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熔岩,没有别的了。
“你们说,那个洞穴里的水在凝结之前为什么不顺着这里流下去啊?”
“冰封太快,来不及流动,不过也许再来一次火山喷发,这里就会被新产生的融水封冻,永远消失。”
一行人前进了几百米后,邱青提示:“对讲机可已经废了,没有信号了。”
华柏看了看手里的移动手提电话:“没问题,手机依旧有信号。”
马峰峰不以为意:“这里风大,又是陡坡,不怎么积雪,只有冰层的厚底。而且冰层也不是那么厚。应该没问题的,继续吧。”
然而,继续走出去四百多米后,方宏发现,别说是手机,就算是黑科技飞行器的信号都没了。
“没信号了,要不回吧?”
华柏摇了摇电话:“的确是没信号了。”
看样子,飞行器的信号,和国家现在最好的移动通讯设备信号强度差不多。
马峰峰想了一下:“你就算现在回去,以后再来,也是没信号的,看看冰层,已经不透光了,我们已经在很深的冰层下了,这个冰洞太特殊了,也许我们能深入到岛下也说不定。”
埃里伯斯火山其实是一个海底火山,最终在不断的喷发中冲出海面,并且冲上了海拔三千多的高度,在一次一次的喷发和活动中,他还在继续拔高。
而它所在的岛屿,就是一个火山岛,和夏威夷诸岛差不多。
但是不同的是,从冰面上靠近埃里伯斯火山,实际上非常的平缓,而不是陡峭。
原因就在于,巨大的冰盖将埃里伯斯火山连同这个岛屿四面八方都盖住,这里的冰盖和全南极的冰盖是一体的。
这里的冰盖应该会超过千米。
马峰峰用舌头舔了一下手指,拿了出来举在空中,最准洞穴的深处:“自己感觉一下,风,洞穴的另一头是通风的。”
这其实很简单,如果这里不通风,那么应该充满了硫化气体,但是这里检测到的空气却是正常的。
方宏瞬间想明白了:“原来,你从一开始就推测这个巨大的洞穴有一条通往地面的道路?”
华柏耸肩:“那是当然,我这两天发现你的科学知识水准也很高,但是你经常看到事情后不考虑其中的缘由,其实多想一下就能发现,这绝对是一个通道,而不是一个死胡同。”
直播器虽然没有信号,不过依旧一直在拍。
华柏停了一下:“我先回头一段通知地面指挥部我们要深入洞穴,让王教授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万一前面有什么异常,也有人来接应。”
“好,我们等你。”
由于要进入冰面,所以众人穿的带钉的靴子,在这条海拔急降的洞穴里,算是起了大作用了。
不多时,华柏回归:“走吧,王教授一会儿会派遣第二波人过来,数据和样本采集非常顺利。不过要采集深层样本可能需要更大的设备。他让我们注意一下这条通道里有没有值得采集的样本。”
“那还用说。”马峰峰抬头:“这条通道似乎海拔一直在急降。”
整整一个小时之后,华柏有些疑惑:“真是奇怪,一路上空气的成分保持的很稳定,没有有害物质,这里温度也很低,又看不到地面,不像是通向熔岩的,到像是……”
“通往海底。”方宏给出了判断。
“没错。”马峰峰点头:“我也觉得是通向海底的。”
进入通道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众人来到了海拔九百六十米的位置,已经往下走了将近两千多海拔的距离了。
“为什么温度越来越高了?”华柏:“熔岩?”
“不像,没有硫化物。”
“陆地!这是玄武岩吧!”
“对,这是熔岩痕迹。”
终于到达山体了。
从冰洞一路穿行,众人终于看到山体了。
有过了半小时,华柏手中的仪器继续报数:“已经到了海拔六十米的位置了。”
海拔六十米,这意味着,众人已经到了冰盖下方一千多米的深处。
“这尼玛让我想起了地心冒险记。”
“这是山体,上方是冰面,我们一直在地面上,而不是山体里,我觉得……”马峰峰说话间停了下来,因为他听到了嘭嘭嘭的声音。
众人继续往前,坡度变缓,在将近二百米后,前方居然有声响传来。
而且越来越大。
方宏走在最前面,走了一段路,喊停了所有人。
前方,头顶冰盖消失了,或者说,无限拔高了。
这一下,听得更真切了。
“嘭!嘭嘭嘭……嘭!嘭嘭嘭!”
“这是海浪的声音,回声?我们到达罗斯岛底部了!”
罗斯岛的北侧,往外延伸不远,就是大海,这里的冰盖附着在山体上无限拔高,最终和火山一起形成了人眼看见的罗斯岛。
这里是冰面之下一千多米的深度,也是海平面上方。
“我们到达冰穹下方了!”
