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倒是看到了一丝希望道:“要看清楚自己的长处,你的逻辑思维很好,从你的文章就可以看得出来,你的观察能力非常出色,但想像力并不丰富,你的作品首尾响应,浑然天成,但感情表达不够深入,这都说明你是一个理性思维的人,因此,理科班最适合你。”
杨子建苦笑,他确实是这样的人,所以诗歌一直写不好,只能用“新古典主义”来忽悠。
告别崔老师,他就顺路去校长办,请刘主任给汇款单上盖学校公章。刘主任非常爽快办了,还询问了一下他的学习情况,并谆谆教导一番,在三节课铃响之时,才放他回去,害得杨子建又得一路狂奔,一进教室门口,发现李老师提前单元考了,考卷一桌一桌地传下去,沙沙作响
南剑三中,创校二十七年,位于市中心的老城区。
老城区一般也是比较杂乱的地区,鱼龙混杂,治安状况强差人意,偷窃斗殴时有发生,因此三中的教学环境不好,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就比较少了,高考升学率一直排在全市六所中学的中游。
但三中学风显得比较自由,十几年来,三中的语文莫名强大,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小作家出来。
位于操场边的办公楼,高二老师姜文明趁着课间操,把他优秀的学生马秋远叫过来商量事情,他拿了杨子建发表的作品给他看。
马秋远高瘦文弱,脸型稍长,眼睛戴着黑框深度眼镜。他父亲是乡下林业站的小干部,家境一般,但让马秋元的童年生活非常丰富,接触大自然以及丰富的林场生活,后来父亲调入城里在伫木场上班,他又成了城里人,对老城区里的旧事、掌故也很有兴趣,加上他天生弱视,比较内向,读书写作就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他按姜老师的吩咐,看着报纸上一篇篇文章。
“你觉得怎么样?”姜文明问。
马秋远放下报纸,推了下黑框边的高度近视眼镜,有些古怪道:“很好,不过,这位杨子建同学,有点像是古代先生教出的学生,这孔曰孟云,历史典故,一串串的,我非常佩服,反正我是写不来的。”
姜文明叹道:“杨子建出生南塘镇,这个地方非常传统保守。解放前南塘文风鼎盛,明清时期南剑市一半的科举人才都出在南塘,号称半壁文脉,而且大思想家杨时、朱熹都在南塘传道授业,留下道场,有各种手迹和题词。南塘与闽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出现杨子建这样的小天才,也不算意外。”
马秋远见老师这么夸杨子建,有些不解地问道:“我们是不是要和一中校刊进行交流?”
姜文明摇头道:“不是,这是你的竞争对手。”
“啊?”马秋远有点不解了,文学写作又不是考试,哪有什么对手,你写一篇好文章,编辑自然会用,他也写一篇好文章,编辑照样会用,如果这期没版面用,那就下期用,根本不存在竞争啊?
姜文明拿出一堆上百个比赛征稿信和文件道:“本学期的市、省和全国各地的征文比赛,我挑出十个有份量的。市教育局主办的爱我南剑作文比赛,高中组要力争第一。省学生周刊的春蕾杯,你要进入前三。这是市文联主办的百合花杯征文,你要入围。中国校园文学是两年前创办的新刊,但非常流行,这学期要刊登一篇但最重要的是萌芽杂志的萌芽文学奖,你上半年在萌芽发表过一篇短篇,你最好再写一篇稍长点的,争取编入萌芽丛书”
马秋远有些不可思议,挠头道:“很难,我会尽力。”
“不,一定要胜过杨子建!”姜文明严肃得如同给部下下军令状的将军,他分析道,“你有很大的优势,你文笔细腻,感情丰富,贴近现实生活,内容积极向上。看看杨子建的作品,充满了怀念、感伤、遗憾、迷茫,就像那些伤春悲秋的古代诗词一样,这种风格的作品,在比赛中很难获得评委的认可!”
马秋远呵呵笑了,有点好奇道:“确实,杨子建是个怪人。”
转载: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罗辑思维()
第一段
罗辑思维的客官,各位好!今天我穿这身衣服有点奇怪,您看长了慢慢就习惯了,没准觉得还挺好看,这是私家裁缝为罗辑思维量身设计定制的罗辑思维衬衫,主打的就是混搭精神,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活人,要的就是穿越、混搭、杂交、跨界这样的精神,今天我们把混搭穿在身上,和您面对面。
那好,今天我们聊个什么话题呢?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我都不敢说,今天我们要聊中国教育问题,平时也有网友在网上说:罗胖说说教育问题吧!打死我都不敢应声,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
好,那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我们先让郑老爷子在这歇会儿,一会儿讲书中的观点,我先自己简单吐槽几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今天我们先不涉及它主要我们针对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像七十年代高考,那个时候高考竞争极端地惨烈,所以高考制度它成就了一些人,我就是其中的得益者,但是它也毁掉了一些人,因为在这种教育环境里成长,只要没踏上高考的独木桥,他会终生厌弃学习,这在中国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所以像罗胖这样的人,经常在家里做白日梦,要能重活一遍就好了,我把中国股市这么多年每天涨停板的股票代码带回到过去,我不就发财了吗?
