者,牢房里几乎住不下。
但在没有绝对的证据,上面也没有发话的情况下,开封府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
谁也不放,即便是家属到开封府查询请求又能如何?
搞清楚这个情形之后,薛纵大概心里有数了,也觉得这件事并不难办。
首先果子刘是清白了,这是原则问题,开封府不会过分为难,定罪也无从说起。
何况自己现在好歹也是个承奉郎,且是这件事的亲历者,知道很多来龙去脉,出面想必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可是,当薛纵来到开封府,却碰壁了。
没错,碰壁了!
大概是因为在天子脚下,开封府管辖着整个东京城,也管辖着城里无数的皇族和勋贵,所以开封府的人还是蛮自大的。
毕竟当年太宗皇帝当皇帝之前担任过开封府尹,在大宋要是哪个皇子权知开封府,某种程度上就是储君的讯号。
有鉴于此,开封府尹在大宋有着特殊意义,开封府也有其特殊地位。
薛纵一个少年书生,从八品的承奉郎人家根本都不看在眼里,毕竟东京城里品阶职爵高的人太多太多。
素来喜欢陪笑脸,甚至是卑躬屈膝的小吏们都是如此,难免眼高于顶,甚至很不客气。
薛纵前来询问,压根就没有被当回事,甚至是爱答不理。
这让薛纵很受伤,人救不出去可不行。
出来的时候信誓旦旦,等于是牛皮已经吹出去,现在说不行,回去之后很没面子不说,该如何交代呢?
何况大半个月没消息,牢狱又是这世上最肮脏纷乱的地方,果子刘在里面还好吗?人一直出不去,安全着实是个让人担心的大问题。
所以,薛纵难免有些着急!
可是任他怎么说,开封府门口的小吏就是爱答不理。薛纵十分无奈,甚至动了心思要不要前去会灵观求助,借助长公主的身份?
但是……
这位长公主情况如此特殊,轻易还是不要麻烦的好,毕竟情况比较复杂,最好是自己能够解决。
虽然救了长公主一名,但皇家的恩情最好还是不要记在心上,否则是容易出问题的,这是一个为臣子,或者说生活在君主制时代必须要懂得的潜规则。
更何况皇帝已经给了自己承奉郎的赏赐,要是还不知足,那就有些过分了。
可是该当如何呢?
薛纵对此不禁有些苦恼,在开封府门口徘徊之时,恰好遇到一个轿子从远处抬过来,两边还有差役护卫。
见到此情此景,开封府门口的差役小吏们立即行动起来,神情变得肃穆恭敬,乖乖侯立在两旁。
貌似是迎接,迎接谁呢?
薛纵的耳目还是比较聪慧的,远远听到差役们低声道:“新任的府尹大人到了,听说是个严厉之人,务必打起精神……”
原来是新的开封府尹到任啊!
这也不奇怪,毕竟金明池出了那么大的乱子,原本的开封府尹少不得是要负责的,被免职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新上任的这位,想必多少有些非常之能,他也是接下来自己要找的人。
薛纵兴致勃勃地看着,见轿子在开封府门口落下,然后轿帘掀开,一个官员探出头来。
除了官帽上忽闪不停的那一对长翅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肤色——黑,真的很黑!
第三十六章 开封府尹()
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重点是皮肤黝黑,长翅忽闪的官帽下隐约可以见到一个半月形的痕迹。
看到这副模样,薛纵心中一动,岂能还认不出眼前之人?
《三侠五义》、《铡美案》等传奇曲,以及各种影视剧的普及,使得眼前这一位的青天形象深入人心,千百年被人称颂。
黑如碳,月牙痕,包青天,后世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包拯,除了他还会有谁呢?
开封府尹,包拯也确确实实担任过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时间段薛纵不知道,但肯定是仁宗年间。
如今包拯出现在开封府门口,差役们又说是新任的府尹大人到了,那应该是错不了的。
包拯以刚正不阿著称,又是出名的青天,自然是不会冤枉好人的,果子刘的冤屈应该可以尽早解除。
原本可以等等,但果子刘被抓进去时间已经不不短,今日既然来了,又恰好遇到包拯,如果能直接解决,自然最好不过。
“包公!”那边开封府的官吏差役们还未认清楚新任府尹大人时,薛纵率先冲了上去。
皮肤黝黑的中年官员转身看着薛纵,目光炯炯问道:“你认识本官?”
