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之小作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一之小作家-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子建自信道:“我看过许多,有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有贾平凹的浮躁、鬼城、二月杏,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汪曾祺的异秉、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等等,我总结了一下,的叙述应该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全知视角,即第三人称写法,叙述人高高在上,全知全觉,无处不在,细致入微,包括心理上的感受。第二种是戏剧视角,可以切换,可以先后错开,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处理,像戏剧一样只表现人物的动作。第三种是次知视角,这是相对全知视角而言的,就是把与意义有关的事件因素展示给读者”

    在场看着杨子建大大方方侃侃而谈,条理清晰,不禁听呆了。

    林逸早就掏出笔记本进行记录,他已经习惯当杨子建的“弟子”,其他同学也连忙做记录。

    大小萝莉常舒雨和杨子珍眼睛闪着自豪的光芒,虽然她们听不懂哥哥在讲什么,但越是不明觉厉,越是崇拜得要命。

    姜文明一开始不以为然,但对这三种叙述视角稍一对应,就发现准确无比,他也是文学爱好者,但只会评论鉴赏不擅长写作,他对所有的文学报刊都有,杨子建这番见解他是从没读过的,说明确实是这少年自己总结出来的,对他这份才华不禁震惊。

    孟云看了一下电子表,推了杨子建一下提醒道:“子建,已经3点钟了,我们快去风雨桥!”

    杨子建不再理会这些大人们,转而对同学道:“同学们,我们沿着前河边的南塘溪巷往西走,尽头就是风雨桥,这里的小桥流水,风光秀丽,几乎所有著名建筑都建在河边。”

    “大家出发了!”张怡敏叫道。

    汪滟身为组织,她吩咐道:“林逸、钱丽,你们帮我点名一下,大家排队跟紧。”

    这时,三中的教职员工和火电厂职工们才恍过神来,纷纷鼓掌称赞

    “小作家,你说的非常不错,我希望早日读到你的。”

    “我们也跟着去吧,有杨子建当导游,可以听到更有趣的东西。”

    “对对,一起去”

    于是,三支团队五十多人,浩浩荡荡边走边听。

    “这是岳州知州的府宅,明朝进士严海日的故居,他曾经主持重修过岳阳楼,写出诗集笱存集这是小石拱桥,建于乾隆34年,它高四米、长十一米,由三十九块青石垒成,与前面的大拱桥相对应这是笋业公会,建于民国三年,是一个笋商行业协会的会址,前后两进,中间有块公平石这是先贤祠,祭祀宋代儒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陈了斋、邓肃等,左右陪祭的则是南塘镇一百二十一位乡贤这是平川书院,是由明朝进士李杏所创建,培养了许多人才这是陈氏祠堂,建于康熙十九年这是泉州知州府邸,主人是北宋进士陈君举,他两度知泉州,元右二年促成市舶司在泉州建立,从此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

    杨子建口若悬河,对所有古迹娓娓道来,虽然只是简介,但往往了了几句话,就把这些建筑和历史给说透了,让人印象深刻。

    同学们和林羡都不约而同开始做起了笔记,连三中老师也有不少做了记录。

    姜文明听着,双目发光,从杨子建的讲解口才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才知水平,杨子建思维清晰,资料详实,知识丰富,只有这样,才能用最短的语言,把一个景点说得如此透彻。

    这学生,极具天赋,很有前途,一中得了一个好苗子,三中迎来了一个大敌!

    杨子建边说边走,终于来到风雨桥,它位于镇西,跨过塘溪好像一道彩虹,桥身丹霞石拱,桥上有廊亭。

    “这便是风雨桥,传说建桥人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日晒、雨淋,只求心爱的少女从桥上走过,了结这段情缘。据八闽通志卷十九地理,桥梁记载:风雨桥,二十九都。南剑府志南塘一栏记载:风雨桥,南塘镇西,明弘治四年南塘乡贤陈瑞捐建。南塘镇志古迹一栏记载:明朝弘治四年,乡贤秀才陈瑞捐银一千余两,于镇西建风雨桥但民间流传,陈瑞为一心爱女子建桥,他一生未娶,建桥之后,就遁入空门。”

