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雨点头道:“就是。我们都穿着衫衣下水的,也不会被人看见什么。”
很快,杨子建就走到杨家大门口,望着前方那接近半米高的大理石门槛,杨子建可不想玩一次跨栏,他们是从右边马头墙边的小角门进入。
“妈,我回来了!”杨子建绕过走廊,走进上院,立即大叫道。
上院共六个房间,正厅左右为正房,天井两边为厢房,右厢房就是厨房,因为太大,靠着天井的一小半被改成箱子式的猪舍,每天猪翔都是直接排进天井水沟,导致味道非常难闻,而且很不卫生,但这就是农村的普遍生活状态。
杨妈从厨房走出来,打量了儿子一遍,开心道:“累了吧,你可回来了,怎么不带同学来坐坐,也太不懂事了。”
杨子建只好再解释一下。
“你去房间帮子珍看看作业,我先把猪给喂了,五点就煮饭。今晚有五花肉、丝瓜、毛豆、茄子,好好给你补下身子。”杨妈妈笑道,然后又进厨房。
杨父已经到前院去劈柴火了。
杨子建带着子珍到正厅右房,这里原是他的卧室,他去城里读书后,就给子珍住,子珍原来是和子设在左厢房睡同一间,后来她嫌子设太闹腾,就老跑着和子建一起睡。
房间很大,有三十平米,四壁糊满旧报纸,陈设很简单,一个简洁的大木板床,两个非常老式的衣柜,这是杨家祖先留下的,木头红中发黑,柜门和抽屉雕花刻兽,非常精美,都是不错的红木,可惜那场文化浩劫中,杨家大部分硬木家具都被打砸抢,烧得一个净光。
一个古式书架,似乎是黄花梨的,但破损了一小半,是用普通木头补上去,而且还补不平衡,有点瘸脚,只得在下面垫一块碎砖头。
杨子建在书架上,番着几十本老书,这是自己靠捡垃圾,从旧书店淘来的。
子珍和舒雨才不会在周末做什么作业呢,她们俩盘坐在床上,子珍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五个小沙包,然后两个开始玩起“抓沙包”的游戏。
子珍小手非常灵活,她先将它们一起抓在手心,再向上抛出,落地后,选其一,抓在手里,将它向上抛起,同时再迅速地抓地上的一个,在将这个沙包抓起时,要在空中接住刚才向上抛出的那个。当两个都被抓在手中时,放下其中一个,再重复刚才的动作继续抓余下,直到抓完为止。在抓的过程中,不能同时抓住两个,否则就失败,让另一个人抓。
这个游戏,最后以失误最少为胜者。
杨子建坐在两个萝莉妹妹的身边,津津有味地看着她们玩,内心感到说不出的温馨和快乐。
第53章 亲情()
忽然想到什么,杨子建从床底提拖出旅行包,拉开链条,取出一堆小礼物放在床上,其中有三个漂亮的铁皮笔盒、三个小卷笔刀、三根红色铅笔,以及几个直尺、三角板。
“每人一份,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图案的,自己挑。”杨子建道。
“哇,好漂亮啊!”子珍和舒雨欢天喜地,立即忘了小沙包,扑到这堆小礼物中来,看看这个,摸摸那个,都有些舍不得。
舒雨遗憾道:“这笔盒我已经有一个,暑假阿妈买的,可惜了,我原来那个只得送人了。”常爸爸是家具木匠,常家人又经营一些小生意,因此家境非常不错。
转眼半小时过去了。
五点多,太阳躲进了西山,天色越黯淡下来。
厨房里,杨妈开始蒸米饭。
杨子建把雕花窗推得最大,但卧房里仍不免光线昏暗,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咔嚓”一声,房间内的15瓦的灯泡闪着暗黄色的光芒。
杨子建坐到床边,和子珍、舒雨讲着南剑一中学校的生活小事因为天色暗,她们不玩“抓沙包”游戏了,改听杨子建讲学校琐事
“我和同学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然后去做早操,舍监老师还要点名,没到的会被记录下来早饭吃完,都要挤着去洗碗晚上要去食堂旁边打开水,一壶开水一毛钱,得排队,如果排晚了,就没开水喝,只能去找舍友倒点,或者直接喝自来水。”
两个小萝莉听得津津有味。
子珍曾在一中住了一晚,在校园玩了半天,非常有经验地进行补充,并炫耀她所见到的一切,虽然这些内容她已经不知道讲了多少遍。
常舒雨憧憬道:“我以后也要考进一中,有宿舍、自来水、食堂,还有花园一样的教学楼,广播可以点歌,多好啊!”
