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喜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喜事-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皮,要是其他的果子,则只能加碱去皮。

若是带皮制作果脯的话,一来影响口感,二来皮太硬,不容易嚼,所以必须先去掉。

去掉皮之后,莲子又将一个苹果切成四块,整齐地码在陶盆里,继续往灶膛里加柴火。

三个姐姐好奇地围在一旁观看,杨氏忍不住问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咋就会做?”

莲子神秘地一笑:“娘,你忘了我这几天一直看书吗?”她看的书自然是关于药材的,只是家里没人识字,也就没人知道罢了。

“书里还能教人做这个?”杨氏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了,还能教人做很多好吃的呢,等我以后多看一些,都做给爹娘和姐姐们吃。”莲子脸上笑容绽满。

“你能都认识那些字吗?”栗子突然插话。莲子才跟着苏可言学了几天的字?她才不信她一下子都能看懂。

莲子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还忘了这一茬。随即说道:“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言哥哥念给我听的。”反正苏可言现在也不在,就算在的话,估计栗子也不会问问他是不是,就算问了,他也一定会配合的,那就先推他身上算了。

与此同时,苏可言正在家里古旧的书架上翻找,想找一些关于农业的书。不知怎么的,莲子上次让他帮忙找找,看看有没有关于农耕的书。他实在是想不通,莲子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

“你上次还说让虎子教我认字呢。”栗子突然想了起来,都是因为这几天过年,比平时有不少好吃的,竟然忘了这事儿。

莲子往灶膛里加了把柴,说道:“等他晚上下了学回来,你找他去啊。”

“那他要是不教咋办?”一向大胆的栗子,此刻竟然犹豫了起来。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嘛,因此莲子道:“他要是不教,我就帮你揍他去!”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因为什么才穿越来的,要不是因为虎子将莲子推倒摔伤了头,恐怕她还没重活一次的机会。

“得了吧”,杨氏有些哭笑不得,“女孩儿哪里能整日家喊打喊杀的?”说着走到灶膛边坐下,将莲子撵到一边,接过她手中的柴火,往灶膛里添。

莲子将新打的板凳又搬了四个过来,给姐姐们每人一个,自己也坐了下来,看着杨氏烧火。

还好这陶盆是用来烙饼的,底比较厚,烧了大约有半个多时辰,莲子掀开锅盖,见刚才还硬挺的苹果肉此时已经软搭搭的,且开始皱了起来。

“咋样?”杨氏问道。

“还不行。”

杨氏继续往灶膛里添柴火,又烧了不到半个时辰,听莲子的,停止添柴,也不起锅,只等温度自然降下来。

现在是冬天,温度降得快,但是也还是等到过了晚饭的点,才彻底冷却了下来。

此时的果脯已经初俱形状了,但是挺硬挺硬的,吃起来也不甜。

全家人不禁有些失望,别废了这一番功夫,果脯没做成,倒浪费了柴火和苹果。

“书上是不是说错了?”栗子开始质疑莲子的书,或是她记错了。

“没错,还要再回软”,莲子摸了摸早已唱空城计的肚子,向杨氏道:“娘,先做饭吧。”等吃完了饭再慢慢折腾。

杨氏答应一声,开始做晚饭。

待一家人简单地吃了晚饭之后,莲子又在大锅里添了少量的水,放上蒸馒头用的屉子,将做好的苹果干倒在上面,又在灶膛里点火添柴。

直到烧到锅里的水熬干,这才停了火,让锅里的湿热维持一段时间。

待温度彻底降下来之后,先前嘎嘣硬的苹果干这才变得柔软有韧性。放进嘴里咬一口,酸酸甜甜的,还有点韧性,煞是好吃。

莲子给爹娘和姐姐们每人分了一块尝尝,得到全家人的一致好评之后,这才将剩下的用油纸包了,打算抽个空拿去镇上,给张掌柜试吃一下,若是可以的话,便大批量地制作。

“咱家莲子还真是能耐,是个有福的”,杨氏忍不住笑道,又白了刘景仁一眼道:“看你爹还叫不叫咱坑儿了!”

