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掠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掠帝国-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属下知道了,这就去办理。”

    江南又要忙活了。裴世矩马不停蹄地开始奔波,表面上江都城一切如故。暗地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李子通,东海氶县人,世代打鱼为生。他在家乡乐善好施,帮助别人。说到底此人很会收买人心。

    每次打鱼回来,只要遇见穷苦的乡亲,必将打的鱼送给他们。李子通只要见到谁家缺粮,只要家里还有,一定会送去。

    李子通为人恩怨分明,仗义执言,只要见到当地恶霸地痞欺负穷人,他一定会上前打抱不平。

    因此,李子通在家乡威信很高。家乡贫穷子弟,多都是他的朋友。当地地痞、恶霸对他又恨又怕。

    李子通先是投奔长白山的左才相,长白山地处鲁中山地。沂蒙山北麓,东西上百里。

    北面是千里平原,东接坊子,西望济南府。

    此地攻可夺取给养,退可入沂蒙山区,是历代土匪、草寇出没的地方。正是用兵之地。

    李子通见此,对左才相在此安营扎寨十分佩服。

    后来。左才相发现这个李子通很善于蛊惑人心,长此下去必生大患,心里便起了戒备之心。

    李子通也感觉到了左才相对自己有戒心认为再留下来会有不测,于是就拜别了左才相,去江淮投奔杜伏威,自愿跟随者达万人。

    不久李子通策划刺杀杜伏威,他派兵袭击杜伏威,杜伏威受重伤落马,王雄诞背着杜伏威逃到芦苇丛中,收集溃散的部众重振军威。

    隋朝将军来整率官军攻打杜伏威,将杜伏威击败,又攻打李子通并将他击败。

    李子通败北以后,便率领剩余的部众奔往海陵,又招得士卒二万人,自称将军。

    此时,杜伏威占据历阳,陈棱占据江都,李子通占据海陵,陈凌夹在李子通和杜伏威之间,形势的确不太妙。

    江都,号称南都,为江南锦绣之地,繁华富庶之乡。

    因为江都不仅多美女,土地肥沃,而且在那时还是南粮北运必经之地。说是枢纽之地一点也不为过,可见当时江都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原来大隋皇帝在此,手中骁果军英勇善战,实力雄厚,不断地出兵清剿李子通和杜伏威,使得二人疲于应付,实力的发展也受到了遏制甚至是削弱。

    如今,大隋皇帝杨广死了。其江都的兵马也随宇文化及北上,江都城里面仅剩下宇文化及留给陈棱的一万军队。

    强悍的大隋军队威胁消失了,位于海陵的李子通脑筋也开始活络,面对江都城这个战略位置不动心才怪。

    江都城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李子通认为只要占领江都城就能威震江南。

    陈棱年龄已大,隋军内无粮草,士气低落,指望不到一万军队守住江都城几无可能。此时江都城的兵力空虚,让李子通看到了绝佳机会。

    目前,李子通的军队并不多,差不多也就有五六万军队,他需要控制江都城以便进一步发展,同时,拿下江都可以威胁杜伏威,甚至可以威胁到整个江南之地。

    此时,李子通正与他的谋士毛文深计谋。

    “宇文化及率兵西归,江都城兵力空虚,此时正是我们夺取江都城的大好时机。”

    谋士毛文深对李子通说:“将军要夺取江都城,现在的确是个好时机,不过,江淮的杜伏威恐怕心里也有这个打算。将军若要拿下江都城,此事可行,却万万不可心急。”

    李子通说:“先生定有高论,但请讲明白些。”

    毛文深说道:“将军可以将大军向江都城迫近,却不着急攻城,静待杜伏威的江淮军是如何反应。若是杜伏威不急于算计江都城,将军再夺取江都城不迟。若是杜伏威也要搀和其中,说不得我们只好先于杜伏威一决高下了。”

    李子通听罢却直摇头,说道:“杜伏威的江淮军比我们实力大,若是让他先得到江都城对我们来说一定是灭顶之灾,不可,不可。”

    “主公莫急,我有一计,即可破杜伏威的江淮军,又能够顺利夺取江都城。”

    李子通急道:“先生快快讲来。”

第一百二十五章李密与宇文化及对峙() 
闻听谋士毛文深有破敌之计,李子通急急催促道:“先生快快讲来。”

    毛文深说:“今陈棱独守江都孤城,粮少兵寡不足畏惧。夺取江都城关键还是落在杜伏威身上,杜伏威以前是叛贼,现在是军阀,与陈凌多次交战。

    两个人过去旧仇未解,志趣也天差地远,毫无信任可言。

    宇文化及曾经委任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杜伏威没有接受。却向东都越王杨侗称臣,被封为楚王,拜东道大总管。