九一年,南塘镇还没有自来水,都是从塘溪上游挑水,或是从闽江挑,塘溪一进入镇内后,就变成排水沟,水就不能喝了。
这时,门口传来子设的吼叫声:“我回来了,哥在吗?”
他的嗓门和杨父一样粗野响亮,这次像得胜回朝的将军似的,充满了骄傲和底气。
杨爸立即从后院过来,破口大骂道:“小畜生,这么晚才回来,又皮痒痒了是不!快把竹篓拿来给我看看,你捞到什么好东西了?”
杨子建走到门口笑道:“哈,我也要看看,子设今天收获不错吧?”
子设看到杨子建,立即眉开眼笑,献宝似的提着竹编鱼篓递上去道:“哥,今天下午我摸了十六个大蚌,还在水草里捉了十三只大虾、两条胡子鱼,很厉害吧!”
子建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非常不错,不过,以后下水要小心点,千万别呛着。”
子设皮肤有些黑,他不喜欢别人摸他脑袋,便扭了一下,然后骄傲地笑道:“我水性第一,哪会呛着,要不是天暗下来,我还想再摸几个河蚌,我刚好找到一个蚌窝。”
子建耸耸肩道:“以后还是少玩点,多花点心思在学习上,你不是想考一中吗?我给你买了笔盒、卷笔刀、尺子、彩笔,你进去拿吧!”
“好!”子设立即跳过门槛,在房间看到常舒雨,意外地叫道,“咦,管家婆回来了?”
常舒雨白了他一眼,马上反唇相讥道:“喂,败家儿子,你还知道回家啊!”
这两人年龄相当,小时常在一起玩过家家,因此都给对方起了绰号。
嗞!
杨妈在厨房开始炸猪油,油香肉味飘满院子。
农村都要把肥肉切出来炸油,油炸干后,才分别对猪皮、干枯的油渣、以及夹带瘦肉的肉块分别处理,可以做成三道菜。
“好香啊,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这时,门口传来常爷爷的声音。
舒雨和子珍立即冲到门边扶爷爷进来道:“爷爷,哥哥给我们买礼物了,很漂亮的彩色铅笔”
杨父也点头哈腰小跑到常爷爷面前,嘻皮笑脸道:“常伯来啦,我马上去舀瓶米酒,今天有好菜托了阿建的福啊,阿设也捞了些河虾,当配酒菜不错。”
当年杨子建爷爷自尽时,杨父才六七岁,是常爷爷接他到常家住了一年,后来在家族长辈的主持下,杨父的三哥、四哥、五哥、七弟都相继送人,佑大杨家只剩老大、老二和杨父还有大姐儿四人,也是靠着常家的救济才勉强支撑下来,因此,杨父对常爷爷非常尊敬,似若亲父。
常爷爷指着杨子建道:“阿建,把你写的文章拿给我看一下,我听文化站长、三中老师讲了很多,原来你发表了好多了,我也才看了两篇。”
杨子建便去取样报,都是装在信封里的,常爷爷、杨父都非常珍重、非常虔诚地摸着信封,好像这是古代朝廷的圣旨似的,好半天才把报纸抽出来,然后两人凑着头,坐在天井前的石阶上看。
西边开始火烧云,红彤彤的一片。
常舒雨也抽出一张报纸,和子设、子珍兴奋地看另一篇文章,然后发现夹在报纸上的一封信,立即叫道:“子建哥,这是谁写的信?”