探照灯打了出去,最远的地方根本照射不到对面的冰壁。
方宏先照射了山体下方和冰盖的融合部位:“这里的冰深入海面之下,应该是北极一样的浮冰,和南极内陆盖在陆地上的冰盖不同。”
电筒照射的地方,海浪击打冰壁,发出巨响,而不知道有多远之外的地方的冰壁,弹回回声,加上封闭的混响,让海浪的声音很特殊。
马峰峰指着远处:“关掉电筒,你们看哪儿。”
众人关掉电筒,黑暗中望向北面。
一处,微弱的光点就在远方。
“出口?”
“不像,倒像是浮冰的边界,是冰盖的边界。”
“这里的空气,是潮起潮落间从那个位置涌进来的?”
“史前那一次火山活动中产生的硫化气体,在漫长的时间里同这里涌入的空气稀释,达到了今天这样的空气成分。
“真想看一看,这个海上超级冰洞的庐山正面目。”
“那个地方能透光透风进来,是不是也能让人进来呢?”
马峰峰想了一下:“记录一下定位,我们上去同王教授商讨。”
华柏仰头望着更本看不清的冰盖底部:“这里,是研究南极冰盖是否会断裂沉入海底的绝佳地点。”
所有人都看不见,唯有方宏,飞行器的夜视系统,让他看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方宏拿起一块石头,丢向了海面。
“嘭!”
如同打开了星辰大海的开关,海面以坠落的石头为中心,亮起无数光点。
宛若星辰。
石头坠落,波纹荡开,一圈一圈的粉红色光亮点燃黑暗,随着波纹的扩散,光彩变得绚丽而多样。
幽蓝冷光,星星点点。
白色炙光,如同明灯。
红黄蓝绿,各色光华,如同乌云荡开,直视银河。
(下一章开防盗半小时,更新时间凌晨过五分,刷新时间零点三十五。)
第二十七章 冰封星海()
中华大地上,三所大学里,一大群地理学未来的精英是懵逼的。
因为视频画面断了,提示主播已离开。
从上面传来的消息最终让闹哄哄的场中学生们安静了下来。
“他们深入了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所以直播暂时停止了。不过我建议大家在这儿等待,因为当他们出来时,可能会有录播场景,到时候能看到他们探索的结果。”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攀登后,当四人走出冰洞时,华柏和马峰峰直接摊到在地。
太累了。
方宏直接走了过去和王教授交流。
不多时,一行特别是生物学家都跟着出了冰面。
在美国人的小站里,方宏打开了一台电脑,用设置了局域网,然后点开了一个文件,一个视频文件。
同一时间,直播也重启了,不过是录播。
三所大学的学生和等待的水友再一次看到了画面。
夜视仪下的冰洞看上去是惨白的,那是强光探照灯在夜视仪中产生的效果。
而这边,方宏将视频快进到了他们到达地面时的场景。
夜视仪下,一个巨大的,恐怕有一个小县城面积的空洞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一个,在冰盖与海面之间形成的空洞。
夜视仪下,海面一些黑影卓卓,让人生疑。
“这是什么?”一个海洋四号来的生物学家提出了疑问。
随后,方宏拿起了石头丢向了海面。
夜视仪瞬间变成了普通拍摄。
海面上,亮起了无数亮点。
如同波纹一样扩散。
邱青看到这里,再一次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南极水母!”
2006年罗恩·欧德带领的国际海洋生命普查小组在南极冰盖上打穿了七百米的冰洞,用摄像机下水,在冰盖下的海水中第一次拍摄到了南极水母的样子。
这种生物,通体透明,外壳附近发射冷光,而整个水母的脑干,也就是神经元发射出红色光芒,两种光芒混合成粉色光辉,让那次科考见证了海洋考察中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这比深海考察更有科学价值。
也证明了冰盖下方的海水中拥有大量生物,以及完整的生态圈。
然而问题是,不能获得样本,因为下不去。
而现在,这个视频的发现,让邱青非常激动:“立刻调运设备过来,准备捕捉一只样本!”
苦逼的直升机驾驶员双双累了二十四小时,才休息了六个小时又被喊醒。
海洋四号上面有的是捕捉海洋生物的设备,需要直升机吊运。
视频中,还有更多瑰丽的东西。
一头黑影,被邱青确定为海豹,也就是说,哺乳动物可以生活在这里。
同时,一头鲸鱼的影子让人惊讶。
海豹就是为了躲避鲸鱼的追击,才藏身这一片水母之中,因为水母攻击性很高,喜欢蛰靠近自己的生物。
“这肯定是地热提供给了藻类生存需要的能量,才产生了这个生态圈,采集海水样本,我们将会有可燃冰生态圈之后的新发现!”