    杜伏威只是暂时降隋,必然内心怀鬼胎,谁也没把隋朝安危放在心上,杜伏威肯定也寻找机会乘机占据江都。

    现在,如果我们派人诈称江都陈凌的兵马偷袭杜营,杜伏威必定大怒,也会派兵攻击江都城。

    此时,两军攻防,便是将军击败杜伏威的大好时机。

    若将军突袭成功,一旦杜伏威败逃,将军挥兵乘机一举而下江都。呵呵,等他们明白过来,那时候什么都晚了。”

    闻听此计,李子通拍手称绝:“先生此计甚好,我也曾考虑过,但我们没有骁果军兵士,所用兵器也不同,一旦败露,就会彻底失败”

    毛文深却回答说:“我早为主公考虑到了,我们在海陵招慕兵士时,曾招收了一些骁果军溃兵,现只须把服装换了就可以了。”

    李子通听罢非常高兴:“多谢先生想得周到。此计可算十全十美了。”

    于是,李子通兵发海陵,大军压迫江都城。

    李子通想算计杜伏威。顺便想拿下江都城,这个算盘打得不错。

    而杜伏威对于江都城也不是一点念头也没有,只是因为刚刚投靠了东都洛阳隋泰帝杨桐,怎么说也算是隋朝阵营的军队,与江都城的骁果军多少沾点边。

    杜伏威若无缘无故地攻击江都城,从大义上讲说不过去。

    最主要的一点还是顾忌身边的李子通,杜伏威怕李子通中间插一手。到时候可就被动了。

    所以,杜伏威只是把重兵往江都城靠拢一下。并没有进一步作出其他举动。

    杜伏威与李子通有宿仇,当年可是差一点死在李子通手里。

    虽说李子通手下有大将伍云召,杜伏威也不差,胜在手中的军队比李子通多。足有**万军队。

    据传说,伍云召是天下第五条好汉,如今投奔了河北凤鸣王李子通帐下,成为首席大将。因人长着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拥有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

    伍云召坐下照夜玉狮子,善使丈八亮银蛇矛枪,当真英雄了得。

    伍云召还有一位表兄,便是双镗无敌伍天锡,头戴鱼尾乌金盔。身穿鱼鳞乌金甲,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半轮月混元流金鎲。英勇无比,两臂万斤之力,武艺高强。

    此时,不知在哪里落草为寇。

    杜伏威与李子通双方半斤八两,旗鼓相当,不知道他们双方一战谁到最后是胜利者。

    而此时。李密率三十万大军,已经占据金墉城。加紧修复城门、城墙和其他防御设施,并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门,洛阳城告急。

    也正在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用练巾勒死大隋皇帝杨广,立秦王浩为傀儡皇帝。

    其后,宇文化及自率八万大军北上,这对当时在洛阳城内的隋朝残余势力和李密的瓦岗军都是严重的威胁。

    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决定暂时放弃洛阳城,集中兵力对付宇文化及领导下的北上大军。

    而留守在洛阳的皇孙越王杨侗在大隋皇帝杨广被弑之后,已即帝位改元皇泰。

    皇泰帝杨桐为了坐收渔翁之利,就派人招降李密,让李密全力攻打宇文化及的骁果军。

    东都洛阳在李密的身后,若不答应皇泰帝杨桐,李密则可能受到洛阳隋军和宇文化及军队的前后夹击,那时候不悲剧都不行。

    所以,李密只能应招,甚至暂时答应东都皇泰帝杨桐,等对付完宇文化及军队以后再说。

    李密的军队胜在数量众多,而宇文化及所率领的近八万隋军却是大隋朝精锐骁果军,两方面可以说旗鼓相当,此战鹿死谁手尚且不知。

    宇文化及也是没办法,他率领着骁果军这支悍军走到洛阳东边的滑台时,军粮吃尽,只好向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起攻击。

    于是,宇文化及就和前来营救的李密大军在淇水两岸摆开了战场。

    李密知道宇文化及的军队缺少军粮,速战速决对他有利,所以不跟他交锋,只是堵住了他的退路。

    李密派徐世勣守卫仓城,宇文化及攻打没有成功。

    李密与宇文化及隔着河水对话,李密谴责他说:“你原来是匈奴的奴隶破野头罢了,父兄子弟都受隋朝厚恩,世代富贵,以至以公主为妻,你得到的光荣,整个朝廷没有第二个。

    享受国士的待遇,就应以国士的身份来报答国家,怎么能允许陛下失德,不能以死相谏,反而乘反叛之机,亲手弑君,连其子孙也一并戮杀,扶植皇室庶出子弟,独揽大权,自我尊崇,阴谋篡夺王位,残害无辜?

    你不追效诸葛瞻的忠诚,却做霍禹所干的一类叛逆恶行。

    当真是天地不能宽容你,人神也不会保佑你。

    威逼良善,你打算向何处去!