杨子建笑道:“是编辑写的约稿信,他叫我多写多寄给他。对了,下周南剑日报、南剑青年报、南剑侨报都会发表我的文章。南剑日报还有我的一个专辑,专门介绍我。”
“介绍你?”常爷爷喜道,“是表扬你吗?”
杨子建道:“算是吧,主要是一个简短的采访评语和个人简介,这位言丛编辑老师到一中学校专门看我,鼓励了一下,校长就把我的作文推荐给他了。”
这可是大新闻啊,常爷爷和杨父立即详细询问经过,好在亲戚朋友前面吹嘘。
傍晚六点,家里开始吃饭,桌上非常丰盛,除了少了鸡鸭外,菜品数量不比春节少,有鲜肉河蚌汤、炒五花肉、炒河虾、肉皮炒毛豆,肉渣拌茄子,清蒸胡子鱼、丝瓜河蚌汤,炒空心菜等十几道,一家七口吃得和乐融融。
常爷爷与杨父惬意地喝着小酒,也叫杨子建喝点。
杨子建便喝了几杯米酒,非常甜腻,后劲挺大,人有点微醉起来。
第54章 镇长来访()
“眼睛瞪的像铜铃,
射出闪电般的机灵,
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
啊哈啊啊哈啊黑猫警长,
啊哈啊啊哈啊黑猫警长”
家里那台刚刚搬回不久的黑白电视,正播放着黑猫警长,子珍、子设、舒雨被动画片给吸引过去,一边吃饭,一边观看。由于天线架设得不好,信号不顺,画面常出现条条雪花线。
杨母给几个孩子夹菜,督促他们认真吃饭。
乡村日常家居生活,显得嘈杂而温馨。
杨子建感到非常快乐,他用自己的努力,给亲人带来了一些幸福和希望。
他自认为是一个没太多野心的人,从不奢望自己成为什么大人物,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严密的协作体系,如同一个密密匝匝的蜘蛛网,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成为大人物,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惊人的运气,他当前的目标,也就是考上大学,当一名贾平凹式的专业作家。
如果有一定基础的话,再创办一些实业,将闽学儒家文化的精华恢复一点,将汉民族文化复兴一点,起码在将来重现一些“华服之美、礼仪之盛”的景象。
常爷爷语重心长道:“阿建,杨家出自文靖公杨时的一支。文靖公生于南剑,北上求学,程门立雪,先后拜于程颢程颐门下,研习理学,学成回归时,程颐目送他远去,曾感慨道:吾道南矣从此儒学在八闽深根发芽,形成闽学,诞生出朱熹这样的大思想家。”
杨子建老实听他讲史,这些内容常爷爷背得较熟,因此还算是准确的。
常爷爷道:“杨家从不要求子弟当官,却要求子弟立德立言,把老杨家的家学传统继承下去。本来你大伯不错,但他当了芝麻七品官之后,只信主义,不信祖宗,十几年都不来参加祭祖,因此,现在全看你了。阿建,你写的文章我读了,里面有传统,有老祖宗的文化,我很高兴,你这是没有忘本啊!”
杨子建点头道:“我尊重历史,尊重儒学,但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学里有些东西太腐朽了。”
常爷爷对儒学只懂些皮毛,不明白这里的道道,只是欣慰道:“尊重就好,不要像你大伯一样,只相信主义。”
快七点时,这顿饭才吃完。
常爷爷还没想离开,很是怀旧地坐在檐前喝茶讲古,杨父杨母无奈,只好陪着附和他说话,舒雨坐在她爷爷身边,和子珍一起看儿童节目。
杨子建有些微醉,加上今天当导游走了一天,有些困了,就躺在床上半睡半醒,子设一向闲不住,才刚吃完饭,又跑到邻居找伙伴玩去了。
砰砰砰!
过了一会儿,大门外传来剧烈的敲门声,然后一个哄亮的喊叫声传来道:“士杰,士杰,我是德群,南塘镇马援朝镇长来看望子建了,快点开大门!”
