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正算了算时间,如果小傻出去的话,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等她大学毕业,就到2000年了,那时他肯定会把重心放回国内来。
“其实你也不用担心,我们就算出国了,一放假肯定会回来,一年起码回来两次,就跟在国内上大学一样。”
吴小正又给杨松德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
见杨松德还在犹豫,吴小正又加上了一句:“你要是还不放心,你跟阿姨随时可以去纽约看我们,费用我全包。或者你干脆叫阿姨辞职,让她去纽约照顾小傻。”
杨松德:“……”
你想得美!
拐带一个还不够,还想拐带俩?
想让我在国内独守空房吗?
“这个不行!你阿姨还年轻,不能这么早就无所事事。”
随即他又加了一句:“不过偶尔出去看看你们还可以,说起来,我跟你阿姨都还没出过国。”
吴小正忍不住笑了。
他知道,杨松德这么一说,应该是不会坚决反对杨颖茹出国的事了,这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也知道,自己连招呼都不提前打一个,就想把人家女儿拐走,确实是有点不厚道。
现在看来,必须得弥补一下了。
吴小正立即又主动示好:“那就这样,等小傻中考完了,你差不多也放假了,干脆暑假就带阿姨一起去纽约看看。正好,我也想带我妈和我妹出去开开眼界。”
这确实属于他计划内的事。
自从他下定决心要出国后,小丫头一直就在嚷嚷,要跟着他出国。
迫不得已,他只好答应了暑假带她出去玩一趟。
“这多不好意思啊!”杨松德还在客气。
他虽然是体制内出身,但脸皮真的不算厚,否则就不会混得这么差了。
吴小正立即说道:“杨叔叔,你还客气啥啊?马上都一家人了!这样吧,出国手续的事交给我吧!”
为表示亲热,他也不再叫杨书记,而是改口了。
杨松德:“……”
谁跟你一家人啊?
你小子脸皮能不能再厚一点?
不过他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都说养女儿最大的乐趣,就是女儿孝顺,能让做父母的老了能享福,杨松德没想到,现在女儿还小,自己夫妻俩却可以提前享女儿福了,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
再说,在这个人人都想着出国的年代,他确实也想去国外开开眼界,现在既然吴小正主动发出了邀请,而这小子也具备这个条件,他也就没必要矫情了。
但他嘴里却不客气:“小正,你可得注意点啊,你跟小傻年纪都还小,就算出去了,也别乱来啊!”
虽然说,杨松德对这个准女婿人选很满意,但他还是有点担心,担心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这胆大妄为的小子让他提前做外公。
吴小正又偷偷地乐了。
他发现,这位准丈人还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竟然连这种话都跟他说。
“杨书记,你脑袋里都在想啥呢?我跟小傻之间是很纯洁的友情好吧!”
杨松德:“……”
鬼才信你呢!
谁不知道你身边有着很多出色的女人?
他觉得这方面也得提醒他一下。
“小正,我可跟你说啊,你既然把小傻带出去,就要对她负责到底啊!千万别做让她伤心的事,否则我不轻饶你!”
他总算说了一句硬气的话。
吴小正:“……”
这算是同意了吗?
第948章 过热了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四月,这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月份。
众所周知,两会之后就是人事大调整,能者上,庸者下,这一向是体制内人事调整的主旋律。
在湘省,也随着这波调整有了一定的变化。
首先是郁子轩如愿以偿地进京了,成为了京城要员。
而他的调整,也意味着老爷子的更进一步,更意味着湘省的人事大调整。
这是一串连锁反应。
对于这些,吴小正并不太关心,在他看来,以吴氏企业现在的发展势态,以及其所造成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已经无需太过于在意体制内的人事变化了。
道理很简单,只要吴氏企业行得正、走得正,依法经营,按规定上缴利税,只要它还对湘省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它就无需担心有人来动歪心思,毕竟它的影响力已经摆在那里。
吴小正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的问题。
正如他所料,物价在年前就开始涨,而过完年后,不仅没像往常那样回落,还在继续往上涨。
据数据统计,93年一到三月份,国内大城市的生活物价指数涨了百分之十七,而原材料价格上升了百分之四十。
到了四月份,这种涨势似乎还在继续。
毫无疑问,通货膨胀真的来了,而且还来得很迅猛。
因为吴小正的提前预警,吴氏企业因此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仅如此,因为吴氏企业早已囤积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又早已准备了较好的营销手段来调整自有产品的价格,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不仅没有亏损,反而又多赚了一点。
这让刘志军、沈默等人对吴小正又是佩服不已。
刘志军笑着说道:“小正,如果我们把年前囤积的那些原材料卖掉的话,现在就能赚差不多一半啊!”