    其实“为女人建桥”纯属扯淡,故老相传这陈瑞捐桥之后,确实出家了,至于是不是为了爱情,完全是杨子建牵强附会写的。但既然他这个“小秀才”说了,镇里的老人们,自然也不会反对,反正这掌故传来流去早就变形了,常爷爷自己就说了好几个版本,可能连他自己都模糊了。

    后来杨子建为一些风景区编造“典故”可就多了,而当地村民听久了,也就当真了。

    “终于到了爱情桥。”

    “不怎么样嘛,这么破旧。”

    “五百年了,看这木头,肯定有翻修过。”

    “那是当然的,哪有木质建筑经得起五百年风吹日晒雨淋?”

    “石头就可以,人家陈瑞本来就是建石桥,廊亭不过是顺便盖的。”

    大家在议论纷纷中,带着激动、失落、遐想、印证等心思登上这座“名声遐迩”的风雨桥,有的在桥上廊亭内休息,有的蹲下来看红色丹霞石块,有的坐在廊亭两边的木凳上观景,有的观摩两边雨披上写的各种运动口号。

    但总的来说,有点失望,因为与自己想像的文学浪漫,距离有点大。

    杨子建带着激动的心情,大声讲解道:“风雨桥东西走向,一墩两孔。桥长23米,宽5米,桥面高6米,桥身用丹霞石垒砌成拱券型,桥墩砌有分水石,可以缓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桥面建有廊亭,可以让行人遮风避雨。这桥廊在清光绪年间重修过,雕梁斗拱、泥塑彩绘都带着清朝的风格”

第51章 送别,回家() 
下午阳光明媚,夹着水田泥土气息与稻花香气的清风,在廊亭内呼啸而过。

    桥下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千年不变,唱着永恒的歌谣。

    大家已经没人在听杨子建解说了,这些内容其实在他的南塘风雨桥里都有详细描写,反而不需要他再讲解一遍。

    同学们跑到桥头桥尾、桥上桥下观察,有的还在桥墩边上玩水,同时呼叫“专职摄影师”孟云过去拍照,孟云反而成了风云人物。

    小萝莉子珍对曾经给她糖果的孟云非常亲近,她拉着常舒雨跟到他的身边,一阵“孟云哥哥”之类的乱叫,孟云喜出望外,自然给她们多拍了好几张。

    而三中的老师,则拉着常爷爷,一边询问一些当地的历史掌故,一边进行儒家文化探讨。

    “这个给你。”汪滟忽然出现在杨子建的身侧。

    杨子建回头,只见她拿了两小瓶可口可乐,一瓶她自己在喝,另一瓶递给他。

    “谢谢。”杨子建有些嘶哑道,说了这么多的话,他嗓子眼早就冒火,二话不说,接过可乐,螺开瓶盖,狠狠地灌了半瓶下去。

    汪滟道:“现在自由活动,咱们别去理他们了,再过十分钟就要坐车打道回府,这次采风收获非常大,没想到南塘镇蕴含着这么丰富的文化知识,课堂根本学不到。”

    “以前有句古话,叫先有南塘,后有南剑,南剑半壁文化就在南塘。”杨子建自豪道。

    他带着汪滟走到桥的另一端,即镇北的后塘溪巷,这里路面就不怎么干净了,到处是鸡翔,正对桥头还有一座古庙。

    “临水宫?我好像有听说过”汪滟看着庙上的石匾回忆道。

    “别想了,这是祭祀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她与妈祖林默并称的闽省两大女神,妈祖是海神,而陈靖姑是内陆水神,她们分管内外。闽省陈林两边天,连女神都要各占一半。”杨子建带着汪滟进庙宇,一边解说道,“官有官职,神有神职,临水夫人的神职主要是护胎救产,保赤佑童。相当于妇产科、小儿科医生。其实她是闾山教的道姑,会医术,通过治病救人来传教,就像三国太平道张角一样。因为做了许多好事,百姓就把她当成了神灵,希望保佑自己孩子。”

    汪滟有些赞叹道:“你懂得真多,世上没有神灵,其实都是人演化的。”

    杨子建耸耸肩道:“凡是临水宫都要建在桥头,因为临水夫人是生命女神,新生儿在她的保佑下来到人世,这桥就是灵魂的接引之桥。”

    汪滟立即又批判道:“这是迷信,世上没有鬼魂!”