子珍欢喜地叫道:“姑丈来了。”
杨妈惊道:“是姐夫?他一个村长这行晚来干什么?”
杨父和常爷爷同时站了起来。
“马镇长来看望子建了,快开大门!”姑丈李德群重复提醒喊道。
外面有五六道手电筒的白光在乱照着,看来这次马镇长带了不少人来,弄得邻居有些鸡飞狗叫,许多孩子都止了哭啼,没办法,严打太可怕了,而且抓人都是晚上进行,许多邻居可能以为杨家犯事,要有人被抓了。
常爷爷中气十足道:“我没听错吧,德群带马镇长看拜访我们老杨家了,这可是好事啊!解放四十多年,南塘镇的正印官老父母第一次来我们杨家,那要开中门迎接!”
说完,他比杨父更加敏捷地窜起来,小跑到前厅,绕过影壁,跑到正门,拉亮门前的电灯,然后和杨父一起拔出又厚又长又重的包铁皮硬木门栓。
“嗡嗡”声中,厚重而破旧的大门缓缓地开启了。
这时,杨妈和子珍、舒雨三人用力推醒杨子建道:“快醒醒,马镇长来看你来了!”
“知道了,好烦啊!”杨子建早就听到了,他站了起来,感觉头有些晕,脚下轻飘飘的,他在这个时代的酒量还没有练起来,才三杯米酒,居然就醉成这样。
杨子建摇摇晃晃地走下台阶,子珍和舒雨吓了一跳,连忙去搀扶住他,左右夹着他走到前厅。
这时,大门已经走进一群人,为首的是村长姑丈李德群,他是来带路和引见的,后面为首的便是南塘镇镇长马援朝,旁边还有一群镇干部,如分管宣教的王副镇长,党政办严主任,还有文化站长林羡、中学苏校长等七八个人。
马镇长是南塘的土皇帝,这出行果然威风气派啊!
杨子建暗自腹诽着,大步走向他们道:“尊敬的马镇长、苏校长,南塘镇的各位领导,我是南剑一中学生杨子建,谢谢你们来看望我。贵客临门,蓬荜生辉,令我深感荣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还希望各位贵客不要嫌我家简陋怠慢。”
马镇长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像一个军人般健壮威猛,他哈哈笑着上前,紧紧握着杨子建的手,朗声道:“果然是我们南塘镇的小才子,出口成章。”
杨子建感受到他手心非常温暖,这说明这位镇长性格开朗豁达,比较好相处。
常爷爷、杨父、姑丈很快就把桌子清理干净,请马镇长、王副镇长等七八名镇干部坐下。
满屋官员,无形的威压让杨妈紧张地喘不过气来,她双手微抖地端着大肚子陶罐茶壶,在七八个干净地瓷碗上,给干部们一一倒上茶水,然后像小媳妇一样,提着茶壶站在走廊边上,低眉顺眼。
常舒雨见了,连忙在旁边安慰道:“妈妈别担心,昨天我见过马镇长,他很和气的,还带我们去大扫除。”
杨子建坐在马镇长和王副镇长之间,有些飘飘然地和他们聊天,不知是不是酒喝多了点,他思绪翩翩,说话有些飘忽,各种古诗和文言随口就来,而且有点自话自说,让常爷爷、姑丈他们看了非常焦急,满头大汗。
第55章 “山寨”周庄()
马镇长声音洪亮而稳重道:“我这次登门拜访,一方面,要感谢子建同学把南塘描写得这么好,把这里的乡土文化给宣传出去,为家乡争光。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在部队时,也是一支笔杆子,喜欢茅盾巴金,写过打油诗,可惜转业后,因为工作忙,早年的文学梦很快就断掉了。”
杨子建道:“案牍劳形,为人民服务。”
马镇长皱了下眉头道:“第二呢,我们南塘镇是一个大镇,古镇,也是穷镇,资源贫乏,乡镇企业老发展不起来。现在古镇出名了,来的记者文人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