吴小正倒没觉得有什么好得意的。
作为一个重生之人,过的是开挂的人生,预测这种事只能算是小儿科。
“注意,这种通货膨胀还会继续,明年还会疯涨一年,而且涨得比今年还要疯狂。”
吴小正又给刘志军和沈默敲了一记警钟。
作为企业经营者,准确地判断出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就此作出有针对性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吴小正可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因为通货膨胀而大受影响。
对于吴小正的话,沈默和刘志军更加深信不疑。
接下来他们又有事干了,那就是继续囤积。
刘志军这边,他要和吴敏霞沟通,进一步囤积吴大厨集团所需的各种生产原料。
而沈默这边,则是为即将开业的正佳广场囤积一定的自销商品,并且提前订购几座正佳广场及正佳酒店所需的建筑材料。
吴氏企业又到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
当然,花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等刘志军和沈默走后,吴小正开始关注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来。
在前世,他只知道这两年出现了大得吓人的通货膨胀,但并不清楚原因是什么。
在这一世,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认真研究一番。
作为一个企业家,而且是目标很远大的企业家,不懂经济肯定是不行的,重生虽然相当于开挂,可这挂未必会任何时候都管用。
而且,前世的他起步晚,发展势头比这一世差很远,因此他可以不用懂太多的宏观经济。
可这世真的不同。
这世起步早太多,企业的发展前景也远非前世可比,吴小正如果不懂一点宏观经济,稍一决策失误,企业的损失就很大。
他认真研究起刚发布不久的政府经济报告来。
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太热了!
据统计,199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8%,而到1992年,经济增长率立即就上升到了13。2%。
这增长率升得太快了!
吴小正记得,后世他在上emba课时,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如果太低的话,未必是好事,可若是太高,同样也未必是好事,最好能保持在8%左右的幅度。
之所以说增长率太高也未必是好事,是因为发展太快的话,很容易就造成因经济发展过热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事实上,大约在97年后的大约二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确实是每年都控制在8%左右。
关于这一论据,吴小正在其它数据中也发现了通货膨胀的端倪。
据统计,1992年,我国货币发行量多达一千多亿元,为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这比原计划多发行了近一倍,货币供应量比1991年增长27%。
这远远超出经济增长率(13。2%)和物价上涨(6%)之和,货币投放严重失控。
要知道,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纸币贬值,表现出来的却是物价上涨。
因经济发展过热,国家不得不发行过多的货币,却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
吴小正终于明白,国家为啥要在今年夏天开始出台宏观调控的政策了。
再不控制和引导的话,整个国家都会乱套。
他开始认真回忆起几个月后即将发布的宏观调控政策来。
很遗憾,到了这个夏天,前世的吴小正因为已经参加完中考,并没有再花心思去记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因此,现在的他根本就回忆不出什么。
他只记得,就在接下来的这个夏天,国家将会公布非常有名的“国十六条”,可具体内容他却完全记不清楚。
他开始认真分析起来。
既然是宏观调控,那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控制货币发行,毕竟货币发行过多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
他很快就确定了这一点。
他记得,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名鼎鼎的朱副总理才会亲任人民银行行长。
好像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控制违规银行贷款!
吴小正又记起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对吴氏企业非常重要。
要知道,在接下来的一年,可是吴氏企业大发展的一年,尤其是几座正佳广场和正佳酒店项目的上马,吴氏企业或从银行大量贷款。
必须体现沈默和刘志军,一定要确保贷款手续的合法及正规才行,否则一出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吴氏企业资金链断裂。
他又想起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郑州亚细亚的资金链断裂,是不是就是因为这次宏观调控的原因?
这一世的亚细亚,似乎被自己逼得加大了投资的幅度,资金链的问题应该更严重吧?