    杨子建无所谓,介绍了里面破败的神像后,就带她离开临水宫。

    汪滟拧开瓶盖准备喝可乐,却一不小心,瓶盖从指间掉落,滚在了地上。

    杨子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瓶盖拧下来,盖在她的瓶子上,然后蹲下捡起沾了污泥的瓶盖,在衣服上蹭了几下,盖到他自己的瓶子上。

    “回去吧!”杨子建道,却发现汪滟没有跟上来。

    他回头一看,发现汪滟的眼睛忽然间泪水汪汪的,不禁慌张地问道:“咦,你怎么了?”

    “谢谢,你对我真好!”她感动道。

    杨子建不解地挠头想了想,这换个瓶盖而已,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傻瓜!”汪滟嗔笑一声,举步轻摇,像跳着轻快地舞步,非常开心解释道,“没事了,刚才沙子吹进眼了。”

    两人走回风雨桥。

    然后,汪滟、张怡敏、孟云、林逸等人集合同学,带队离散风雨桥,沿着前塘溪巷,直接朝着水泥大桥出发。

    杨子建带着子珍、舒雨一块相送。

    常爷爷早就和一群三中老师谈得不亦乐乎,这些人跟随林羡一起去文化站“座谈”了,林羡还邀请杨子建一起去指导,但他哪有空。

    下午四点,“橡树文学社采风团”雄纠纠气昂凶地走过大桥,这时,轴承厂的厂车早已经停在那里,只是车顶上多了一堆木料,看来司机收获颇丰,运气也好,没被森林公安也抓住。

    “子建再见!”

    “后天学校见!”

    “子珍妹妹、舒雨妹妹,再见!”

    “有空再来玩不,是来采风啊!”常舒雨大声叫道。

    “我们会来的。”

    “到时还要去子建家做客,这时没时间,可惜了。”

    “就是,子建家听说也是进士府邸,很大的”

    汪滟非常紧张,采风最后关头,可别出错了,她连接点了两次名,确定同学们都在后,才松了口气,跑到窗口道:“子建再见了。”忽然之间,千言万语,只有这么一句话。

    嘶!

    车门关闭,厂车启动。

    杨子建挥着手,看着厂车向着北方驶去,先沿着河边走,然后绕到山间,消失在绿意盎然的森林里,只剩下一片淡淡的烟尘。

    采风顺利结束,他也松了口气。

    “子珍,小雨,我们回家。”杨子建背着旅行包笑道。

    子珍握着哥哥的手掌道:“哥哥,妈妈中午就去买猪肉了,晚上我们有好吃的,舒雨姐,你也一起来吧!”

    舒雨也拉着子建的另外一只手掌,她倒是不客气地笑道:“好啊,反正晚上爷爷也肯定会过去,妈妈不敢骂我了。”

    话说当年杨子建妈妈想女儿想疯了,就抱养常舒雨当童养媳。常舒雨妈妈当然反对了,但架不住常爷爷和常爸爸同意,后来杨妈妈生了子珍,常妈妈趁机把女儿给夺了回来,但至今户口仍然挂在杨家上,常舒雨的户口名字其实叫杨舒雨。

    杨子建一边走,一边询问两个妹妹的学习,她们成绩都非常优秀,但杨子建仍提了一些学习技巧。

    由于镇南大扫除,子建回家的路上倒是安全多了,而且也少了臭味。

    走到进士巷的巷口时,他看到父亲正一脸庄重地站在那里。

    父亲杨士杰,今天四十岁,稍显黝黑的脸上显露着骄傲和得意,由于长时间体力劳动,他的手臂上青筋暴出,腕骨非常粗壮,容貌端正俊雅,杨子建容貌上的优点主要遗传自父亲,或者说遗传自杨家,这让他觉得有些感慨。

第52章 向女排精神学习() 
巷口的粮仓围墙上,还刷着“学习女排精神,早日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标语,这是91年特有的时代气息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第四次夺得奥运金牌,再站世界巅峰!