因为做成了果脯,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一家人都是十分高兴,晚上睡觉也睡得十分舒坦。

次日又是个好天,莲子早起将昨日采来的药材处理了,放在院子里晾晒。

“爹”,莲子喊了一声蹲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刘景仁,“你去帮我把陶盆给老太太家还回去好吧,再顺便问问咱啥时候能借他们家牛车用用。”

刘景仁答应一声,起身向外走去,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愿意经常找人家借东西。然而他家如今这情形,要啥没啥,也只能先借一借。等到开了春,一定要勤快点,争取多打点庄稼,多赚点银子。

莲子此时心里却在盘算着,等到这批果脯销量稳定之后,应该少说也能赚上几两银子,把家里过日子需要的东西置备齐全,还是可以实现的。再过不久就是元宵节,只要还没出正月就还算年,销量应该是不错,她对于自己做的东西,还是十分有自信的。

刘景仁去了不大一会儿就回来了,也带回了莲子希望听到的消息:牛车明天他们便可以用。

莲子心中雀跃,但是同时又有些担忧。如今水果的价钱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得昂贵,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能大批量地采购?

“为今之计,也只能先这样,再慢慢商谈了”,莲子心中思忖。

头天晚上,杨氏和刘景仁将周通礼家的牛车就赶回了家。给牛喂了些草料,在次日天不亮的时候就动身去了镇上。

虽然现在是分了家,没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但是因为是要去谈生意,所以杨氏和刘景仁只带了莲子,其他孩子则留在家里。

雪已经化了,好在路面还冻着,因此并不泥泞,一路轻车熟路便到了镇上。

这日并没有和张掌柜约好,但是铺子里的伙计都认得他们,所以并没有为难,直接让他们进了后院,继而去通知张掌柜。

张掌柜见他们此次没有带货来,便料定恐怕是要谈果脯的事情,因此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他不着急,先把莲子一家让到屋里坐了,吩咐伙计上茶。

莲子也不着急,喝了口茶,悠悠说道:“这茶吃着不错,要是配上点别的东西吃起来,那就更好了”,她说着转头向刘景仁和杨氏道:“是吧?爹、娘。”

刘景仁不好意思地一笑,杨氏则直点头,笑道:“是啊,是啊。”

莲子放下茶碗,将那用油纸包着的宝贝苹果脯打开,递到张掌柜面前:“你尝尝,看好不好吃。”

张掌柜捻须一笑,伸出另一只手就着莲子的手拈出一块,放进嘴里,嚼了好多下,这才道:“吃起来还可以。”

啥叫还可以?明明就很好吃。莲子十分明白张掌柜的意思,生意人嘛,她表示理解。

“这样的话,您打算要多少呢?”莲子甜甜地笑。

张掌柜沉思片刻,说道:“这眼看着就要过了销售旺季了,囤多了货也不好处理。要不这样,先要五十斤,四十文一斤。”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十五章 谈成

四十文一斤?她没有听错吧?莲子有些怀疑。

“张掌柜,咱那次不是说好了吗?五十文一斤的。”这个还能变?

张掌柜十分淡定,他不看莲子,反而看向一直沉默寡言的刘景仁,说道:“这个时令,果品本就价钱高,买的少,我这进价就五十文,要是再高了,恐怕没几个人买了。为了咱都能多赚点,还是把价钱定低点吧。”

这话乍一听十分在理,也好像是在为他们着想。

刘景仁刚要点头说好,就听莲子果断道:“不行!”