那长市即将开业的亚细亚……
第949章 地产热及泡沫
对于郑州亚细亚的死活,吴小正并不关心。
对他来说,他从来就没有把亚细亚当成真正的竞争对手,甚至于,他根本就没把亚细亚放在眼里。
不过打心眼来说,他是巴不得亚细亚早点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这并非是他不厚道,而是王遂舟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糟糕。
他此时就在想,如果亚细亚真倒了,他要不要去接手亚细亚的那些产业?
他立即就摇了摇头。
亚细亚的那些产业档次太低了一点,跟正佳的规划完全不相吻合。
他倒是在提醒自己,在这两年里,一定要注意资金链的问题,否则吴氏企业也同样会出大问题。
吴小正还在努力回忆国十六条的内容。
他很快又想到了非常重要的一条。
房地产热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如果是,1992年是中国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那1993年,则是房地产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吴小正记得,在后世,人们把中国楼市起点的坐标定位到了1987年。
在那一年,就在中国南海边陲,新成立的深圳为筹钱发展特区,筹备了一场并不起眼的土地拍卖会。在会上,卖出了新中国第一幅土地。
正是那场不起眼的拍卖会,正式拉开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化发展的序幕。
深圳的那场拍卖会,还影响了另一个地方,那就是1988年建省的海南。
自1988年起,海南就一直是中国开发的热土,大量资金涌入那里,开始房地产的开发。
短短的五年之内,海南的房地产价格,就从1988年的1350元/平方米,飙升至1993年上半年的7500元/平方米,土地价格也从1991年的每亩几十万,攀升到现在的最高600多万元/亩。
可对于中国的楼市来说,除了海南这个泡沫之地以外,真正的大规模发展是在1992年。
1992年,南巡的春风,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一轮浪潮,而更浪的则是房地产热。
吴小正又把目光投放到了统计数据上。
据统计,在1992年,从事房地产业的企业数目,从1991年的3700家暴增4。5倍,达到17000家。
其它的数据更加真实地反应了房地产热的浪。
199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同期增长了117%,地方房地产投资普遍增长50%以上,其中海南暴增211%。
土地方面,1992年土地供应量和面积分别是1991年及以前全国出让土地的3倍和11倍。
也就是在这一年,一大批重量级房企应运而生,碧桂园集团、雅居乐集团、保利地产、合生创展、绿地集团、建业地产、华发实业、宝能集团、金融街、北大资源、泰达股份……
这些在未来中国风云驰骋的房地产企业,都不约而同在1992年登上历史舞台。
吴小正却知道,房地产热的分水岭马上就要来了,时间就在今年夏天,随着国十六条的出台。
他之所以如此笃定这一点,原因就在于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在后世也是人人皆知的商界经典案例。
一个关于击鼓传花的案例。
海南现在的房地产行业真的是疯了。
据说,到现在为止,小小的海南岛上,竟然已经聚集了近两万家房地产公司。
就在前几天,吴小正就听说了一个爆发的故事。
在去年的时候,有一家公司以每平米2800元从另一家公司买了十几栋别墅,不到一周,就以每平米3400元的价格转手,仅仅几天之内,就有几百万元进帐。
而这样的故事,目前在海南岛上还天天在发生,房地产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现在的近7000元/平米。
这击鼓传花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两个多月后的国十六条,就是让鼓声停止的口令。
而鼓声停止的那一刻,手中还握着楼盘的人,就成为了最后的接盘侠。
有了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案例,吴小正终于回忆起了国十六条中与地产相关的部分。
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
全面控制银行资金投入房地产业。
严查虚假注资、不具备资金实力的房地产皮包公司。
……
吴小正记得,大概应该就是这几条。
国十六条发布后,因为全国信贷规模急剧紧缩,资金从地产也被抽走,房地产的热潮应声而落。
而这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海南。
海南的房地产热迅速地退烧后,大量的接盘侠资金链断裂,大量卖不出去的高价房积压在手,却欠下巨资,只好选择跳楼。
在接下来的几年,海南因为炒楼而血亏的人,选择跳楼的真不少。
这也给海南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因为这次紧急调控,占全国总人口只有0。6%的海南省却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
因为调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南地产项目上的坏账就到达了300亿元。
……
这些信息对吴小正来说真的很重要,这跟正佳集团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为房地产热,今年春节后,全国很多地方的土地正在飞涨,正佳集团在北上广深的四个项目,如果不是年前就已经达成了意向,很可能征地价格还会大幅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