可是不管多么强烈的发财愿望,我打死都不愿意回到中学时代重活,因为那段日子实在太苦了,实在是暗无天日,实在是心灵的一种折磨,所以我选了个日子,我说应该在大学入学之后、军训结束的那一天晚上重活,军训比高考还要麻烦。那么它培养的人和毁掉的人,功过相抵,我真的不知道三十多年来的中国教育,会得出一个什么数,这个数是正还是负,它的净利润是功还是过,真的好难讲哦!
好了,咱们不吐槽了,今天主要是“病理”二字,我们得搞清楚,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传统的思路就是说:哎呀,坏就坏在应试教育上,让孩子们都去考试,所以孩子们苦不堪言。那好啊,对面的姑娘看过来,我们就到对面去嘛,应试教育的对面就是素质教育,我们去发展素质教育就好了。
可是,“素质教育”这四个字根本就架不住推敲,它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人的全面发展。你看,应该德智体美劳,最好琴棋书画,跟秦淮八绝似的,你什么都得会。可问题是,人类社会的真实景象真的是这样吗?要让人类每一个人都变得非常完善,这种想法古往今来都有,但是最成型的,是在希特勒这种独裁狂人的脑子里它才成型,满大街都是优秀人种的雅利安人,你看长得个儿也高,也漂亮,智力也发达,最好各方面都很优秀,独裁者才会这么想问题啊!真实世界里面的人,诸葛亮打仗的时候,那是不必跟张飞比力气的,人家坐四轮小车,对吧,诸葛丞相嘛人家钱钟书体育不必要及格,甚至钱钟书的数学可以考零分,没有问题陈景润可以不会做饭,没有问题。真实世界里面所有最优秀的创造性人才,不会是全面发展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了,但是主体不是这样的。就拿我罗胖来说,我体育从来就没及格过,但是我心里放心的很,我们中学会让罗胖这样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没有资格考大学吗?体育老师他负得起这个责任吗?我们校长会答应吗?我从来不拿这事当回事,我就不需要全面发展,相信他也会让我去考大学的,给我一个及格分数的。素质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是,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它认为什么唱歌、跳舞、画画,这些是叫素质教育,其实这也是糊涂概念。你想,我们现在把所有的中学科目体系全部推翻,我们重新建设,你说什么科目对人的素质最重要?可能排下来,还是语文最重要吧,数学很重要吧,外语很重要吧,那些唱歌、跳舞还得往后排吧。所以主科、副科不存在一个科目设置上的颠倒问题,你能说语文能力不是人的素质问题?那好,那你说啥叫素质教育,你说考不考吧?说白了,就是你考不考吧,你如果不考,我们上下齐心,从校长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会视你为无物,不管你教育局的红头文件印地有多大字,我们不会搭理你的,因为跟我的高考没有关系你考吧,你说你考哪门吧,你考田径,我绝对不会学游泳你考短跑,我绝对不会玩长跑你考钢琴,我绝对不会碰小提琴,无非在已经惨烈无比的高考竞争科目当中,你又加重我们的负担呗!所以素质教育在实践上推行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它是推不下去的,说白了,对于中国的教育病,从一开始的病理诊断就错了,这就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价值,它从头到尾的,也就是一开始就否定了,我们这几十年在教育界特别热闹的,所谓推行素质教育。那好,这本书推断的病理在哪里?我们得从教育根本的功能说起,教育本身就是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大家都认可,提升能力可是第二个功能呢?第二个功能是赢得社会竞争,这之间是通的,是可以推导过来的,能力高的人,就应该在社会竞争中赢,就应该占据社会更高的位置,所以在竞争中可以胜出,对吧,这个逻辑是通的。可是当这个两头逻辑,都存在在教育体系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后一个逻辑会反噬前一个逻辑。怎么讲,问题就出在,能力这个问题没法考察,你说罗胖能力怎么样,你得长期考察啊,对吧,你不能一考定终身呐,你得仔细派一个团队观察实验我十年,然后才能把我能力定下来啊!你凭什么说十年就能定啊,你怎么知道我后二十年不爆发发展呢?所以时间上就没法执行,然后能力的那么多指标,你怎么给它打出一个明确的分数?
