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窦建德是想消灭身后的罗艺,好让自己身后有更广阔的纵深。
真要是江南军率先进攻河北,窦建德也可以从容地向北撤离,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夹在当中等死。
不得不说,窦建德冒这个风险还是很值得。
罗艺连胜数场便有些骄傲起来。不再听从部下建议。在他看来窦建德军队虽多,却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于是,罗艺主动出击,军队继续前推,二万大军与窦建德二十万大军在易水遭遇。
窦建德兵马虽多,却采取守势,军队在易水之畔扎下营盘。
窦建德还命令军队挖战壕阻挡罗艺军队,以备作战之需。
果然,双方僵持数十天之久,罗艺心中有些不耐。以为窦建德畏惧自己儿不敢主动出营决战。
好吧,你不敢出营决战,那我就主动出击。看你窦建德能不能挡住我罗艺的攻击。
罗艺要攻窦建德的营寨,手下大将薛万均认为窦建德兵强马壮,不可轻敌。
“将军,窦建德足有二十万军队,而我军仅有两万,敌我双军力相差太悬殊了。我军宜及早回军踞城而守,以逸待劳,方为上策。”
听了薛万均的建议,罗艺大笑数声。很轻蔑地说:“哈哈哈,那个窦建德草莽出身。根本不知如何带兵打仗。
手下军队虽多,在本将军的眼里却都是乌合之众。
我军与窦建德一方交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数月下来你们看他们像一支军队吗?
此事各位不必再多说了,本将军决定及早将窦建德军队击败,才能确保涿州安全。”
薛万均与薛万彻兄弟俩是隋朝大将薛世雄之子,薛世雄受命征讨窦建德兵败,逃回涿州惭愧忧愤,发病而死,薛万均兄弟俩便留在罗艺的麾下。
薛万均见罗艺刚愎自用不听劝阻,知道再说也无用,心中也是无可奈何。
罗艺点齐兵马,二万军队攻击窦建德的营寨。
窦建德前置兵马二万与罗艺对阵,罗艺军队装备精良,窦建德军队铠甲不齐,装备与涿州军队相比差距很大,士兵的素质更是不如罗艺的军队。
双方军队交战不多时,窦建德军队不支溃败而逃,罗艺挥军掩杀直至窦建德大营附近。
就在罗艺得意忘形之时,追兵已经追击到了窦建德大营外围的壕沟附近,这时候,埋伏在壕沟内的窦建德军队突然冲出壕沟,奋勇杀入罗艺追兵之中。
这一下子乱套了,窦建德的伏兵冲出来与罗艺的军队绞杀在一起,数万军队展开混战。
时机恰到好处,窦建德趁势出动大军向前推进,加入到围猎罗艺军队的行列之中。而罗艺的军队与窦建德的军队绞杀在一起,一时间难以脱离战场。
此战,窦建德二十万军队差不多都出动了。
罗艺也就两万军队,虽然装备精良,可惜军队数量太少。
窦建德军队虽是乌合之众,装备和素质都不如罗艺的军队,可蚂蚁多了咬死象。
随着窦建德军队数量的不断增加,天平一直在向窦建德军队一方倾斜,罗艺这点军队很快被窦建德的军队淹没了。
战场上杀声震天,窦建德的军队几乎是三五个人对付一个,罗艺这两万军队如何能抵挡得住啊,战争的结局不言而喻。
罗艺的军队四散而逃,窦建德挥军掩杀,直下涿州城。
此战结束之时,罗艺不知所踪。
窦建德一战击败罗艺,信心暴增,这下子不必再担心江南军了,后方的通道已经打开,即便打不过江南军也可以往后撤。
进了涿州城的窦建德,心里毕竟还担心江南军的动向,忙派出人继续打探江南军的动静,防止他们突然攻进河北。
第一天早晨,窦建德刚要想出去看一看涿州城,却听到士兵来报。
“报,大事不好。”
“乱嚷什么,什么大事不好?慢慢说清楚。”
“报夏王,长城上发现了江南军的旗帜。”
什么?长城上面怎会有江南军的旗帜,简直是胡说八道。
第二百一十三章何去何从()
“报夏王,长城上发现了江南军的旗帜。”
“什么?长城上面怎会有江南军的旗帜,简直是胡说八道。”
不怪夏王窦建德如此想,江南军队在南方,他们怎会出现在北方长城,难道是飞过去的?这简直是开玩笑嘛。
“确实如此,我军已经在多处关口发现了江南军的旗帜,看样子军队数量不少。”
窦建德面目表情凝重了,手下信誓旦旦,大概不敢乱说,还是派出人查看一下吧。
“咦,真有此事啊?多派出人马仔细探查,看对方到底有多少军队。”
“诺,属下尊令。”
属下走了,窦建德心情一下子从喜悦的高峰跌落到沮丧的低谷,这他妈的刚刚消灭了罗艺,窦建德以为自己安全了,怎么身后又出现了江南军这种怪事?