    现在如果迅速来归附我,还可以保全你的后代。”

    此时宇文化及肯定非常郁闷,一个天下头号大反贼大骂另外一个反贼为啥不忠于朝廷,反而要做出叛逆的行为,而且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引经据典,这简直有些搞笑。基本上在场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人,估计当时就能吐一地。

    宇文化及当时就被李密如此厚颜无耻地一番话给镇住了,下巴都要掉下来,良久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最后好不容易憋出来一句:“我同你讲砍杀的事,何须引经据典,咬文嚼字?要战便战,有种过河与我大战。”

    宇文化及这番话,又惹来李密一番嘲弄:“宇文化及这种人还想当帝王,真是痴心妄想,看我怎么拿棍子抽他。”

    李密是算计到宇文化及粮草缺乏,如何会过江与之决战呢?

    先僵持着,待骁果军粮尽之时,军队必然恐慌。一旦时机成熟,击败宇文化及不是难事。

    李密与宇文化及之战势在必行,两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十六章天下已无主() 
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天下最强大的军队——骁果军,这一场决定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天下最强大的军队——骁果军,这一场决定胜负的童山之战,即将拉开战幕。

    骁果军几乎都是隋军最精锐军队,他们又渴望回到关中与家人团聚,因此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非常之旺盛,是一支非常强劲的军事力量。

    李密的瓦岗军之中虽然著名战将有不少,可那些士兵不行啊,他们的本质都是农民,因为吃不上饭加入了瓦岗军,与骁果军相比其战斗力那是差远了。

    尽管骁果军很强大,但是李密并不畏惧。

    因为李密很了解宇文化及,他们俩都是门阀出身,相互之间熟得很。

    在李密眼里宇文化及这家伙简直是一个草包,从小就是纨绔子,他有多大能耐李密心里清清楚楚。

    尽管骁果军是正规军,可关键谁是这支军队统帅。可以说,李密从来没有把宇文化及看做与他一样有争夺天下,一较高下的人物。

    自从来到瓦岗之后,李密一路走来太顺利了,在这之前真可谓战果累累。此时,李密已经被数次胜利冲昏头脑,开始变得狂妄。

    以他目前的实力完全不把宇文化及看在眼里,认为可以轻松收拾掉宇文化及,然后回头再来摆平洛阳。

    这两支天下纷乱中的强敌碰到一起。鹿死谁手目前还不得而知,倒是长安的西都发生了剧变。

    起初,李渊在太原起兵。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此时,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尽管如此,李渊还是一路西进,过关斩将直扑长安。

    天下局势糜烂,李渊这一路倒也算是顺利,至少没有经历太大的阻力。

    进入长安以后,李渊拉拢隋朝门阀,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后,李渊便宣布遥尊大隋皇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言外之意。隋皇帝杨广你退位吧。

    此时,人家杨广还是大隋的皇帝啊,你一个当臣子的竟然决定当朝皇帝的去留,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哇!

    作为一名隋朝臣子,李渊虽然大逆不道,一脚把杨广给踢开了。可是。随皇帝杨广却远在江都鞭长莫及。

    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不得不说李渊做事很老道,深谋远虑。

    人家李渊做事一板一眼的按照规矩来,臣子就是臣子绝不敢越位,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至少没有一下子登上皇位。

    李渊给天下人的感觉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了大隋朝着想,是一位大大的忠臣。

    李渊在长安站稳了脚跟没多久,接下来便发生了江都事变,宇文化及将大隋皇帝给杀了,一切随之而改变了。

    大隋皇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的消息天下人人皆知,李渊获知消息当即撕下了伪装,废隋恭帝杨侑,他自己当了皇帝。

    李渊这一手玩得相当漂亮,现在大权在握,时机已到,再玩那些虚伪的东西完全没必要了。

    李渊迫使隋恭帝禅位于他,在长安正式即位皇帝,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

    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大隋朝皇帝杨广的这位表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还给杨广加了个“炀”字的谥号,即便是表兄弟,为了抬高自己照样踩。

    至此,天下已无主。

    各方势力尽显本事,积极参与到逐鹿争霸之中。天下最大的几个势力,李渊在长安建立李唐王朝,窦建德在河北,瓦岗李密占据河南。至于东都洛阳,王世充占据一城之地,实力相对弱一些。

    与此相比,李渊自立皇帝比别人先走一步,并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同时,李渊立身关陇,拉拢世家并获得了极大的支持。

    相比起其他各方军阀,李渊的优势十分明显。

    李渊比其他势力还多了个现成的政府构架,他将留守西都长安的隋朝官僚一同接收下来了,不必再为缺乏官员而发愁。

    李唐继承了隋朝的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是命令的执行机关。下属共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吏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