所以人类社会有一个机制,就是简化,最后别废话,什么叫能力,一考定终身。就是这卷子,做吧,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只要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咱就公平,所以最近有一个词,叫“让数学滚出高考”,幼稚啊,数学确实,咱们别从教育的第一个目的,数学提升能力,数学加减乘除、应用题之后,基本上跟应用就没关系了,跟能力就没关系了,可是数学它满足了教育的另外一个功能啊,就是在竞争当中把人区别出来、分隔出来、分流出来的功能。因为数学是人类所有知识体系当中难易程度跨度最大的,有很简单的题,有极难的题,而且它是有唯一标准答案的这样一个学科,所以它几乎在高考,你看文科也考,理科也考,为啥,它最容易把人给区分出来,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什么教育,它只是一个把人区分出来的工具,那为什么数学要滚出高考呢?咱们别从那个什么培养人的能力,根本就不是起这第一个作用,就是把人给分出来的这个作用。所以,实际上,当教育的两个功能都存在在一个教育体系当中,因为竞争的过度激烈,后一个功能就会反噬第一个功能,提升人变得不重要,而把人区分出来这个功能就变得很重要,所以问题不出在素质教育上,出在哪里?根据本书的判断,中国教育出在竞争过于激烈,教育不是变成提升人的工具,而是人和人之间竞争的军备竞赛,问题出在这儿,哎呀,那你说怎么解啊?我也特别希望这本书的名字,叫“吾国教育疗法”,而不是叫病理啊,但是我看完这本书,说实话,当然郑老爷子没这么说,我得出来的结论,这本书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此题无解。你也别慌着绝望,我给你推推看,解解看,你看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好,竞争过度激烈,导致军备竞赛,那解法只能是两种,第一种,缓解紧张,怎么办,扩招啊,你别在这儿这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人都能上大学,不就行了吗?这个结不就解了吗?
但是要知道,这是一个伪命题,这个解法肯定不对,因为既然是军备竞赛,它不是说哪个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军备竞赛就是这个问题永远没头,你们国家多了一百杆步枪,我就得多你新下水了一艘航空母舰,我就得再造一艘。你在这个地方缓解了竞争,把高考变得不难了,那好,下一步,竞争下一个环节,你说是一本还是二本吧,是名校学历还是普通学校学历吧。最近不是有单位招生吗,我们只收211学校的,新竞争就开始了,本科不行咱就往硕士竞争,硕士不行咱就往博士竞争。
总而言之,扩招其实是一个麻醉剂,是一个阴谋,它是谁的阴谋,它是全社会合某的一个阴谋。根据郑老师的观察,实际上在近代社会,有一个最大的意识形态。什么叫意识形态?就是大家都这么想,但是其实不见得对。最大的意识形态,就是教育的作用,甭管是联合国还是各个国家,还是中国,我们都认为发展教育它一定是对的,你看很多企业一捐款,捐个小学,因为它政治正确,可是你仔细想,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过度的供给,因为所有人在里面都同意,要把教育的大饼摊大,政治家这么说有选票,上层精英阶级这么说,他能继续巩固他作为知识拥有者控制社会的能力,底层老百姓觉得教育的饼摊大,我的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而那些教育工作者、学者、教授们,教育摊大,他们当然何乐不为。所以这,它的原理有点像滥发货币,但是滥发货币全社会都会反对,唯独教育资源的滥发货币,全社会人都赞成。这不是在中国,全世界都是这个现象,所以教育是一个最大的意识形态,他早已超越了社会现在需要的这种教育程度,更具体的分析建议大家去看书,在这儿我只点到为止。那好,当教育不能这么靠扩招来解决,那我们就反过头来,往另一边想,我们能不能在高考之前,就把大量的人分流,说不要那么多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好是提前就分流掉。要知道,这样的教育制度在世界上也有啊,很成熟啊,比如德国,就是这样,它很著名的教育制度,就是提前分流。德国的小学是四年,四年之后大概小学生是十岁左右,那你选择,基本上两条路,当然他们的学制非常复杂,主体来讲就是双轨制,一轨职业教育,一轨正常的文科中学,将来准备上大学的,你自己挑。如果你觉得,算了,我也不愿意去上大学,我愿意早早挣钱,好,上职业学校,非常好的职业学校的培养路径。
如果你说,我将来就是要当知识分子,我就是要考大学,那行,上这种中学学校,分流,各位可能会想,这么好的制度中国为啥不学呢?我就说简单的,中国就学不了,比方说就在前几年,德国通过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因为德国是一个联邦国家,教育的立法权都在各州,唯独职业教育立法权在联邦,所以前几年通过了。比如说2008年,它就规定,德国的所有企业都应该申报一种资质,叫教育型企业,就是你跟学校联办职业教育,如果你联办,我就授予你这个资质,考察之后授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