    杨父笑容满面,快步走到儿子身前,麻利地把儿子的背包拿下来,背在自己的肩上。

    “爸爸。”杨子建平静如水道。

    “臭小子,等我老半天了。”杨父习惯性地骂道,但看儿子的眼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带着一些敬畏和喜悦,“听说你带同学来玩,怎么不带家里吃饭?”

    杨子建解释道:“时间太紧,这次是语文老师布置作文任务,到风雨桥去采风,四点就得回去,不然他们家长会着急的。”

    杨父其实巴不得他们不来,老二子设和三女子珍被自己喝醉酒犯混打了一顿,结果他们偷跑进城找一中大儿子诉苦,这事爆发后,他就一直臊得慌,并不想见大儿子的同学,怕被城里人瞧不起,他道:“你登在报上的文章,都带来了吗?”

    杨子建点头道:“我带了,在旅行包里。”

    杨父珍重地提了提旅行包,仿佛重若千斤似的,严肃地叹道:“你大伯虽然考了大学在省城工作,但这辈子也没在报刊上登过文章。你爷爷以前也出过诗集,叫什么我忘了。阿建,我、还有你的几个叔伯,已经没什么出息了,为杨家光宗耀祖,就要靠你啦!”

    杨子建无奈地点头。

    子珍呵呵笑着献宝道:“爸爸,我今天拍了好多照片,哥哥的同学孟云哥哥说下个月就会洗出来,然后寄给我。”

    舒雨对杨父道:“爸,我爷爷晚上会过来。”

    杨父挠了下头皮道:“啊,常伯要来做客,这可要准备一点酒,还好,家里醇了些米酒。”

    然后一家四口朝着巷内走去。

    杨子建问道:“子设呢?”

    杨父立即好没气道:“这个混球,一个下午都没影,跟你妈说是去河里摸河蚌掏虾子去了,说要给你煮好吃的。真是白生养他了,他怎么从没想过要孝敬老子呢?这个混蛋,下次别让我找到错,我非抽他一顿不可!”

    杨子建有些担心道:“是他一个人去,还是和别人一起去的?这时节在水里泡久了容易中暑,最好去找找。”

    子珍立即安慰道:“哥哥放心,子设是和阿海、子龙哥、强仔三个一起去的,就在巫头湾摸河蚌,那里水浅,都是卵石,没有泥巴,不会有事的。”

    舒雨甩着两个大马尾,有些向往道:“我也想下水啊,可妈妈不让。上星期我跟着大姐她们去巫头湾玩水,非常有趣。”

    子珍嗔怪撒娇道:“你去的时候,怎么没带我一起去,我也想玩水!”

    舒雨无奈道:“我也是缠了大姐姐她们好半天了,她们才肯带我的,而且还是晚上有月亮时去洗,派了好几个小男仔去防守四周,我们才敢下水,女生好麻烦的。”

    杨父冷然道:“女娃最好别玩水,衣服湿了什么都被人看见了,以后还能嫁人吗?要是在以前,都要被浸猪笼的。”

    子珍吐了下舌头反驳道:“老师说了,现在男女平等。凭什么子设可以去玩水,我就不行,哥哥,你说对不?”

    杨子建摸着子珍脑后两条小辫子,微笑道:“子珍说的对,但安全非常重要。以后要去的话,要多一些女孩,找一个芦苇多的水湾,不要让别人看见了,否则名声传出去嗯,其实也没什么,不用理别人,最重要的是安全。”

    舒雨点头道:“就是。我们都穿着衫衣下水的,也不会被人看见什么。”

    很快,杨子建就走到杨家大门口,望着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