张掌柜知道刘景仁老实,莲子同样也知道自家老爹的品性。因此在他点头之前就抢先说不行。这次是按死价格卖的货,又不是拿分成的,对于张掌柜来说,自然是越低越好。至于卖价,那当然就是他说了算了,往后和莲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这番话,莲子才不信。

“你想啊,光买鲜果子,一斤就要花上好几文,并且三斤鲜果才能出一斤果脯,还得再买专门的器具,还要用很多柴火,这些就是多少钱?并且这可是我们家的独门秘方,每斤五十文已经很让利了。”莲子分析了其中的艰难之处,果断不同意张掌柜的压价。

没想到这小丫头如此伶牙俐齿,头脑清楚。

“呵呵,侄女儿说的也是,都要互相理解啊。只是我这儿确实也有难处,要不这样吧,四十五文咋样?”张掌柜自认为已经松口不少了。

莲子前世买树苗买种子的时候,没少讨价还价,因此又道:“咱上次明明说好了的,五十文,您要是觉得不合适的话,那我们再找别的铺子好了。”装作一拍两散,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

张掌柜脸上并没现出焦急的神色,反是说道:“我是真的为你们好,就算你们出去再找,可我这铺子的名气摆在这儿,也不是一下两下就能压得下去的。”他觉得谈起生意来,这小丫头还是稍显稚嫩,无论如何,就算能压得下一文,那也是他胜。

“这样吧,我再加三文,图个吉利,四十八。”他说完看向莲子,等待她做决定。

莲子知道这恐怕是张掌柜的底线,又还有别的事,因此说道:“好,我们同意。只是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恐怕你得先借给我们一些钱,到交货的时候,你直接扣去就行。”

张掌柜有一瞬间的愣怔,他突然好像有了一种上当的感觉,所以要想办法挽救:“我现在手头上的银子也周转得不大灵,要是这样的话,咱们按一斤四十七文吧。”

莲子就知道不会如此容易,但是毕竟现在的形势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利的,况且以后合作的日子还长,所以没办法,只能接受。同时她心中默默想着,等到有了钱,就要自己开铺子。

双方最后谈妥,张掌柜先借给莲子家二两银子,往后以每斤果脯四十七文的价格成交。

出了张掌柜的铺子,刘景仁怀揣着二两银子,赶着牛车带了杨氏娘儿俩去了集市。

“你干啥去?”杨氏见车竟然要进闹市,忙问道。

“买果子啊。”这次刘景仁回答得倒是干脆,只是被杨氏立马骂了回去。

“你傻啊!这里的果子有多贵你知道吗?现成的曹家湾子就有果园,你还巴巴地跑这里买了带回去?”

曹家湾子村莲子知道,就是李氏要把她卖去做童养媳的那个村子,和他们刘家庄是邻着的。

经杨氏这么一骂,刘景仁才想起这事儿,当即嘿嘿地笑了起来,将牛车掉了个头,往回走去。

“等等”,杨氏又喊住他,说着自己跳下车,在路边的一个摊位上买了两个饼子,上车后塞到莲子手中。

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想必一定饿了。

正好现在有牛车,因此杨氏便没让刘景仁直接回刘家庄,反是先去了曹家湾子的果园。

虽然是冬天,但是果园里都会有窖藏的苹果,以便于冬天拿出来卖。在果园大批购买,又自己带走,这就要比在镇上买省出好些钱。

他们按一斤七文的价钱买了二百斤,装了大半个牛车,沉甸甸地驶回了自己村子。

二百斤鲜果肯定能做出不止五十斤果脯,但是这东西好放,不管是下次再卖,或是留下自己吃,都是可以的。

回到家之后已是快到晚饭时候,午饭是由谷子和豆子煮的,三个姐妹胡乱吃了一点。杨氏回到家,把车上的果子卸了之后,便进了灶间刷锅做饭。

苹果容易氧化,到时候黑乎乎的特别难看,且果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好的,所以莲子打算明日早早起来再说。

算着这一批果脯能赚上多少钱,莲子踏踏实实地睡了个好觉。

次日,还没等莲子醒过来,就被杨氏拍了起来。因为头天晚上莲子说了这次要用炕,所以杨氏早早地将炕上收拾了出来,接着去灶间烧热水。

五十斤果脯,就是铺满了炕也放不开。于是莲子打算分两拨,先将接近一百斤的苹果洗了,放进大锅里煮了好几锅,边煮边去皮。去完了皮之后,再挨个切成四块,然后整齐地码在光溜溜的炕上,上面盖上席子、枯草叶等物,开始在底下烧火。