忙来忙去还是被江南军夹在中间,还要不要人活了啊。
不错,长城关的确是江南军。
原来,张愚消灭了高句丽军队,在整固了辽东以后,除了训练辅军,还密切关注管内的局势发展。
江南军有海军,来往的情报以及大将军陆畅的命令从不间断,及时从海路送达辽东。
关中之地解决以后,江南陆畅下一步要对付的便是河北的窦建德了。
既然窦建德消灭了河北罗艺,也该让辽东的张愚展开行动了。
张愚手上可是有十万江南军队,他让辅军从海边开始向北推进,占领长城关隘,一直推到了涿州北面方停下脚步。
不能再往北了,张愚的目的仅仅是压迫窦建德。至于北方草原,那是下一步的行动。现在不着急。
窦建德相继派出去的人马都回来了,报告的消息基本一个样,整个长城全都被江南军占领了。
听到此。窦建德倒吸一口凉气,漫长的长城哥关口可是需要不少的军队。如此说来,江南军在自己的背后驻扎了不少军队。
十万还是二十万大军,窦建德拿不准,但是,辽东地区是高句丽的地盘,既然江南军从东面来,也就是说目前高句丽恐怕已经不存在了。
这怎么可能啊!
太惊人了,窦建德被自己的推断吓坏了。
当年大隋皇帝杨广三征高句丽用了多少军队啊?是百万大军呀!
大隋朝百万军队都没有击败高句丽。他江南陆畅竟然将高句丽这个国家给消灭了。而且,人家还是不声不响地完成了,窦建德不由地从心底里冒出一阵冷汗。
那么,江南军到底强悍到什么地步,窦建德已经不敢想象了。
要知道,在河北的南部还陈兵六十多万军队,如果江南陆畅已经强大到如此地步,那是窦建德能够抗衡的吗?
此时,窦建德在心底里冒出一个答案,那是找死!
可事情还没有结束。眼看着属下从外面急急忙忙跑进来,窦建德心想坏消息又来了。
“报,大事不好。江南军大举进犯,目前已经进入武阳郡。”
“啊,知道有多少军队吗?”
“夏王,初步估计江南军此次足有四十万军队。”
窦建德倒吸一口凉气,南面就是四十万军队,可自己身后还有二十万军队啊。
要人命了,窦建德焦躁不安地在屋子里来回走动。
不能抵抗啊,窦建德在心里给自己定了基调。
可是,即便是不抵抗。自己又能往哪里去呢?
身后已经无路可走,江南军在长城上布置了重兵。
往西那是山西。刘武周和李世民两个正打得火热,自己去了也没有好果子吃。
再说了。河北的局势安定下来,下一步江南军肯定要大举进攻山西,不可能留着山西不动。
拿下山西,陆畅就已经统一天下了。
哎吆哎,陆畅这不是马上要坐天下了啊?
尼玛,我还忙活个屁呀,赶紧投降吧。
窦建德一下子想开了,率兵抵抗那肯定是找死的节奏,陆畅既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天下,自然很有本事。至少窦建德认为自己没有陆畅这种本事,所以,窦建德不打算用鸡蛋碰石头。
说到底是窦建德不想死,想当初造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如今不一样了,至少窦建德现在过得蛮好。
投降江南陆畅,最不济可以保住性命,说不定还可以当个富家翁。
窦建德这个人知足,没有想太多,至于王公大臣那些事连想都没有想。
“来人,召集众文武过来议事。”
“诺,得令。”
这等大事要与众手下商议,不是窦建德一人就可决定的。当然,若是有人执意要对抗江南军,窦建德也不会陪着他们一块死的。
反正窦建德不想死,谁想死随他们去吧。
人到齐了,窦建德也没有多少废话,先把形势摆出来。
“诸位,刚刚获得情报,形势不妙哇。东部,江南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将高句丽国给灭掉了,如今,大军已经登上了长城,据侦查足有二十万军队。南方,江南军四十万大军正在想涿州方向压过来,南北合计有六十万大军,我们怎么办?本王想听听诸位的高见。”
窦建德一席话可把堂下的众文武惊呆了,形势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呀?
原本消灭了河北罗艺,这几天大家心情都不错。也有少数几个高层得到了消息,说长城发现了敌军,具体是多少也没有细问,没想到形势竟然很危险了。
堂下一片乱糟糟的,嘁嘁喳喳相互交头接耳,没有一个人出来拿主意的。
内史侍郎孔德绍出列,说道:“夏王,江南军怎么可能到了辽东,这等事情似乎不可能发生啊。”
窦建德说:“可不可能我们都不知道,反正现在长城个关口都是江南军,你说他们如何过去的?
如果高句丽国还在的话,能允许江南军通过他们的地盘进入辽西吗?