地球上的生态圈,大部分以太阳能为核心,不过并不是全部。地热、可燃冰等等都可以产生自己的生态圈。
不过没有这么大的非太阳能生态圈。
虽然早在2006年就被发现,但是未被证实。
这一次,证实它的机会就在眼前。
邱青瞬间就感觉几个小时的攀登有了意义,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
接下来,海洋生物捕捉仪器,夜视仪,红外探测仪,光谱分析仪,什么东西都被直升机一趟一趟的送了过来。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播放后。
直播中终于到达了海面。
当星辰大海亮起时,三个科大的学子惊呆了。
作为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交集还是很多的,一些两个专业同修的硕士生很明白这是新的生态圈。
而水友中吃瓜群众多,有见识的也不少。
瑰丽而灿烂的星辰波纹后,方宏四人回程,录播结束。
方宏坐在小站里,看着切出来的画面:“这个在五年前被发现的生态圈得以证实,目前,我们的科学家已经赶到了地底,而各种设备运送向了地下,不久之后,可以预计的是,这一次,将会有很多新被发现的生物,也会有一些已知生物的亚种出现。这是本年度南极科考中最重大的发现。”
“枪哥,枪哥,好屌,那些发光的真是水母?”
“的确是水母,也不全是,也有其他生物,等着邱青同志去给它们命名呢。”
“枪哥,不该你来命名么?”
“别逗了,这一次是国家的科学考察,他们是主力军,我只是向导加攀岩教练……加摄像师。”
的确,这一次的发现是基于华柏马峰峰这样的科学家对于探索的执着,而不是方宏起到带头作用。
“枪哥,怎么也得署名把,得带上你的名字吧。”
“那应该是的,王教授说了,记头功,嘿嘿。”
这件事情是盖不住的,在新闻界传开了。
如果发现一个新物种,也许新闻界懒得报道。
但是这种吸引眼球的光亮,当然是要当做新闻发出去的。
方宏顺便又赚了一拨版权费。
各国科学家也是要赶过去凑热闹的。
如果是单一的物种发现,根本没有去的必要。
不过一个被冰封了千万年的生态圈的发现,绝对是值得跑过去凑热闹的。
这里的生物,适应了零度的海水温度,适应了无光的环境,甚至在多次火山活动的硫化物侵蚀下没有灭绝,说明它们也适应了硫化物污染。
这可能对于一些新科技的诞生起到推进作用。
王教授之所以让直升机驾驶员玩儿命的带设备过来。
就是要蹭着其他各国的科学家到来之前,将大部分发现的物种命名,然后记录在案。
“这是一次中华科学界以及世界科学界的重大发现,很幸运能够参与其中。”方宏微笑:“大家也应该庆幸能够看到整个过程。”
“接下来,带上来的样本以及王教授同邱青他们的发现,我也会跟大家分享,不过,这也让这一次的探险路程需要中断几天了。王教授说整理好第一批样本后会送往昆仑站,到时候我会跟随飞机一起去南极最高点继续冒险,在此之前,是一场生物学上的狂欢。”
最开始做出让方宏直播这个决定的周卫建院士也都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大的发现。
不过周卫建院士对于新兴事物的接纳度很高,接下来她就建议让科大生物系和气候环境系的学生也加入看直播的大军。
一个被通知看直播的哥们儿在自己的微博上更新状态:“什么鬼,我上一次在体育场和足球场看直播,还是神舟七号飞天。”
第二十八章 高清4K全球直播睡觉()
一种一种的样本封箱被送到了科考小站。
第一波研究就在这里完成。
邱青等人需要给大量的样本进行分类,给它们确定科总属目类,然后研究出初步结论和生物描述,这就像是商标抢注一样。
接下来,就会把一部分样品送到南极洲,一部分样品送回国内。
方宏也在给水友介绍植物的分类:“古代凡是不能动的生物都被命名为植物,而两界分类法也将生物圈粗糙的分成了动物和植物两种。在我们生活中普遍经常看见的植物属于绿色植物,特点就是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水、矿物、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分。出去绿色植物外,还有两种植物,一种叫做寄生植物,可以不用光合作用,比如水晶兰。”
“水晶兰是一种寄生植物,通体透明,又叫做幽冥花,属于鹿蹄草科,而这一科中,既包含绿色植物也包括寄生植物。也就是说,理论上任何植物在极端环境下都可能从绿色植物演化为不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
“出去寄生植物,还有一种植物非常少见,叫做热能植物,其中大部分都是藻类。”
“在海底可燃冰生态圈中,就有很多不带有或者叶绿素不产生作用的植物,它们在生态习性上被分入了各自的科属种,不过可以统称为热能植物。目前邱青正在做显微镜生物载玻片。”
镜头下,邱青提取水样本做玻片,是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的微生物分布。
这些水都是经过过滤的,也就是说更大的颗粒已经被过滤过了。
这一类生物要有显微镜照片才能看到,没有太大的可看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