废话,大名鼎鼎的包龙图谁不认识?包公真是过谦了。
薛纵当即道:“包公大名,如雷贯耳,晚生早有所闻。”
狐疑,没错,是狐疑!
包拯满脸狐疑地看着薛纵,开封府的差役们同样一脸懵逼,眼前这位脸色黑如碳的新府尹真的很有名吗?
他们也只是听到消息之后才开始打听,知道这位新府尹是监察御史里行,突然之间就被皇帝陛下看中,调任开封府尹。
怎么说呢?
自打金明池出事之后,开封府尹会换人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换成谁没有人说得好。
至少谁都没想到会是籍籍无名的包拯,是的,可以说是籍籍无名,监察御史里行这样的级别在东京汴梁算不上高官,更算不上出名。
包拯突然高升,出任看似级别不那么高,却至关重要的开封府尹,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这个道理,除了少数熟悉内情之人,大部分是不懂的,差役们甚至还不是很清楚保证到底是何许人也。
这个黑脸的汉子便已经来到开封府,要接任府尹之位。更为惊诧的是号称东京消息最灵通的他们尚且不是很清楚,一个少年却说包公大名如雷贯耳。
这是什么情况?
保证本人似乎也是这么想的,他并不认为自己在东京,在大宋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被一个貌似寻常百姓家的少年所知晓。
薛纵略微沉吟道:“端砚足贡,不废民力,不交权贵,包公在端州所为学生有所耳闻,甚为敬佩。”
包拯不禁微微错愕,他之前确实是在端州任知州,当地出品的端砚是一等一的佳品,每年都要上供给朝廷,作为皇室贡品。
但实际上,每年端州开采的端砚不在少数,除了贡品之外,很大一部分都作为赠送给朝廷大员,勋贵们的礼物。
这个过程少不得有以权谋私,巴结显贵的意味,还无形中给端州当地百姓造成了很大了压力。
包拯到任之后,端州每年只需要生产出可以供给朝廷需要的贡品即可,杜绝了给显贵们赠送的风气。
这件事在民间得到了好评,朝廷某些人也是看在眼里的。
庆历三年,包拯从端州调任东京,出任殿中丞。
御史中丞王拱辰十分看中包拯的品行,推荐其出任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大宋御史台的一名普通官员。
在御史台这个需要熬资历或者拼气节的地方没待多久,包拯便被皇帝陛下看中,直接出任开封府尹。
某种程度上真的算是籍籍无名之人突然间一鸣惊人,以至于很多不熟悉,或者消息不那么灵通之人根本不知道包拯的履历经历。
但是在开封府门口,一个普通的少年郎开口便道出了他在端州的举措,貌似十分熟悉,甚是敬佩。
这事多多少少有那么些许不合常理,到底是这个少年消息格外灵通?还是……差役们不免都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孤陋寡闻?
至于先前为难过薛纵的那些差役不禁都有些许担心,原本没有把一个从八品的承奉郎放在眼里,但现在看来……难不成他与新任的府尹大人有关系?
“些许小事而已,当不得少年郎如此夸奖?”包拯谦虚一句,问道:“端州距离东京千里之遥,少年郎缘何知晓本官事迹?”
“包公您忠直无私,乃天下学子仰慕之人,学生偶尔听闻甚是荣幸。”
包拯问道:“少年郎是太学学子?不知如何称呼?”
听薛纵一口一个学生自称,包拯下意识想到了太学,也唯有太学之中的学生才能接触到很多事情,才能消息灵通,通过师长或者家中长辈知晓自己的一些情况。
薛纵笑道:“在下并非太学学子,是四门馆尚未入学的新生薛纵,偶然听闻过包公您的事迹。”
“薛纵,是你?”显而易见,保证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的,而且那个表情也相当惊讶,还有些许复杂。
好似在他眼中,薛纵不简简单单是个优秀的学生,好似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正是学生。”薛纵自己心中也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