所以,本王判断高句丽国已经不存在了。
诸位,看看江南陆畅崛起的速度就知道,此人非比寻常。这天下能人无数,谁能像他这样在一年的时间席卷天下?本王已经确信,江南军陆畅会在今年统一天下的。”
窦建德的话提醒了大家,江南陆畅崛起的速度的确很快,去年下半年横扫黄河以南地区,今年就要统一天下了,这种崛起的速度确实很惊人。
第二百一十四章逼降窦建德()
眼前的形式一目了然,长城一线被江南数十万大军给封锁住了,夏**队没有后路可走。而在南方,江南军四十万大军正在挺近,很快便会将他们压缩在涿州这块狭小的区域。
再说了,从前段时间江南军屯兵的规模来看,恐怕还不止这些军队,如果打起仗来不顺利的话,增兵是一定的。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江南军势在必夺,最终的结果还是要以夏国失败而告终。
江南军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大家也都认可了窦建德的话,陆畅此人绝对不一般。
相比较夏国仅河北一地,而江南已经占据了大半江山,双方的强弱对比一目了然。
现在他们还不知道关中之地已经被江南军所掌控,李唐王朝已经覆灭了。若是知道李渊已经完蛋了,恐怕更吓人。
谁都会在心里衡量双方的优劣对比,即便是有个别的强硬派,面对如此巨大的悬殊,也不敢站出来说坚决打下去。
即便能拉出来少数人坚持下去,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所以,这些强硬派也选择了沉默。
国子祭酒凌敬看了看众文武似乎没有人提反对观点,大局似乎已定,便走出列,言道:“我等也没有好主意,还是请夏王亲自拿个主意吧。”
凌敬也很滑头,明知道不敢反抗江南军,可要他说出投降江南军这种话却有些不妥,谁知道窦建德心里会如何想啊?还是让夏王自己说比较好。
“我等以夏王从事,请夏王定夺。”
既然有人开口,堂下众文武齐声呼应。
“好吧,本王以为,夏国目前的兵力若要对抗江南强大的军力。无疑是以卵击石。
那样的话,我军失败是一定的,还要赔上众多将士的性命。本王实在于心不忍。
当初造反也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如今。大小战事经历了不少,大家活下来也不容易。
江南大将军陆畅一统天下已是大势所趋,我等也见好就收吧,本王决定投降江南陆畅。
各位大概都会被江南军收留、整编,本王只想当个富家翁,安度晚年,不再打打杀杀的了。
诸位若是没意见,本王便派人联络江南军队洽谈投降事宜。”
窦建德已经把话都说道这份上了。堂下众人自然也不会有别的想法了,一切听天由命吧。
于是,窦建德派内史侍郎孔德绍去江南军处联络,趁着双方还没有开战洽谈投降事宜。
内史侍郎孔德昭授命迎着江南军来的方向去了,至此,窦建德这才松了一口气。
江南军的前锋过了清河郡,窦建德的使者内史侍郎孔德昭也到此地。
孔德昭想江南军说明了来意,江南军当即愣住了,对方竟然投降了。可他们做不了主,急忙派快马回报主帅徐世绩。
得。这一仗不用打了。
徐世绩接到前方回报,心里嘀咕一句话。
本来嘛,徐世绩荣获此任心里无比兴奋。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谁不高兴啊?
谁想到双方还没有开战,窦建德竟然放弃抵抗不打了,让徐世绩一展抱负的愿望落空了。
说实话,此时的徐世绩还不能算是一位优秀的将帅,毕竟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战争磨砺,离着大成还早。
若是仅仅在战术上耍点小聪明还行,真要从战略视角上考虑问题,恐怕差得还太远。
所以,徐世绩很重视此次战役。也在战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任何可能,唯一让他没想到的是两军还没有开战。窦建德选择举手投降。
徐世绩没想到,江南大将军陆畅想到了。如果窦建德聪明的话。他就应该及早投降。为了达到迫使窦建德投降的目的,陆畅才选择强军压迫的方式进军河北。
四十万对二十万只是数字上的比较,这还不算两军在军事素质和装备的优劣,战争结局一目了然。
在陆畅心里,窦建德投降的可能性极大,这也是陆畅敢把这场战役交给徐世绩这个新手指挥原因。
失望归失望,不打仗毕竟会让军队减少了死伤,加快了结束战争进程的速度,徐世绩还是分得清私与公的关系。
一边派人迅速向后方汇报,徐世绩则尽快赶到前方,他也要看一看对方是真的投降还是施展缓兵之计。
徐世绩见到窦建德的使者孔德昭,确认窦建德的确是真心投降。
“孔御史,为什么选择投降。”
“将军,我们夏王以及众文武都认为,以目前夏国的二十万军队对抗江南六十万大军,无疑是以卵击石。
再说了,江南大将军仅用一年的时间席卷天下,无一对手。
当年的李密、宇文化及,哪一方都是声威赫赫,还不都败在了江南大将军手里?
夏国虽有二十万军队,可我们心里也清楚,无论从军队士兵素质、装备上来看更是不能与江南军相比,若要对抗失败是一定的。
夏王自己都表示自己只想做一个富家翁,想多活几年。没有人愿意自寻死路,投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