因为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这次做起来并不难。大炕比小陶盆还要好用,这次烧了一个时辰,便停了火,等到温度完全降下来之后,再将又干又硬的苹果干放进大锅里回软。这一番功夫做下来,直等到天都黑透了才算是做完。

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连饭都没好好吃上几口。到晚间果脯做好的时候,杨氏竟蒸了大米饭。反正他们很快就能赚到钱了,哪里还怕以后会饿肚子。虽然下饭的还是腌菜,但是一家六口都确确实实地吃了顿饱饭。

杨氏用油纸做了个大口袋,将做好的果脯装进袋里,掂了掂,感觉大概能有三十斤,明日再做上这么多,就完全可以交货了。

如今满炕上满屋里都是苹果的香味,不管是鲜果还是果脯,栗子都吃了不少,再也不说莲子小气了。

第二日,还是重复昨天的流程,虽然辛劳,但是一家子的心里,却是敞亮敞亮的。

到了第三日上,杨氏和刘景仁带着莲子,又赶着牛车一大早去了镇上,将五十斤果脯全部交到了张掌柜手中。

有了上次成功打广告的经验,张掌柜也学聪明了,将广告打得无限风光,只在第一天,原计划限定只卖二十斤的果脯便卖光了,且预订的也是排了不少。

除去借张掌柜的二两银子,莲子只拿到了剩下的三百五十文,再加上买鲜果剩下的六百文,也就是说他们这两天的努力足足赚了九百五十文钱。且家里还有五六十斤鲜果,还可以再赚上差不多一吊钱。

突然间赚钱变得轻松起来,杨氏和刘景仁一时间都激动得无话可说。

张掌柜已经预定了后天再送五十斤,杨氏原本想去集上买些物品的,此时因为时间紧迫,也不得不先去曹家湾子又买了一百斤鲜果。如此一来,刚赚来的钱就只剩下二百来文。但是不要紧,只要一交货,他们很快就有钱了。

这几天以来可忙坏了莲子家的炕,晚上在上面睡觉,白天在上面做果脯。

杨氏不禁感叹,要是再有一个炕就好了,这样不但能多做一些,以后还能给孩子们睡觉。

刘景仁笑道:“过段日子就请人来帮忙再垒一个。”

平均每两天能做五十斤果脯,赶在元宵节之前,莲子家总共做了二百多斤,如此算下来,净赚了六两多银子,几乎每天都能赚上半吊钱。

好在他们如今分了家,住在村前,左右都没邻居,平时除了赵氏,也少有人来串门,因此除了赵氏,别人并不知道他们一家从几天前的一穷二白,一跃升为村里的富户。

这做果脯的方子那是一定要保密的,也幸亏赵氏是个分得了轻重的人,并未向别人多说一个字。

过了元宵节之后,果脯的销量明显的下降,从最初的每天二十斤不够卖的,到最后每天勉勉强强能卖五六斤。再到最后,曹家湾子村的苹果已经被莲子家全买光了,苹果也已经到了下市的时候。

除了果脯,张掌柜铺子里炒货也卖的明显不如年节的时候多,开始进入淡季。同时也就意味着,刘景林编的小篮子,也卖的越来越少。虽然分了家,但是这段日子以来杨氏和刘景仁还是和往常一样,将刘景林的手工活儿带过去。一则是帮他忙,二则是自家果脯要想卖的更好,也需要包装。

转眼到了二月里,天气一如既往地开始转暖了起来,有了冬日几场大雪的滋润,万物开始以眼睛得以看得见的速度迅速地复苏。那场可怕的灾荒,也已经彻底过去,留下的,只存在于刘家庄人的记忆里。

对于莲子家来说,果脯的事已经告一段落,只等着下一个旺季的来临。如今忙春耕,才是头等大事。

正月和二月这两个月,赚了有二十多两银子,如今不但添置了生活必需品,还添了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